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到教育,我都不禁感叹,内地的父母真的太拼了!尤其是深圳。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深高南学位房风波,还有最近的深中长圳分校风波,深圳人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既然学位如此紧张,何不为孩子另谋出路?比如隔壁香港。
很多不知道只要有香港身份就可以申请到15年的香港免费义务教育。
今天我们通过和内地学校对比,来详细扒一扒香港的义务教育。
香港义务教育对比内地有何不同
1、学制的对比
香港学制:
3年学前教育、6年小学教育,6年中学教育,在完成中学六年级后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大学是读四年。
内地学制:
3年学前教育、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在完成高中教育后参加高考,大学是读四年。
香港相较于内地,更注重学前教育。
在2017/2018学年起香港政府正式实施了「免费优质幼儿园教育计划」,正式迈进「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新里程碑。
2、学校分类的对比
香港的中小学主要可分为四大类:
官立/资助学校:
官立学校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办,直接由教育局管理的公营小学,从小一到中六(高三)标准学费全免,只收取部分堂食费用和住宿费用。所有教师和学校职工均为公务员,全部的官立小学都是男女校和无宗教背景。
如果想读官立或者资助的中小学,就要参与政府的统一派位。
据了解,全港约有 34 间这类小学,约占学校总数的 6% 左右;共约有31所官立中学,占全部中学数量的7%左右。
比如,北角官立小学、英皇书院等。
资助学校又称“津贴学校”
属于非营利的办学团体高二学生香港留学高二学生香港留学,香港15年免费义务教育到底怎么样?,提供免费教育,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但其管理则由学校的法团校董会/校董会负责。
跟官立学校一样,要升读一所资助学校,学童必须参加政府安排的小学或中学的入学统筹办法。
全港有420多间这类小学,约占学校总数的81%左右;全港有360间(包括两间按位津贴中学)这类中学,约占学校总数的78%左右。
比如,香港圣若瑟小学、英华女学校等。
直资学校:
直资学校全名是“直接资助计划学校”,享有一笔按学校合资格学生人数计算的政府津贴,但可收取学费,学费由法团校董会/校董会自行管理。相比于官立及资助中学,直资中学有相对高的自主权,可自订课程及入学要求。
从2022年9月,有71间直资学校(当中包括50间中学、12间小学及9间中学暨小学)。
私立学校:
相比于官立及资助中学,私立学校可自行决定小一、中一的收生办法,学位分配不受校网限制,招生时间更有弹性。、因此,学费也会相对更高,大部分在6W-12W区间。
全港有60多间这类小学,约占学校总数的10% 左右;全港只有11间这类中学,约占学校总数的2%左右。
比如香港复临学校、香港培正小学。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是指那些拥有相当比例的外国学生,所实施的学制跟香港不同的学校。一部分国际学校为英基学校协会之属校,其余的由私立独立的办学团体所营运。
而香港大约有40多所国际学校提供小学课程,各自开办不同国家及国际文凭组织 (IB、AP 等 ) 的课程 。收费不一,一般都要10W/年起步。如耀中国际学校、汉基国际学校、香港国际学校、哈罗香港国际学校等 。
内地中小学:
中小学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分工管理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
重点中小学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不同的级别。一般而言,级别越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就越好。
3、教学模式的对比
香港教学模式:
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更加侧重于师与生之间、以及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
以学生为中心,开放式教育,崇尚学术自由,课堂采用两文三语的教学模式(两文:中文,英文 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
老师有来自欧美的,也有香港本地或大陆的,学校工作人员多数能用三语交流,大大地降低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为赴港读书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近年,不少国际学校、直资及私立名校更纷纷增设第四语(即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及德语)课程,加强学生语言能力。
内地的教学模式:
以应试为主,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多以“老师教学生听”内容灌输的方式。课堂采用普通话教学。
3、学习的科目的对比
内地小学课程:
内地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小学中高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香港的小学课程:
一般包括以下科目:
中国语文科,英国语文科,数学科,常识科,资讯科技科,音乐科,视觉艺术科,体育科,普通话科。
宗教团体开办的小学会增设以下其中一科:
圣经科(或称宗教科,基督教或天主教学校开设)佛学科(佛教学校开设)教义科(伊斯兰教学校开设)儒学科(只有孔教学院大成小学开设)
还增加了价值观教育、善用学时、STEAM 教育、媒体和资讯素养等。
内地初中高中课程:
内地初中以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为重点学习。
到了高中会分文理科:
高一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
高二课程(文科):语文、数学、外语、地理、政治、历史。
高二课程(理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
香港中学课程:
香港初中教育以广博为主,大部分中学的科目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普通话、体育、视觉艺术、音乐、科学、家政、设计与科技、中国历史、历史、生活与社会、地理、普通电脑、宗教教育等。
注重慎思明辨能力、价值观教育、善用学时、STEAM 教育、媒体和资讯素养等。
中四是子女在学习的一个新阶段,对就读于中三的子女来说,选科是他们在生涯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抉择。高中课程由3个部分组成,包括核心科目、选修科目和其他学习经历。学生需要修读4个核心科目和2至3个选修科目,以及参与其他学习经历。
4个核心科目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通识教育(适用至2023年考试年度),公民与社会发展(2024年考试年度起适用)
2-3个选修科目:学生可从各学习领域下发展的20个选修科目(香港中学文凭甲类科目)、应用学习科目(香港中学文凭乙类科目)或其他语言科目(中学文凭考试丙类科目)中选择修读2至3个选修科目。
对比下来,香港的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选科了,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多,内地的学生就在科目的选择上比较少,就是单纯的分文理科,不会像香港有一些商科,视觉艺术的选择。这也会让考试的方式不一样。
对比发现香港教育有很多优势:
1、教育管理体系更多元,适应各类型的需求;
2、香港教育以英语教学为主,易与海外学校接轨,国际化程度更高;
3、两文三语,多语教学的环境利于孩子锻炼语言能力;
4、香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崇尚学术自由和开放式教育,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5、香港多实行小班教学,更利于安全管理
6、毗邻内地,让孩子“不出国门的留学”,帮助孩子快速适应环境。
享受15年香港义务教育有何要求
想在香港读书,首先要有香港身份。有了这个身份,就意味着可以享受香港15年义务教育。但是拥有香港临时身份和永久民居身份还不一样:
其实主要区别在于DSE免试招生和港澳台华侨联考。
我们今天假设有香港身份了,要不要申请在香港念书,又该如何申请。
香港15年一贯制学校课程和架构的核心就在于“学会学习2+”,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
1. 概况
香港幼稚园是向教育局注册的,为3至6岁儿童提供服务。现时大部分的幼稚园只开办半日制课程,计有高班、低班及幼儿班,也有部分幼稚园同时开办全日制课程。
香港的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分非牟利幼稚园及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类。
幼稚园在规模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幼稚园只有两、三间课室,有些却有十多间。大部分的幼稚园都能配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营造具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室内设置「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美劳角」、「音乐角」、「家庭角」等,辅以有关的教具,诱导儿童自发地学习。
六岁以下在本港幼稚园就读的儿童,不论任何国籍,只要符合申请资格,可透过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学费减免计划申请学费资助。
2.课程
以「儿童为本」作为课程的核心价值,持守「认识和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独特规律」的重要原则。
幼稚园教育课程涵盖「品德发展」、「身体发展」、「认知和语言发展」、「情意和群性发展」及「美感发展」五项发展目标,分别体现德、智、体、群、美的五育发展方向。
五项发展目标透过「体能与健康」、「语文」、「幼儿数学」、「大自然与生活」、「个人与群体」和「艺术与创意」六个学习范畴来落实,所有学习均涵盖「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知识」,以「生活化主题」、「综合模式」、「从游戏中学习」来推行,促进幼儿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3.教师的资历及规管
幼稚园教师的最低入职学历要求是在香港中学会考 / 中学文凭考试中考获五科合格的成绩,其中包括中文及英文科,并须于不多于两次考试中获取。
由2003/04学年开始,所有新入职幼稚园教师均须具备合格幼稚园教师或同等学历。且幼稚园的师生比例须达至1:15或更低的比例。
小学教育
1、香港的小学推行小班教学
香港约70%的学校是小班教学,每班25人,还有部分学校每班30人,每班收生上限为27至33人。
对于确实无法施行小班教学的学校,香港政府也给予了教学资源的支持:一般会根据班级人数增设2-4个助理小学教师职位。
2、五大类型学校的招生模型
根据香港教育局统计,在2022/23学年,全港共有593所小学。其中,直接资助计划(直资)小学、私立小学及英基学校协会属下小学的小一学位并不在小一入学统筹办法之内。
要升读官立和资助学校,就必须参加政府安排的统一学位分配办法。
“小一入学统筹办法要点”如下:
官立和资助学校的招生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行分配学位。
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家长可以不受地区限制,向任何一间官立或资助小学递交申请。
每名学生只能申请一所学校,申请不受校网限制,比较自由。
自行派位的学位分成两类:
甲类:为有兄/姐在该小学就读或父/母在该小学就职的申请儿童提供的学位,约占小一学额的30%;
乙类:根据“计分办法准则”分配的学位,占学位名额20%一般每年9月份申请,10~11月份公布派位结果。
第二阶段:统一派位。
没有获得自行分配学位的儿童,将参加统一派位,而不需要另行申请。
一般情况下,统一派位约占学校小一学额50%,其中10%不受学校网限制,家长可选不超过3所任何学校网(亦包括住址所属小一学校网)的小学。
学校余下大约90%的统一派位小一学额是受学校网限制的学校选择。统一派位有一定的随机性,要看运气。
统一派位也需要填志西班牙在职研究生,志愿分为甲部和乙部,甲部只能选3所学校,乙部可以选择30所 。
假如家长有香港身份,孩子可以受养人身份同步获得香港身份,来香港读书,以上五类小学都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中学教育
在2022至2023学年,全港共有510所日间中学。
香港的中学是六年制,包括三年制初中课程(中一至中三)及三年制高中课程(中四至中六)。
香港没有中考,但有呈分试。这个考试非常重要,用作小升中的参考依据(用于需要政府派位的学校)。
呈分试取3次期终考试成绩: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上学期和六年级下学期。
三次考试的总成绩排名会用来决定派位组别,成绩越好,在“统一派位”阶段就越有优势,入第一梯队中学的机会就越高。
如果家长拿到身份后,想要让孩子插班到香港读小学,最晚最晚在5年级上学期就要完成。有了呈分式成绩,更有利于政府派位升学。
小升中方式跟小一入学类似,招生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行分配学位
此阶段每个学生最多申请2所中学(首选和次选)。自行分配学位是学校预留作自行录取学生的中一学位,官立、资助及按位津贴中学可预留不多于30%的中一学位,而参加派位的直接资助计划(直资)中学则可预留多于30%的中一学位,作为自行分配学位。
第二阶段是统一派位
分为甲部(不受校网限制,最多选3所)和乙部(受校网限制,最多30个)。学生的小五下学期及小六上、下学期经标准化的校内成绩是划分其派位组别的依据。
成功申请自行分配学位的学生,不会经统一派位获分配学位。
如果你准备报读私立学校或者国际学校,不需要参加政府派位,就不用参加呈分式考试。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需要参加政府的升中派位机制的。那就是入读一条龙学校。
香港政府资助的一条龙学校一共有15间。一旦成功入读此类学校,大概率就能从小学一路读到中学毕业。
教学重点上:
香港中学阶段还大力推广资讯科技教育:期望透过优化的学校资讯科技环境、学校的专业领导与能力,以及社区伙伴的支援,促进学生善用科技及资讯科技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解难、协作、计算思维的能力,加强创意、创新,甚至创业精神,并培育他们成为具操守的资讯科技使用者,以达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
虽然香港中小学分类比较复杂,但是从学校类型占比来看,资助学校占比最大,80%以上,也就是超过8成的香港学校都是免费的。
总之,香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其教育也借鉴了欧美国家的教学理念,但与此同时,香港身上又有着深深的中国文化的印记,无论是教学制度、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以及免费15年义务教育的 利好政策,香港的教育各方面都吸引着一大批内地中产父母为之奔赴。
留学香港上高中,拥有香港身份后,孩子升学的福利怎样?还能参加内地高考?
众所周知,港籍学生几乎可以上深圳地区所有的国际学校。多数家长办理香港身份,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比如上国际学校,或者升学时能够享受到便利的政策福利。但是,很多家长都想问,办理港籍有什么优势呢?孩子升学还有什么其他的福利?之后还能参加内地高考吗?
01香港身份的优势
1、经济环境优势
作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工商中心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信息中心,香港除了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推广经验,而且资讯自由流通、法制健全、货币自由兑换、集合了世界一流专业人才,有高效的品牌推广能力、低税率、基建设施完善,营商环境的多面优势。
2、国际教育资源
香港实行15年免费教育,拥有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资源。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香港的教育体系融合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教育的双重特色,教育理念先进、国际化程度高、教学方式灵活,教育环境也十分优越。
在2019《QS亚洲大学排名》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3所大学挤进亚洲大学排名前十位,香港大学超清华北大位列第二。
香港院校颁发的学位证,获得世界各地广泛认可。香港几乎每所高校都与境内外众多名校保持着良好往来,为学生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3、宽松的人口政策
香港政府从未制定限制生育政策,只要合法居留,孕妇在香港生育,小孩出生后立即获得香港永久身份,并享受香港公民福利待遇。
众多知名影星孙俪、马伊琍都选择了在香港生第二胎。
4、进入国际学校较为轻松
目前,很多国际学校对于学生和家长都有外籍身份的要求,尤其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而香港身份几乎可以进入所有的国际学校。对有留学规划和想要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生来说,拥有香港身份有很大的优势。
5、社会福利健全
香港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完善,公立医院对广大市民开放,门诊和住院费用全免。
02不是香港永久居民
通过优才、专才或者留学等方式拿到香港身份,还未转永居,只持有香港临时身份,同时持有内地户口。
这种情况孩子可以在香港上学,也能在内地上学。
在香港上学与香港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福利待遇。在内地上学无论是他的内地学籍还是参加内地高考上大学,都跟同龄人一样,不受任何影响。
孩子此时若参加香港高考(DSE考试),可凭成绩申请香港和海外院校,录取率比纯内地生高。
03是香港永久居民
一、孩子已经转永居,但仍然保留内地身份
如果已经成功申请到香港永居身份,但没有申请回乡证,那在内地你就还是内地身份,自然也可以和内地户籍的其他孩子一样参加高考,且招生上也和其他内地孩子一样,没有任何特殊性。
二、已经转永居,并且注销内地户籍
如果你和你家小孩已经合法地成为香港籍居民了国际硕博连读,并且注销了内地户口,那怎么办?
其实内地还是很欢迎港澳学生回流内地读大学的,而港籍学生回内地读本科有下面几种升学途径:
简单解读一下这三种不同的政策。
1.免试招生计划
持有香港身份证及回乡证,并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试DSE的考生,就可以凭DSE成绩,参加内地免试招生计划,直接升读内地高校。
而2019年参与免试招生计划的院校共112所留学香港上高中,相比去年新增10所,参与该计划的院校包括清华、北大、上海复交等全国顶尖院校。2018年有3200多人申请了免试招生计划,其中有一半获得录取。
对于免试招生录取的要求,各个高校条件不同,需要自行向心仪学校查询。
2.全国联招(港澳台联考)
2019年参加全国联招的高校本科336所,预科16所,并且队伍在逐年壮大中……
理工类考试科目: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文史类考试科目: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因为面向的人群不止港澳台同胞,还有全球华侨,所以相对来说,它的考试难度比内地高考要低!
不过其考试成绩只能用来申请内地高校,局限性较大。适合一心瞄准内地学校,并放弃报考香港、海外学校的学生参加。
3.院校独立招生
这一类主要是个别院校有自己的招生计划和政策,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考虑报考。报名对象主要为在香港读到中六(高三)的学生。
暨大、华大两校联招
这是在广州举办的一个两校联考(“两校”是指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留学香港上高中,拥有香港身份后,孩子升学的福利怎样?还能参加内地高考?,简单来讲,持有香港身份证+高中学历证明或毕业证(大陆的、香港的都可以)。
保送或单独报考
保送的话,由于各个大学保送的要求不相同,也是需要自行向在读学校咨询。由中学校长推荐,可免予笔试,经面试,择优录取。
单独报考的话,就看各个院校的招生政策了。比如中山大学就有相关计划:
总的来说,除了上面的政策外,内地还出台了很多针对港澳台同胞回内地升学的优惠的政策,例如港生回港后就业、各类奖助学金、校长推荐计划等。
可以说,孩子拥有港籍身份,在升学路上会有更多选择!
-总结-
对于办理投资移民、入读国际学校和有留学规划的孩子来说,拥有香港身份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