数月甚至几年的勤学苦读,一路的风雨兼程,信息科大考研人一直奔跑在奋斗的路上。距离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信息科大考研人也进入了奋战的关键决胜期。为了给考研的信息科大学子们一些合理建议,加油打气,小编特地采访了往届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锦囊妙计和满满祝福吧~
王帆:坚定目标,全力以赴
王帆,机电工程学院2014级学生,
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帆在考研时选择了与所学专业具有交叉的专业,他取胜的关键是复习时有重心、不偏科。以专业课和数学为重心,始终不变,是他取得高分的关键。他非常重视复试,提前了解复试的环节和方法,尽可能地去了解导师及其目前所研究的领域。在扎实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他还努力提高自己与他人交流的情商。
寄语:坚定目标,全力以赴,放弃虚荣,去掉浮躁,踏踏实实,相信天道酬勤!祝愿你们实现目标,在考研这段艰辛之路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郭尚伟:做好自己,静待花开
郭尚伟,光电学院2014级学生,
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郭尚伟在备战考研期间合理规划考研科目,数学和英语成了他很好的加分项,同时专业课和政治也没落下。他复习英语的经验是提早上手打好基础,多背单词勤做阅读。专业课方面要多做几遍往年题目,因为考查重点通常不会变化过大。政治则要在熟悉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紧跟时政热点。
寄语:考研的过程很辛苦,但只要能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收获。做好自己,静待花开。
何人天:稳定心态,扛住压力
何人天,自动化学院14级学生,
考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何人天是这样建议考研冲刺的:最后几十天数学和英语提升的空间不大,但专业课是可以抢分的,所以要合理规划海天考研张敏,好好排兵布阵。他认为专业课成绩决定考研能否考上,而数学和英语决定成绩的上下限。他建议大家每天每科都要安排些时间,不要轻视任何一科但要有所侧重,要提前安排好每天的复习计划,然后强力执行。
寄语: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稳住心态。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很多人扛不住会放弃,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别放弃也别轻敌,按部就班的学习,完成既定的计划,平静的等待着考试的到来。
张子豪:抓紧时间,注重效率
张子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4级学生,
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张子豪学长分享了自己学习和考试的心得:专心致志,减少干扰,劳逸结合,注重效率。他设定目标,定期总结,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因为时间运用的合理充分海天考研张敏,@BISTU考研人,学长们的锦囊妙计和关怀祝福来啦!,使得复习效率事半功倍。
寄语: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祝同学们学有所成,鹏程万里。
赵晶晶:善于学习,劳逸结合
赵晶晶,计算机学院2014级学生,
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赵晶给的建议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保证效率。不是说早上6点起,晚上熬夜学习就是好的,而是在学习的时候不去看手机,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内容吃透。善于与他人合作,不懂就去请教别人。
寄语:善于学习,劳逸结合。祝大家金榜题名。
蒋凯明:盯住目标,循序渐进
蒋凯明,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学生,
保研至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
蒋凯明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达到一个小目标后再进行下一个小目标。经常总结反思,平时多看课本内容,考前对课本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把握课本内容的框架。
寄语: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不认输,熬过黑夜是日出!
管梦媛:心中有数,熟能生巧
管梦媛,信息管理学院14级学生,
考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管梦媛的考研经验是: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保持刷题手感,切忌眼高手低;总结做题技巧,做到熟能生巧。
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想做的事情就放手去做,努力的人最可爱。祝学弟学妹们考研成功!
张敏:继续坚持,保持节奏
张敏,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2014级学生,
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张敏在考研的最后冲刺期的感受是:压力和紧张一定会有的,不要和别人比较学的快慢多少,跟着自己的节奏用好每一分钟。注意饮食,注意情绪,注意睡眠。
寄语:现在是考研的最后冲刺期了,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保重身体,全力以赴!
张晗:脚踏实地,水到渠成
张晗,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
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晗在考研准备期间最重要的感受就是按部就班,过程一步一步的走,书一页一页的看,相信水到渠成。她认为焦虑很正常,但一定要将自己调整到正常的轨道上。保证休息时间,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有高效率,不盲目追求早起晚睡。
寄语:愿每一位考研的同学都能不负自己,不负昭华。希望你们在最后结果揭晓的时刻说一句,敬自己,我无悔!
朱黄辉:打好基础,心无旁骛
朱黄辉, 理学院2014级学生,保研至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朱黄辉在大学期间坚持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紧跟老师思路过;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多多练习,熟能生巧。牢牢记住那些经典例题,学习途中做到尽量不玩手机。
寄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祝信息科大考研人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是一份提升自己的经历,考研是一份提升自己的经历,是一段砥砺以行的历程! 正在奋斗着准备考研的同学们,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祝愿你们取得成功!
图 | 由研究生学长学姐提供
文 | 郭姜晶、邹雨龙、李清雯、李鎏洧
编辑 | 狄子璇
“只因专注,所以专业”
“东陆中文考研室”专注于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类学术型硕士: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等9专业(全部采用相同试题)之考研资料发布及专业课程辅导。只因专注,所以专业!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我们希望:在你考研成功的路上有我们的陪伴,㊗️考研成功!
今日距2025年考研296天!
2024.2.26云南省2024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公布,东陆中文考研室2024年的专业课辅导有一定成效,学员们通过自身的努力,紧跟考研室辅导课程进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390分以上学员超过半数,恭喜!
为帮助2025考研的同学备考,现分享部分初试高分同学的备考经验给大家,尽量避坑,㊗️成功上岸,圆梦东陆!
(文章约8400字,阅读时间需15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2024考研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类的陈旭。我2022年6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日语系,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三跨考生,由于学习小语种,四年没有学英语,英语也很差。本人应届当年参加选调失败,毕业当年参加2023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类考研,此时与我同届参加考研的同学已经是二战了,巨大的压力加上考前20天阳了,考了一个巨差的分数(总分341,英语41)遗憾落榜,失分关键在于英语,专业课也不好(科目一110,科目二120),由于专业课在英语后一天考,考完英语我就知道今年没了,第二天专业课摆烂答题。2023年3月确诊轻度抑郁,崩溃的日子里利用最后一年的应届生身份(应届生身份保留两年)参加了昆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信社招聘,均通过初试后放弃复试,于2023年4月下旬抛开一切决心再来一年。最终经过孙老师的教导、考研班俞学姐的帮助,学习搭子段同学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持取得了411分的成绩。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路走来不容易,真心地感谢考研班里的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因此我也希望我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能帮助到大家。
【心态调整】
一、用成熟的心智正确看待考研失利(写给二战的同学)
①不要把一切看成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前老觉得我没有是我不够努力,我把自己的努力看成结果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至少是80%。这就导致一个结果,我太看重自己了,把自己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重要性上,进而使我对于“努力了却没有得到相应成功”的这种挫折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事实上努力了没有成功是人生的常态,一旦付出了而没有相应的回报我就会陷入深深的内耗和自我怀疑,甚至一蹶不振。所以大家要尊重一个事实:自己只是某件事的一部分,理解那个部分,然后适应就可以了,摆正自己的位置。
②认识到这次失利挫折放在整个长远的人生道路上一定利大于弊。我从小到大都很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挫折,更别提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经验。这次失利是我人生中到现在为止最大的一个挫折,可以说是一次真正的苦难。让我明白人生是漫长且艰难的,我现在觉得痛苦是因为还没有经历过更痛苦的,我对于我将要面临更多更大挑战的可能性有了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其实这个认识的转变使我内心更强大了,因为我至少思想上做好了迎接未来困难的准备,当然能力上的准备还在自我提升中。所以大家要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二、摒除嫉妒心,形成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效益
由于大家在一个班里,会出现每个同学基础层次不一样的情况,难免会关注到其他同学的进度、进步和优势,甚至会产生对方是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或者成绩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落差感,有这些想法都很正常。但是一定不能产生嫉妒心理,因为大家发现没有:一旦嫉妒别人,就想把别人拉下来,不希望别人好(有点损人不利己的意思)。但是如果看到对方的优秀、承认对方的长处,就能驱动自己向上奋斗,将其学到手、拿来用,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在一个集体中人越多,反而是多方面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学习方法】
一、政治(80分,大题全部写满,提前35分钟做完)
①资料准备:本人及其反对学习花钱,尽量能省就省,以下给大家的资料参考是我24年备考用的,每一样都物尽其用了,绝对省钱又好用。做教材:肖秀荣主编《考研政治背诵手册》;刷题练手:“政治刷刷刷”微信小程序、肖八肖四、腿四、米六。充分利用以上资料足够了,不用多花钱买别的。
②课程选择:我高中是文科生,政治基础比较好,所以两年都没听课,直接看书刷题。个人建议市面上唯一值得看的只有徐涛的强化班,并且不需要全部看,只用认真看需要理解的马原部分就可以了。因为其他的内容只要识字书上都有,不需要别人给你讲,死记住就可以了,非常省时间。腿姐的技巧班近几年很火,我不看课也不知道质量怎么样,但我个人认为选择题没有技巧,有听技巧班的功夫,不如好好看书理解概念定义,真正弄懂才是王道,不要试图走捷径。(事实证明,从23年开始,政治的选择就很难了,没弄明白就真的不会做)。除非你是理工科跨考,高中没有做过政治大题的,可以听一听技巧班里的大题答题方法,毕竟大题有格式套路,确实容易得分。
③不要过早开始,8月下旬到9月中旬开始最为合适。经常有各种考验经验贴建议大家政治基础不好的暑假7月就开始看课看书,这除了给他们带来流量和引起大家焦虑以外没有任何作用。过早地开始政治,大家就会发现最后自己的四科成绩差不多哟。政治就是一门追求效率的科目,我于9月20日正式开始看政治,在11月11日肖八到手之前,将肖老的背诵手册中经济重要概念、毛概、史纲三部分看了一遍,小程序刷完1000题,完全来得及。要看徐涛强化班的同学也能在这个阶段完成。
④重中之重是肖八肖四,如何充分利用?选择在于肖八,大题在于肖四。
首先,选择考察知识点理解和重点句子的背诵。马原部分一定要理解,选择考的很灵活;24年新加了一个模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该部分与史纲、毛中特两模块都侧重于考察重点句子,即书上原话,包括但不限于时间、事件、意义、发言人表述。因此选择题要提高正确率就要多刷题,只有见识过足够多的题,才会在重复的题中记住重点知识点,直接拿着背诵手册背是肯定背不完的;此外,建议大家以肖八为依托进行查缺补漏,我每做完一套肖八选择会花2小时进行复盘,翻阅背诵手册将不确定的题和错题相关知识点订正在旁边,最终做完,整套肖八已经成为了我的笔记本,肖八做完就做腿四和米六的选择,并且将重复出现的考点标记出来。如图:
其次,大题只用背完肖四就够用了。政治大题拉不开差距,真正拉分的是选择,因此大题12月拿到肖四狂背就可以了,前期不用做任何准备,我肖四大题四套完整背完了五遍,到了考场下笔如有神。需要注意的是背诵的方式,政治大题是分版块出题,一共五题,我一天背一个版块,即第一天背完每一套的第34题,每天背四题,五天背完。分版块背诵有利于将集中分析考点,对比同一范畴的出题方式。另外,不建议大家逐字逐句背诵,只需要背诵关键句子,将答案拆分成“核心句(知识点)、分析说明(阐释知识点)、材料结合”三个部分。24年的肖四相较往年出了一个“附录一:分析题背诵提纲”,我直接拿着该提纲背诵,同时适当整合修改,最后真正记在脑子里的没有多少字,但全是关键得分点,以及答题的模式技巧,如图:
二、英语(64分,提前5分钟做完)
①个人情况:我的英语基础是高考129,四六级裸考低分过,大学四年没碰英语,英语水平退化到解放前。优势在于语法不错,劣势在于单词量远远不够,语感几乎没有。我23年没考好的原因是没掌握好时间,作文超出十多分钟自己就心慌了,直接导致阅读完全读不进去,阅读比平时多了20分钟才做完,最后整个节奏崩盘,新题型、翻译和完型没做,30分就没了(写到这里心里还是钝痛呜呜呜呜)。今年只考了64,我是非常不满意的,考前我信心十足,以为自己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结果分数比我考前任何一次测试都低,但是考试就是这样,只有一次机会,不成功便成仁,真的太难受了呜呜呜呜呜(抱头痛哭)。英语我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方法,我一直用最土最原始的方法学习,和政治一样,英语我也几乎没有看课(非常省钱),全靠自己研究琢磨的,实在不会的新题型才针对性地找了老师简单看了一下。英语整个备考的进度是:单词从大家决定要考研的那天就是开始背,不间断地背到考前一天;阅读一轮从六月开始到暑假结束,也可以延迟到九月,此后维持一到两天1篇阅读,保持手感;小三样阅读一轮结束之后可以开始了;作文最后三个月来得及;最后三周每周测试一套真题。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方法。
②学习方法:考研英语分数的基本盘是阅读和作文(阅读满分40,作文满分30),只要这两部分拿下分数不会低,如果想要高分,小三样不能放弃的同时阅读和作文精益求精。
首先,单词最重要。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跟大家说,单词可以解决英语中70%-80%的问题,背单词一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而背单词从大框架来说,就四个字:“坚持、重复”,再难背的单词坚持背到考前也背下来了,再记不住的单词重复20遍也能记住了。所以如果要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我会说就现在,立马去背单词,这是最重要的。但是考研英语的单词背诵方式又有一些大框架下的小细节需要注意:考研英语对单词的考察不要求会写会拼,只要求会识,看到一个单词知道它是啥意思就可以,难点在于“一词多义”,即不考该单词的常用义,经常考其偏义僻义。我没有买单词书,我用的是单词APP“墨墨背单词”,APP背单词的好处是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背诵,而且系统会自动统计我不熟的单词,按照艾宾浩斯曲线原理反复让我复习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墨墨上找到该单词在考研真题中历年的原文出处,将单词放到文段句子中记忆才是最有效的。这里提醒大家墨墨上的有些单词要适当替换其默认的中文义,默认的中文义只有常用的几个,其实真正考察的意义没有显示出来。关于每天的单词量问题,我的建议是一开始可以少一点,每天50-100个,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大概两三个月可以加到200个以上。我自己是四月五月每天200个,六月之后每天300个,因为我是第二年了,所以很多单词还记得。其实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拖延,每天必须完成当天的复习量和新词量,越积越多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想背单词,拖到后面真的会生理性厌恶背单词。
其次,阅读基础是单词,高分关键是文章逻辑。阅读的全名叫“阅读理解”,意思就是考察不仅仅在于“读”,还有“悟”,这也是我们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时候,有些同学也做不好的原因,明明都是中文汉字,咋就读不明白呀?因此单词的问题解决了,阅读也很难拿高分就是因为在读文章的时候没有深入思考查米考研怎样,【25考研】411分“三跨生”二战考研经验分享,比如:作者为什么要在此处分段,这两段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反对某个观点还是赞扬某个社会现象?我自己是阅读全文手译,六月初至九月初重点攻克阅读,从2001年到2023年每一篇每一个句子我都手译了(其中21年-23年三年的阅读是最后三周测试完之后手译的),买的资料是张剑黄皮书(考研真相和黄皮书差不多,买哪一个都可以)。我的方法是先计时做一篇阅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在阅读的过程中将生词圈出来,不确定的题也将题号圈出来,做完之后对答案,先不看解析,自己对照错题重新看原文,大概花20分钟重新思考,反思自己是单词不会还是定位不对,或者自己的思路理解有误,这个想的过程就是在找问题,反思自己有哪些不好的做题习惯。然后拿一本笔记本对照着原文以句子为单位翻译,遇到的生词就这个时候查,查完生词,将该词加到的墨墨背诵单词量当中重复背诵(顺便解决了真题中的生词扫盲问题),不管能不能翻译出来,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语序理顺写下来,翻译完一句再看黄皮书上的该句解析,差别特别大的将原文抄下来分析句子成分并且红笔订正,全文结束之后再看一遍错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错的原因都是句子没有精准翻译,没有真正读懂。这个过程大概要花两个小时,是最能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也是在练翻译题,因此后期我没有专门训练过翻译,只是真题中的翻译题顺着做了一遍。当我用这个方法坚持到2011年的阅读时,我的阅读已经提升到一篇保证错一个以内的水平。如图:
再次,作文注意书写规范和模板灵活运用。作文是可以速成的,所以很多机构老师让大家暑假开始写作文,我是反对的,我还是坚持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想拿高分,书写一定不能差,不要求大家写的有多艺术漂亮但一定要规范整洁,秘诀是:每个字母的倾斜程度保持一致、单个字母的每一部分严格按照四线三格的上下距离书写(将答题卡的横线作为四线三格的第三条线)、单词与单词之间的空格距离保持一致、一次写对不修改。书写问题比较大同学可以早一点开始练字,每天花15-20分钟练习就可以,不用管书写的内容,只需机械式地临摹,三个月到半年一定会有显著变化(但是我估计很少有人坚持下来哈哈哈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文内容,英语不太好的同学其实很怕写作文,真的完全输出不了。其实作文才是考研英语中最容易提分的,如果说阅读需要日积月累打基础慢慢提升,那么作文绝对是速成的王者。
第一、大作文:我的方法分为两轮:第一轮先网上找一篇讲义,弄清楚每一段写什么,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固定句型,整理出一个作文模板框架,把需要结合主题必须替换的部分留出来,花三天时间将这份模板背熟。然后用真题练手,计时写作,写完之后修改不适用的模板部分,找到更加普遍适用的句子,替换同义高级单词,不断打磨模板,同时将需要结合主题只能自己写的部分用翻译软件翻译出来,将好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用作语料积累,反复背诵。二十多篇真题练完这份模板已经很完美了,基本上任何主题都可以用,并且高级的句子语料也能脱口而出驾轻就熟。我还和我的学习搭子段同学一起打卡,每天写完互相批改。第二轮重点是主题分类。熟练掌握模板并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我结合王江涛的《预测20篇》将英一作文主题分为“人生哲理、考研升学(人生选择)、创新(读书)、流行文化、环境保护”几个类别,每一个类别分别准备一段模板以外的特征化句子,熟背并默写,到考前我一共默写了4遍。整个大作文的准备我一共花了三个月,从十月份开始完全是够的。当然,24年的大作文大改,没想到考了表格形式和“城市化”内容,多亏我第一轮的模板准备和语料积累,磕磕绊绊半小时还是写出来了,但是确实写得不如平时练习。
模板和分类默写如图:
第二、小作文: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难度,研究真题,直接写就行了。我把真题按照重要程度(是否容易考到)排了顺序:推荐信、建议信、邀请信、道歉信、请求信、回答询问、通知,按照先后大量练习,每两天写一篇。同类型的第一篇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网上照着找一篇仿写,写完背下来,从第二篇开始就闭卷自己写,有问题修改就行。小作文我是和大作文同时开始的,一天写大作文一天写小作文,每天都练手。
最后,小三样(新题型、完型、翻译)我是直接刷的真题。新题型我确实不会做,真题做到第二遍我才稍微摸到一点门道,看了刘琦老师的课,自我感觉提升一点点吧。考试的时候也是新题型出问题,考完我简单看了一下新题型,我只对了一个选项,8分没了。完型一直性价比都不高,花大功夫提升不明显,但是千万别放弃,近几年完型都很简单,我只是真题刷了两遍,完型分数能保持在7-9分,没什么技巧,就是题做得多了,真题难度降低了。翻译我没有好好琢磨过,阅读手译精翻的积累已经完全够用了,真题做了一遍,最后考试也很简单。小三样我是从九月末十月初开始的,阅读翻译结束后开始准备小三样。
三、专业课(637:141分,提前35分钟做完;882:126分,提前50分钟做完)
①基本情况:终于讲到我最自信的部分了!我是三跨考生,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专业课是重中之重,对于毫无基础(刚开始我连“题材”和“体裁”都分不清楚)的我来说是最困难的,当然也是我付出最多的,我主观地将我的努力量化为:政治5%,英语30%,专业课65%。因此只有专业课我报了班,从报班那一天到考试,全程紧跟孙老师的学习节奏,最终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我相信:进了孙老师这个考研培训班的同学,只要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孙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拖延不放弃,有问题及时找老师沟通解决,最后的专业课成绩保底240(我就是这样成功的)。当然,就个人来说,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适应的方法不一样,我就简单分享一下我认为重要的几个点(其实绝大部分问题跟着孙老师自然而然就能解决)。
②学习方法:作为文科,背书是必须的;作为文学,广泛阅读作品是必须的;作为考试,见识题型刷题练习是必须的;作为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是必须的。
首先,文科生是一定要背书的。但是中文类仅仅教材数目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到底应该如何背书,死记硬背肯定不行,因此看教材总结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就是背书前必须要做的。框架就是骨干,一定是教材中的重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大家不用担心,孙老师会帮我们标明,所以其实这个框架已经很精准地提前被做好了,我们只需要按照框架做细节补充就可以,具体方法就是通读孙老师提过的重点章节,在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建议思维导图,树状式的形式更加体系化)记录下来。这个过程是很费时间的,因为自己在听完课后,需要认真看书,对某一个章节的整体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再记录,但是时间花进去绝对值得,这个阅读思考的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这也是看别人做好的思维导图作用不大的原因。框架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背诵,孙老师会安排每日带背,完全不用自己操心。我是按照孙老师的建议先背关键词,也就是每一分论点的首句,然后默写该题。(在这里针对默写做一个说明:由于我已经有一年的备考经历了,第二年的思维导图我没有重新做,因此时间很充裕,我的默写是全程闭卷完整作答。每一段除了首句是背诵的内容,后面的分析部分都是自己写的,虽然说是默写,但我不能保证每一遍都一模一样,只有核心要点一样。坚持把三大文学史全部默写完,加上后期的十套模拟卷和最后三套卷的修炼,我答题已经非常快了,只要想好要点,全程可以不停顿写完,这也是我考试的时候专业课作答非常迅速的原因。)由于时间非常充裕,去年一整年,专业课我背了十多遍,到后期很多题已经滚瓜烂熟都快背吐了,但是又不敢停,闲下来会让人心慌,我建议大家尽量多背,能背多少遍就背多少遍,熟能生巧,只有背得足够熟考试才写得出来,因为紧张的情绪会影响发挥,那个时候真的会脑子一片空白。框架整理和默写如图:
其次,文学作品是依托。跨考生的劣势除了知识点不扎实,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读的书少。我本人就是很多作品没有读过,很多作家的名字都是考研才认识的,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解决,因为跨考生就是讲求效率,要用一年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三年的学习量和阅读量,而广泛阅读作品是需要花时间的。诗词简短,当然尽量多读,但是小说和戏剧就不容易读完。因此我将重点放在文献的阅读上,通过别人的解读来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非常省时间。当然查米考研怎样,作品内容也可以直接百度(我就是这么土),看一看这部小说讲了什么故事,作者想表达什么中心思想。这个方法只能说能解燃眉之急,等真正考上研,还是要花时间读原著。
再次,做题并独立思考总结题目是迅速提分的关键。考试考的就是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谈不上创新能力,因为范围就是划定好的,因此一定要做题。尤其是云大的中文类考研真题复现率极高,某种程度来说,哪怕你不会,把真题死记住也能应付考试。但是仅仅只做题还不够,只是盲目做题不反思就没有提高,做完之后的订正总结才是真正学到东西了,学会总结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不过是一道题,也不一定就会考到,我做了那么多准备,花了那么多时间,如果没考到,岂不是白弄了,考研本来时间就很宝贵,这算不算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复:这种付出绝对值得。理由有二:第一,总结一道题最大的目的不是让你会答这道题,如果考中你就赚了,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一种积累,让你能够提升看到一个题时的敏感度。很多题其实有一定的联系,善于总结就能迅速反应不同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能依葫芦画瓢,又不会陷入题型变化的陷阱中。②好的总结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既有利于备考时候的心态调整,也有利于在长期重复枯燥甚至挫折式的备考过程中,让自己保持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比如说我,我每做完一次总结,我就非常高兴,我就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厉害,如果这道题是今年的真题,我这套答题模式绝对超过大部分的考生,我肯定是这些考生里面水平很高的那个。这种想法给我非常大的自信,很有利于应对其他打击(比如某天英语阅读没做好带来的心态波动)。同时呢,这种自信和愉悦也让我对专业课更加感兴趣了,因为这份好的总结使我的付出有了正向的反馈,突然这种想要继续学习的冲劲儿就上来了,就不会让自己犯懒,越背越不想背,这也是我能反反复复背那么多遍专业课还不觉得枯燥的原因。我越做的好我就越自信,我越做的多我就越有底气,就慢慢形成良性循环了。而且这种快乐是很高级的,不是简单地听个笑话、看个电影、或者吃顿好吃的能比得上的,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开心,这也让我更加不会被外面的这些诱惑引诱到,看着别人出去玩出去逛街吃饭我也不羡慕,因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写在最后】
1、考研的重点是专业课,专业课紧跟孙老师肯定没问题,千万不要偷懒,有问题及时跟老师沟通。
2、有的时候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可能是英语。要对国家线有敬畏之心,既然国家线划到了50多,就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考不到这个分的。我自己就是例子,英语付出了这么多,两年也只考了64分(也可能单纯是我菜)。
3、目标定高一点,对自己要求严一点。考研越来越卷了,今年上400分的有一大堆,你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但是别人可能在拿命拼。
4、不自律的人就别带手机去自习室了。我是考前五个月把手机上与学习无关的所有APP全卸载了,微信朋友圈关了能减除很大一部分焦虑。
5、适当休息,一定要保持运动。我每周休息一天,约朋友吃吃饭,看个电影,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保持能量下周继续学习。由于我经常不运动,现在已经有久坐后遗症了,腰上出了问题,我考英语的时候,最后一个小时腰痛到直不起来,当天晚上买了膏药贴了一晚上,第二天才恢复一些继续考专业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