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我想去香港上高中,需要准备些什么?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本文目录一览:我想去香港上高中,需要准备些什么? 想到香港读书必须先申请单程证,拿到个香港身份才行。若并不想拿香港身份就尝试去天主教学校问一下吧,他肆仔们塌圆也有可能会收的
如果你拿到香港身份了要去报名,要准备以下副本:初中三年的成绩表(好让学校了解你过往的成绩)留学香港高中,得过的奖项和证书西班牙在职研究生,身份证或单程证的副本。应该裂衫汪是这几项最重要吧,不过有些学校可能会再要求其他的。
就像一楼说的,英语在香港是很注重的;若你读的是英文中学,英语学得好对你其他课目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学校也很注重全人发展,老师不大喜欢死读书的学生。在香港读书,你会发现有很多活动等着你参加,校内组织校外团体,学校都希望你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提升一下自己。以我的学校为例,开学头就有很多组织跑到班上来宣传以招募更多组员,学校也要求我们参加至少一个组织。所以你会发现香港的校园生活都很多姿多彩。内地学子去香港读高中的条件有哪些?
内地学子去香港读高中的条件:一般来说,内地学子是不能赴港读高中的,但随着香港在内地招生政策的不断开放,目前香港一下高中学校已经针对内地部分城市实行开放招生政策了。申请条件如下:城市房地产变更登记及其他登记申请表。申请人身份证明。房地产证或其他权利证书。
移居港澳取得港澳身份的,而房产证以国内身份证明登记的,应提交经司法部授权的律师出具的身份或身份变更事项的见证书,或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变更的证明书,或公证机关出具的身份或身份变更的公证书。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文件。
扩展资料:
香港(Hong Kong,缩写HK,简称“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留学香港高中,我想去香港上高中,需要准备些什么?,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购物天堂”等美誉。
香港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
申请香港的高中有什么条件 申请香港留学的学生应具备的五个条件:
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适应力的提高,香港大学秉承英国精英体制,课业繁重,要求较高。留学生还要具有出色的英语语言能力,香港大学是全英文授课。留学香港的学生还应具有较成熟的心智。能够适应不用学生,不同国家,文化和思想之间的冲突。
以上就是国际学校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想去香港上高中,需要准备些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香港留学是否安全,还想去香港留学吗
“其实这个事件出现以后,有些我们以前送出去的学生他们就直接回来了,家里面也是考虑到他们的安全。”贾娟是一家留学机构的咨询师,她感觉到今年来咨询香港留学情况的家长明显比往年少了。三月份之前是招募学生,接咨询量比较大的旺季,但在最近在往外推的宣传资料中,她们刻意没有把香港放进去。
正在香港留学的那批人里,只有三五个回到了内地,更多人选择留在香港,但所有人能做的,只有等待。贾娟同被迫中断学业的内地赴港留学生聊过:“她们的学业不会就此完全停滞。她们可以用之后的时间补修。”
韩高雪
我想试一试
“我们晚上尽量不出门,周末也只是去旺角那边逛逛。他们都带着口罩,但没有现在这么暴力,只是喊喊口号,在街上走一走。”韩高雪和朋友逛街时,与游行的队伍擦肩而过,时间今年七月份,坐标香港。
韩高雪在香港游玩时拍照留念
去香港留学的念头在韩高雪脑海中存在的时间还不足一年,从大一到现在,韩高雪的想法一直在更新。今年一月份,韩高雪去听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讲座,在此之前,她对这所学校的了解基本为零。“墙外”的信息带给韩高雪一种差异感,“感觉香港很国际化吧,而且香港浸会大学号称新闻传媒专业亚洲第一,我想去看看。”,韩高雪说,“在内地考研可能就是跟着导师做研究,这种方式不太适合我,我想要得到更多的实践。”
去香港留学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一年费用十几万左右,要低于欧美国家,而且读一年就可以拿到研究生学位。“这一年会非常辛苦,一个作业接着一个作业,但也会非常充实。”对于“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新媒体就读是怎样的体验?”,“知乎”给了韩高雪很多种回答,但她更想要自己的答案。
最开始的时候,韩高雪对留学这件事一无所知,就在留学中介里吃了点亏。“相当于我自己负责一半,中介负责一半,其实还蛮后悔的,如果不是去美国留学的话,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找中介。”,韩高雪对中介的评价是“有点水”。她在微博上也找到了可以帮助修改个人陈述的工作室,他们反而比留学中介修改得更有新意。微博上一篇是八百块钱,而韩高雪付给了留学中介两万多块。
韩高雪并不放心完全把规划交给留学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排名高,知名度高,它有新媒体专业,还有企业传播专业,是比较符合我以后的职业规划的。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新,但是硬件设施很好,它的专业比香港中文大学更适合我,比如传播与新媒体,整合营销传播专业。”
同样是搜知乎经验帖,韩高雪决定自学考雅思。“感觉大学里已经很久没这么学习了。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以后,我就去博远楼上面的天井先练上一个小时的口语。”韩高雪回想起几个月之前的“奋战”,语调不自觉高了起来,“三月份的时候,当时天很冷,每天哆哆嗦嗦地在天井那里读口语,大早上的,就是那种非常完整的英语对话。”接下来就是去图书馆,中午吃饭是韩高雪的休息时间,下午继续学习,和准备考研差不多,她的三月四月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韩高雪第一次考雅思,她考了7.0分。
七月份,韩高雪去香港大学访学。走在香港的街道上,韩高雪总是能联想起以前看过的港片,各种牌子,很多楼,街上还经常有有轨电车经过,在当地叫叮叮车。“感觉他们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都有人在吃饭,饭菜很符合我的胃口。当地人也都蛮和善的。”她第一次真实感受到香港人生活习惯与内地的差异。
韩高雪拍摄的香港街景
在韩高雪看来,她在港大上的课更像是学生和老师在探讨一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我觉得他们的讲课方式比较特别,不会一直给你放PPT,有一个教授,她总提问你当下的社会现象,问你‘why’,当你说出原因,她又会接着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原因,她会一层一层去挖你的潜能。”在这段课程最后,韩高雪需要和别人合拍一个视频。“当时比较火的就是素人改造,卡点,一张张照片跟着节奏。我当的模特,我自己给自己化妆,自己给自己挑衣服!”提到作品的诞生之路,韩高雪眼前一亮。
“我觉得其他人都太优秀了,他们中有厦大的,中传的,中山的。当你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差距。但我可能脑子更活,点子更多。”韩高雪语速渐渐放缓。韩高雪之前在视频中心干过,熬夜剪片子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她经常会刷各种社交媒体,比如抖音,B站,也积累了一些点子。
韩高雪去香港大学访学
期间有来自悉尼大学的同学,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达进行课堂展示,韩高雪印象很深,“他们有一种自带的气场。”韩高雪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胆子,但是英语口语能力不太过关。“你不仅要做出成品来交给老师,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我认为这点很能锻炼我的口才,其实在现实中就了业以后,你想出来一个项目的点子,你是要能向自己的上司和同事去阐述的,所以你必须要有说服力,这一点说实话我比较欠缺。”
“我有很努力找过各种比赛,我的简历上缺奖。”韩高雪报名参加了中国新闻周刊的比赛,但最后作品没拍成。“我当时带着几个视频中心的学弟学妹,想去拍今年高考新规对考生的影响,但是学校都很严格,我们最终没能进到校园里。”
港大智华馆自习室里摄
在十月份,韩高雪申请了三所香港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作为冲刺,香港城市大学是较理想的选择,香港浸会大学作为保底。留学机构建议她增加一个英国的选项,韩高雪没有采取,“英国的饭不好吃,又太远了!因为香港也是中国的一部分,都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你也不需要用英语和他们交流去香港留学是否安全,买东西时对方直接能听懂你说什么,还是挺方便的。”
但最近一段时间,韩高雪在网上看到很多照片视频:地面上散落着火油瓶,砖头,路障,人们怒目相对,头上身上鲜血直流。香港的暴乱已经蔓延到校园里了,有的大学因此将申请期延长到了明年一月份。韩高雪没有因此打消自己想去香港留学的念头,“可能我比较铁,非得要去试一试,我心里还是比较喜欢那边的。”韩高雪目光烁烁,“我很喜欢挑战,去尝试新的东西。”韩高雪很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我不想再学新闻了,因为写作不是我的强项。我主要想学的是新媒体或者是偏市场营销方向的。”
综合多方面考虑,尤其是安全保障,韩高雪现在增加了一个英国学校的留学申请。韩高雪接受采访的桌面上,就放着她的英文笔记本,她正在准备第三次雅思考试,因为如果申请去英国留学,雅思会卡小分(不单对总分有要求,对单项的分也有要求)。“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我还是挺想去的,香港浸会大学我需要重新考虑考虑,因为已经增加了一个英国的选项。”
刘曼曼
我的选择是新闻而非香港
刘曼曼的手账本里记录的是她每天的日程安排,这是她的习惯。往前翻几十页,满满当当都是她的雅思学习计划。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里,几乎每一天,刘曼曼背着书包走进博学楼时,头顶是太阳,而当她背着书包走出博学楼时,头顶是月亮。一个书桌,一把椅子,一摞书,博学楼五楼到六楼的拐角处,是刘曼曼一天时间的分界线——早上七点半以前和晚上十点以后。她把手机放在电脑包里,又把电脑包放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每天最放松的事就是和我外教聊天,练习口语。”刘曼曼说。
刘曼曼一天的雅思计划表
高一那年,刘曼曼读了一本小说,名字叫《星星上的花》。小说里的故事给了刘曼曼很大的鼓励,而小说中的女主角就是去香港那边上的大学,“香港”这个词在她心中开始立体起来。
有一本香港大学的宣传册一直珍藏在刘曼曼的家里,从她高二那年起,现在刘曼曼已经大四了。“我高二的时候还和我好朋友翘课去我们那最好的一所高中,因为香港大学在那里有一个宣讲会。我就收了他们的宣传册,一直保存到现在。”刘曼曼最初想考香港的本科大学。高三刘曼曼被分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重点班,只有几个熟识的同学和她分到了一个班里。心理上的落差感和周遭环境的疏离感围绕着她,刘曼曼高三的成绩并不理想。日记成为了刘曼曼的倾诉口,她几乎每天都会写日记,“当时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香港大学的。”
“我最最想做的还是记者。”刘曼曼想去香港深造新闻专业。刘曼曼真正了解到新闻专业是在上大学以后,而她想当记者却是很早的事。四年级时,刘曼曼和朋友给学校办了一份“新闻报纸”,两个小孩子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勇敢地走进了郑州大学的校园里。她的母亲为了鼓励她,给她拿了一部闲置的手机。刘曼曼就拿着这部手机,和朋友一起,去采访一群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大人,给他们录音,拍照,再把采访所得誊写到一张大白纸上,最后贴在小学的宣传栏上面。“我记得当时还采访了环保,小区噪音的问题,当时觉得自己很厉害。我们给大人拍照的时候,他们不信任我们,还反过来给我们拍照。”刘曼曼提到第一次的“采访”经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当时可能心里有点自负,但我骨子里并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更多可能是性格使然。”,从这以后,她喜欢上了与人交流的感觉。
“我爸对我是放养式教育,他不会和我说不要去做什么,而是让我都去试试。”父亲的支持给刘曼曼注了一剂强心针,“这可能也是我执着去香港的原因,我想,那就试试吧。”刘曼曼说到。
今年七月,刘曼曼去香港浸会大学访学,这是她第一次去香港,下了高铁,就是两个字——“热”跟“累”,刘曼曼和一行同学下车后,又拖着行李步行了二十多分钟,才到达香港浸会大学的宿舍。在刘曼曼的文具盒内层,贴着一张香港大学地铁站的照片,这是她高中时从网上查的图片去香港留学是否安全,还想去香港留学吗,是别人拍的,自己去打印的照片。“我到香港之后也去了那里,我自己还拍了一张香港大学地铁站的照片。”刘曼曼兴奋地说道。
刘曼曼拍摄的香港大学地铁站
“我们每一组都有一个很大的灯光和话筒的收音,就像是在拍电影一样。”香港浸会大学的课堂小而精,一位老师只负责很少一部分学生,硬件设施很给力,这些让刘曼曼感到很新奇。新闻与写作课上,刘曼曼需要在十五分钟之内把一则新闻改写成简讯。“其实在这种场合下我一般都不发言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口语水平没到能和老师对答如流的水平。但是我当时就是特别想说出那个回答,我觉得自己有一点表现型人格,有就想说出来。”虽然语法有些不通,刘曼曼还是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和美国老师用英文交流了一会,“我发现自己原来也没有那么差嘛。”
“当时我们在街上没有看到,但是晚上打开电视会看到新闻联播,说街上有人游行抗议。”当时刘曼曼想去香港的心情并未受到影响,“我当时真的没有一点担心,其实新闻上说的地方离我很近,但我当时觉得这件事真的特别特别小。”刘曼曼了解过西方游行的文化:“游行就是他们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个部分,游行完以后,他们就回家吃饭,睡觉,游行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但刘曼曼没有想到这件事会愈演愈烈,发展到暴力冲突的局面。
香港浸会大学校园一角
“香港是一个贫富差距特别大的地方,浸会大学在富人区里,寸土寸金的地方,富人们能拥有独栋的别墅,但在铜锣湾你又能看到很小很闭塞的房间,大家都把自己的衣服挂出来,因为里面没有晾衣服的地方。”这种冲突感也深深地吸引着刘曼曼,“我在尖沙咀见过一条特别黑的巷子,非洲面孔,亚洲面孔混杂着,一群人聚在一起打牌,随地啐着痰,路面很脏,很臭……”她眼神暗了下去,停顿了一会,“我觉得有点悲哀。有的人在这世间灯红酒绿,有的人却过着很苦的日子,很明显地感觉到两极分化……”
刘曼曼经常会看一些外文的报道。“我看到《纽约时报》的报道,感觉和咱们这边不太一样。我们这边的报道多是集中于个人的冲突,比如暴徒和警察之间的冲突,很少有那种图景。《纽约时报》直接给了一个一条街的大全景,称整个香港有七分之一的市民都出来游行了。”刘曼曼撇了撇嘴,“《纽约时报》不是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吗,有时它会瞎说!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媒体在这件事上不遵循客观公正独立的报道原则呢?如果都(这样报道),那像我们这样没有亲历这场事件的民众去哪里寻找真相呢?”
刘曼曼去问老师国外在职博士,老师解释说在特殊时期,新闻报道也会被特殊对待。“我现在可以充分理解不同媒体的报道侧重,现在换做是我来报道的话,或许也不会比他们做得更好。但如果给我一个真正宽松自由的环境,我会尽力做客观公正的报道,让各方都能发声。”刘曼曼说。
“你要命还是要学上?”身边的朋友都在问刘曼曼,帮助刘曼曼申请的学姐(香港大学新闻硕士生)也劝她:“要不然你别去了吧!”。这位正在香港念书的学姐经常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香港的实况,“我看到有的地铁都被砸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已经遭到破坏了。如果非要申请的话,学姐告诉我,不管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媒体上,都不要随意发表评论。”种种不安全的信息让刘曼曼内心亮起了焦虑的红灯。
“我是非常不想读(内地三年)研究生的,因为我的长期目标是做一名调查记者,我觉得读一个研究生对我做调查记者的贡献并不大。我只是想去一个新闻理想浓厚的地方上一年学,不管这些院校是港大,密苏里,我都愿意。”十一月份是刘曼曼最焦虑的一段时间,她和老师聊,和朋友聊,“我现在对港大已经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了。”
香港浸会大学的课堂上
“其实你没必要非去留这一年的学,如果你现在去读的话,你拿什么去和那些港大的学生竞争呢?”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刘曼曼。当时,她心里传出一个强烈的声音:“我没有作品,我没有能力,我没有水平,没有经验……”她现在想赶快成为一名记者,写出来报道,写出来那些有用的作品。
“我在想,我是想作为一个小白去那边还是作为一个把实践应用于理论,再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去那边呢?”刘曼曼笑着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你知道吗?‘六经注我’就是你读的书让你这个小人变大,拥有很多知识,‘我注六经’就是你把这些知识运出去,你就变小,然后‘六经’再注你,你就真正的变大了,不是虚胖了。”刘曼曼始终认为,调查记者不是在课本上学出来的,“你去实践,去跟采访,发现稿子做不通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在课本上说的永远是别人的心情,但不是你的心情。”
刘曼曼拍摄的香港一角
刘曼曼之前很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你已经跟那么多人说你要去港大读书了,突然你撤了,别人会不会说你怂?”她的外教对她说,没有任何人能强迫她去做任何事。现在刘曼曼想通了,这只不过是她为自己上的一把枷锁。“虽然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但焦虑是我的常态。”焦虑不会消失,但刘曼曼正在适应与它和谐共处。
前阵子和父亲聊天,刘曼曼摇摆的心情终于定了下来,她决定下学期先去北京实习,但是留学这件事始终搁在她心头,“以后还是会申请,这个是确定的,但是去英国、美国还是香港不确定,两三年以后我会继续申请吼!”
文字 | 高佳丽
采访 | 高佳丽
图片均来自于受访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