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陈国强院长率团访问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为了进一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构建全方位开放和互惠共赢的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合作新格局,8月8日-13日,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夏强和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等一行先后应邀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访问。期间,代表团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IMU)、马来亚大学医学院(FoM UM)、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UMMC)、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NUS )、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KKH)、新加坡VIVA基金会等高校、医学中心和慈善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陈国强院长率团访问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拜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新加坡教育部长和卫生部长等,并受邀参加了新加坡国庆招待会,全方位推动我院与新马高校在医学教育、科技合作、学生交换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中马合作迈向新台阶
8月9日-10日,陈国强一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马来亚大学医学院、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举行会谈,共同推进临床医学联合培养项目,并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签订专项合作协议,探索建立联合实验室、科研合作、举办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级培训班等,推动交流合作,促进区域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
于吉隆坡举办的肝脏移植儿童家庭见面会
据悉,东南亚国家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发病率达万分之一,由于目前这些国家整体缺少儿童活体肝移植技术,除极少数患儿花费巨资前往欧美等国就医外,绝大多数患儿家庭只能放弃治疗。没有有效治疗,患儿一般活不过2岁。自2014年起,仁济医院先后为37名马来西亚患儿施行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上海mba,双方还建立起成熟的儿童肝移植合作管理模式,全面覆盖肝移植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回国康复、就医费用筹措与资助等多项工作;今年4月,仁济医院与UMMC进一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儿童活体肝移植技术国际培训项目,已陆续为16名马来西亚医护人员进行1-4周儿童肝移植技术高密度培训。
先期到达马来西亚的附属仁济医院夏强教授率领的肝移植团队,于8月6日与7日联合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专家成功完成马来西亚首次共2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首例手术的接受者是一个十岁的女孩在职研究生,出生后被确诊为胆道闭锁。今年5月起,患儿病情加重,逐渐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迹象。苦苦等待却等不及供体的情况下,父亲决定捐肝实施活体肝移植手术,为仅有的这个孩子倒计时的生命争取一线生机。经过多次沟通,马大医院院方邀请仁济医院儿童肝移植团队到马来西亚为患儿实施亲体移植手术,并面对面传授技艺。经过双方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医生们成功地从父亲身上切取了360克左半肝移植给了患儿,手术顺利完成。紧接着的8月7日,中马医疗团队再度合作,完成当地第二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受体与供体分别是一名14个月的男孩和他的母亲。这台手术上海肝移植团队主动转到配合手术的位置。患者和各自的供体父母恢复良好。
8月9日下午,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当地各界盛誉上海专家高超技艺。当日晚上,在吉隆坡举办了肝脏移植儿童家庭见面会。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夫人陈巍和公参夫人倪宏伟、马来亚大学医学院院长阿迪巴教授、医学中心院长卡玛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仁济医院副院长夏强教授及其肝移植团队、星洲日报基金会副主席萧依钊等马来西亚相关慈善基金会以及10个马来西亚患儿家庭代表出席见面会。
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肝脏外科主任杨文锟教授表示,“仁济医院手术团队能全程手把手指导完成儿童肝移植手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磨合与团队建设,马来西亚能尽快独立开展儿童活体肝移植技术。”
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卡玛鲁院长表示,“此次肝移植手术的成功要感谢仁济医院的专家无私帮助和共享技术,感谢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该技术移植到马来西亚成为可能,它为东南亚地区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我们双方不仅仅是合作关系,更像是一家人“。
马来亚大学医学院院长阿迪巴教授致辞说,此次的合作准备非常充分,仁济肝移植团队拥有丰富的此类手术经验,此次马来西亚的医生先去上海现场近距离地学习、观摩、接受训练,然后将这一技术带回马来西亚当地,这是十分难能可贵和重要的。肝移植手术是一项复杂的、需要多学科合作的高难度技术,相较于只派一两位外科医生去学习,这次的合作更有利于马来西亚尽快培育建立起一支肝移植技术团队。小儿肝移植在马来西亚的需求很大,过去是送孩子去新加坡等地接受手术,但现在看来将来再也不需要这样做了。最后,她指出除了肝移植之外,双方将来还可以在各类医学高科技领域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共同进步。
仁济医院副院长夏强表示,这项事业最终将帮助处于肝病末期的孩子们,造福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将有助于增进中马两国人民的友情。这也是仁济这所百年老院凝聚学科优势,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规划所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和所做的重要贡献。
陈国强院长致辞中指出,感谢仁济医院夏强教授团队为救治马方患儿所作的努力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感谢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与仁济医院合作成功所带来的裨益将惠及更多东南亚的孩子,感谢马来西亚各个慈善基金组织为推进项目所作的努力,感谢马大医院提供非常好的技术团队和合作条件,为马来西亚儿童肝移植技术实现零的突破提供了基础,希望这项技术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在离开马来西亚时,陈国强院长与仁济医院的专家团队共同来到病房再次看望两位患儿和他们的父母。
到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看望患儿
期间,为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仁济医院成为马大附属医院的“最强技术后盾”提供平台支撑,陈国强院长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会谈中表示中马医生的手术合作带动了两校进一步的广泛合作,双方将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的精诚合作,进一步凝聚学科优势、向外输出上海医疗服务品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让技术共享辐射周边国家,用实际行动为倡导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此外,陈国强院长还与IMU校长Aziz Baba探讨了在沿线国家开展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的路径。二校去年10月签署了MOU,目前已有8名IMU学生到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参加短期临床见习,在增进对双方学制体制了解的基础上,也将进一步探索学生国际化培养的合作。
会见IMU校长Aziz Baba(左一)
紧抓“一老一小”,中新医学教育与医疗技术合作新方向
8月11日-13日,陈国强一行先后访问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NUS )、新加坡中央医院(SGH)与竹脚妇幼医院(KKH)。通过实地调研,持续推进美国、中国和新加坡儿童医疗机构的六方合作工作,并进一步扩展联合研究,推动中新双方共同关注的儿童问题、老龄化等问题的国际合作。六方签约于2019年,成员包括美国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竹脚妇幼医院以及VIVA儿童抗癌基金会。六方以血液肿瘤为主要合作方向,启动临床多中心研究,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获得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受VIVA基金会资助,儿童医学中心与竹脚妇幼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签约后,双方在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着密切联系,双方共育、共建、共赢,合作逐渐深入,从肿瘤研究逐步拓展到病理学等更广泛的领域。此次访问期间,陈国强院长在竹脚妇幼医院看到女性医护人员为了化疗儿童积极筹集善款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了让患儿不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而剃光头发,深受感动,在会谈中表示妇女儿童的事情是下一代的大事,关系到民族和世界的未来,从KKH这些医护人员身上,我们看到医学不仅是技术的发展,更是人文的进步,期待双方未来在更多领域携手共进,除了血液肿瘤领域,附属仁济医院、瑞金医院、九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与新方在辅助生殖等方向上可以一起探索发展。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Chong Yap Seng院长对陈国强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该院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2018年QS医学专业排名位居世界第23位、亚洲第1位,专业实力强劲。陈国强院长在访问中说,交大医学院通过近5年来的布局,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刚刚过去的7月,交大医学院就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也在2017年成为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小儿心脏中心、血液肿瘤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儿童诊治中心。此前通过六方合作,双方在血液肿瘤方面合力攻关,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希望能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打造中新交流合作的坚实平台。随后,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临床研究、学生交换等方面的合作,并将率先开展肿瘤、脑科学、免疫学方面的合作研究,并轮流举办研讨会,助力学科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访问过程中,陈国强院长还会见了新保集团()副总裁Fong Kok Yong先生,向他介绍了上海的医疗体系和交大医学院的发展历史,Fong Kok Yong副总裁也介绍了新加坡三个区域性的医疗保健系统,新保集团为新加坡560万人口提供每年250余万次专科门诊、160余万次社区门诊、27万余次住院和日间手术。双方对于儿童、老人这两类人群均表达了非常密切的关注和热切的合作愿景,期待在“一老一小”问题上,加强互动合作,福泽中新两国人民,乃至更多东南亚国家。会谈后,Fong Kok Yong副总裁还带领陈国强院长一行参观了组织病理细胞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
会见新保集团副总裁Fong Kok Yong(左一)
会见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执行院长Alex Sia(中)
主动谋划,前瞻布局,共筑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为了协助推进“一带一路”卫生领域的务实合作,助力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建设,交大医学院打造国际化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品牌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访问期间,陈国强院长先后拜访了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卫生部长颜金勇等博士,从管理层面进一步夯实深度互动的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医学院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以帮助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拓展出更宽广的格局,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在马来西亚,陈国强院长拜访了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先生,向其汇报了交大医学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高校合作情况以及此次与UMMC小儿肝移植合作手术的最新进展。白天大使充分肯定了交大医学院的出色工作和为中马友谊辛勤的付出,并对交大医学院提出更高希望,期待交大医学院能进一步输出中国智慧、中国品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多成绩。
医学院及仁济肝移植团队拜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中)
在新加坡,陈国强院长先后拜访了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卫生部长颜金勇、公共卫生局总司长王睦贵等。教育部王乙康部长对交大医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合作表示高度关注,双方代表着两国最优质的医疗教育与医疗服务水平,对两国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新加坡五年期内用于研发的预算达190亿新币,医疗领域是最重要的四大研究领域之一,建议双方以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院的架构为基础,推进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更多合作。
拜访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右二)
卫生部长颜金勇介绍了新加坡医疗健康界的两大重点关注领域:儿童问题和老龄化。除了关注儿童问题之外,在访问中国期间,向中国吸收了“精彩乐龄”的文化与举措,帮助新加坡老年人充实晚年生活。陈国强院长向颜金勇部长介绍了在VIVA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CCCG-ALL-2015儿童急淋多中心协作组自2015年启动以来,6000名入组患儿的整体生存率由过去的80%提高到现在的92%。双方表示,中新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和挑战,在“一老一小”问题上,加强合作,可以福泽中新人民,乃至更多的东南亚国家。
拜访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右一)
访问期间,陈国强院长还受邀参加了国庆招待会,与新加坡总统哈莉玛.雅各布、总理李显龙、前总理吴作栋进行了交流。并应邀参观了VIVA基金会,向VIVA基金会主席、创办人、杨梁白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Yeo女士颁发首张爱心大使证书,感谢她为推动交大医学院及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与新加坡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学术合作所做出的贡献。
陈国强院长(中)与新加坡总统哈莉玛.雅各布(右二)及其丈夫(右一)
陈国强院长(左二)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右一)
陈国强院长(右一)与爱心大使 Yeo(左一)
为期七天的访问,为交大医学院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合作进一步明确了道路扩展了方向。交大医学院也将继往开来,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持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医学界的沟通合作,加快推进区域医学教育、医疗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深入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亚洲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不懈努力,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放假,校长李蓬院士率团访问新加坡、柬埔寨
5月2日—5日,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一行访问新加坡、柬埔寨,到访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柬埔寨大学,其间拜会了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通商中国”董事沈颖,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东盟秘书长高金洪。此次出访,是学校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主要目的是牵手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推动更大力度开放办学。
访问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
5月2日上午,李蓬一行访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与院长托马斯·M·科夫曼( M. )进行会谈,参观AI教学实验室,考察虚拟解剖系统、3D打印教学系统、VR实践系统等。该医学院由杜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创办,是新加坡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以美国医学教育体系为主导的医学研究生院。李蓬表示,杜克—新国大医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在医学教育方面走在国际前沿,培养了大批卓越的医学人才。郑州大学的医学教育历史悠久,人才培养规模大,拥有河南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博士,双方可以在科研合作、人才互聘、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科夫曼表示,郑州大学的办学基础扎实,学科体系完备,临床医学资源丰富,双方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将积极推动在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访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5月2日下午,李蓬一行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介绍了郑州大学办学情况。卡纳卡萨巴帕西( )院长介绍了学院情况,特别是在食品科学研究、临床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双方围绕学生互换、科研合作等达成合作意向。当天,访问团还分别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东南亚研究系、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人文学院。
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
5月2日下午,李蓬一行访问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IMCB)。A*STAR是新加坡最大的研究所,主要使命是改善健康,提升经济水平。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IMCB)作为A*STAR所属的重点科研机构,主要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孵化。李蓬与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IMCB)前院长洪万进教授和执行院长苏心怡教授等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就开展研究人员互聘、成果转化孵化、学生互换等达成合作意向。
访问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
5月3日上午,李蓬一行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Tan Eng Chye)出席座谈会,对访问团表示热烈欢迎。李蓬表示,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和文化大省,底蕴深厚,资源丰富,郑州市是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发展活力蓬勃。郑州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经过近百年的办学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若干领域形成了独特办学优势。她表示,新加坡国立大学是顶尖高校,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和全球认可的学术声誉,郑州大学正在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步伐,高度重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流新加坡国立大学放假,希望建立长期密切合作关系。陈永财(Tan Eng Chye)对郑州大学的办学成就表示赞许,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对外合作计划和项目等。他表示,新加坡国立大学愿意和郑州大学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在学生、教师交流,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双方还就共同牵头举办中新学术论坛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签署联合培养学生计划备忘录,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作了招聘宣讲上海mba,和学生进行热烈互动。访问团专程拜会国际著名华裔生物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原生物系主任丘才良(Hew Choy Leong)教授。作为马来西亚60所华文学校的董事,丘才良(Hew Choy Leong)教授表示,愿意推动郑州大学与马来西亚教育之间的合作。
会见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会谈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进汉语教育和东盟研究合作
5月4日-5日,李蓬一行访问柬埔寨大学,考察“郑州大学柬埔寨汉语中心”,看望我校选派到柬埔寨大学开展汉语教学的3位师生,亲切询问他们在柬埔寨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他们认真工作在职研究生,做好中柬之间文化和教育交流的使者。访问期间,李蓬应邀为柬埔寨大学师生作了《文明·教育·开放——在交流互鉴中推动大学的发展与进步》的专题报告。
考察郑州大学柬埔寨汉语中心
访问团一行与柬埔寨大学举行座谈会,围绕开展汉语专业2+2双学位项目、学生交换培养项目、推动柬大东盟研究中心与郑大东盟研究院合作等事宜进行深入沟通,并签署共建汉语中心、推进东盟研究的合作备忘录。
拜会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通商中国”董事,中国驻新加坡大使,东盟秘书长
5月2日,李蓬一行与“通商中国”举行早餐会,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通商中国”董事沈颖出席活动,介绍了“通商中国”成立的背景、主要使命以及工作情况。双方就发挥“通商中国”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青年实习交流计划()进行深入交流。
5月2日,李蓬会见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办学情况,以及出访新加坡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关情况。曹忠明表示,将积极推动中国与新加坡在高等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为郑州大学的开放办学提供积极支持。
与沈颖部长、曹忠明大使会谈
5月4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放假,校长李蓬院士率团访问新加坡、柬埔寨,李蓬一行在柬埔寨大学与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举行会谈。李蓬表示,郑州大学将持续深化与东盟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围绕河南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加强联合研究,打造高端智库,作出更多服务和贡献。高金洪表示,东盟秘书处将大力支持郑州大学面向东盟开放,与东盟各国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交流。
与高金洪秘书长会谈
此访全面开启了学校与新加坡顶尖大学、重要科研机构之间的友好关系,达成多方面重要合作意向,并进一步推动学校面向东盟的开放。下一步,学校将充分用好出访成果,推动更大力度开放办学,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专业,吉大物理学院院长邹勃访问新加坡高校并签署联合培养协议
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邀请,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邹勃教授、副院长杜菲教授以及青年教师肖冠军教授、姜珩教授等一行四人,于12月8日至12日对两所大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
9日,邹勃院长在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和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李佩诗的共同见证下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专业博士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签订了《中国吉林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技术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备忘录》。这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首次和吉林大学签订的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协议,两校物理学科之间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关系,未来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这次签署不仅是吉大物理学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更是吉林大学国际化发展的里程碑。
11日,邹勃院长一行赴新国大物理系访问并深入交流。会见中,邹勃院长详细介绍了吉大物理学院的历史和学科发展情况,回顾了自2021年双方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以来的成果。他提到,吉大物理已经连续四年派出11名优秀学子赴新国大进行联合培养,并攻读硕士学位。龚江滨主任对吉大物理毕业生的学术严谨和扎实基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这些学生在攻读硕士期间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随后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专业,吉大物理学院院长邹勃访问新加坡高校并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双方就现有合作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明年续签的合作协议也达成了共识,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拟在明年签订“3+0.5+0.5+1”联合培养协议。邹院长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访问的契机,在学生良好交流的基础上上海mba,加强双方在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方面更广泛、更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在龚主任的陪同下,邹勃院长一行还参观了新国大生物物理实验室、等离子实验室。
访问结束后,访问团一行与我院“3+1+1”联合培养项目的在新学生进行了交流,关心学生在新的学习与生活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博士,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