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动,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交往不断加强,中俄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沟通也越来越频繁。中国赴俄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中国留学生赴俄后要适应俄罗斯的环境,本文对赴俄中国留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并收集数据资料。通过对赴俄中国留学生现状进行调查,来了解赴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俄罗斯、现状、调查
01
中国留学生在俄现状调查的必要性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以来,中俄两国交流越来越密切,教育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早在19世纪末,中国学生就早已开始到俄留学了。1948年,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领域开始合作与交流,但是到了20世纪,中俄两国关系不稳定,在俄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及基本状况也大不相同。1966年,当时前苏联为我国培育了近万名教育和科研专家,但当时中俄两国关系依然紧张,直至 1983年才慢慢恢复正常关系。1992年12月,中俄两方签订了关于文化交流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协定涉及到了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很多领域,为中俄两国的教育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同时开启了新时期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的大门。21世纪以后,中俄两国关系逐渐友好,经济交流不断增强, 2000年在中俄双方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又成立了中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合作委员会。近年来,在互办中俄国家年、中俄语言年、中俄旅游年及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等国家层面合作互惠的积极推动下,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中俄两国互派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中俄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和稳定俄罗斯留学生现状,推动了中国赴俄留学的趋势,中俄双边教育交流愈加活跃。
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比起来,中国留学生觉得赴俄留学更符合他们的需求,这是因为在俄罗斯留学申请入学的门槛比较低,没有口语和专业的考试,并且学费和生活费用要比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要低,高校的教育水平比较高并且有着部分的优势特色专业。据悉中俄两国已商定,到2020年争取使双方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0万人。随着中国赴俄留学生的增多,在俄留学生适应状况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有必要对在俄留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为以后赴俄的留学生提供经验,使中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俄罗斯,有利于培育新一代人才。
02
中国留学生在俄现状调查研究情况分析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之以实地考察来获得数据,其中网上调查问卷有110份。本次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对象是在俄中国留学生,本课题选取范围是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喀山、皮亚季戈尔斯克四所城市,对在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本项研究主要从人数规模、生源分布、学科分布、留学层次、未来职业规划、从环境适应、语言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次调查表明在俄中国留学生规模大,生源北方学生比例大于南方,尤其东北三省和山东地区生源较多,留学生中大学生比例最大、研究生较少、高中生最少,大学生的比重约占79.09%,研究生约占18.18%,高中生仅占0.91%(如下图)。研究显示,在俄中国留学生79.09%,研究生约占18.18%,高中生仅占0.91%(如下图)。研究显示,在俄中国留学生50%是来自国家或学校公派,49.09%是来源于家庭或个人自费,研究中发现中国赴俄留学生专业选择面略狭窄,重文科、轻理科,读理科的留学生少于文科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中选择语言学的占73.36%,而工程建筑学仅占3.64%,理科专业寥寥无几。在俄罗斯,理工院校及系所是俄罗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留学生以后还是想从事有关俄语的工作的,其中翻译占26.36%、老师占24.55%;17.27%的留学生想自己创业,还有部分留学生对自己职业没有方向和规划。
由于中俄文化差异较大,两国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个人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语言沟通困难导致日常生活不能很好得进行,与人交流不便,有的留学生对出国留学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多。本次调查表明,55.45%的中国留学生不适应俄罗斯的饮食(如下图),大部分学生表示,初到俄罗斯太过陌生,交通方面太过困难,与人交流和适应当地风俗方面比较困难,由于本次问卷的对象留学地点在不同的城市,学生对俄罗斯的适应状况也不尽相同俄罗斯留学生现状,【权威发布】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现状调查研究,其中62.73%的留学生能适应当地的气候。调查中发现,小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并经常参加俄罗斯人的社交活动,59.09%留学生表示有时去集体活动,和朋友一起约。其中68.18%的集体活动是学校或老师告知的,在欣赏俄罗斯艺术方面,10%的留学生表示欣赏俄罗斯艺术没有困难,40.91%的留学生表示一般困难,7.27%的留学生表示非常困难。对于了解俄罗斯信息渠道的方面,留学生获取信息也不尽相同,而且渠道多样,大部分留学生都是通过互联网、微博、QQ、微信、报纸、杂志等。除此以外,中国留学生都有思乡情结,其中37.27%的留学生会很强烈,57.27%的留学生思乡情结一般,偶尔想家。
本次调查发现部分在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初期遇到困难。
一方面,在课堂上,俄语教学大多数留学生初到俄罗斯往往听不懂,初到俄罗斯,语言适应需要时间的磨练,但由于一半以上是国家或学校公派生,54.55%的留学生认为一般困难,只有5.45%的学生认为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与中国国内相差较大,俄罗斯教学模式相对比较灵活,上课师生发言讨论交流,俄罗斯的课堂需要更活跃。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留学生教育方式方面适应情况较好:对于所在学校的教育方式62.73%的留学生比较适应。大部分留学生表示俄罗斯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一般,但也很少遇到到不公平的待遇。除此以外,实地调查发现,境外学习还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中俄两国的文化不同,加之留学生大部分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且生活经验、阅历不足,对俄罗斯国情和民族习惯不够了解,遇到问题时容易发生误会,还会遇到医疗卫生、交通、突发事件等安全方面的问题。
03
对在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评价和建议
从本次调查来看,这次调查的在俄中国留学生一半是处于中上等水平,大部分在俄中国留学生以学习为重,勤奋学习,利用在俄留学的机会充分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技能,积极地适应在俄罗斯的学习、生活等,留学生的适应过程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首先,对在俄中国留学生的建议最重要的是留学生的心态问题,留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当地的文化,树立适应文化信心,不要产生抵抗情绪,积极与老师、学生交流;俄方学校也要建立健全留学生健康心理服务机制,注意留学生的心理问题,留学生不适应可能是学习、生活方面,更要关切留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些留学生可能会产生失落、孤独等情绪,此时应该发挥留学生健康服务机制的作用,对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走出困境,
第二,知识就是力量,留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提高学习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安排好每一阶段的学习时间,有机会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中俄两国加强两国教育的合作,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比如创建中俄学生文化大比拼、中俄学生才艺演出晚会等。
第三,俄罗斯高校可以建立适当地开设跨文化适应的课程和专业管理留学生跨文化管理,提高中国留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兴趣,讲解俄罗斯的国情、风俗等,增加一些做俄餐、参观俄罗斯博物馆的课程,开设语言训练课程,对中国留学生进行俄语培训,语言是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多举办一些交流、联谊活动,提高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国外在职博士,让中国留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断体会文化的差异,并不断适应。
第四,从留学生家庭方面,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状况,尤其是孩子留学初期,多问候孩子的身体状况及生活状况,在对孩子留俄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方面,家长要更加用心,多关心孩子,并记得给孩子带来希望和动力,让孩子充满信心,给予安全感。
04
结语
本次在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的调查表明,中国留学生要努力学习、敢于吃苦,提高自己的跨文化和适应能力,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跨文化适应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自我突破。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赴俄的中国的留学生与日俱增,这就需要中俄两国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帮助中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俄罗斯的文化,为中俄两国的发展共谋幸福。
俄罗斯留学咨询
俄罗斯留学生美女,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又创新高
近日俄罗斯教育科学部新闻局发布消息称,2016年中国公民在俄留学人数增长至1.35万人。2016年赴俄高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增加5万多人法国在职研究生,其中来自亚洲的学生中,中国学生最多。《2013年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从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角度明确提出要将俄罗斯高校的国际学生比例提高到10%。俄罗斯高校中最受外国学生欢迎的学科是经济与管理、临床医学、师范类学科。
高等教育是自苏联时期起俄罗斯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之一。每年有来自160个国家超过25万的大学生到俄罗斯学习。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热门国家之一,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是中国学生扎堆留学的地方,但如今,中国学生对这个邻国的高校和特色专业熟悉中夹杂着陌生,带你了解一下俄罗斯留学的具体优势吧!
俄罗斯国际学生来源于170多个国家,中国是第二大国际学生生源国
为促进俄罗斯高校吸纳更多国际学生,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将高校在读国际学生占比作为学校效能评估的重要标准,并将其纳入“俄罗斯世界百强大学建设”项目院校的考核指标,要求项目院校的国际学生比例不低于10%。俄罗斯高等教育研究者也开始呼吁修改移民政策,为国际学生勤工俭学及毕业后在俄罗斯就业留出空间,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
在各项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在俄罗斯就读的国际学生人数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11年起,国际学生人数增速明显提升。据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社会学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4至2015学年,包括函授制学生在内,在俄罗斯高校就读的国际学生总数为28.3万人。国际学生占俄罗斯大学学生总数的比例增长显著,且增速在不断提高。2014至2015学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4%,相比2010至2011学年的2.65%增加了一倍多。
目前,在俄罗斯就读的国际学生来源于170多个国家,但大量国际学生来自独联体国家。以全日制国际学生为例,在2014至2015学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学生数量近3.4万人。同时,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数量共计2.2万人,占在俄全日制国际学生总数的10%以上,已经超越白俄罗斯,成为第二大生源国。
俄罗斯留学费用相对低廉,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石油工程等专业具备传统优势
2015至2016学年,俄罗斯共有高校896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大部分相当于我国高职院校)2891所。俄罗斯重点大学分为三类。首先,处于顶端的是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其次,俄罗斯有29所研究型大学是俄罗斯教学科学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广泛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再其次,俄罗斯有10所联邦大学分布在俄罗斯不同地区,包括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等,这些学校是各区域高校的翘楚,承担着为俄罗斯各区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俄罗斯有16所大学进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前500位,且有部分俄罗斯院校在学科排名中位列前100名。例如,莫斯科大学在“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学科排名第43位,其“艺术及人文科学”排名第66位;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在“物理科学”排名中位列第78位;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在“经济和商业”类学校排名第83位;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在“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类院校中排名第56位。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高校在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新材料、石油工程、医学、化学等理工类以及艺术类专业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这些学科也是国际学生热衷选择的学科。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社会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专业为工程技术类专业俄罗斯留学生美女,2014至2015学年俄罗斯留学生美女,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又创新高,选择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国际学生占全日制国际学生总数的21.7%;医学、药剂师专业位列第二,占17.2%;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占15.9%;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占12.1%;俄语专业及语言班占11.8%。此外,国际学生喜欢选择的专业还包括自然科学、精密科学、教育学、文化艺术、计算机技术、法律、农业、林业、渔业、兽医学类等专业。整体而言,中国学生选择的专业和俄罗斯优势专业分布基本吻合。
与欧美国家相比,留学俄罗斯费用相对低廉。2016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统计显示,全球留学费用第二低的国家是俄罗斯,一学年留学费用大约为4449.9英镑,相当于人民币4.3万元左右。根据院校和专业的不同,学费也有差距,一般每学年2000美元到3000美元。2016年,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学费最贵,为48万卢布,约为7500美元。
俄罗斯高校提供宿舍,各高校费用不同,但基本在100美元左右,有些地方高校可能更低。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莫斯科市2015年至2016年的平均工资为66562卢布,相当于1000多美元。由工资水平可见,在俄罗斯的留学生活费用不会太高,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一般月均300美元至500美元就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开支。
留学俄罗斯可享受政策支持。2012年,中俄签署《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两国互派留学生人数要达到10万人。国家留学基金委设有“中俄艺术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设有面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支持优秀自费生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在俄优秀毕业生支持计划”。同时,俄罗斯政府每年为外国人提供1.5万个公费赴俄学习的名额。2016年,给中国学生的名额为800个,高于独联体各国。
专业选择避免逃避困难,过语言关是保证在俄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留学俄罗斯,选择专业和院校是关键。国际学生选择就读的大学基本上为俄罗斯国立重点大学,选择在私立大学就读的学生仅占全日制国际学生总数的4.3%。从留学院校的选择情况看,俄罗斯一些专业性院校很受国际学生欢迎,例如在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10所俄罗斯大学中,除了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和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这样的俄罗斯名校以外,还有一些技术类和医学类专业院校,包括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托姆斯克综合技术大学、库尔斯克国立医科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等。
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国内排名前100的高校中就读的比例为50%以上,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院校包括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大学、赫尔岑师范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普希金俄语学院这类知名院校。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国在俄留学生总体相对集中,其中50%的中国留学生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22%的中国留学生集中在中俄交界的远东地区。
从中国学生对留学院校的选择来看,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校的地域分布是主导因素。而在俄罗斯专业优势比较明显的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中国留学生数量很少。从中国留学生就读专业来看,80%以上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人文社科类专业,其中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为中国留学生选择最多的专业,而选择俄罗斯优势的理工科专业、信息技术专业和医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比例极低。这说明中国留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可能存在逃避困难的心态。
其实,如何将学校和专业选择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留学俄罗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语言是留学的主要障碍。俄罗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留学生的各项调查研究显示,语言障碍被视为留学俄罗斯的最大障碍。语言问题不仅是影响留俄中国学生学业成效的最大障碍,也使中国留学生在与相关方就签证、住宿以及其他生活问题进行沟通时遇到困难。学习和生活面临的挑战,再加上俄罗斯高校对学生管理相对比较宽松,部分自控能力差的中国留学生很容易放任自流。
因此,选择留学俄罗斯,意味着要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攻克语言关。此外,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国际学生对俄罗斯部分院校的住宿环境意见较多,虽然新建院校各方面条件可能会好一些,但一些老的院校住宿条件相对比较差,需要中国留学生适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