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11月8日讯 2019年11月8日,由中国美术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融——2019澳门艺术家作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刚刚在北京胜利闭幕之际,因此本次展览具有特殊意义。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中国驻墨西哥原大使邱小琪,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司长吴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一级巡视员李健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继春,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副部长张学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盛杨、曹春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南京博物院原院长徐湖平,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以及澳门艺术家:谭俊杰、林婉媚、徐凌志、杨永光、顾跃、麦光荣、梁达鸿、钟金星、卢绍仪、张㬢之、何建国、黄美婷等。
吴为山、陈继春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开幕式。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吴为山在致辞中讲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之后,这个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非常有意义,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对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举办这样一个展览非常符合我们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他谈到,本次展览起源于前年他访问澳门时,和陈继春先生谈论如何在澳门这颗祖国的明珠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澳门艺术留学,“融——2019澳门艺术家作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用中国精神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今年5月,中国美术馆把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等一大批艺术家的作品送到澳门展览,引起巨大的反响。本次展览让澳门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来到中国美术馆展览,让澳门艺术家和内地艺术家们进行艺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心与心的融汇,更是适逢其时。他表示,未来中国美术馆将加强和港澳台地区的交往,将所有中华儿女、海内外同胞的艺术创作在国家美术殿堂里展示,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继春致辞
陈继春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向中国美术馆和吴为山馆长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讲到,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澳门定位成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澳门艺术留学,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之地。澳门艺术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已经合作多年,澳门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向澳门所有青少年进行文化推广的桥头堡。希望未来继续和中国美术馆紧密合作,通过交流,相互理解,了解双方艺术创作的新理念,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开幕式
嘉宾合影
展览展出65位澳门艺术家创作的书法、国画、水彩、油画、版画、混合媒材、陶瓷、雕塑、装置作品76件(套),以此呈现澳门当代视觉艺术创作成果法国在职研究生,促进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艺术交流,推动澳门视觉艺术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吴为山介绍到,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将创作的目光聚焦在澳门特有的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印记之中,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呈现了这座城市中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映成辉的澳门记忆和精神家园,展现了澳门在回归祖国以后,当代艺术创作的多元开放和勃勃生机。这些作品呈现出澳门艺术家在艺术语言和艺术观念上的创造与创新,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文化精神对艺术家的深刻影响。
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经公开征集评审。作品《此山中》结合客观山石元素和主观环境感受,营造出既真实又虚假的心中世界,作品既保有中国画传统特色,又突破传统。作品《迷墙系列之三》中加入当代语言和心理暗示,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构图题材别有创意,叙事语言丰富多元。装置作品《东张西望》将澳门特有元素和历史痕迹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呈现,巧妙地糅合澳门古今风情。
展览呈现中国美术馆5层展厅,展出至11月30日。(周一闭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