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北安普顿号,长矛之夜!塔萨法隆格——美国珍珠港后最惨痛的海战

塔萨法隆格海战路线图弗莱彻号、帕金斯号、莫里号、德雷顿号4艘驱逐舰在前,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彭萨科拉号、檀香山号、北安普顿号5艘巡洋舰在后,间隔约4000米。塔萨法隆格海战是瓜岛战役六场大海战中的最后一场,以美军惨败告终。

1942年11月13日-15日,美日海军在太平洋瓜岛海域轰轰烈烈打了一仗,史称瓜达尔卡纳尔海战。

双方损失惨重,日军主帅受伤参谋阵亡,比叡、雾岛两艘战列舰沉没;美军两名少将殒命,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沉没重伤,基本丧失战斗力。

瓜岛夜战

铁底湾的沉船已经密密麻麻,但双方形势依然未变。美军牢牢掌握瓜岛亨德森机场,不断向岛上增兵,而日军2万多人在雨林里忍饥挨饿,处于崩溃边缘。

日军平均每天饿死100多人,照此下去不用打仗就全军覆没了。大本营疯狂向岛上运送补给,又是东京快车又是潜艇,可杯水车薪根本不顶事儿。

每天晚上都有一艘潜艇向17军悄悄运送,20-30吨物资仅够日军一天消耗。一线战斗部队还能分点吃的硕士,二三线部队已完全绝粮。树皮野菜都吃光了,贝壳牡蛎全撬完了,就连蛇鼠小动物也吃尽了,再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有人已经开始吃蚊子了,简直是人间地狱。

为减少驱逐舰送补给暴露,日军第8舰队发明了铁桶运输。用空汽油桶装上半桶粮食和药品,绑成一串固定在甲板上,当驱逐舰到达瓜岛附近时就把铁桶投入水中,依靠潮汐力量冲向海边。岛上日军乘小艇或游泳捡起绳索,用力把铁桶拽回岸边。

为了多运点补给,第8舰队司令官三川军一决定派田中赖三少将率驱逐舰队载1100个铁桶和少量部队向瓜岛进发。

田中赖三

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结束半个月后,11月29日夜晚田中带着8艘驱逐舰从肖特兰锚地启航。6艘驱逐舰(黑潮、亲潮、卷波、阳炎、凉风、江风)每艘装200-240个铁桶,旗舰长波号与高波号负责护航。

为多装补给,大部分驱逐舰都把备用鱼雷留在基地,只带了8枚九三式“长矛”鱼雷。就是这些家伙将在夜战中一鸣惊人,创造海军史上空前绝后的战绩。

九三鱼雷

另一边美军也在整顿兵马,随着新舰和修复舰艇入列,哈尔西以企业号、萨拉托加号为核心成立了两支航母编队,以华盛顿号、北卡罗来纳号为核心成立了战列舰编队,以5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为核心组建了TF67特遣舰队。

瓜岛海战后,哈尔西对托马斯•金凯德少将颇有些意见,认为他指挥企业号航母不当,使美军损失惨重,所以将其调离TF16航母舰队改任TF67舰队指挥官。金凯德满腹委屈,心中暗生去意。

哈尔西让TF67拦截日军运输舰队,金凯德总结之前教训制定了一个新计划。他将舰队分成巡洋舰和驱逐舰两组,驱逐舰在巡洋舰前方9000米处侦察引导。利用美军雷达优势先发现敌军,发射鱼雷,然后快速撤离为巡洋舰指示火力区域。

巡洋舰队等驱逐舰鱼雷击中目标后再开火射击,同时水上飞机投照明弹配合。这样既发挥雷达优势,又让敌军难以发现鱼雷航迹,还提升炮击效果。

塔萨法隆格海战路线图

可惜舰队出击前两天,金凯德在尼米兹上将关照下调到阿留申群岛任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哈尔西只能临阵换将,让刚升少将不久的卡尔顿•赖特接过指挥权。

赖特曾经是奥古斯塔号巡洋舰舰长,指挥过航母护航舰队,但缺乏夜间水面作战经验。虽然参与了新作战计划拟定,但实战中执行不力,为惨败埋下隐患。

卡尔顿•赖特

11月29日盟军截获日军密电,田中舰队将向瓜岛运送补给。哈尔西让赖特北上拦截,当天夜里TF67离开圣埃斯皮里图岛在职研究生,向瓜岛高速驶去。

30日下午5点,TF67舰队到达瓜岛海域。弗莱彻号、帕金斯号、莫里号、德雷顿号4艘驱逐舰在前,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彭萨科拉号、檀香山号、北安普顿号5艘巡洋舰在后,间隔约4000米。途中两艘刚完成护航任务的拉姆森号、拉德纳号驱逐舰加入舰队,在巡洋舰后方跟随。

TF67舰队列队航行

赖特让巡洋舰上的水上飞机到图拉吉岛待命,准备在夜间起飞投照明弹,以免在炮战中损失。

21:40田中舰队也到达萨沃岛西北部,途中遇到美军侦察机,再加上日军侦察机报告瓜岛附近有美军巡洋舰北安普顿号,田中预计当晚会有战斗发生。

日舰排成单纵队,高波号打头阵,后面各舰以600米间隔跟随,旗舰长波号在右前方领航。

23点左右,编队到达瓜岛塔萨法隆格岬角附近,减速至12节准备投铁桶。此时美舰队也到达伦加锚地东北,双方相距约20公里。

相遇

23:06,美军旗舰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雷达在21000米外发现日军,但赖特仅通知了各舰信息却没有进一步部署,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

过了一会儿前导舰弗莱彻号驱逐舰也发现日军,距离约7000米,舰长科尔中校向赖特请求攻击。赖特觉得日舰尚远,且从雷达上看很分散可能攻击效果不好,于是决定再等等。

科尔在前方觉得时机很好,再次请求攻击,两人在无线电上沟通了数次,浪费了宝贵的4分钟后赖特才同意请求。

旗舰明尼阿波利斯号

“嗖嗖嗖~”,23:20弗莱彻号(10枚)、珀金斯号(8枚)、德雷顿号(2枚)向日军发射了20枚Mk15鱼雷,但几分钟后一枚也没击中。

Mk15虽然问题不少,但也不至于如此不济,原来赖特偏离了金凯德计划,驱逐舰也错过了最佳攻击时机,鱼雷到达目标时航向角已经很差,日军也进行了充分躲避。

因为赖特又犯了一个错误,没等鱼雷命中就下令巡洋舰开火了。在隆隆炮响和火光映照下日军马上意识到水中有鱼雷,因此加强警戒轻松躲开。

只有高波号惨遭不幸,在照明弹映照下成为集火目标。只射出8枚鱼雷就被70多发炮弹击中,不到4分钟就被摧毁。田中没有让其余日舰开炮,只是向美舰炮口闪光处发射鱼雷。

这个家伙也不是一般人物,半个月前刚从瓜岛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指挥运输舰队顶着美军飞机一路扫射冲到瓜岛,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被历史学家称为“顽强者田中”。

23:23,凉风号向炮口火光处射出8枚鱼雷,长波号、江风号、黑潮号、亲潮号紧跟其后。漆黑的夜里,44枚九三鱼雷像长矛一样扑向美舰,而对方却一无所知。

23:27,2枚鱼雷击中明尼阿波利斯号,舰艏部分立即被毁,以70度角向下弯折,失去控制瘫在海上,37人阵亡。

明尼阿波利斯号舰艏

1分钟后另一枚鱼雷击中新奥尔良号,一号炮塔、前弹药库和航空汽油库爆炸,整个船头被炸飞。新奥尔良号无法转向,只能原地向右转圈,183人阵亡。

第二天的新奥尔良号

后面的彭萨科拉号左转避让,恰好挡住一枚疾驰的鱼雷。鱼雷钻入舰身舯部,大火从内部冲天而起,杀死了125名船员。

第四艘檀香山号见势不妙,马上从明尼阿波利斯和新奥尔良号右侧通过,同时以30节高速机动,借助战友身体掩护逃过一劫。

北安普顿号紧跟檀香山号从右侧通过,但没有提高速度,很不幸被2枚鱼雷咬伤。舰艉机舱进水,三个螺旋桨停转,舰身左倾10度燃起大火博士后,次日凌晨沉没,50人死亡。

北安普顿号

短短7分钟内,美军4艘巡洋舰被击沉击伤,现场惨状堪比第二次珍珠港。

田中见好就收不敢恋战,率舰队撤出战场继续向瓜岛前行。途中黑潮号、阳炎号又发射八枚鱼雷,没有再命中。日军将铁桶投放完毕,于次日凌晨1:30返航。

可怜的赖特只收获一枚战果,还是艘驱逐舰,却损失了4艘巡洋大舰。真是赔得底掉,只能捞起落水人员,带着受伤船只狼狈撤离。

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和彭萨科拉号艰难驶入图拉吉岛,在那里紧急维修后返回澳大利亚,直到一年后才重返战场。

田中在战斗中冷静老练战术得当,甚至赢得美军将领的称赞,但是日军大本营对他评价不高,没有褒奖。

旗舰长波号

赖特因浪费机会而广受批评,指挥官生涯暂时结束。但哈尔西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让驱逐舰长科尔背了黑锅,认为鱼雷没有击中目标,也没有帮助巡洋舰队战斗。赖特获得一枚海军十字勋章,随后被调到华盛顿海军参谋部任职,直到1944年才重返前线。

尼米兹上将对此战备感沮丧,他在总结中说:“我们被迫在受限水域行动,军舰遭受了领导和行动上的双重损失,没能给敌人造成更大伤害。”

PT鱼雷快艇

此后美军不再派巡洋舰去铁底湾,而是在图拉吉岛部署更多的PT鱼雷快艇拦截日军运输船。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塔萨法隆格海战是瓜岛战役六场大海战中的最后一场,以美军惨败告终。但整体格局仍然没有改变,日军还是处在缺兵少粮的尴尬境地,看不到获胜的希望。

日本海陆军之间发生了激烈争吵,陆军极力主张战斗还想挽回面子,但海军已没有多余舰艇供他们浪费。更重要的是运输船只严重匮乏,内阁再也拿不出民船支援,国内生产已经因为无船运输而面临崩溃了。

一切都该结束了,1942年12月31日日本天皇正式下令撤退。次年2月大部分日军从瓜到这个人间地狱狼狈逃窜,一场惊天动地的瓜岛之争终于画上句号。

日本从此由战略优势转向劣势,太平洋战场迎来重大转折。瓜岛战役也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阿拉曼战役一起北安普顿号,长矛之夜!塔萨法隆格——美国珍珠港后最惨痛的海战,成为盟军战略反攻的开端,直到日本灭亡!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北安普顿号,航母简史:31.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上文书我们讲到了美军侦察机在圣克鲁斯岛海域发现日军舰队。马上派出舰载机对日本人狂轰滥炸,他们以为这是一艘翔鹤级航母,那是日本主力航母,怎么能客气呢?对吧。

其实呢,美国人看错了,下边不是翔鹤级航母,是瑞凤号。

我也觉得美国人眼神不济。以前日本人弄不清楚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这是有情可圆的,因为这两艘船实在长得太像了。瑞凤号和翔鹤号差远了好吧。你们怎么连这个都能搞错呢?瑞凤号根本没有舰岛,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大平板。那长的跟翔鹤号是完全不一样啊。

瑞凤号航母

不管怎么说吧,人家美国人就对这瑞凤号玩儿命啊,企业号的舰载机扔的炸弹命中瑞凤号飞行甲板,甲板上被炸开了一个大洞,瑞凤号被重创,完全失去战斗力。大概在10分钟以后,另外的俯冲轰炸机发现了翔鹤号和瑞鹤号,这才是日本人的主力战舰。人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也不是吃素的,马上过来迎敌。

日本人早先也派出大批的侦察机在到处搜寻美国人,他们接受了在中途岛的教训,这一次不能再因为侦查不到位而丧失先机。其实这时候日本人也知道美国人在什么地方,日本的舰载机也升空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南云忠一和金凯德都开始向对方发起进攻。瑞凤号挨炸的时候,日本舰载机已经在半路上了。大概是在9:50左右,日本人发现了大黄蜂号。那日本人能客气吗,俯冲轰炸机一晃翅膀就下去了,大黄蜂号挨了1颗炸弹,身受重伤。后来又挨了两发鱼雷,所以而舱内进水,船身开始歪斜。尽管如此,甲板损伤不大。

大黄蜂号遭受日本人攻击

后来,有一架日本的99舰爆受伤了,干脆就一头扎向了大黄蜂号的舰岛,然后又被反弹到了甲板上,这一下把甲板砸出一个大洞,飞机的燃油引起了大火。我猜后来日本神风特工队多多少少是受到这次自杀攻击的启发,飞机撞一下,这威力不算小啊。

翔鹤号的惨状,不算伤筋动骨

与此同时,美国人正对着翔鹤号狂轰滥炸,这差不多就是同时发生的事情。翔鹤号上也配备了改进的雷达,也提前发现了美国人的攻击机群,所以现在翔鹤号的舰载机都起飞了,机库里是空的。翔鹤号挨了4颗炸弹,飞行甲板损坏,中、后部升降机损毁,2门127毫米高射炮被炸毁,总计130人死亡。甲板上的舰载机也有损毁,但是,翔鹤号机库甲板以下的部位没有遭到多少损伤,下边空空如也嘛,所以翔鹤号仍然能以31节的速度行驶,舰载机也没太大损失,翔鹤号还算是命大。说实话,当时美国人的俯冲轰炸技术也还不是很到位,俯冲角度不够刁钻,命中率低了点。

日本人的舰载机下一个目标就是企业号航母,企业号真的是命大,南云机动舰队派出的舰载机发动的攻击都被躲过去了,基本上没多大的影响。但是第2舰队所属的由角田觉治中将指挥的第2航空战队赶上来了,隼鹰号航母距离企业号不算太远,只有530公里博士,马上开足马力往企业号这边冲过来了,护航的舰艇都被甩到了身后老远。

在距离企业号大概只有450公里的时候,隼鹰号放飞了第一攻击波的17架99舰爆。这时候后边这些护航的舰艇这才赶上来,隼鹰号马上让第二攻击波待命,以备不测。现在还是先和南云的机动舰队汇合再说。

企业号遭遇狂轰滥炸

企业号这边的形势立马就严峻起来了,偏巧,这时候企业号的雷达出问题了。只能依靠侦察机的报告,南达科他号上的侦察机报告发现不明机群。波特兰号的侦察机也发现有不明飞机,到底这是日本飞机还美国飞机,一时还没搞清楚。就在这时候,企业号的雷达修好了,重新开机以后,发现了日本人的舰载机呼啸而来,但是已经晚了,日本人的飞机就快到眼前了。

日本人对企业号发起一次又一次攻击,一枚炸弹砸穿了船头的飞行甲板,引起了大火北安普顿号,但是幸运的是,这枚炸弹斜穿过飞行甲板落到了海里,在海里爆炸了,但是还是导致船体变形,这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现在美国的两艘航母都受伤了。战斗力严重下降。特别是大黄蜂号,内部舱室进水,淹没了两座锅炉。损管队员在拼命的拯救这艘战舰,当时船身已经倾斜10.5度,内部的大火倒是扑灭了。

双方的舰队都开始回收舰载机,近藤信竹带领的军舰和南云汇合。瑞凤号和翔鹤号受了伤,舰载机只能停在隼鹰号和瑞鹤号上。这两艘船还是先脱离战场再说,翔鹤号速度很快,毕竟动力系统没有受损。南云一直在翔鹤号上,他没有换船,航空兵就交给角田统一指挥了。

大黄蜂号甲板上的两个大洞清晰可见,此时已失去动力,只能靠画面外的北安普顿号拖拽

山本五十六在后方给近藤信竹下命令,让他带着舰队去追击美国人。这时候大黄蜂号正被北安普顿号巡洋舰拖着离开战场,钢缆刚挂上去就断了,后来还是从大黄蜂号升降机附近找到更粗的钢缆,这才挂在北安普顿号上慢慢拖着走。

金凯德先走了,留下几艘船陪着大黄蜂号慢慢磨蹭。他预感到日本人是不会放过他们的。道理很简单,瑞鹤号和隼鹰号完好无损,还有战斗力。所以日本人一定会派出舰载机去寻找美国人的舰队。

美国军舰的雷达就这么看着日本的舰载机在周围晃来晃去,最后啥也没找到,只能回去降落。大黄蜂号上一台锅炉被点燃了,看来还有戏,当时很多人心里都已经燃起希望了,这船能救回来吗?

就在这时候,雷达发现又有一批日本飞机冲着这边飞过来了,这是隼鹰号上起飞的第三攻击波,这一次日本人的鱼雷攻击机发现了大黄蜂号。大黄蜂号又中了一颗鱼雷。

这时候瑞鹤号的舰载机也到了,一颗炸弹命中了大黄蜂号的尾部,这时候大黄蜂号的倾斜角度已经达到20度。飞行甲板上挨了一枚250公斤的炸弹,这一下炸弹砸穿甲板,在大黄蜂号的肚子里爆炸了。大黄蜂号再一次燃起大火。这一下看来是没法再救了。最后美国人决定,还是把大黄蜂号打沉吧。

美国人连打16枚鱼雷,9枚命中引爆,但是也没把大黄蜂号打沉,这艘船是真结实。后来驱逐舰还拿舰炮去轰,也没起多大的作用。日本的侦察机其实就在周围晃悠,这事儿他们全看见了。这也就意味着近藤信竹的舰队马上就快到了。美国人实在没办法,只能先撤了。就就留下歪歪斜斜的大黄蜂号停在原地。

歪斜在水上的大黄蜂号

等到近藤信竹的舰队到了,看到已经彻底报废的大黄蜂号,最后决定把这艘船击沉,日本人打了4颗鱼雷,这才送了大黄蜂号最后一程,大黄蜂号沉没在了浩瀚的南太平洋里。

这场海战被称为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是太平洋里的第4次航母对决。美日双方舰队算是各自收兵,脱离了接触。日本人到最后也不知道美国人有几艘航母,南云报告里写的是4艘都被攻击,而且沉没,其他军官报告的是3艘。反正这场大战打完以后,南云就被调到佐世保镇守府当司令官,不再指挥机动舰队。但是接手的小泽治三郎还不如南云呢。

美国人也不清楚日本人的航母沉了没沉,他们以为都沉了,其实日本人一艘都没沉,双方都觉得是自己赢了。日本人其实也只是以高昂的代价获得了战术性胜利而已。美国人是赢在战略上。

美国人损失了大黄蜂号,算是损失比较大。但是日本损失了更多的飞行员,人的培训是比造军舰还难。在圣克鲁斯战役中,美军损失了81架飞机,死亡飞行员26名,很多飞机是没地方降落,不得不落在水里,飞行员被驱逐舰捞起来了,所以人损失的比飞机少。日本人可就不是这样了,日军损失了99架飞机,共有145名飞行员阵亡。攻击机和轰炸机都是多人飞机,打下去1架损失不止1人。到这一次圣克鲁斯海战结束为止,参加了珍珠港事件的765名日本舰载机飞行员之中至少已经有409人死亡,由此可见损失的惨重。

当然,我们也发现了,现在美日双方对航母的运用都更加熟练,犯下的错误更少了,纸面上日本人还是占了上风。哈尔西的心情很沉重,企业号两个礼拜就修好了,现在成了他手里唯一的独苗,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能不能给英国人借一艘航母来凑个数啊,英国的东方舰队也只剩下一艘光辉号了,能不能借还是个问题呢。尼米兹把这个意见转达给了金上将,后来嘛,英国人把胜利号借给美国人。不过这是1943年的事儿了。

日本只有隼鹰号还在瓜岛附近溜达,翔鹤与瑞凤回本土大修,瑞鹤虽然没事,还是回到特鲁克锚地派作他用。所以美国人在瓜岛海域还是拥有制空权的,因为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始终在发挥重要作用。日本航空兵必须从拉包尔基地飞过来,漫长的飞行要消耗大量体力,人家美国人是以逸待劳。而且日本飞行员回拉包尔基地还要再飞这么长时间,要是受了伤,恐怕是撑不到家里了。日本人也没有建立起轮换制度,你是老兵,那就一直作战,连修整的机会都得不到,这也加重了有经验的老飞行员的损失。

日本依然不甘心放弃瓜岛,他们出动战列舰对着岛上猛轰,依然无法拿下瓜岛,日本陆军的马陆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眼冒金星。食物供给只有标准定量的1/3甚至1/5,你这叫人还活不活了。山本最终也没兑现诺言,还是让陆军饿死了一大批。

最后,日本决定从瓜岛撤军。撤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们弄出一套眼花缭乱的花活,联合舰队摆开架势,吸引美国人的注意力,趁夜晚,用20艘驱逐舰把岛上1.2万饿得只剩下半条命的鬼子运走了。美国人还不知道呢,继续往岛上增兵,最后岛上足足准备了5万美军,拉开架势准备围歼鬼子,但是找来找去没看见人,这才知道鬼子早跑了。

“仙人掌”航空队

亨德森机场上的仙人掌航空队真是打得艰苦卓绝。整个瓜岛战役中日本损失了892架飞机和2200名以上的机组成员,很多有经验的老兵凋零殆尽,很多优秀的指挥官也损失掉了,而美国仙人掌航空队总计损失264架飞机和420名机组成员,美国人以更小的代价对日本航空兵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到此为止,日本的海军力量再也没有扩张的能力,只能越来越被动的应付盟军的进攻,只能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1943年2月份,山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搬到了更新的武藏号上,武藏号成了新的旗舰。没过多久,山本决定暂时把司令部挪到拉包尔去,一个礼拜之后再挪回来。海军大量的航空兵力量都集中在了拉包尔基地,他是去前线鼓舞士气。临走前,他还找身边的参谋下棋,他们一边下棋一边聊天。山本其实并不想去前线,因为这就等于指挥部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但是不去不行啊,这是前线将士的期望啊。

停泊在特鲁克锚地的武藏号(前)和大和号(后)

4月3日早晨,山本带着随行的幕僚、副官,舰队军医长、舰队会计长、密码长及气象长等一起,登上小艇艇,离开了“武藏”号。来到附近的水上飞机机场后,他们分乘上两架水上飞机,当天下午1:40飞到了拉包尔。

驻守在拉包尔的各航空队,准备在山本到达后的第二天实施对瓜岛进行全面轰作,作战代号“X”。山本到达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4日,正好是山本的生日。结果呢,这天的天气突然发生变化,狂风大作要下雨。在这种情况下,“X”号作战计划的实施不了,不得不往后推迟3天,也就是到7号才能执行。

到了4月7号,联合舰队组织庞大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大队对瓜岛以及周围的盟军船只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后续几天也组织了类似规模的轰炸,参战的飞机680架。其中战斗机486架,舰基轰炸机114架、陆基轰炸机80架。

每当飞机出发时,山本总要穿上白色制式军装,挥动着军帽,目送每一架飞机离去。我估计山本的手都快抽筋了。飞行员们都很感动啊上海mba,起飞的时候山本长官为他们送行,降落的时候山本长官还在原地迎接他们。这帮飞行员为了让山本长官高兴,也为祝福山本长官生日快乐。当然是把战果往高里说呗。山本当然高兴啦。一连几天都是如此,“X”号作战计划已接近尾声,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山本目送飞行员们出行

算算日子,说好了出来一个礼拜,山本在拉包尔的日程安排也只剩最后的一两天了。就在这时候,山本突然又决定,用一天的时间到靠近瓜岛前线的肖特兰岛上的各基地去视察,以鼓舞那里官兵的作战士气。

这个计划是山本自己决定的,4月13号这天傍晚向所要去视察的各基地、各航空和守备队发出了电报通知。“GF长官将于4月18日前往视察巴拉尔岛、肖特兰岛和布因基地。具体日程安排是:

6:00乘中型轰炸机(由6架战斗机护航)从拉包尔出发,8:00到达巴拉尔;然后,转乘猎潜艇北安普顿号,航母简史:31.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于8:40抵达肖特兰⋯⋯

14:00再乘中型轰炸机离开布因,15:50返回拉包尔。⋯⋯

若遇天气不好,本视察日程往 后顺延一天。

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东南约300公里地方就是布干维尔岛。这个岛的南端为 布因基地。飞机从布因起飞,向东南飞5分钟,就可到达巴拉尔岛,对面就是肖特兰岛,所罗门群岛就是有这样一堆大小岛屿组成的,从布干维尔岛的布因基地到瓜岛也只有56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不算安全,美国战斗机飞一两个钟头也就到了。

所以,山本的视察计划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小泽治三郎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但山本就是不听啊。无奈,他只好去找联合舰队司令部的黑岛参谋。他对黑岛说:“如果长官一定要去的话。6架战斗机担任护卫,力量太单薄了。需要的话,可以从我那里调用战斗机,多少都行。请你把我的意见转告给参谋长”。

山本的最后一张照片

驻守在肖特兰岛的前线指挥官城岛高次少将在接到山本4月13号电报之后也傻了,山本长官是什么毛病啊。把行动时间表用这么长的电报详详细细的说得这么清楚,这是找死啊。十有八九,这封电报被美国人截获了。

他还真的猜对了。这电报一发出,没几个钟头就摆在罗斯福总统的桌子上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涌上心头,能不能派飞机直接干掉山本呢?不过他吃不准这样做是不是符合国际法。况且也有暴露日本密码被破译的风险。最后罗斯福总统还是下定决心,就在布干维尔岛干掉山本。美国人马上开始准备了。

山本临出发的前一天,城岛少将特意赶回拉包尔当面劝阻山本。不行啊,司令长官在职研究生,这太危险啦,别去了。山本才不听他的呢。已经通知各基地了,各处都己做好准备正在等着呢。不去不是扫兴嘛,明天一早就出发,晚上就回来啦。你等着吧,回来咱一块儿吃晚饭。他哪里知道啊,他是再也回不来了。

到了4月18号早上,大家一看山本司令官,都觉得奇怪,往日总是一身白啊,今天怎么穿绿的了,平常没看见他穿这种颜色啊。往后一看,参谋长宇垣和跟着山本来的工作人员都在后边跟着呢。他们分别乘坐两架飞机按照预定时间准时起飞了,前后左右跟着6架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山本这一去,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我们下次再说。

北安普顿号,保罗·艾伦的沉船探索之旅

()

今年3月,自从1942年5月8日沉入珊瑚海后,时隔76年,美国海军航母列克星敦号(USS )的舰体再次被来自人类文明的光照亮。这一次,照亮她的光,来自于保罗·艾伦的探测组。在全球海洋黑暗的角落里,和列克星敦号一样,已经有数量可观的沉船残骸被艾伦找到。

保罗·艾伦探测器上发回的列克星敦号残骸照片,注意钢结构上的大写字母。

爱好“另类”的亿万富翁

作为微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的名头可能不像他的伙伴比尔·盖茨(Bill Gates)那么响亮,毕竟大众们只记得世界首富“每秒钟几十万上下以至于掉了钱都不肯弯腰去捡”这样亦真亦幻的传奇。在无数人将盖茨奉为人生偶像亦步亦趋地学习世界首富的时候,在无数人在争论“盖茨的世界首富地位究竟什么时候会不保”的时候,作为盖茨的合伙人,保罗·艾伦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但这并不妨碍艾伦闷声发大财——虽非首富,但艾伦是一个超级富豪,这是肯定的了,以至于将自己的一半财产都捐献给慈善事业之后,艾伦还有足够的资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艾伦的父亲在美国陆军服役,而他深受其父的影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二战迷。他在2004年成立了“飞行遗产与战车博物馆”( & Armor ),许多二战和冷战时期来自不同国家的飞机和战车都在这里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和修复,这个博物馆在二战爱好者圈子里拥有非常高的人望。

保罗艾伦和他博物馆里的藏品——P-51战斗机合影

2015年7月25日,艾伦博物馆修复的二战老飞机重上蓝天,从上至下,德国空军的Bf-109,美国陆航的P-51,英国空军的喷火,苏联空军的伊尔-2,美国陆航的B-25

艾伦的博物馆也有颇不少的二战地面装备,这张图里背景处的坦克是T-34/85,前景的几个士兵在穿着二战德军的军服进行二战重演活动——这种活动在欧美一直以来都很盛行

在完成这些之余,保罗·艾伦还有船,比如大型私人游艇章鱼号(My )和深海研究船海燕号(RV ),利用这两条船作为平台,艾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深海沉船的探索工作。在他之前,虽然海洋实验室的 已然找到了从泰坦尼克号(RMS )到俾斯麦号(KMS )之类的著名沉船,但还是有非常多的沉船,特别是军舰,散布在曾经作为战场,现在早已平静的水面下。

保罗·艾伦的游艇章鱼号

保罗·艾伦的调查船海燕号

初探胡德号

2012年以前,艾伦的船只经常被租赁出去从事海洋研究的相关工作。2012年,艾伦的两艘船参与调查了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HMS Hood)的残骸调查。作为英国皇家海军二战前最大的主力舰,胡德号在二战前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象征。1941年5月24日,在丹麦海峡之战中( of ),胡德号被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命中弹药库而在五分钟内迅速沉没,全舰1400余人仅有三人生还。

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一度是大英帝国全球存在的象征

1941年5月24日清晨,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时的场景复原,远处的冲天烟柱下,胡德号弹药库殉爆后断裂成了两截迅速下沉,近处的威尔士亲王号(HMS of Wales)在转舵规避

胡德号的残骸在2001年被美国海洋科学家大卫·默恩斯(David )发现,2012年在对残骸的探测中,探测人员试图打捞胡德号的舰钟,但因为天气恶劣未能如愿。尽管如此,在这次对胡德号残骸的探测中,保罗·艾伦结识了默恩斯的团队(默恩斯自己有家致力于水下沉船定位打捞的公司),这次探索之后,保罗·艾伦就开始了他的沉船探索之旅,而“艾伦去哪儿”也成了很多二战爱好者经常讨论的话题。

铁底海峡

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日军和美军在瓜达卡纳尔岛()展开激战,在这期间双方大规模的海战就进行了五次,小规模的海战更是不计其数。在这些海战中,双方有非常多的军舰沉没在瓜达卡纳尔岛和萨沃岛(Savo )之间的萨沃海峡(Savo ),所以这片海域被称为“铁底湾”(Iron )

铁底湾中,日美双方沉没军舰的推定位置

后人的艺术画,1942年8月8日夜,朝盟军巡洋舰堪培拉号(HAMS )开火的日军巡洋舰鸟海号(ちょうかい,),在这次被后世称为“第一次萨沃岛海战”的战役中,盟军的5艘重巡洋舰沉没

2015年1月开始,保罗·艾伦的团队开始用声呐扫描铁底海峡中超过380平方英里的海床,发现了29处沉船残骸和7片碎片集中局域。在这些残骸中,有6处残骸得到了充分确认,包括美国海军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阿斯托利亚号(USS CA-34),昆西号(USS CA-39),文森斯号(USS -44);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北安普顿号(USS CA-26);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亚特兰大号(USS CL-51);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郡级重巡洋舰堪培拉号(HMAS D33)。

另外,还有11处残骸被初步确认,包括日本海军驱逐舰吹雪(ふぶき,),凌波(あやなみ,),夕立(ゆうだち,),美国海军驱逐舰沃克号(USS Walke,DD-416),德黑文号(USS De Haven,DD-469),库欣号(USS ,DD-376),普雷斯顿号(USS ,DD-379),拉菲号(USS ,DD-459),巴顿号(USS ,DD-599),蒙森号(USS ,DD-436)上海mba,利德号(USS DD-79)。

保罗·艾伦的团队在铁底湾进行的声呐扫描工作

保罗·艾伦的科考船准备在铁底海峡放出声呐探测器

巡洋舰阿斯托利亚的残骸,其上的舰名清晰可见

阿斯托利亚号的照片和声呐扫描得出的残骸对照

战列舰武藏

2015年3月2日,艾伦的团队在菲律宾锡布扬海1200米深处,找到了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战列舰武藏号(むさし,)的残骸。作为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最大战舰,武藏号和她搭载的9门18英寸炮被誉为日本帝国海军的象征和希望,但是这一切都在1944年10月24日终止,这一天,武藏号在经历了美军6个波次的空袭后,身中鱼雷20枚,炸弹17颗,在挣扎了半天之后带着舰长猪口敏平少将以下1023人沉入海底。

反映武藏号最后时刻的几张照片,在美军的猛烈空袭之后,垂死的武藏(右下图)舰首已经大半浸没水中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一直沉迷于二战史,这是受我曾在美国陆军服役的父亲的影响。武藏是真正的工程奇迹,我以工程师之心,对武藏建造上的所投入的技术与成就表示高度赞赏。我很荣幸能参与发现这一海军史上的关键舰船,并且对曾在她上面服役的无比勇敢的人们的故事予以由衷尊重”——这是身为美国人的保罗·艾伦,在发现作为日本帝国海军象征的武藏号战列舰之后的一段感慨。

武藏号被发现时的报纸报道

保罗·艾伦拍摄到的武藏号残骸细节

在武藏号的水上飞机弹射器这里,保罗·艾伦拍到了一张说明图示,于是热心的日本网友试着把这些昭和遗物上的字翻译出来

在此之后,艾伦与日本以及菲律宾两国政府合作,确保武藏的残骸作为战争坟墓,能得到符合日本传统的对待。此外,艾伦还向日本放送协会(NHK)提供了超过100小时的影像素材,2016年12月4日,NHK根据艾伦提供的资料,3D复原了武藏在海底的状态,播放了NHK特集纪录片「戦艦武蔵の最期」。

打捞胡德号舰钟

保罗·艾伦在2012年对胡德号的探测就曾经计划将其舰钟打捞上来,但因为气候恶劣作罢。2015年8月7日,艾伦在英国国防部许可下再次前往胡德号沉没地点,成功打捞出舰钟。2016年5月24日,胡德号战殁75周年之际,安妮长公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唯一的女儿)亲自敲响了胡德号的舰钟。

艾伦的团队打捞胡德号舰钟

2016年5月24日,安妮长公主敲响了胡德号舰钟

美国海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USS CA-35)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损失的最后一艘大型水面舰艇。1945年7月15日,该舰搭载着准备投入实战的原子弹从旧金山起航前往提尼安岛,于26日抵达并安全卸货。在完成任务前往莱特湾途中,该舰被日军潜艇击沉。悲剧的是,弃舰之后三天,美国海军才意识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业已沉没的事实。全舰1196名官兵中绝大多数都在军舰沉没时逃生在职研究生,却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面临着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鲨鱼攻击,最终,这次沉船事件的生还者只有316人。这也成了美国海军史上一桩争议非常大的事件,有不少的电影和纪实文学作品都在反映这件事情,比如电视电影《虎鲨行动》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勇者无惧》

CNN在艾伦发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残骸时的报道

关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最后的航程,鲨鱼的攻击是导致最初900名幸存者大量死亡的原因。战后很多年,当时的舰长麦克维上校(出身海军世家,其祖父、父亲均为海军上将)不堪折磨,开枪自杀。

2017年8月19日,艾伦团队在菲律宾海5500米以下发现了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残骸。用艾伦的话说,“能发现这一在二战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角色的舰船,并对美国海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勇敢的舰员以及他们的家人致以敬意,对我来说是十分荣幸和振奋的。作为美国人,我们永远感谢那些在骇人听闻的恐怖环境中表现出勇气、决心和牺牲精神的舰员们。在我们继续搜索剩余残骸的同时,我希望所有与这只舰船有所羁绊的人都能通过这一望穿秋水而终于到来的发现感到一丝慰藉。”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残骸上发现的物件,注意USS 的字样

作为美国海军的财产,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具体位置仍将保密。不过艾伦团队与美国海军计划为22位仍然在世的舰员以及所有曾经在她上服役舰员的家属提供信息,以供凭吊和缅怀。

航母列克星敦号

2018年3月4日,艾伦团队在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500英里北安普顿号,珊瑚海水下3000米的地方发现了列克星敦号(USS CV-2)的残骸。列克星敦号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大的航母,于1942年5月8日的珊瑚海海战中,列克星敦被命中2枚鱼雷、2枚炸弹以及数发至近弹,尽管损管得利控制住了损伤,但是燃油蒸汽泄露引发的爆炸和大火使得列克星敦无力回天,在全员弃舰之后,菲尔普斯号驱逐舰(USS )用鱼雷击沉了列克星敦号。

被击中后发生爆炸的列克星敦号,这也是珊瑚海海战最经典的照片之一

在下达弃舰命令后,列克星敦号的舰员在下饺子一般逃离已然没救的航空母舰

“我们终于在列克星敦沉没76年后找到了她。海燕号在珊瑚海水下3000米(大约2英里)的地方发现了这只二战航空母舰和飞机。我们铭记她勇敢的舰员们,是他们确保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场战略胜利。”——1:04 PM – 2018 年3月5日保罗·艾伦的推特。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小哈里·宾克利·哈里斯上将(Adm. Harry B. Jr.)随后向保罗·艾伦团队表达了恭贺,他的父亲曾是列克星敦号的幸存舰员。目前对列克星敦号的勘测依然在进行中,罗伯特·克拉夫特( Kraft),艾伦团队的水下行动主管,表示列克星敦是团队的首要目标,因为她是在战争中损失的主力舰之一,经过半年的准备之后,很顺利地完成了对列克星敦的定位。

执行列克星敦残骸探测任务的仪器上,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的Logo

列克星敦号上的一架野猫战斗机北安普顿号,保罗·艾伦的沉船探索之旅,炸弹猫中队的徽章清晰可辨(该中队简称VF-3,为萨拉托加号航母上的战斗机中队,珊瑚海一战中临时借调至列克星敦号。炸弹猫的队徽后来被VFA-31中队继承)

列克星敦号的一个高射炮位炮盾

在列克星敦残骸附近发现的美军鱼雷,很有可能是“菲尔普斯”号驱逐舰击沉列克星敦时发射的五条鱼雷之一——看来这条是射失了。

艾伦的章鱼号和海燕号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这对于许多关注他的人而言永远都是谜团。那么所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着艾伦的团队在哪个海域又发现了哪个著名的沉船吧。虽然世界上没有被发现的沉船还有很多,但还好,还有保罗·艾伦和他的团队,这些沉船总有被灯光重新照亮的一天吧。

保罗艾伦的沉船探索大事记列表如下:

2003年,八爪鱼号与海燕号竣工、命名

2012年,与英国皇家海军合作,探索了胡德号残骸并发现了舰钟

2015年1月,扫描勘测了铁底海峡,发现29处残骸和8处碎片集中地,包括阿斯托里亚号、昆西号、文森斯号、北安普顿号、亚特兰大号、沃克号、德黑文号、普雷斯顿号、库欣号、拉菲号、巴顿号、蒙森号、利德号、吹雪、绫波、夕立、堪培拉号以及十余处未确认残骸

2015年3月,发现武藏残骸

2015年8月,成功打捞胡德号舰钟

2017年初,完成海燕号深潜勘测特化改造

2017年3月,发现炮兵号残骸

2017年8月,发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残骸

2017年10月博士,扫描勘测了苏里高海峡,发现扶桑、山城、满潮、山云、朝云残骸

2017年12月,发现岛风、沃德号、库珀号残骸

2018年1月,发现浜波、长波、若月残骸

2018年3月,发现列克星敦号残骸,探索进行中

2018年3月,发现朱诺号残骸,探索进行中

2018年3月,发现海伦娜号残骸,探索进行中

2018年4月,发现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潜艇AE1号,这是一艘一战时期损失的潜艇。探索还在进行中。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北安普顿号 北安普顿号,现实版末日孤舰,冷战时期美国的海上应急指挥系统

弹道导弹阴云下的美苏争霸

2014年硕士,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题材美剧《末日孤舰》上映,并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视率,在这部剧中上海mba,男主角所在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要面对的是末世的地球和超级病毒。事实上,在原著小说中,末日孤舰指的并不是那艘名为内森·詹姆斯的伯克级驱逐舰,而是苏联的一艘核潜艇,而导致末日的也并非什么超级病毒,而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核战争。

《末日孤舰》的主角是一艘伯克级驱逐舰,但是真到了核战边缘,它肯定不是最合适的

在今天看来,如此大规模的核战争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在冷战时期,潜在的核战争距离人类曾一度非常接近。而且美国也曾切实装备过两艘“末日孤舰”,不过当时伯克级驱逐舰还没有研发,所以其中一艘末日指挥舰其实是一艘二战前就开工建造的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而另一艘则是塞班级轻型航母的二号舰莱特号,而这两艘指挥舰服务的对象也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美国总统。

R-7火箭的技术其实并不怎么高明,苏联对于火箭推力不足的解决非常简单,就是多加发动机

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研制出了R-7火箭,这种火箭能够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但是它还有一个更加危险的作用,就是搭载核弹头袭击美国本土。1957年8月21日,苏联的R-7弹道导弹试验获得巨大成功,R-7弹道导弹成功命中远在太平洋上,6000公里外的预定目标,至此苏联成为了首个掌握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不仅如此,R-7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高达8800公里,能够严重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安全。

美国空军U-2侦察机在60年代拍摄到的拜科努尔发射中心的R-7弹道导弹发射架

然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研制的弹道导弹却多次试射失败,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无法坐以待毙,1960年,美国海军将俄勒冈级重巡洋舰三号舰北安普顿号改装成为核战指挥舰全称 Post ,也就是国家水面应急指挥站,专门负责在美国本土遭受袭击后,接走美国总统,并将指挥权转移到海上,并在海上发动核反击。

改头换面的北安普顿号和莱特号

北安普顿号巡洋舰的的历史要追溯到战前,该舰原本是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的三号舰,战争结束前还没有建造完成,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原本计划建造10艘博士,但是因为战争的结束只建造了4艘,除了这艘被改装为指挥舰之外,二号舰奥尔巴尼号也在冷战时期被改装成导弹巡洋舰了。北安普顿号在战后停工了一段时间,随后作为舰队指挥旗舰再次开工,拆除了全部的主炮和大量副武器,加装通讯天线,对海和对空雷达等等。

改装后的北安普顿号和一艘美军补给船正在进行补给作业

最初美军认为,当时美国海军的航母舰岛小型化,已经无法安装大型设备,倒不如专门制造一艘高航速的指挥舰,使其能够伴随航母编队作战,并承担指挥和讯息处理核心任务。了解到苏联已经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后,该舰再次被改装成末日指挥舰,进一步增强通讯能力。随后美国又改装了另一艘二号舰,也就是塞班级轻型航母的二号舰莱特号。由于当时舰载机技术的发展,航母逐渐大型化,此前的轻型航母已经无法胜任美国海军舰载机的要求了,退役的轻型航母莱特号甲板面积空旷,有大量甲板和机库空间用来安装各种舰载电子设备,所以成为了第二艘末日指挥舰。

二号国家应急海上指挥所莱特号,原本是一艘塞班号轻型航母

冷战时期,这两艘末日指挥舰的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安普顿号更是被称为“浮动白宫”,完工后不久的北安普顿级很快便遭遇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这是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最接近爆发热战的一次事件,而且事件的核心就是苏联要在古巴部署能够威胁到美国全境的弹道导弹,当时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曾坐镇这艘指挥舰,以便随时应对危机。而约翰·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都曾在这两艘船上接受关于核战紧急指挥的训练。

得益于宽大的飞行甲板,莱特号能同时操作三架直升机起降

末日指挥舰与冷战时期美国的应急指挥系统发展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上,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年美国为何要建造两艘绝无仅有的核战指挥舰。冷战时期,苏联自1949年8月29日成功实验核武器后,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拥核国家。不仅如此,冷战初期苏联的弹道导弹技术发展也极为迅速,率先研制出了可用于实战的搭载300万吨当量核武器的R-7弹道导弹,并在五六十年代研制并装备了SS-N-4″萨克”潜射弹道导弹,苏联导弹对美国本土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对此美国专门研制了U-2高空侦察机,并在60年代前后对苏联的导弹和火箭发射场进行了大量的侦查工作。

莱特号搭载的美国SH-2“海妖”直升机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对苏联弹道导弹有了一定了解后,美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加紧试验自己的大力神导弹,并在夏延山修建了固若金汤的地下指挥所。而另一方面就是发展在美国本土遭受袭击后仍然能让最高指挥中枢发动核反击的海上指挥平台,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北安普顿号和莱特号核战指挥舰。

美军改装莱特号的官方图纸,可见琳琅满目的对海/对空雷达和各种通讯天线

为什么美国人要选择采用两艘完全不同的舰型来研制核战指挥舰呢?虽然北安普顿号和莱特号的外观相去甚远,但是追根溯源的话,它们两个算是同宗同源,因为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本身是巴尔的摩级重巡的改进版本,其主要是将舰桥小型化,两个烟囱合并为一个,便于腾出甲板空间来安装防空武器,而这一设计思路与指挥舰的诉求不谋而合。因为指挥舰也需要大量甲板空间来布置各种复杂的天线和雷达阵列等。

北安普顿号指挥舰最后期状态,不久后它就被拆解了

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北安普顿级已经是一艘舰队指挥舰,拥有极强的通讯能力北安普顿号 北安普顿号,现实版末日孤舰,冷战时期美国的海上应急指挥系统,能够在全球任何地方与华盛顿保持联系,将它改装为一艘末日指挥舰显然是再适合不过了。而莱特号本身也是基于巴尔的摩级的舰体建造的,所以它与北安普顿级算的上是“准同级舰”,宽大的甲板面积使得其很方便安放大量设备,而且在加装大量天线后,其甲板面积还够操作三架直升机,这是航母改装指挥舰所独具的优势。

70年代后,两舰的工作逐渐被波音747改装的E-4指挥机取代,从此美国再无海上应急指挥所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北安普顿号,两艘指挥舰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美军需要一种更为迅速,能够快速反应,同时具备强大通讯能力的指挥中心,所以美军在70年代初以波音-747客机的机体设计了一款E-4“国家应急空中指挥所”其通讯能力更强,使用成本更加低廉,而且更为灵活,相比之下,维持两艘成本高昂,用途单一的核战指挥舰显然是很不划算的,而且指挥舰的目标更大,更容易遭受打击,所以70年代,这两艘特立独行的末日指挥舰双双宣告退役,并在80年代被拆解回收,冷战结束后,各国再也不需要类似的装备了,这两艘指挥舰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3710.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1月 13日
下一篇 2025年 1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