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哈佛耶鲁斯坦福毕业生到乡镇考编,惊讶之后呢

实际上,世界名校毕业生到基层早就有之,其中就包括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高校在内。即使从求职就业的角度看,斯坦福大学博士选择到乡镇,也值得许多人思考。

有人调侃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既反映出体制内对高校毕业生的巨大吸引力,也反映出年轻一代求职就业极其困难,还可以看出一些人的思维已经固化。

在许多人看来,名校毕业生应该进入名企,博士毕业生应该搞科研,当现实颠覆了这些时,就觉得不正常。

今年4月,杭州余杭区发布了公务员拟录公务员名单,其中不仅有哈工大、中央财大、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等一干名校毕业生,居然还有一些人心目中的世界顶级名校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许多人大为惊讶。

近期,有一份乡镇公务员政审考察名单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其中出现了一些人心目的另一所世界顶级名校的毕业生,而且还是一名博士。这名博士可是杠杠的学霸。此生毕业于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并获得中国科大第35届郭沫若奖学金,毕业后前往斯坦福大学深造。

如此一枚学霸,学到了博士阶段,却跑去乡镇竞考公务员,不知让多少人跌破了眼镜。 “卷死了!斯坦福博士都回来考公了,还有我们啥事!”“中科大的高才生,到乡镇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太浪费!”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其实,这种选择太正常了。没有哪个法条规定,名校毕业应聘什么岗位、一般院校毕业生应聘什么岗位,也没有哪个部门规定,博士应聘什么岗位,本科应聘什么岗位,一切都是自由选择,各随心愿。

一些人之所以大呼小叫,不过是思维固化的结果。在一些人的脑海里,那些人搞科研,那些人搞实务,那些人拿高薪,那些人就低职,早就模式化,当现实与想象不相符时,就本能地觉得不正常。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闻。

名校博士早就到街道竞聘了,也在中学竞聘了,有的博士还到高校当了宿管员,有的博士后连一个岗位都未找到,如果按照一些人的固定思维,这就更加不正常了。实际上,世界名校毕业生到基层早就有之,其中就包括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高校在内。

别人觉得不正常,本人却是心甘情愿,这就形成了对比。难道这些读到顶级层次的学霸们,其智力还不如其他人?显然不是,反而证明这些这霸们学透了,有了与他人不一样的观点。

选择工作既是选择生活方式,还是选择未来,有的局限于眼前,有的着眼于长远国外在职博士,有的看重个人利益,有的偏向服务社会。人各有志,选择自然不同。

史记记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之志載!”

有的理解为“绝不屈从命运安排、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被称为“鸿鹄之志”。从这个角度看,名校毕业生到乡镇,博士毕业生到基层,或许是有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从个人利益角度看,这些人到乡下基层似乎无用武之地,也没有多少收入,但从社会需求看,基层更需要有才华、有知识、有广阔视野的人。可以说,乡下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后一块未耕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体上的现代化。这里面大有作为,只是绝大多数人不愿去干这项辛苦工作而已。

我们现在的一切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建立在一代伟人在百年前在乡下开辟出来的基业之上。要使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前辈那种开拓奉献精神的建设者。国家富强是建设出来的,不是喊出来更不是享受出来的。用享受者的目光去审视开拓者的行为,自然是觉得不正常。

当然,名校毕业生、高学历人才到乡镇工作,能否实现自己的追求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但这种勇气十分可嘉。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必定有我。这或许就是他们的选择吧。

即使从求职就业的角度看,斯坦福大学博士选择到乡镇,也值得许多人思考。网上经常有名校博士发文称,到公办高校应聘教师,经过了多少多少次面试也没有结果,感觉这个博士白读了,甚至怪罪于就读的本科院校。一些人毕业于某某名校,就觉得身份倍增,非高富帅不嫁,即使到了生育边际年龄也是志向不改。

两相比较,就知道差别在哪。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些人却不是这样,将自己未能遂愿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似乎整个社会都欠他的,连愿赌服输的勇气都没有。

网友们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哈佛耶鲁斯坦福毕业生到乡镇考编,惊讶之后呢,如果按照固有观念去裁剪现实,许多事情都不合理。可从社会发展过程看,当时在多数人看来不合理的事情,若干年后却变成寻常事或是人们的普遍选择,这就是人们在智力、能力、勇气方面的差别。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经验与体会,欢迎留言讨论。#体制内体制外就业比较#

(本文为百家号“人生透镜”原创、首发,谢绝搬运;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参阅文章(文中信息的拓展):

北大博导求职:声称“两不在乎”,但“两个在意”才是重点!

本科毕业求职不利,女生躺平在家:专业过冷,还是心态过冷?

又有985博士生倾诉几个月找不到工作:你认为原因是啥?

高校毕业生求职须知:体制内与体制外对学历要求的差别!

985、211研究生为何扎堆应聘边远县城职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3950.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11月 17日
下一篇 2024年 11月 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