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清华做博士后的经历–喻海良到清华做博士后的经受 喻海良,2022-03-03 这几天,对于博士后的争论又不少。照旧如此,许多人认为博士后只是一个临时的工作, 认为博士后笃信比教职工差。特殊是当一个人在成为讲师和博士后之间选择时,会坚决果 断地选择讲师。 然而,我个人认为,假如要盼望自己在科研道路上获得长期进展的话,做一站或者两站 博士后是务必的。假如要直接一点,做博士后笃信比做讲师的收获更多,甚至,比做副教 授的收获可能还要多。(当然,我不笃爱那种师资博士后的名称) 下面,说说我09 年在东北高校停薪留职到清华做博士后的经受。固然就当时收入而言, 我是损失了将近10 万每年,但是,我获得机遇是在东北高校不行能猎取的。 首先,博士后期间,学到了不同的办学、科研理念。东北高校是一所典型的工科高校, 在培育同学过程中,强调有用性比较多,对理论重视很差。同时,试验室基本上以团队作 战,即使是教授,大家的讨论方向基本上相同,做出成果后,把全部成果都归功于几个领 导头上,特殊不合理的是团队成员的进展完全取决于与领导的关系。而清华期间,发觉完 全不一样,即使副教授,都基本上是独立地开展自己方向的讨论。
也就是由于在清华的两 年博士后到清华做博士后的经历–喻海良.docx,才让我思索了以前的不足:团队进展的好处就是,领导强,团队强。但是,假 如领导换了地方,或者死了,则是树倒猢狲散,整个学科可能会瘫痪。相反,假如强调每 一个人自己的进展,每人都有自己的讨论方向的话,则不会由于几个人的调离或者落后让 学校整个学科停滞进展。 其次,博士后期间,获得了更多的国家基金申请渠道。现在通常认为的国家级基金就是 自然科学基金,其实不然,中华博士后科学基金同样是国家级科学基金,直接来源于国家 财政部。因此,做博士后是拥有第一个国家级科学基金的最佳机会。在清华高校,每年的 博士后基金资助率为超过1/3,因此,基本上清华的每一个博士后都能够获得一次该基金。 也因此,我就获得了博士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博士后科学基金特殊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 第三,博士后出站后,获得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博士后,我现在认为,真是突出好的跳板(当然,建议选择实力比原单位更强的单位)。假如在单位工作不顺当做博士后,或者,博士毕 业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做一站博士后,尽量多出一些成果,然后,完完全全可以再次选 择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且,我也发觉人生的一个特点,不走到别的地方看看,永久不知道 对方的“真实实力”,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第四,进一步理解了科研诚恳。中华博士后科学基金属于人才项目,属于资助个人,而 非资助某个详细项目。当得知获得中华博士后基金特殊资助的时候,我已经人在海外。也 因此,当基金项目落户时,合作导师只给我保留了基金资助证书,而坚决果断地把项目经 费退回了博士后管理办,他认为我不应当两边的好处同时都拿着。对于这一点,我在澳洲 这两年更有体味。特殊让我打动的就是,出国一年多后,课题组申报科技嘉奖,他们也由 于我当时的贡献,把我位列报奖名单中。这与某些地方报奖只挂现任“领导”的观念好许 第五,博士后与老师都是“工作岗位”。前些年,我也认为教授应当比副教授好,副教授应当比讲师好,讲师应当不比博士后差。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后,我发觉,博士 后与老师其实是一类性质的,都属于“工作岗位”,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特殊是国 内的高校里面,更是如此。清华的副教授可以任凭跳槽到一所211 或者985 高校,速即成 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样的一个人,莫非换一个工作单位,水平就上来了吗?现在,我也 .终于是明白了,大家都是工作而已,千万不要轻易认为职称比别人高,水平就比其他人高 也不要认为职称比较低,水平就不得到认可。至少我做博士后期间,没有半点心里落差。 当然,国内的博士后,待遇是有点低,地位不高。但是,假如用篮球竞赛来形容的话, 博士生,也就像在CBA 里面打球,博士后就像NBA 里面的新秀球员。博士后出站的人,才 可能成为NBA 里面的那些顶级球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0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