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跨考管理类联考,199管理类联考考研经验分享

笔者在这里希望能将自己的199管理类联考备考经验分享给各位2018备考的同学,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辅导书,考出满意的成绩。基础阶段,建议跨考或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着手复试专业课的复习。

此文由红果研教育公司原创跨考管理类联考,转发必须分享出处,侵权必究,欢迎加入2018管理类联考群交流,群号码:

经过一年的奋战,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自己中意的学校。笔者在这里希望能将自己的199管理类联考备考经验分享给各位2018备考的同学,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辅导书,考出满意的成绩。

经验分享分为:基础阶段(3-6月份),强化阶段(7-9月份),提高阶段(10-11月份),冲刺阶段(12月份),以供大家参考。

基础阶段(3月—6月)

数学:《数学分册》《数学精点》陈剑数学基础班视频

这一阶段的前两个月主要是回忆高中的数学知识,分册是一个很不错的入门参考书,内容非常基础,不会令人产生挫败感。

精点的内容虽然更为精炼,但题目难度稍大,不适合基础阶段,没有必要做。

陈剑视频配套的是高分指南,听课时我没有买,就跟着视频将公式、定理、例题都写下来,对加深印象很有帮助,听过一遍以后,考试的题型重点考点能够清楚明了很多。

逻辑:《逻辑分册》《逻辑精点》饶思中逻辑基础班视频

逻辑的学习我认为最主要是理顺思路,个人在基础阶段没有什么方向,就是做题,看解析,在后期才找到一些方式和套路。

分册不推荐,知识点分散,没有系统性。但笔者还是一丝不苟的做了两遍,里面也都是真题占大多数。

精点上知识点系统性更强,能够给初学者一些启发和思路,配合书中所给的视频,理解的效果会更好。

逻辑考试分为形式逻辑和日常逻辑,我们常常提到的各位老师在形式逻辑方面都能讲的清楚明白,这部分视频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但日常逻辑方面(削弱,加强等题型)需要自己理解的因素很多,老师也很难找到万能公式,讲课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这部分建议从真题的选项入手研究出题者的思路,寻找解题方法。

写作:多阅读、多思考。

这里推荐几个微信订阅号“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评论”和“南方周末”,这也是王诚老师推荐的阅读材料。他们会经常推送评论性的文章,其中论证、举证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写作考试。在闲暇时间可以多看一些,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另外还可以读一些人物传记,在政界、商界、文学界等领域各选择一位代表人物,选取他人生的重要事件作为写作素材。总之基础阶段的写作复习应侧重于写作思维的形成、材料的积累,为成文做铺垫。

最后想说一下关于老吕这套书,复习时很多朋友都用的这套书,我也翻阅过,方法和题型的整理比较到位,适合基础学习。同样,书中的题目难度一般,只适合打基础,后期需要练习其他难题来提分。

英语:《恋恋有词》及视频课,背单词app,《老蒋阅读80篇》

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积累单词量,培养阅读习惯非常重要,长时间没有接触英语,需要一段时间去习惯英文的叙述方式。

背单词我首先会选择一个app作为反复记忆的工具,无论是扇贝单词、沪江、拓词都是有用的,但个人不推荐百词斩,我总是会把图片记住,反而记不住单词。利用碎片时间,让单词总在眼前,在脑中过一下,单词量会不知不觉提高。

恋恋有词的单词是按照考研英语出题频率而设置的,同时将词形词意相近的单词放在一起,很容易区分和记忆。朱伟老师的讲课方式也很轻松愉快,我也是听了他的课才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的,他侧重词根词缀的讲解,干货满满,让我收获很多。

在培养阅读习惯方面,市面上任何阅读都是可以的,但不推荐张剑的阅读,文章直接摘自经济学人等杂志,生词多,句子长,专业性也比较强,内容比较晦涩,题目自然错的很多,很容易让人难过、烦躁。老蒋这本阅读文章较简单,题目设置也比较合理,做下来没有匪夷所思的感觉,适合练手。

基础阶段,建议跨考或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着手复试专业课的复习。笔者其实是初试成绩出了才开始复习,两月末还准备了托业考试,真正复习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这一个月过得是非常痛苦,考完复试也有万念俱灰的感觉。提早将专业课知识点过一遍的话,初试结束后再复习时会觉得轻松不少。

强化阶段(7月—9月)

数学:陈剑《高分指南》《历年真题名家详解》

高分指南中有基础知识点,有解题方法,习题分基础和强化两篇,解析也写的比较清楚,个人非常推荐。这本书我做了三遍,第一遍历时一个半月,非常仔细认真的做每一道题,错题也都抄在错题本上,数学的题目比较短,整理错题不会耗很多时间。题中涉及的零散知识点也写在数学笔记本上,这样想查阅的时候比较方便。第二遍历时半个月,把强化部分的题目再做一遍,这时就会发现之前弄懂的题目有些又是不会的,就把这些题在错题本上重点勾出来,解题思路再写清楚。第三遍历时一周,只做之前的错题,直到都弄懂。

真题这本书前半部分是将真题按知识点分类编排,后半部分是套卷。这本书做了两遍,第一遍左前半部分,和高分指南一样的做法,整理错题和知识点,再反复做错题。第二遍做后半部分,找做套题的感觉,因为之前都是分知识点做题,前后比较连贯,做套题会有不适应的阶段。

逻辑:周建武《历年真题分类精解》

看了很多经验贴才决定英国在职研究生,用的人不多但好评率很高的一本真题,收录的真题还算全面,但印刷不太好,解析写的一般,答案有错误,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市面上很多逻辑题目答案存在争议性,这种争议性题目各机构老师各有各的说法,我自己是将这类题目搁置下来,不做过多考虑的,若是钻牛角尖,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思维误区。这本书做了两遍,第一遍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和选项的错误原因都做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遍只挑难题做,反复琢磨。真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少数争议题之外所有题目都需要揣摩,特别是近三年的题目。

写作:陈君华《写作高分指南》和配套视频

相比王诚老师的写作课程,陈君华老师能够提供更多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在写作复习初期,能成文是最重要的,这本书将文章结构细分至段落内部,甚至一句一句指导你写,是十分用心的一本书,在考场上能够运用到很多其中提到的方法,后期我也一直用这本书,总结了自己的写作套路。

英语:张剑英语一真题

英一的真题是我英语复习的重点,每篇文章都经过精读、精翻,甚至背过四五篇文章,做了四个月才做完,这四个月中我把重点放在阅读上,作文每周只写两篇。英语需要长期积累,因此付出的还算比较多。每天早晨用半小时背一段文章,长期下来对单词和句式的运用都会好很多,至于背哪一篇真题阅读,我参考的是何凯文老师所说的2003二、2004三四、2005二四、2006一四、2007一四、2008四这十篇,据说能基本涵盖考研阅读文章类型和大纲高频词汇。

提高阶段(10月—11月)

数学:鑫全工作室《千题》

适合刷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这本书难题出现频率比较高,坚持做下来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很适合拔高,但也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真正考试的难度没有这么大,有些题目是比较偏的,实在做不懂可以理智放弃。

鑫全工作室会有YY直播讲解千题,可以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找链接和时间,贴吧也会发录音,看不懂答案的地方可以听听老师怎么讲。

逻辑:鑫全工作室《千题》

这本书我觉得难度比较接近真题,很多题也是根据真题改的,也是用来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题目不难,做起来轻松愉快

写作:王诚《写作历年真题全解》及视频课

我是10月份才知道这位老师,看了他的写作课,感觉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写作内容上开阔了思路,能提高一定的层次,使文章论证更深入。书中有很多范文,老师也做了很多批注,一开始会有些读不懂,但自己对写作的要求也没有很高,所以只将其中认为写的不错的语言、精彩的段落,都画下来,范文中的举例和论证的方式也画了下来,反复阅读,之后就没有再整理过写作素材。王诚老师在社会和企业管理方面分析的都会比较透彻,如果看不懂可以选择性的记忆一些思路,一些分析角度。听说《写作套路化攻略》这本书也很好,但我没有买到,我想应该是适合9月之前复习使用。

英语:张剑英语二真题,王江涛满分作文背诵

英语二我做的没有英语一认真,一方面是英语一难度稍大,再做英二会比较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是这个阶段复习作文会比较多,阅读已经复习的差不多了。英二的话,我的侧重点在完形、翻译和作文。完形和翻译不会很难,大家的分差也不会很大,文章的线索比较清楚,题材也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完形做下来会总结出一些常选的选项,将不熟悉的短语记忆一下就差不多了,翻译主要是要理顺句子,不要翻译过来不伦不类就可以了,和英一不同,英二翻译是一段话,这就意味着每句话不会很长,而且逻辑连贯,所以这两部分不需要太担心,稍微练习就可以了。作文需要自己总结模板,小作文比较简单,一般不跑题都会有7分左右,每种类型背一篇范文就可以了,大作文要注意审题,不要写的太偏题或者过于模板化,作文方面没有太多的心得,主要是背了很多范文,考场上写起来才比较有底气。

冲刺阶段(12月)

这一阶段完全按照考试时间来做题,上午做联考,下午做英语,晚上整理错题,保持考试前的状态,心态要好,碰到匪夷所思的题也不要太当真,模拟题和真题肯定是有区别的。

联考:各家模拟题(幂学、老吕、新东方、陈剑等)

做下来觉得最简单的是老吕,其他水平差不多,主要做数学和逻辑,写作的模拟题目为了押题全面,会有很多奇怪的题材,我一般不会去写,用真题代替。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复习,水平也不会有飞跃,保持状态就可以了

英语:新东方模拟题(朱伟主编)

其实英语模拟题质量都一般,没有真题效果好。但我作为朱伟老师的脑残粉,买这本题,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跨考管理类联考,199管理类联考考研经验分享,阅读的难度适中,作文题材也比较主流,能够扣住热点问题,值得推荐。

最后想说一下初试的成绩非常重要,只想着过线是不行的,大多数院校整体成绩中初试至少占50%,侥幸进入了复试,除非专业课非常好,或者前面的同学重大失误,否则逆袭还是有些困难。所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把题目做对。

考前一定要把准考证电子版保存好,查分和复试都要用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14661.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4月 16日
下一篇 2024年 4月 1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