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读书的中国大学生人数出现明显增长。据俄罗斯科学高教部资料,在俄读书中国学生人数超过3万人,与三年前相比多出1.5倍。留学区域分布也扩大到85座城市,所学专业清单同时也在拉长。
中新网报道俄罗斯来中国留学,在莫大上学啥体验?中国学生聊聊留学莫斯科那些事儿,除传统专业,比如俄语、经济和国家管理外,又增加了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制造、电子和热电专业。留学地点的选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如既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及与中国临近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高校最受中国学生的欢迎。
莫斯科大学是中国大学生最为首选的高校,大约有5000名中国学生就读。亚非学院是莫大40个培养东方学专家的院系之一。日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生活如何和对所受教育的质量的评价如何等问题,在卫星通讯社广播室对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研究生王鲁平进行了采访。王鲁平研究的题目是“对外汉语教学问题”。
王鲁平说,自己一直想来俄罗斯留学,因为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好的学校,在中国的认可度也很高,而当时正好有一位同学也想到“莫大”就读,他们就一起来到了“莫大”。
当被问及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有哪些不习惯的地方时,王鲁平表示,俄餐的做法、口味都和中餐非常不一样,可能刚开始吃起来非常不习惯,但慢慢的也能感觉到俄餐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他说,在“莫大”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读的高级翻译学院中国学生比较多,可能有的时候办事时排队会比较久一点,这一点和中国不同。在俄罗斯这边,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去做。还好有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虽然王鲁平已经在上大学时学了四年俄语了,可是来到这边可能还是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更包括一些专业的词汇。所以他们也会向俄罗斯同学求助,去看他们的笔记,去适应这样的一种留学生活。
王鲁平说,俄罗斯这边的学术氛围很浓厚。大家参与活动也非常活跃。比如说“莫大”有非常多的学术论坛。学生活动也非常丰富,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比较好的资源。
他表示,住宿条件和中国很大不同,比如说是相同的住宿条件,中国的住宿费用要比俄罗斯这边低很多,学费也是中国要低很多。
王鲁平认为在“莫大”就读的经历对学生找工作有很大帮助。他现在就读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方向博士二年级美国在职研究生,同时也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当一名志愿者老师,希望一边能够锻炼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一边又能给自己积累非常好的工作经历。这些都是莫斯科大学带来的俄罗斯来中国留学,他觉得来莫斯科大学读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鲁平说,在他任教的孔子学院,学生大多是想学汉语的俄罗斯人。他认为,因为中俄两国之间现在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合作,所以学习中文在俄罗斯也越来越热门。对于俄罗斯的学生们来说,学习汉语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喜欢中国文化,想要了解中国,还有工作需要。
王鲁平认为莫斯科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地铁平时都是开到晚上一点,出行的时候基本也没有安全上的顾虑,平时住在宿舍也是比较安全的。和俄罗斯人交往,平时感觉他们也比较可爱,也渐渐懂得了如何与他们交往。总体来说,他还是非常喜欢在俄罗斯的生活。
出国俄罗斯打工,揭秘中国人在俄罗斯的真实生活!
我在莫斯科生活了三年。鉴于网络很多想要移民的人对俄罗斯感兴趣,我尽量将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俄罗斯向大家介绍一下。
1。在俄罗斯的中国打工者
由于从莫斯科坐火车回国的路途时间很长,费用也不少,所以绝大部分在俄罗斯的华人都是乘机回国。而中国在俄罗斯的大部分人都在从事建筑、装修、种地、市场里摆摊等当地人不屑干的活,所以很多人都是从东北或者浙江福建等地来的农民。
这些人在莫斯科有几个大的聚居点,一般是在大的商品批发市场附近。那些批发市场非常大,无数的小店铺,里面还有各种吃喝嫖赌以及理发等配套设施,总之一句俄语也不会的人也可以在那里生活。经过长途运输后有些商品的价格居然比国内还低。
俄罗斯街头的中国美女
冬天时蔬菜很贵,后来中国农民去种地了之后,逐渐蔬菜多了起来,价格也下降了。否则我们冬天买蔬菜时只敢按根买,比肉都贵。据说俄罗斯人种地时是极为懒惰的,技术也不行,以至以前还要从国外进口粮食。
至于从事建筑装修的工人,其吃苦耐劳的本事令俄罗斯人目瞪口呆。例如我的办公室原来准备给俄罗斯人装修,他们提出要四个月,后来我自己找到一个东北人的装修队,一个月不到就干完了,那些俄罗斯人事前怎么也不相信。俄罗斯的工人干活要喝咖啡,要听音乐,更不愿意加班。
中国的一些大的机电、汽车等公司也开始在俄罗斯逐步开拓市场,但成效不大,当地超市里的高档商品都是来自韩国、日本或欧洲。也有一些国营企业派住在那里搞原材料进口的或军工合作的。
2.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
由于资源大幅涨价,俄罗斯人生活水平提高得非常高。三年中,我的员工的收入翻了一倍多,工程师的工资大约在1500美元左右,就是每天来扫几个小时地的老太太也要300美元。超市大量涌现,来自欧美的一些大超市也到处可见。商店内出售的商品大部分来自韩国、日本或欧洲,俄罗斯自己的轻工业很落后,而中国的商品则主要在地摊上或穷人光顾的批发市场上。莫斯科是世界上有名的高物价城市,我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商品都是从遥远的国家进口来的,且流通环节上腐败费用很高。他们自己的工厂大多都很破败。
俄罗斯街道上的汽车
街上的汽车增加得很快。据说汽车没有报废年限,俄罗斯自己产的车质量很差,主要是拉达或莫斯科人,经常看到有人在修这些老古董。从欧洲走私来的旧车非常多,一辆旧奔驰几万万就够了。产自日本或韩国的车比较流行。中国车很少,偶尔见过长城车。
市内缺乏快速通道,所以开车速度不快。但俄罗斯的司机还是比较守规矩的,我没见过闯红灯的,互相也比较礼让。大部分人主要依靠四通八达的地铁解决交通问题,地铁都比较古老,上班高峰期非常拥挤。据留学生们讲和身材丰满的俄罗斯姑娘们挤在一起很享受,尤其是在夏天。
也有一些政府的特权车,挂着警灯和特殊牌照,可以在一条专门的车道上飞驰。俄罗斯军人开的车都比较破旧,主要是国产的吉普车,也没见过他们横冲直撞的。
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很少看到正规的出租车,出租车需要电话预约。而一般俄罗斯人都是在街上招手,有司机想赚点钱(也许有专门靠这个谋生的人),就会停下来了解是否顺路,双方谈好价钱后就可以了。想想我们满街瞎转悠的出租车以及对蓝牌车非法营业的严管,实在觉得莫名其妙。这本来是一件节约能源的大好事,结果因为政府的税收和某些人的特殊利益,而变成违法的事了。
俄罗斯火车站
莫斯科很少有新建筑,很多房子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部门一点也不豪华,这也许是他们能把资金应用到免费教育和医疗的一个原因吧。这些老房子的建筑质量不错,都有电梯,虽然很破旧,但想想那是50年前的房子,也无可厚非了。房内全天供应管道热水,暖气很足,外面冰天雪地,里面还可以只穿短裤。好象水电天然气的价格也很便宜,总之很少看到俄罗斯人节约这些东西的。
这几年房子价格也是暴涨,去年一般的三房出租价格大约1500美元,售价约4000美元每平米,当然也有1万多美元的豪宅。俄罗斯有钱人还是很多,但他们也是怨声载道。总之有房子的老莫斯科人很舒服,老年人可以把房子出租,自己住到郊区或别的城市去,什么都不干也能过得不错。他们一般在苏联时代在郊外都有小木屋,带菜地美国在职研究生,到周末很多人就开车去郊区度假了。据说前些年经济困难时就靠在那里自己种菜度日。我的司机就经常将他家吃不完的水果带来公司给大家分享。
据说以前金融危机时,很多人存在银行的钱被洗劫一空,或者现钞被宣布作废了。再加上福利保障好,通货膨胀厉害,俄罗斯人也喜欢化钱,所以我觉得他们不怎么存钱,有钱就化,经常去国外度假,如西班牙等海边阳光灿烂的国家。就是海南三亚,也有很多俄罗斯人的身影,当地的第一外语是俄语,餐厅商店里到处都是俄文,令人相当诧异。
一个俄妹纸在喂鸽子
俄罗斯人的性观念是比较随便的。妓女不少。而且一直以来男少女多,所以俄罗斯男人相当大男子主义,不干家务,不养家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完全不理解我们可以在那里一年才回国一次,而且还不找个当地的情人。他们找情人比较普遍,也容易,有时出差几天就可以找个临时情人。二战后,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恒,实际上有些人拥有多个情妇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也有男人一不高兴就离家出走的,我就听好几个员工说他们从位见过爷爷或父亲,就是跑掉了。
周末,俄罗斯喜欢去郊外的森林中或公园里玩,唱歌,跳舞,打球,野餐。不象中国人那样在餐厅里大吃大喝或去KTV。他们这种生活方式非常健康,当然也有可能消费不起,餐厅里吃饭太贵了。所以身体素质很好,我们和他们在一起玩球,从来都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所以这奥运会上能拿多少金牌,完全不代表全民的身体素质。
俄罗斯人的中饭是非常简单的,蔬菜象西红柿什么的基本上是生吃。我们实在吃不了他们的菜,只好自己做饭。去他们的饭店吃饭,贵且不说,那些菜对我们来说就和毒药一样难吃。男人喝酒很厉害,经常见到醉倒在大街边的酒鬼。有些员工很喜欢喝酒,下班后经常在办公室里喝。过生日时主要活动就是喝酒,每个人轮流站起来说祝酒词。
列宁广场
3.俄罗斯的医疗与教育
俄罗斯本地有工作单位的人,工资中就包含医疗保险,住院和治疗应该是由保险支付的。其他人的情况不详。
外国人虽然没有当地的医疗保险,如果发生了急病,也可以呼叫救护车并享受完全免费的治疗。我有一次因意外受伤昏迷后,立即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医院虽然比较陈旧,都是几十年前的旧建筑,但医生和护士的水平还不错,到了就餐时间有人把免费的饮食送到房间。整个治疗是全部免费的,感觉相当不错。
那里也有一些私营的医院,我去过美国人在那里开的医院,医疗费非常惊人,但设施很好。可能主要为外国人或当地的有钱人服务。
俄罗斯人上大学的比例应该很高,当地学生中很少看到戴眼睛的,说明竞争不激烈。据说能被正规录取的学生是免学费的,部分成绩较差的要交一些费用,类似我们的自费生。我知道一个待遇比较好的大学每月还给学生发30美元生活费,住宿免费。校园普遍比较陈旧,空旷,没有围墙,但那些老建筑还是很有味道的。整个俄罗斯处于劳动力紧缺的状态,学生毕业后很好找工作。
俄罗斯的教堂
4.俄罗斯的政治与宗教
也许由于苏共多年对宗教的大力压制,我接触到的大部分俄罗斯年轻人已经不信东正教了,或者对宗教没有什么感觉。我看到去教堂的大部分人都是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这也说明俄罗斯妇女受到的痛苦太多,只能寻求宗教上的安慰。住院期间,我遇到一个在那里照顾儿子的老年妇女,每天非常虔诚地读圣经,祷告,对我非常友好。看得出她非常善良,仪容端庄慈祥,总之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我认为俄罗斯有些官僚尤其是警察的腐化堕落,和宗教在俄罗斯的衰落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些人不信共0产0主0义那一套了,又没有宗教的约束,自然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不过目前宗教的力量好象在逐步壮大,教堂修得越来越好了。
我常和俄罗斯员工聊民主自由,谈中国的问题以及自己对祖国的担忧,没想到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竟然对这些观点无动于衷。也许他们看到俄罗斯的民主自由也不过如此,没觉得有太多好处,倒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因此经历了一场巨变,艰难的时候甚至连饭也吃不饱出国俄罗斯打工,揭秘中国人在俄罗斯的真实生活!,所以很多人还在怀念苏联时代。不少人仇恨西方,认为是西方人联合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
雨中的俄罗斯街道
5.俄罗斯军人
俄罗斯人口才1亿多,但要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所以规定所有男青年都要参军,除非身体不合适或考上研究生、博士生。前些年的俄罗斯军队应该是相当艰苦的,军费紧张,工资非常低。
我有一次租的房子就紧挨着一个部队的营房。他们每隔半小时左右就有一个小组的巡逻人员经过我楼下。刚开始看见这些全副武装的军人,非常紧张。后来发现他们并不扰民,才逐渐放松下来。最搞笑的是这些巡逻的士兵经常带着附近的女孩子一起走,冬天时我好几次碰到他们躲进我们的楼道内接吻。
在俄罗斯各个城镇和单位内,均有二战的烈士公墓,纪念雕塑,无名烈士墓,或者一排排的牺牲者名单。总之感觉苏联在二战的牺牲非常惨重,对他们的影响非常深刻。我想这也是苏联人在朝鲜战争、古巴危机、珍宝岛等危机关头时不敢大打出手的原因。
莫斯科市内通向西部郊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有一个类似法国巴黎凯旋门的建筑,旁边就是有名的胜利广场,专门纪念卫国战争,陈列有各种武器装备和展览图片。普京等俄罗斯政要和富豪都居住在西郊,有一次我坐车路过这条大街往市区里去,突然所有的车被截停,对面的马路则空无一车,路边站满了警察。突然一个车队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飞驰而过,在对面马路上逆行进市区。据说就是普京的车队。
俄罗斯的公交车站
6.俄罗斯存在政府官僚和警察腐败现象
我们的合作单位是个国家所有的,其一把手到了七十岁了,才依依不舍地辞去职务。我们都以为可以和这个老官僚拜拜了。没想到过段时间得到消息说该单位又重新给老家伙安排了个职位,大概是我们的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意思,总之大事还得由他决定。所以我现在看到普京由总统摇身一变为总理,已经不奇怪了。我们的“核心”都办不到的闹剧,在这个所谓的民主国家居然堂而皇之地上演了。
由于我们不和该单位合作,就无法拿到营业执照开展业务,所以老头子对我们拥有生杀大权。我们倒没有直接送钱给他,但每年他过生日时出国俄罗斯打工,我们得准备一份价值几千美元的厚礼,然后每年化一万多美元请几个主要负责人到中国旅游,总之这老头把中国的主要城市和旅游点都玩遍了。
帅气的俄罗斯警察
想要知道更多海外国家的风土人情吗?想要知道移民国外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想要了解出国移民需要怎样的条件吗?想要不操心不费事轻松办理移民手续吗?
俄罗斯来中国留学,5年前,俄罗斯姑娘和闺蜜一同来苏州留学,如今都成了中国媳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49位真人故事
我叫索洛宁基娜·玛格丽塔·伊戈列芙娜,看到这长长的、像套娃般的名字,不用介绍,你们大概已经猜到了,我是来自俄罗斯的姑娘。
我是95后,来中国已经5年了,在“人间天堂”苏州生活和学习。在这5年当中,我做留学生,拿中俄两国文凭,嫁中国老公,生混血宝宝,成为一个超爱分享生活的外国麻麻。
认识我的朋友都说,玛格丽塔的故事就像俄罗斯套娃,每揭开一层,都是一个惊喜。
(我是玛格丽塔,中国古典美已经融入到骨子里)
1998年,我出生在俄罗斯南部城市阿斯特拉罕,这里位于伏尔加河注入里海的三角洲,一千多年前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如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我的城市地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之间,是中东、东亚与欧洲的文明交汇点,亚洲面孔随处可见,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来这里留学。
我在家中是姐姐,下面还有一个比我小8岁的弟弟。妈妈以前是舞蹈老师。受妈妈影响,我和弟弟从小就喜欢跳舞,尤其是弟弟,直到现在都有上舞蹈课,参加比赛。但是10年前妈妈转业成为一名军人,从事边境管理工作。
我爸爸年轻时是个主持人,经常为新人主持婚礼、不少大型活动也会请他。爸爸天生一副好嗓子,也是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现在年纪大了,改行做花岗岩石料生意。
(在阿斯特拉罕国立大学与同学在一起)
在家庭教育方面,爸爸妈妈都是能耐心倾听我们的家长,经常跟我和弟弟说:“对我们不要报喜不报忧,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他们。”
爸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不会轻易批评我们,而是会永远在背后支持我们。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我们姐弟俩跟父母的关系非常自然亲近,爸爸是我的朋友,妈妈就像我的闺蜜。
可能是地理环境的缘故,翻译这个职业在我们当地非常吃香,我从小就有不错的语言天赋,一直也有当翻译的梦想。2016年高中毕业,我考上了阿斯特拉罕国立大学外语学院,学习中英俄翻译。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学习中文也是应了这句话。
(刚上大学时在教室上课,满眼都是美女)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中国并没有过多关注,对中文也没有什么概念,我之前一直感兴趣的是西班牙语。可偏偏我上大学的那一年,学校没有开设西班牙语课。失望之余,我只能向学院咨询今年有哪些有特色的翻译专业。
外语学院年轻的助教克里斯蒂娜给我介绍说,今年开设有中文,是3+1中俄联合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大一大二在俄罗斯上,大三到中国交换一年,大四再回到俄罗斯,直至考试答辩毕业。
前提条件是,成绩优秀,能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交换学校是中国苏州大学。
克里斯蒂娜说:“我就曾经到中国留学一年,还起了个中国名字——龙晓云。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非常安全平稳,学习中文很有前途,这个项目非常不错,可以考虑一下。”
(我与闺蜜的2020跨年合影)
克里斯蒂娜的介绍,让我第一次开始关注中国,也看到了新的可能性,但对陌生的中国我还是陷入了犹豫中。我把心中的困惑告诉了妈妈,妈妈果断建议我可以尝试一下。
在克里斯蒂娜的介绍和妈妈支持的双重因素下,我最终选择了中英俄翻译专业,并抱定了拿到中国奖学金,到中国做交换生的想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开始学习,满怀信心的我就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
汉语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让我们外国人学起来格外吃力。
更要命的是,同一个字,同一个词语可以表达很多意思,连语调、语气都能衬托出不一样的含义,简直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我与闺蜜在一起撸小猪)
我找到克里斯蒂娜,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讲给她听。她说她刚开始学中文的时候也是这样,虽然学中文时间比我长,但应用起来还是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如果有机会还是得到中国深造。
克里斯蒂娜建议我跟中国留学生交流交流,他们对中文学习应该有更好的方法。
在克里斯蒂娜的建议下,我跟一位中国留学生成为朋友。她鼓励我说,你们的语言是字母形式,没有形成汉语所需要的音形分离的思维方式,所以感觉接受起来很难。如果有机会到中国,在中文环境中会感觉好很多。
她的话缓解了我的焦虑,也让我更加想能快点到中国去。
我说你帮我取一个中国名字吧。她想了想说:“你的皮肤很白,长得亭亭玉立,像清晨荷花的蓓蕾。荷花在中国也叫‘芙蓉’,就叫你‘白晓芙’吧。”
(在中国体验包饺子)
从此,我有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名字——白晓芙。每当念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我都会给自己加一把油。
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热心帮助下,我终于突破难关,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拿到奖学金,取得了到苏州大学的学习机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克里斯蒂娜也同时取得了到中国留学的机会,这样我们可以一路同行。
得到留学机会,我每天都沉浸在快乐之中。有一天我一边哼着歌一边收拾出国行李,妈妈叫过我说:“玛格丽塔,每个漂亮的女孩都会被男生追,那是女孩儿的荣耀。但是我和爸爸对你提个醒:不要找中国人!因为我们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太大,会很难沟通,这样的家庭会有很多麻烦。”
(在中国与同学在校园合影)
我对于爸妈的说辞并不陌生,于是耸耸肩说:“到目前为止,我对中国男人还没有特殊好感。我会记住你们的话,放心吧!”
2018年8月,我和已经成为闺蜜的克里斯蒂娜一起,从阿斯特拉罕启程飞赴苏州,从此,我们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苏州—阿斯特拉罕的“新丝绸之路”。
苏州和我的家乡完全不一样,既有国际大城市的现代时尚,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厚重。苏州的古典园林、小桥流水、丝绸服装,油伞折扇等等让我着迷,我还特意拍了一套旗袍折扇艺术照。
我的金发碧眼白皮肤,与中国丝绸旗袍、刺绣折扇一点都不违和。
我所在的苏州大学对国际留学生特别关心,安排得很周到。同学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各个地区,有各种肤色。新生第一课是自我介绍,我感到最自豪的是我之前就有了中国名字。
(在苏州大学读研究生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合影)
刚来苏州的第二个月,就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学校特意为我们留学生送了传统美食月饼。中秋节过后一个星期,又迎来了国庆节长假,朋友说要带我参加一个饭局,我欣然同意。
没想到,就是这个饭局,让我忘记了父母的忠告,最终违背了他们的意愿。
那天的饭局都是年轻人,其中有个中国小伙子,长得高大帅气,是我喜欢的那种亚洲脸。他在桌上给大家敬酒,等轮到我的时候,他自我介绍说叫祁辉,大家都叫他“祁天大圣”,就是中国那只著名的猴子。然后问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国家?
我告诉他我叫玛格丽塔,来自俄罗斯,并很骄傲地说我有个中国名字叫白晓芙。他听后稍稍皱了皱眉头,用夸张的表情说:“白校服?你叫‘白色的校服’?”
(中国的传统新娘服饰让我情有独钟)
我立刻羞红了脸说:“不不不!是白色的芙蓉花的意思。”他哈哈大笑说:“我逗你玩呢!别往心里去!”
我当然明白他是在搞怪,他的幽默让我很开心,我也开玩笑说:“认识你这只‘猴子’很开心,我们来干一北(杯)!”他学着我的语调说:“干北(杯)!”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祁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饭局结束的时候我们加了联系方式。在聊天中得知,他比我大5岁,独生子,在一家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工作。他的博学开朗、成熟热情,让我感到佩服。
有一天我要搬家,大件物品拿不动,不由得想让祁辉来帮忙。我打电话给他说:“我‘绑架’(搬家)了,快来帮帮我!”他听到后紧张地说:“啊?什么?绑架?!你在哪里?我打110!”
(中式婚礼服装非常华美)
我感觉祁辉不是开玩笑,而是当真了,赶快大声告诉他:不是“绑架”国外在职研究生,是“搬家”、搬东西,他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次小小的误会,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我是在意的。
认识祁辉两个多月后,时间已经来到2018年底,我要回阿斯特拉罕参加考试了。临别之时,我对他一种依依难舍的感受,就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爱上这个中国人!我不想违背爸妈的意愿!”
可我发现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给爸妈打电话时,告诉他们这个“不好的消息”,没想到爸妈听后高兴地说:“我们相信你的眼光!”
得到爸妈的“恩准”我开心极了, 2019年元月回到中国,迎接我的是祁辉的表白,我们开始正式的在一起了。
有了爱情加持,这位一对一中文老师让我的语言水平快速提高,沟通越来越顺畅。
(俄罗斯白雪公主与中国白马王子)
中国有句古诗词说“相逢时难别亦难”,虽然我们在一起了,但彼此心里有个巨大的担忧,那就是2019年夏天我就要返回俄罗斯上大四了。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告别,该怎么办呢?
2019年夏天,我恋恋不舍地告别祁辉,回到阿斯特拉罕母校。考试结束后,我找到学校负责人说:“大四我还要回到苏州大学!”学校负责人说:“这是不可能的,没人为你支付这笔费用!”我说:“我愿意自费,并且我已经报了半年的课程。”
事已至此,学校经过研究同意我回中国再学半年,等到冬天再回俄罗斯接受考试。这相当于给我申请了母校的远程教育,可以不在阿斯特拉罕上课,但是要交一些作业,回来考试。
(中西合璧的婚礼既有热闹又有庄严)
我顺利返回苏州度过了半年快乐的时光,2019年冬天我按规定回俄罗斯考试,然后“故技重施”,又申请自费延续半年课程。学校负责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说:“你这简直是‘套娃连环计’!”
说实在的,第二次申请再返中国学校没有先例,难度很大也是冒风险的,但我愿意“赌一把”。最终我的成绩帮了忙,学校同意我再返中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我为计划得到完美实现而兴高采烈的时候,疫情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头顶。家人不同意我冒险返回中国俄罗斯来中国留学,5年前,俄罗斯姑娘和闺蜜一同来苏州留学,如今都成了中国媳妇,可这次我没听爸妈的话,说跟祁辉在一起你们放心吧!
此时,国际航班处于非常状态,随时都能取消。为了增加保险系数,我一下子买了3张机票,终于在2020年2月海关关闭前飞抵中国。
(我们的婚礼现场美轮美奂)
我的果敢和决断带来了回报,由于疫情“帮忙”我因祸得福,通过网络在苏州完成了远程毕业考试和答辩,拿到了毕业证。
四年大学中,我的大三和大四,相当于同时在阿斯达汗国立大学和苏州大学读本科,得到双倍的收获。本科顺利毕业,我又拿到了苏州大学国际商务研究生的offer,继续深造。与此同时,我与祁辉的感情也修成正果。
2020年5月,祁辉通过视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父母家人,很正式的征求我爸妈意见,问他们愿不愿意把我嫁给他。爸爸连连点头说“愿意愿意!”,妈妈激动得都哭了。
我们的婚礼在2021年元旦举行,亲朋好友们听说娶了俄罗斯洋媳妇,都过来祝贺。我爸妈提前准备了祝福视频,爸爸发挥他当主持人的特长,引得满堂喝彩。我的闺蜜克里斯蒂娜成为唯一的娘家人,陪伴我左右。
(怀孕后老公一家把我当成了宠物)
新中式婚礼热闹非凡,我身着华丽的中式结婚礼服,用中文叫“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含笑应答并送上大红包。现场欢笑不断掌声雷动,不少人拍视频、做Vlog,我们的婚礼还冲上了热搜。
结婚后我与公公婆婆相处很好,一家人都很照顾我的生活习惯,我也想办法为家人做事。我动手能力蛮不错,俄罗斯薄饼和红菜汤是拿手好戏,公公婆婆爱吃,让我很有成就感。
怀孕期间老公一家对我简直像宠物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结果产检时被医生告知宝宝可能因为营养太好,发育超前,个头很大。还好我只用一个小时就顺产8.4斤混血宝,连医生们都惊呆了,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在俄罗斯俄罗斯来中国留学,女性生孩子没有坐月子的习惯,也不用婆婆带孩子。可婆婆心疼我,坚持来陪我坐月子,而且按照中国老规矩,要一个月不能出门不能洗澡洗头。
这个老规矩我实在受不了,大概10天就洗头洗澡,可把婆婆吓坏了。
(老公祁天大圣对女儿米拉宠爱有加)
我家宝宝米拉到今年10月份就要满两周岁了,跨国家庭里长大的她,不仅能用汉语交流,还学了不少英语词汇,我也教了她一些俄语词汇,非常可爱。
因为我研究生还没毕业,所以婆婆帮我带孩子。婆婆跟普通中国老人一样,对孩子喜爱得不得了,甚至有点溺爱孩子。我们家里人都喜欢孩子,希望我接着生二宝三宝,像俄罗斯套娃那样生。
前不久的6月22日,我弟弟放暑假,第一次自己坐飞机来中国看我。我上次见他已经是三年前了,那时他才14岁,比我还矮很多,可眼前的他已经是17岁的大小伙子了,个子比我高出很多。
令人惊讶的是,我女儿米拉第一次见到这位俄罗斯舅舅竟然一点不陌生,还主动跟他打招呼。
这段时间我除了带弟弟在苏州玩,还带他坐高铁去上海南京路、外滩游览。
俄罗斯还没有高铁,弟弟连火车都坐得不亦乐乎。我带他吃自助餐,品尝各种美食。弟弟还学会了手机支付、自己坐地铁出行。最近我还给弟弟报了舞蹈班,学跳hip-hop,爱跳舞的他兴奋极了,跳的很嗨。
(我和闺蜜都在中国有了幸福的家庭)
不知不觉我来中国已经5年了,谁能想到我当初是因为阴差阳错才与中国结缘?5年间我完成了很多人生大事,有了家庭孩子,马上还会有自己的事业。
不仅如此,当年和我一起开辟苏州—阿斯特拉罕“丝绸之路”的闺蜜克里斯蒂娜,也跟我一样嫁了中国老公,生了混血宝宝,如今我们一起生活在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最近我们在打算今年9月底带上宝宝一起去俄罗斯,去看看爸爸妈妈,也让爸爸妈妈看看中国女婿、混血外孙女。
我和我的同乡闺蜜、我和老公、女儿,要用自己的脚步,重走新时代的苏州——阿斯特拉罕“丝绸之路”。
(欢迎关注本文主人公:白晓芙) (欢迎关注本文主人公:白晓芙)
【口述:玛格丽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