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整合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FlOW冥想承办,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协办的“第五届整合心理学论坛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整合心理学专委会2023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一楼报告厅顺利召开。
本届论坛以《整合心理学视野中的生命教育》为主题,汇聚了12位国内外生命教育相关学术界与实务界学者和实践者,心理学相关行业从业人员500余人参加,通过跨学科的思想碰撞与对话硕士,为与会嘉宾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生命智慧的探寻和思考。
论坛由媒体人吉雪萍主持,由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金海燕、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钟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旭东致开幕辞。
随后举行了鸣谢仪式,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尹晨、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 / 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陆颖丰,为复旦整合心理基金的捐赠方上海福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光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曜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颁发捐赠证书,并赠予感谢函。该基金的负责人为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基金将用于整合心理学相关的研究。
本届论坛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美国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硕士,邀请了十二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从“生命教育的理路探寻”、“生命教育的差谬点醒”、“可拓展的生命边界”、“可实现的生命修行”四个专题形成演讲矩阵博士后,破题深入,观点交锋。又以圆桌对话为形式,完成专题间的起承转合,实现专家与听众之间的现场互动。
【生命教育的理路探寻】
苏彦捷以“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为主题,倡导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走进青少年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把握家庭教育的方向,管理孩子在成长中可能存在的偏差。
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李玫瑾在题为“敬畏心对生命观的影响”的演讲指出生命教育要注重生命早年的情感体验,呼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帮助孩子在早年成长中形成对未知、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心。
钟年通过“启动、定义与专通—关于生命教育”的演讲强调,在当ni前社会中,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塑造社会价值观,重拾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文化之间的缘分和联系,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安身立命,同时将文化融入到生命教育的建设中去。
【生命教育的差谬点醒】
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在演讲““爱”的教育的泛滥与缺失”指出,教育应该从只注重科学教育转向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生命的链接美国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硕士,第五届整合心理学论坛成功召开,转向更大、更广阔、真实的世界。
赵旭东演讲的主题是“家庭动力学对儿童青少年生命观的影响”,他认为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爱的能力。
全国心理卫生科学传播首席专家杨凤池在主题是“家庭教育中的三个误区”的演讲中指出,家庭教育中有三个误区,并建议重视学龄前;重视精神交流;重视心理成长。
【可拓展的生命边界】
产品人梁宁分享的主题是“不要再做工具人”提出在标准化、效率化与规模化的时代,我们享受物质丰饶、专业分工的福祉的同时,做一个理性与感性兼具、有血有肉的人,享受生命最简单的平和喜悦。
吉雪萍从自身实践出发,通过一个“宇宙和个体关系”的启发式课堂向大家展示了认知和知识链接的奇妙性。
中国心理学会监事长孙时进演讲的主题是《生命教育的哲学与心理学的思考》认为,尽管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但人的现在同样也会受未来的影响。通过对于生命的终点—”死亡”的思考,人能够获得更大的觉悟。
【可实现的生命修行】
美国索菲亚大学教授朱彩方在“生命觉醒与精神超越”的演讲中提出了”觉醒(超越)-转化-整合”的自我成长路径。
《国际整合与超个人心理学》学术期刊主编Glenn 分享了“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整合冥想”对其在美国心理学会马斯洛成就奖的获奖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传统正念更多用心,认知方法更多集中注意力,两者结合可以令人生活得更加完整。传统正念与积极情绪相关联,认知中的自我调节则可感染立场,由此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与最佳表现相关的特定心理状态。
FLOW冥想创始人吴瓒分享他是如何通过商业的创新实践,将正念冥想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融入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并提出FLOW的愿景是让正念冥想成为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方法。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在圆桌对话环节,一位来自美国索菲亚的超个人心理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以复旦校友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在复旦大学医学院渡过本科和硕士阶段,最后留校任教,而后又旅居美国加州,与心理学结缘实现生命的蜕变,现在又以博士研究为起点,再次出发。以一个鲜活的生命样本,为大家展示了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寻上海mba,以及整合东方生命智慧的强烈渴望。
大会以“生命体验工作坊”为尾声,以参与式观察和行动研究的设计,来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整合心理学的关系,为一天的学术型会议别开生面,丰富了参会者的体验。本次论坛也得到了美国索菲亚大学的支持。
美国索菲亚大学是教育部认证的不,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硕士项目主席,拥有多个硕士和博士学位
//?BIZ=六、师资介绍
Dr. 罗伯特•弗雷格
美国索菲亚大学创始人及荣誉校长、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
曾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克鲁斯大学教授心理学和灵性课程,有多本关于心理学和灵性咨询的著作,其中关于人格的超个人导向的书是该领域的必修教科书。
Dr. Woods罗伯特•伍德
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硕士项目主席,拥有多个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超个人心理学和商业金融管理领域都有着卓越的造诣在职研究生博士后,将其融会贯通,打造了索菲亚大学应用广泛的颠覆性心理学硕士。
Dr. ,PhD, 斯坦利 ▪ 克里普纳博士
意识研究领域的先驱和学术奠基人,曾任美国心理协会分会会长和美国医学中心梦境研究实验室主任。在梦境、催眠等领域进行了50多年的研究,出版过颇多专业书籍和1200多篇学术论文。曾荣获国际心理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多种专业奖项。他是国际心理治疗、咨询和团队领导学院(圣彼得堡)顾问委员会成员,并受邀为中国科学院、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和阿蒂加斯外交学院发表演讲。
Dr. Zhu,PhD, , 朱彩方博士
东西方心理学博士,咨询治疗师,MATPO项目讲师美国索菲亚大学是教育部认证的不,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硕士项目主席,拥有多个硕士和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神学院宗教与心理学方向神学研究硕士
美国心理协会会员,美国宗教研究院会员,国际超个人协会理事(美国注册),旧金山心理协会会员,成人发展研究学会会员(美国注册),育心园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在大陆、台湾、美国和英国多种专业期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美国索菲亚大学是教育部认证的不,宗教研究,禅学禅修等。
Dr. Anne Hsu许亚儒博士
超个人心理学硕士班首席教授
持有中国心理咨询师、台湾临床心理师、及美国科洛拉多州临 床心理师执照。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硕士博士,赛布鲁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犹他谷心理治疗所的临床心理师、犹他谷大学的兼任教授现为美国大峡谷大学研究所的资深博士论文督导,在台湾创办了初色心理治疗所。
Dr. Chia-Chi Hu胡嘉琪博士
咨询心理学家,MATPO项目讲师
普渡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目前是美国华盛顿州与爱达荷州的心理师,拥有二十余年的临床与上万小时的咨询经验,感官律动心理治疗认证 治疗师,及TRE压力/创伤释放练习认证老师。,著有『从听故事开始疗愈:创伤后的身心整合之旅』。
七、适报人群
催眠师、心理咨询师、疗愈师、冥想师、倾听师、人生教练、瑜伽、创业者、企业家、传媒人、艺术创作、心理学爱好者……等多种人群报读。
八、学习收获
1、全球精英人脉:拥有5000多名毕业生,涵盖多个行业,全球人脉拓展。
2、专业能力深造:国内外知名教授职教,心理学行业大咖加盟,特色专题研讨会。
3、职业素质提升:正念冥想的练习,感悟生命的灵性,缓解不适情绪,还原健康身体。
4、正规国际硕士:硕士学位证书(不含“在线”“在职”“非全日制”等字样)全球通行正规可查。
证书样本九、报读须知
报读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
入学方式:免联考,申请制入学
学习方式:
1、国内线上学(WES认证、海牙认证)
2、出国学习一年(中留服认证)
学习费用:
21个月学制,共计1.5万美金(国内线上学)
报读流程:提交资料→入学审查→发送录取→注册缴费→入学上课
美国索菲亚大学校长,中国矿大(北京)举办“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校党委书记徐孝民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发表题为“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主旨演讲
蒙古科技大学校长 (奥奇尔巴特•巴塔尔)教授
发表题为“蒙古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旨演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
发表题为“清洁能源时代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的主旨演讲
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副校长Maria (玛丽亚•斯托伊切娃)教授
发表题为“中欧互联互通”的主旨演讲
哈萨克斯坦工程院院士、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教授 Bayan (拉基舍夫•巴彦)教授的代表
发表题为“哈萨克斯坦矿业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
发表“中国未来能源技术”的主旨演讲
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自然科学院副院长(弗雷迪克•穆耶迪)教授
发表题为“乌干达清洁能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演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
发表题为“中国煤炭开采”的主旨演讲
副校长刘波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本网讯 11月10日,“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这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校110周年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来自中国、俄罗斯、南非、蒙古、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毛里求斯、泰国、越南、乌克兰、斯洛文尼亚、乌干达等国家的20余位大学校长、院士及国际科研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议“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
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外嘉宾和领导有,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主席 (阿纳托利•奥霍丁)教授,蒙古科技大学校长 (奥奇尔巴特•巴塔尔)教授,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副校长Maria (玛丽亚•斯托伊切娃)教授,哈萨克斯坦工程院院士、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教授 Bayan(拉基舍夫•巴彦)教授,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采矿学院院长 (阿列克谢•舍甫琴科)教授,毛里求斯大学工学院院长D. K. (D. K.胡里拉姆)教授美国索菲亚大学校长,中国矿大(北京)举办“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蒙古科技大学地质和采矿工程学院院长Purev (普勒夫•基尔哈姆苏伦)教授博士后,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自然科学院副院长 (弗雷迪克•穆耶迪)教授,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科学大学地质学院副院长Tran Thị (谭泰浩哈)博士,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采矿机械系主任 (谢尔盖•克拉斯诺什塔诺夫)教授,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采矿工程系主任 (亨德里克•格罗布勒)教授,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采矿系 (安德里•切雷普)教授,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电子工程系 F.(安德烈•吉纳)教授,泰国清迈大学采矿和石油工程系 (切坎•利拉苏克塞莱)教授,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地质学部Irena (伊琳娜•科斯托娃)教授,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 (热斯江•扎基贝克)副教授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及我校党委书记徐孝民,副校长王家臣。论坛由副校长刘波主持。
徐孝民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双一流”建设相关情况。建校110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品格。徐孝民表示,能源是文明的基石、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博士,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徐徐拉开帷幕,能源开采利用正在进入一个以高效、清洁、低碳、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此次论坛汇集了众多国内外高校校长、学者专家、行业精英,希望大家聚焦“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围绕“能源大学工程教育挑战与合作”和“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与合作”两个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探讨能源大学发展方向,为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共同促进国际能源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废弃矿井资源利用情况,阐述了开展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并在政策层面就废弃矿井资源利用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蒙古科技大学校长 (奥奇尔巴特•巴塔尔)教授在“蒙古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蒙古高校工程教育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培养模式和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并从蒙古政府的国家战略和教育改革目标出发,深入分析了蒙古科技大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希望从四个方面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交流合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在“清洁能源时代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了清洁能源变革的挑战与机遇,强调能源大学要顺应时代变革要求,根据国家产业和能源发展趋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深入推动能源领域发展变革。
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副校长Maria (玛丽亚•斯托伊切娃)教授在“中欧互联互通”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在“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和欧洲在交通运输、大数据、能源和民间交往方面日益密切的联系在职研究生,并分析了欧盟清洁能源一揽子计划给中欧能源交流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哈萨克斯坦工程院院士、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教授 Bayan (拉基舍夫•巴彦)教授在“哈萨克斯坦矿业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萨特帕耶夫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学校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方面的成就和未来发展空间。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在“中国未来能源技术”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非常规天然气在世界各地的探明储量和开采利用情况,并分析了IMDP技术及其实验研究的发展现状,最后指出,非常规天然气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美国索菲亚大学校长,需要强化多学科和国际交流合作。
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自然科学院副院长(弗雷迪克•穆耶迪)教授在“乌干达清洁能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介绍了乌干达社会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在该国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麦克雷雷大学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方面的优势、机遇和挑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在“中国煤炭开采”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煤炭在当前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了中国科学采煤技术的发展趋势。王家臣指出,中国矿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优化教育模式,努力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论坛汇聚了中外专家的智慧碰撞,围绕“能源高校工科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合作”和“清洁能源发展与合作前景”等议题畅所欲言,为发展清洁能源和促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出谋划策,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