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名家访谈 | 美国对世界领导角色的踌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对王立新教授的访谈

美国对世界领导角色的踌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王立新教授的访谈(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的新书《踌躇的霸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表明,根据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不应该急于追求世界领导地位。杨生茂(1917-2010)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奠基人,王立新教授在南开大学的导师。

栏目说明

汤因比基金会( Prize ,TPF)1987年成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致力于通过多种学术活动促进全球史学家的联系,是美国历史学会( ,AHA)的附属组织。近年来,该基金会网站刊登了一系列对全球史研究领域前沿学者的访谈文章。为促进华语学术界对国际学术前沿的关注,本号经基金会网站“访谈”栏目授权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名家访谈 | 美国对世界领导角色的踌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对王立新教授的访谈,推出一系列由该网站刊发的访谈文章的中文版。

本次推送为系列推送的第二篇。采访者为哈佛大学博士生亚丁·纳普(Aden Knapp),前文介绍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滕凯炜所写,访谈译者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王一哲。图片来源网络。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美国对世界领导角色的踌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对王立新教授的访谈(北京大学)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关于美国将从世界舞台上回撤而中国将领导世界的猜测就不断增加。但是,如果中国决定承担国际领导角色并致力于推进中国自己的全球秩序观念和方案,中国将面临什么呢?王立新教授的新书《踌躇的霸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表明,根据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不应该急于追求世界领导地位。领导世界的负担太过沉重,这是中国无法承受的。在书中,王立新教授融合了文化视角和国际史的研究路径,考察了美国的国家身份意识以及美国在20世纪上半期追求国际秩序的努力。

王立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倡导国际史和跨国史的著名历史学家。他近期获得了“长江学者”称号,这是中国教育部授予高校教师的最高学术奖项。在我们对他的采访中,王立新教授谈到了自己走上研究历史道路的经历:他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小山村长大,后来在南开大学历史系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习美国史并在199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第一本书试图通过全球现代性的透镜重新评价传教士在中国的角色。在采访中,他回顾了与美国历史学家之间的交往,谈到了他的最近著作,也分享了他对中国的国际史和全球史研究现状的思考。

1、首先第一个问题,您可以谈谈是在哪里出生和长大的吗?您是如何走上研究历史这条道路的?

王:我出生在中国东北辽宁省兴城市的一个小山村。在去兴城城里读高中之前,我从没有离开过乡村。1983年高中毕业后,我成为了天津——中国第三大城市——南开大学历史系的本科生,在那里接连取得了历史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2、中国重新向西方开放之后,在南开大学学习美国史是什么样的状况?可以谈谈您的博士论文吗?

《美国传教士与晚晴中国现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008年再版)

王:在1979年初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一些顶尖大学开始和美国的大学建立密切的交流关系。每年有数位美国历史学家访问中国、做讲座,甚至在我所在的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一年的课程。我当时听过托马斯·帕特森( ,康涅狄格大学)和海曼·伯曼(Hyman ,明尼苏达大学)的讲座博士,上过威廉·谢伊( Shea,阿肯色大学)和卡罗尔·帕蒂略(Carol ,波士顿学院)主讲的课程。

我的博士论文——《美国传教士与晚晴中国现代化》(199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考察了美国传教士事业和活动如何向中国输出现代性,并推动中国教育、文化、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转型。在书中,我试图挑战主导中国传教史研究的文化帝国主义范式,并通过全球现代性这一透镜在职研究生,重新评价传教士在中国的角色。这本书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大陆学者研究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3、您什么时候开始对国际史产生兴趣的?

王:在2007-2008年,我作为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在耶鲁大学做研究。在那里,我开始对国际史产生兴趣。回到中国后,我开始将国际史和跨国史的研究路径和视角引入中国。

4、您可否列举几位对您产生重大影响并引导您走上历史研究道路的学者?

杨生茂(1917-2010)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奠基人,王立新教授在南开大学的导师。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41-1944)和斯坦福大学(1944-1946)学习,师从外交史学家托马斯·A. 贝利( A. )。他在创建和发展中国的美国史和世界史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南开大学的杨生茂教授,他是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奠基人,也是我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

哈佛大学的入江昭(Akira Iriye)教授,他所倡导的文化史和国际史研究视角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也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耶鲁大学的约翰·L. 加迪斯(John L. )教授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他是我在耶鲁访学的邀请者和接待者,他采用国际关系理论来研究冷战国际史,这一点一直对我很有启发。

5、接下来我想问问您最新的著作——《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这本书在中国的反响如何?您是如何将国际史的研究路径融入到书中的?

《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王:这本书是过去两年中国大陆最畅销的史学著作之一。2015年12月出版社和北大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一场关于本书的讨论会。一些在美国史研究、国际史和国际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参会并做了评论。在期刊和网络论坛上也出现了一些书评。一些学术机构包括盘古智库——中国一个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还邀请我去谈谈这本书。盘古智库还将这本书作为重点著作加以推荐,甚至还推荐给了一些对中国外交政策制定有影响的**领**导**人。

事实上,在我的书中,文化视角比国际研究路径更为突出。我更关注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和美国国际关系的文化方面。当然,我也在书中采用了国际史的方法,比如,我追溯了美国作为大国崛起的全球背景,也用一章来探究了美国非政府机构追求国际秩序的努力。

6、是什么动机促使您撰写了《踌躇的霸权》?

王:从新世纪开始,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中国的精英们也一直在思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角色。我想知道,美国的经验是否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启示。我最想告诉中国读者,也包括中国的**领*导*人的是:根据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不应该急于寻求世界领导地位。领导世界的负担太过沉重,这是中国无法承受的。

7、随着美国逐步从世界舞台中回撤,一些人认为中国将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您认为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中国将给国际秩序带来什么不同?

王:中国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促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国将很可能成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领导者,至少中国目前正在追求这一目标。但是我不认为中国有实力来填补在欧洲和中东由美国撤出或收缩而出现的力量真空。美国在二战后推动建立的世界秩序源于它的建国意识形态、政治文化和国内的民主治理。似乎中国的*领*导*人还没有提出一个全面的世界秩序蓝图。儒学、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内治理经验似乎都难以为中国领*导*人提供一套国际秩序思想。在我看来,现在中国*领*导*人正在追求的是恢复历史上(1840年前)曾有过的那种天***朝**大**国**地位。

8、您是第一个在中国开设“国际史”课程的人。您是如何设计这门课的?您指定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有哪些?

王:这是一门阅读讨论课,包括如下专题: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国际**人**权;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帝国和帝国主义;疾病、环境和全球治理;国际恐怖主义;体育和国际政治;文明和国际关系等。阅读材料出自中美历史学家最新的论著,包括了沃尔特·拉菲伯( )、入江昭、埃米莉·罗森堡(Emily )、马克·布拉德利(Mark )、杰瑞米·苏里( Suri)、埃雷兹·马尼拉(Erez )等人的著作。

9、您对中国的国际史和全球史研究现状有怎样的思考?当前,中国的国际史和全球史学者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王:中国的国际史和全球史研究刚刚起步。基于实证和原始档案研究的优秀成果还不多。但是,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开始对这两种研究路径感兴趣,都尝试通过国际、跨国和全球的视角来重新思考中国史和美国史。现代中国的国际化以及美国海外的文化和信息活动是两个热点研究领域。

10、最近有哪些国际史和全球史著作让您印象深刻?您认为这一领域未来将走向何方?

大卫·阿米蒂奇和乔·古尔迪:《历史学宣言》

王:最近有两本书让我印象深刻:莎拉·斯奈德(Sara )的《人权行动主义与冷战的终结:一部关于赫尔辛基网络的跨国史》(Human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 of the , 2011)以及大卫·阿米蒂奇(David )和乔·古尔迪(Jo Guldi)合著的《历史学宣言》(The , 2014)。我认为,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和国际社会的历史将会是国际史和全球史研究的新领域。另一方面,随着美中俄三国全球竞争的加剧,地缘政治和战略研究将会重新受到重视上海mba,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回到国际史研究的中心。

11、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最新研究吗?

王:我最近在思考和研究20世纪美国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形象如何影响了它的国际行为和外交政策。我试图把文化史和国际史路径结合起来解释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成长及其对世界的领导。

谢谢阅读

美国卡罗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多么,美国留学院校丨政治家摇篮:乔治敦大学

乔治敦大学( ),或译乔治城大学,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是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乔治敦大学是由约翰·卡罗尔主教(John )于1789年创办的天主教和耶稣会高等院校,初名“乔治敦学院”。

乔治敦大学是独立于教会管理的,现在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天主教徒。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Healy Hall被称为“国家历史地标”。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距离白宫仅两英里。该校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研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校友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许多其他国家的外交官的子女也就读于乔治敦大学,因其得天独厚的政治研究背景,被誉为“政治家摇篮”,“外交家摇篮”。此外,该校也是华尔街金融和投资银行领域的一流学府。乔治敦大学拥有全美最大的学生经营企业和学生经营金融机构。

据2023年学校官网显示,乔治敦大学下设学院10个,附属医院1个截至2021年,有学生20935人,教职工6552人;诞生了25位罗德学者, 15枚奥运奖牌;位列2023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324名;2023年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22名。

院系专业

乔治敦学院、乔治城法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麦考特公共政策学院、麦克多诺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卫生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沃尔什外交学院

研究生申请

学术要求:大学毕业,拥有认证大学的学士学位,且GPA不低于3.2分

语言要求:提供托福或者雅思成绩,其中托福网考最好不低于100分,雅思不低于7.0分,有些专业要求更高

其他要求:多数专业均需要有GRE/GMAT成绩(商科)/MCAT,部分理工专业还需要有GRE 成绩

申请材料:

通过Apply 进行申请

申请费:90美元,心理学硕士项目要求递交140美元的申请费

TOEFL/IELTS等语言成绩

推荐信:2-3封

本科成绩单:建议通过WES认证递交,部分专业对GPA有要求

个人陈述

写作样本:部分人文社科专业需要

个人作品:部分艺术、戏剧类专业需要

本科申请

学术要求:录取学生的平均GPA不详,建议班级排名TOP10%

语言要求:建议递交TOEFL成绩,建议总分不低于100分,无单项分数要求,此外,仍接受IELTS成绩

SAT&ACT:SAT(25%-75%)均分:阅读660-750;数学660-750;ACT(25%-75%)均分:综合30-34

申请材料:

乔治敦申请表第一部分

乔治敦申请表第二部分

中学学校报告,含成绩单

教师推荐信

申请费75美元

SAT与ACT成绩

SATⅡ考试成绩

其他材料,如个人艺术作品、音乐、舞蹈、戏剧等足以展现个人天赋的作品、录像等均可递交给学校

专业设置

杰出校友

克林顿,美国前总统

奥尔布赖特博士后,美国前国务卿

安东宁·格雷戈里·斯卡利亚,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爱德华·道格拉斯·怀特,美国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菲律宾总统

劳拉·钦奇利亚,哥斯达黎加总统

张月姣,中国首任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主席与前法官

王怀南,宝宝树创始人与CEO美国卡罗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多么,前谷歌亚太区市场总监

吴家玮,香港科技大学创始人

阿伦·艾弗森,美国NBA著名篮球运动员

杰夫·格林,美国NBA著名篮球运动员

苏珊·霍克菲尔德,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

所罗门·哈尔伯特·斯奈德,美国神经学会会长

Russo,阿尔卡特朗讯前CEO

Ted ,美国在线前执行官

校园生活

交通:乔治敦大学的学生可以选择GUTS进行出现。GUTS是乔治敦大学的校际免费交通系统,乘车时需要出示学生证,但是外校人员只需要登记一下姓名就可以了,校车会经过大多数乔治敦学生的集中居住地,具体路线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到。而乔治敦大学所在地华盛顿是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地铁以颜色划分为五条线,可以购买月票和周票甚至是日票乘地铁出行。新生需要接机的可以联系该校的CSSA进行时间的安排。

安全:乔治敦大学十分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校内有校警24小时巡逻,帮助同学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乔治敦大学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离白宫仅仅两英里,因此周围安保工作是非常严格的。 乔治敦大学学生一般选择在学校周围进行租房博士,大部分学生选择,地区,优点是距离学校近,较安全,并且有校车可以到达,出行方便,距离地铁站近,除了这个中国学生传统聚集地之外,还可以选择附件的进行询问。

饮食:在乔治敦的校园内以及学校周围有很多非常不错的吃饭的选择。校园内有各种快餐店以及寿司店,校园外有非常热闹的M ,有很多家餐馆可以选择,部分中餐馆及美式餐馆可提供外送服务,方便在家的同学也能吃到美食。 华盛顿地区的唐人街相比其他城市的唐人街来说就逊色很多,如果想要吃到比较正宗的中餐,可以去稍微远一些的弗吉尼亚以及马里兰州,但是绝大部分都需要开车到达美国卡罗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多么,美国留学院校丨政治家摇篮:乔治敦大学,例如提供中式早餐的喜相逢,非常正宗的川菜馆成都小馆以及重庆楼等等。

住宿:长久以来上海mba,乔治城大学一直为他们提供的住宿服务感到骄傲。学校鼓励学生住在学校内,不过全大学仅得3,800个宿位,除了第一二年学生可保证宿位,高年班学生就只好抽签了。但是,如果学生住在外边的话,学校会提供房源信息和各类帮助,非常贴心。

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一本清华和美国高校都在用的心理学教材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第9版,DSM-5更新版)

【美】戴维·迈尔斯著 黄希庭 等译

《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扛鼎之作;亚马逊心理学教科书畅销榜榜首,清华大学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材;18位心理学教授倾力翻译,中国心理学会官方推荐;本版新增上千条文献引证,依据DSM-5全面更新。津巴多、苏彦捷、彭凯平等中外心理学家专文力荐。

编辑推荐

畅销书《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在美国霍普大学教授普通心理学课程长达50余年,本书是迈尔斯毕生教学研究的心血之作和扛鼎之作,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心理学教科书畅销榜榜首,是美国高校中广泛使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分支领域,包括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与治疗等,同时还展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书既有严谨的科学性,也有宽广的人文视角,用一种温暖而富有个性的方式来讲述心理学的故事,兼具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感性,同时力图反映心理学和其他领域的联系,比如文学、哲学、历史、体育、宗教、政治和通俗文化。

本书语言生动幽默而富于感染力,深入浅出,加入了大量的插图、表格、漫画、引言、专栏,使心理学的理论变得不再枯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中国心理学界泰斗黄希庭教授领衔国内18位心理学教授共同翻译,同时由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编辑组成专业的编辑团队,由具有20年英语国家研究、写作、评审经验的学者对照原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校,共同确保了翻译和编校质量。

第9版是历次修订中最细致、更新范围最广的版本,新增了1000多条参考文献或研究引证,强化了临床的视角,并根据目前国际通行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即DSM-5进行了全面更新。

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用了整整一章深入细致地介绍了批判性思维在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另外全书还穿插了数十个对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和通俗心理学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专栏。

本书提供了各种教学辅助材料,便于课堂教学和读者自学,同时还借鉴了心理学对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新的学习体系,每一章引导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和学习,给予读者即时的反馈,检验读者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美国心理学协会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推崇的心理学入门书,他称迈尔斯的文笔“在当今整个心理学界无人能出其右”;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作序推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诚挚推荐。

清华大学使用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材,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推荐用书。

内容介绍

本书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作者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撰写,自出版以来,一直位列美国亚马逊心理学教科书畅销榜榜首,是美国高等院校中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本书系统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分支领域,包括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与治疗等,同时还展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学与文学、哲学、历史、体育、宗教、政治和通俗文化等领域的联系。

作者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教材撰写方面的突出才能,将严谨的科学性与宽广的人文性结合起来,兼具理性和感性,使读者能够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

本书由国内资深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领衔18位心理学教授联袂翻译,并被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列为推荐用书。第9版是历次修订中最细致、更新范围最广的版本,强化了临床的视角,并根据目前国际通行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即DSM-5进行了全面更新。

作者介绍

戴维·迈尔斯

自从1967年获得美国艾奥瓦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戴维·迈尔斯就在密歇根州的霍普学院工作并教授普通心理学课程长达50余年。霍普学院的学生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并评选他为“最杰出的教授”。

迈尔斯撰写了多部畅销世界的心理学教科书,包括《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其中《社会心理学》被译成12种文字,中文版销量超过150万册,是国内最畅销的社会心理学教材。《普通心理学》是当今美国最畅销的心理学入门教材,全球有1500万学生用它来学习心理学。

迈尔斯在《科学》《美国科学家》等3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他还致力于把心理科学介绍给普通大众,在《今日教育》《科学美国人》等40多种杂志上发表过科普类文章。由于迈尔斯在研究和写作领域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高尔顿·奥尔波特奖”、美国脑与行为联合会2010年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的“杰出服务奖”。

作为当今教科书版税收入最高的心理学家,迈尔斯将《普通心理学》各个版本的版税全部捐赠给他与夫人创建的戴维及卡罗尔·迈尔斯基金会,并向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捐赠100万美元以促进心理科学的教学和普及。

译者介绍

黄希庭

现为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顾问、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报》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及教育学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和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组成员及教育学科组召集人,重庆市政协常委,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简要目录,向上滑动阅览

心理学的故事:编年简史v

推荐序ix

译者序xi

前言xxi

第1章 运用心理科学进行批判性思考1

第2章 行为的生物学37

第3章 意识与心理的双通道81

第4章 毕生发展123

第5章 性别与性175

第6章 感觉与知觉205

第7章 学习255

第8章 记忆293

第9章 思维、语言与智力331

第10章 动机与情绪383

第11章 应激、健康与人类丰盛425

第12章 人格461

第13章 社会心理学499

第14章 心理障碍553

第15章 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597

附录:完整章节复习635

专业术语表661

参考文献676

编辑后记677

文 摘

请向上滑动阅览

心理科学的重要性

尽管有时候我们比最智能的电脑还要聪明,但是我们的直觉常会犯错误。是人就会犯错。欢迎进入心理科学的殿堂。经过收集和过滤证据等程序,科学可以减少错误。当我们熟悉了这些策略并把背后的原理应用到日常思考,我们的思考就会更加明智。依靠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心理学家得以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何如此思考、感受和行动。

直觉与常识

1-5:后见之明偏差、过度自信以及在随机事件中发现秩序的倾向是如何说明依据科学方法得出的答案比基于直觉和常识的答案更为可靠的?

有人认为心理学只不过记录人们已知的事实,并用行话加以包装:“有什么了不得的新东西?——你拿着薪水,却用一些华而不实的方法来证明老太太都知道的东西。”也有人笃信人的直觉。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对记者鲍勃·伍德沃德(, 2002)解释他为何发动伊拉克战争时这样描述他的感受:“我喜欢凭直觉行事,本能就是我的依据。”今天的心理科学确实记载了大量的直觉思维。我们会看到,我们的思维、记忆以及态度都是在两个层面上运行的——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幕后自动运行的。就像大型喷气式飞机,大多数时候都是靠自动驾驶仪飞行的。

那么,听从我们内在智慧的低声耳语,单纯地信任“内心的力量”,是明智的吗?抑或要更经常地怀疑细查我们的本能直觉?

这似乎是相当肯定的。直觉很重要,但我们常低估了它的危险。我的地理直觉告诉我雷诺市在洛杉矶的东面,罗马在纽约的南面,亚特兰大市在底特律市的东面。但这些直觉都是错误的。美国作家马德琳·英格(L’Engle, 1973)说过:“赤裸的智力是一种极其不精确的仪器。”有三种现象(后见之明偏差、判断的过度自信以及在随机事件中发现秩序的倾向)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直觉和常识。

我们早就知道吗?后见之明偏差

箭射中靶子后再来画靶心当然容易。当股市下跌之后博士,人们会说:“它就该进入一个调整期了。”一场足球赛之后,如果球队赢了,我们会称赞教练水平高超;可如果球队输了,我们则会批评教练愚蠢之极。战争或者选举结束之后,其结果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历史看起来是由一个个不可避免的事件构成的,但是我们却很难预知未来。没有谁的日记里会这样记载:“今天,百年战争开始了。”

后见之明偏差( bias)(也称为“我早就知道了”现象)很好理解:把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一本清华和美国高校都在用的心理学教材,分别告诉两组参与者相互矛盾的心理研究结果。假如你在第一组,你将听到“心理研究发现分离会削弱恋情”,所谓“离久情疏”。之后让你想象分离为什么会削弱爱情。第一组大部分人都能想象得出,而且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这一真实的结果没什么奇怪的。

假如你在第二组,你将听到“心理研究发现分离会加深恋情”,所谓“小别胜新婚”。第二组的参与者也能找到很多理由解释此一虚构的研究结果,而且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常识,不足为奇。两种相反的研究结果都被视为常识,显然这里有问题。

我们回忆和解释中的这类错误,表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仅仅询问人们感受或行动的内容和原因有时会误导人——并非因为常识一般都是错误的,而是因为常识比较容易形容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不过,祖母的直觉常常是对的。正如尤吉·贝拉(Yogi Berra,美国棒球扬基队捕手,传奇棒球人物)所说的:“你只要看就能观察到很多东西。”(我们还要感谢贝拉为我们创造的其他经典名言,如“没有人来过这里——这儿太拥挤”,以及“如果人们不想来球场看球,你没法阻止他们”)。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行为的观察者,所以如果心理学的许多发现没有被事先预见的话博士后,那将是不可思议的。许多人相信爱心可以孕育幸福,他们是对的(我们都有第10章所说的“归属需要”)。的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等人( et al., 2003)指出:“心理学上的好创意通常有种怪异的熟识感,我们遇见它们的那一刻就能断定,我们自己也曾非常接近,思考过同一事物,只不过没有诉诸文字。”好创意就如同优秀的发明,一旦创造出来,就好像再明显不过了。(为什么滚轮行李箱和便利贴的发明花了这么长时间?)

但有时候,经无数次不经意的观察而获得的祖母的直觉,是错误的。在后续章节将会看到许多研究结果已经推翻了一些流行观点,比如亲近生不敬,梦境预测未来,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百分之十。我们还将看到一些令人惊奇的发现:大脑的神经化学递质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和记忆;动物的智力;应激对我们抗病能力的影响。

过度自信

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知道得很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问及对一些事实性问题(波士顿在巴黎北边还是南边?)的答案有多大把握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注:波士顿在巴黎南边)。看一看下面这3个由字母颠倒顺序而构成的词(, 1978):

WREAT → WATER

ETRYN → ENTRY

GRABE → BARGE

你认为自己把它们复原过来需要用多少秒?知道正确答案倾向于使我们过度自信。你或许认为10秒钟左右就能排列好,但实际上每个人平均花了3分钟。先不告诉你答案,请你把打乱顺序的OCHSA排列成一个单词,看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CHAOS)

那么我们在预测社会行为时是否会好一些呢?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泰特洛克(, 1998, 2005)收集了27 000多份专家对世界大事的预测。例如,南非的未来政局或者魁北克省是否会从加拿大独立。他反复发现:那些觉得自己有80%把握的专家,其真正预测正确的还不到40%。尽管如此,那些犯错的专家仍保持着自信说他们“几乎就预测对了”,“魁北克分裂分子差一点儿就赢了脱离联邦的全民公投”。

在随机事件中发现秩序

在热切地诠释我们身处的世界时,我们总是倾向于感知某种模式——正如诗人斯蒂文斯( )所说,“我们对秩序有某种狂热的追求”。人们在月亮上看到面孔,在音乐中听到撒旦的声音,或者在奶酪三明治中发现了圣母玛丽亚的图像。甚至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我们也在寻找某种秩序,因为(这是生活中一个令人好奇的事实),随机事件常常看起来并不那么随机(Falk et al., 2009; , 2002, 2005)。在随机序列中,某些模式或条纹(如重复出现的符号)总是多于人们的期待( et al., 2009)。为了举例说明这种现象,我抛掷一枚硬币51次,结果如下:

1. H 11. T 21. T 31. T 41. H 51. T

2. T 12. H 22. T 32. T 42. H

3. T 13. H 23. H 33. T 43. H

4. T 14. T 24. T 34. T 44. H

5. H 15. T 25. T 35. T 45. T

6. H 16. H 26. T 36. H 46. H

7. H 17. T 27. H 37. T 47. H

8. T 18. T 28. T 38. T 48. T

9. T 19. H 29. H 39. H 49. T

10. T 20. H 30. T 40. T 50. T

仔细观察这些顺序,模式便会自然而然地跳出来了:第10~22次抛掷形成了近乎完美的对子模式,先是成对的正面,然后是成对的反面。在抛掷的第30~38次中手气不好,8次当中只出现了一次正面。但后来运气马上转了过来——接下来的9次中出现了7次正面。大约如人们所预期的频率,类似的情形会出现在随机序列上,比如投篮、(棒球)击球、共同基金选择股票( et al., 1985; , 2007; Myers, 2002)。这些序列往往看上去并不随机,因而被过度解读(“你运气好时在职研究生,就是这么顺!”)。

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模式呢?是我对硬币进行了超自然的控制?还是我迅速从对反面的恐慌中解脱出来,进入了正面的理想状态呢?我们要的并不是这样的解释,因为这类序列在任何随机数据中都可以找到。把每一次抛掷的情况和接下来的那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50次比较中有23次正反面发生了变化——近似于我们所期望的一半对一半的抛掷结果。尽管这些数据中有些看起来似乎很有规律,但是,前一次的结果对接下来的抛掷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然而,某些事情看起来非同寻常,以至于我们很难接受那种稀松平常的概率解释(如我们掷硬币的情形)。对于这类事件,统计学家却认为一点也不神秘。当有人( Marie Adams)两次中得新泽西彩票大奖时,报纸报道说这种手气的概率仅为17万亿分之一。很神奇吧?实际上17万亿分之一是这样一种概率:假使有人连续两次购买新泽西彩票,每次只买一张,而两次都中大奖的概率。但是统计学家( & , 1989)报告说,由于有数百万人在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彩票,所以某人于某天在某地中两次大奖“实际上是必然的事情”。确实有统计学家( & , 1989)这样说道:“只要有足够大的样本,任何耸人听闻的事情都可能发生。”那些每天只会发生在上亿人中某一个人身上的事件其实一天会出现7次,如此一来,一年会发生超过2 500次。

牢记的要点:后见之明偏差、过度自信和在随机事件中感知模式的倾向往往会让我们高估直觉的影响。好在科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去伪存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2248.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12月 26日
下一篇 2024年 12月 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