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美国内尔大学博士,书讯丨内尔·诺丁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

关怀伦理学与品格教育培养有道德的人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年:2017-7

页数:194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通过比较关怀伦理学与当下美国教育领域流行的品格教育模式,构建了独到的关怀教育理论。

诺丁斯首先从关怀角度理解道德教育,论述了关怀与道德教育、关怀与被关怀、关怀与批判性思维、关怀的传统等基本问题;然后探讨相关的哲学问题与历史问题,比较了关怀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功利主义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最后回到课堂与道德教育上,重点阐述了学校的道德教育使命,以及如何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的故事和对话,实施能够触及生活核心问题的对话式教育。

关怀教育理论认为,每个人本能地需要关怀,关怀是一种关系,其实现和维持有赖于关怀者给予关怀及被关怀者做出回应。相应地,教育应当围绕关怀这一主题而非各个学科来展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业进步,更是培养能够关怀他人、有能力、有爱心同时也值得别人爱的人。

作 者 简 介

内尔·诺丁斯博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诺丁斯曾在美国公立学校任职15年,先后从事教学、行政和课程开发工作。她担任过新泽西州中学数学教研部主任、芝加哥大学杜威实验学校校长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在斯坦福大学,她三次获得优秀教学奖。

诺丁斯是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会员,并从2001年开始担任该学会主席她拥有两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和许多荣誉团体的会员资格。她还是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诺丁斯的主要著作包括《关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视角》《女性与恶》《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哲学》《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幸福与教育》《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争议性问题的教学》等同时,她还发表论文170余篇这些著作和文章涉猎广泛,在学术界受到高度关注,并具有国际影响。

目 录

致谢

导言

1 关怀伦理学与品格教育

第1部分 从关怀角度理解道德教育

2 关怀与道德教育

3 学会关怀与被关怀

4 关怀与批判性思维

5 关怀的传统: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2部分 哲学问题与历史问题

6 品格教育与共同体

7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8 两种关怀观

第3部分 课程与道德教育

9 21世纪学校的道德教育使命

10 培养有道德的人

11 以对话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

12 学校中采用的故事与对话

13 回眸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术语译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无论是品格教育者还是关怀理论者,都对行为准则表示怀疑。这并不是说我们反对道德原则或者觉得道德原则并不完美,而是我们认为对生成某种动机而言,光有道德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我们往往会提到休谟的观点:我们相信理性(几乎)服从于激情。那么,我们教育的任务就是去培养激情,特别是鲜明的道德观。对于恶行,我们深恶痛绝。看到他人痛苦,我们会想帮他消除或者减轻痛苦。而当自己的言行引发伤害时,我们在震惊之余,还要愿意正视现实。这样一来,就可以让理性服从于经过我们修正的激情。

休谟的观点得到了一些重大实证研究的支持。例如,塞缪尔·P.奥林勒和皮尔·M.奥林勒就“二战”纳粹大屠杀期间非犹太人对犹太人的救助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大多数施救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一种群体道德认同(“大家都有同情心,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去帮助遭受苦难的人”),或者是出于直接的关怀或同情。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说他们是出于道德原则才这么做的。

在此,笔者要谈谈行为准则的影响(或者缺乏行为准则的情况)。关怀理论者也许会将关怀者所采取的行为明确地描述为“建立、维持并完善关怀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给予他人关怀的个体在采取行动之前通常都会参照这一行为准则。相反,理想的做法是,他或她直接回应被关怀者的需求并采取行动。要是没有这种近乎自然关怀的冲动,关怀者通常会用自己作为关怀者的理想来激励自己。要是我尽全力地关怀别人,我会怎么做?这正是塞缪尔·P.奥林勒和皮尔·M.奥林勒的研究中许多施救者的想法。他们提出了关怀者共同体这一说法。笔者建议上海mba,想要获得同样的效果,可以号召个体为自己树立作为关怀者的道德理想。

对关系的重视,引发了我们对道德生活前提条件的关注,这是关怀理论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曾经读到有关学校生活的回忆,其中最令人感伤的描述要数乔治·奥威尔的话:“我生活的世界不可能让我学好……生活越恶劣,我就越调皮捣蛋,只有想不出的,没有我做不出的”。关怀理论不是试图去建立一种道德教育的模式美国内尔大学博士,教导人们无论周遭世界如何恶劣,都能做有德行的事情。我们希望这种情况能成为现实。但是,生活的悲剧性之一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希望是脱离现实的,一意孤行地坚持这么做,只会让生活更加痛苦。我们希望学校能成为劝导并激发学生善行的地方。

许多优秀的学校都会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态度,我们难道不希望这些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能延伸至范围更广阔的世界吗?当然!然而,这个世界远不完美,我们承认——我们也希望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恶念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如果我们受到的待遇十分恶劣,我们会背叛自己的道德理想,甚至是自己热爱的理想。在此博士后,要再次提到奥威尔。我们来看看在其著名的《1984》一书中博士,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遭遇。 由于受到他最害怕的事情的威胁,他背叛了他的爱人茱莉。全面的关系伦理强调我们在道德上的相互依存性。我们希望孩子能战胜一些常见的诱惑,偶尔也能克服一些不同寻常的诱惑,但是我们也承认道德英雄主义存在着局限性。因此,营造并维持能让道德生活蓬勃发展的环境就成为我们日常的道德责任。

对关怀理论者而言,此处很容易犯错误。我们认为自己所建立的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保证道德行为的出现。品格教育者强调道德自由,然而,无论是英雄主义行为,还是罪恶行径,都会彰显道德自由。许多年前,笔者在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制定了一个考试制度:学生要是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就能(在考试阅卷期限内)参加考试,而且必要的话,通常可以反复考好几次。这个制度极大缓解了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和考试的焦虑。笔者觉得,这样应该就找不出考试作弊的理由了。然而,仍然有两名学生作弊,这两名学生都算得上是好学生。笔者很失望,很震惊,觉得遭到了背叛。但是,这对笔者而言是个十分重要的经验教训。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至少都要为那些生活受到我们影响的人的行为负责。品格教育者说得没错,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能让大多数人向善的世界,关怀理论者的这一观点很有道理。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基于这一基本理解。无疑,所讲述的故事要能鼓舞人心,描述的要是英雄事迹。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故事要能帮助我们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那些平时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会经不起诱惑美国内尔大学博士,书讯丨内尔·诺丁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甚至会做出恶行?整个部落或者国家怎么会走入歧途?是什么导致我们由于害怕而背叛朋友?我们如何努力向善,可又发现自己并不清楚“善”的含义?为了实践“善行”,我们是如何相互依赖的?倘若有一种我们希望借由讲故事来培养的美德,那就是由道德理解来加以正确引导的同情。

【来源:当当网、京东网,微信公众平台 教育科学出版社】

美国内尔大学博士,巴蜀书房|内尔·诺丁斯:如何培养有道德的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本领,更是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祖国未来建设者。历代的教育大师,从孔子到陶行知,都把立德树人作为天职,其实,立德树人也是全球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今天博士,“巴蜀书房”栏目将为大家推荐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内尔·诺丁斯博士所著的《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让我们细细品位,从不同的视野和维度来加深、丰富自己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吧!

书目简介

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通过比较关怀伦理学与当下美国教育领域流行的品格教育模式,构建了独到的关怀教育理论。

诺丁斯首先从关怀角度理解道德教育在职研究生,论述了关怀与道德教育、关怀与被关怀、关怀与批判性思维、关怀的传统等基本问题;然后探讨相关的哲学问题与历史问题,比较了关怀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功利主义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然后回到课堂与道德教育上,重点阐述了学校的道德教育使命,以及如何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的故事和对话,实施能够触及生活核心问题的对话式教育。

作者简介

内尔·诺丁斯博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诺丁斯曾经在美国公立学校任职15年,先后从事教学、行政和课程开发工作。她曾经担任新泽西州中学数学教研部主任、芝加哥大学杜威实验学校校长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代表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哲学》《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幸福与教育》等。

推荐理由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业进步,更是培养能够关怀他人、有能力、有爱心同时也值得别人爱的人。内尔·诺丁斯博士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如何缩小道德原则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差距”这一重大问题做出了有力的回答。她将“关怀”这一个人品格中的优良特质转换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前提——一种能使道德生活欣欣向荣的环境。这是一本值得所有关心道德教育的人认真研读的书籍。

——鲁能巴蜀小学 刘跃平执行校长

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我们教师塑造的生命,不是身体发肤的再造,而是通过思想的闪电、灵魂的唤醒、知识的传承、意义的指引,创造一个全新的“人”。内尔·诺丁斯的《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读后让我们在自己的德育教育中用更专业化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去点燃孩子生命的火焰。

——鲁能巴蜀小学 包莉老师

在本书中,内尔·诺丁斯的观点不仅新颖独特,而且有理有据。当老师们面对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时美国内尔大学博士,巴蜀书房|内尔·诺丁斯:如何培养有道德的人?,我们也将更有底气地加以引导和培育。将普通的学生塑造成为栋梁之才,充分地彰显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把生命的意义无限放大使其焕发出璀璨的光芒,也许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鲁能巴蜀小学 冯洋老师

《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一书中提出的观点精彩绝伦、令人振奋,内尔·诺丁斯不愧为一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她的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不仅阐释了当下热门的品格教育问题,还另辟蹊径地将课堂教学与人们生活的许多问题联系起来,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着力解决的问题。

——鲁能巴蜀小学张廷毕老师

精彩书摘

无论是品格教育者还是关怀理论者,都对行为准则表示怀疑。这并不是说我们反对道德原则或者觉得道德原则并不完美,而是我们认为对生成某种动机而言,光有道德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我们往往会提到休谟的观点:我们相信理性(几乎)服从于激情。那么美国内尔大学博士,我们教育的任务就是去培养激情,特别是鲜明的道德观。对于恶行,我们深恶痛绝。看到他人痛苦,我们会想帮他消除或者减轻痛苦。而当自己的言行引发伤害时,我们在震惊之余,还要愿意正视现实。这样一来,就可以让理性服从于经过我们修正的激情。

休谟的观点得到了一些重大实证研究的支持。例如,塞缪尔·P.奥林勒和皮尔·M.奥林勒就“二战”纳粹大屠杀期间非犹太人对犹太人的救助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大多数施救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一种群体道德认同(“大家都有同情心,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去帮助遭受苦难的人”),或者是出于直接的关怀或同情。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说他们是出于道德原则才这么做的。

在此,笔者要谈谈行为准则的影响(或者缺乏行为准则的情况)。关怀理论者也许会将关怀者所采取的行为明确地描述为“建立、维持并完善关怀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给予他人关怀的个体在采取行动之前通常都会参照这一行为准则。相反,理想的做法是硕士,他或她直接回应被关怀者的需求并采取行动。要是没有这种近乎自然关怀的冲动,关怀者通常会用自己作为关怀者的理想来激励自己。要是我尽全力地关怀别人,我会怎么做?这正是塞缪尔·P.奥林勒和皮尔·M.奥林勒的研究中许多施救者的想法。他们提出了关怀者共同体这一说法。笔者建议,想要获得同样的效果,可以号召个体为自己树立作为关怀者的道德理想。

对关系的重视,引发了我们对道德生活前提条件的关注,这是关怀理论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曾经读到有关学校生活的回忆,其中最令人感伤的描述要数乔治·奥威尔的话:“我生活的世界不可能让我学好……生活越恶劣,我就越调皮捣蛋,只有想不出的,没有我做不出的”。关怀理论不是试图去建立一种道德教育的模式,教导人们无论周遭世界如何恶劣,都能做有德行的事情。我们希望这种情况能成为现实。但是,生活的悲剧性之一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希望是脱离现实的,一意孤行地坚持这么做,只会让生活更加痛苦。我们希望学校能成为劝导并激发学生善行的地方。

(感谢鲁能巴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的大力支持!)

END

美国奈尔大学医学博士,著名科学家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风范——吴瑞

科学是一项追求客观知识的事业,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是 克服主观偏见与独断的理性精神。诚信和求真务实是科学家最宝贵的品格,每一个迈入科学殿堂的人都应当 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把求真务实作为学术之本。为使青年科研工作者养成 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此处选择三位著名科学家的科研故事,望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 科学真理探索社会建设事业,在不远的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新成就编织出令国人自豪、世界敬仰的“中国梦”。

吴瑞:这是我一生中可以骄傲的事

“我将永远铭记吴瑞的善良,比如说他刚刚把最近一次活动中为我和家人拍摄的照片发给我。他经常参加我们举办的植物育种研讨会,每次都坐在第一排并且认真记笔记,看到这样杰出的科学家能对研究生的基础工作感兴趣、永远向前看上海mba,我非常感动。”

吴瑞院士

吴瑞(Ray Wu,1928—2008),美国华裔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DNA测序、基因工程、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曾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医李研究理事会在英国剑桥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及化学系的客座副教授、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吴瑞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领域,尤其在基因工程技术发明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吴先生是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开创者之博士后,他在生物学研究基础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就和创新。20世纪60年代末,他测出第一个DNA序列;1971年,他将引物延伸用于DNA测序,成为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提出测序方法的基础依据。”虽然桑格在1980年诺贝尔奖获奖演说中没有提及吴瑞的工作,但他在1988年《生物化学年评》发表的长篇自传、2001年《自然—医学》上发表的短文中都肯定了吴瑞的工作。

1981年,吴瑞和北京大学的张龙翔、顾孝诚等创建了著名的中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联合招生(,China-US and )项目,使中国大陆数百名学生得以到美国大学攻读生物领域的研究生。1982—1989年,该项目共招收400余位顶尖的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研究生课程,其中有100多人目前在知名大学任教或在产业界担任重要职位,像王小凡、袁钧瑛、韩珉、施扬、吴虹、马骏、傅向东、傅新元、王晓东、金亦石、骆利群等。这些科学家与其他人一道创建了吴瑞协会,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海内外华人学术交流。一此当事人回忆,吴瑞先生几乎参加所有这些组织的会议。起初,都是一些“儿子辈”的学生在一.起组织学术交流,这些人都是他帮助出国的。当这些学生辈的人成为教授后,吴瑞照常参加他们的会议。他的风格推动了一个学术上平等交流、事业上互助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又影响到后辈。

2008年2月,吴瑞去世后,植物遗传育种教授Susan 在追思会上说:“吴瑞既是一位绅士,也是一位学者。他对水稻研究的献身精神,他对发现新知的热情以及对整整一代年轻科学工作者的不懈指导美国奈尔大学医学博士,著名科学家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风范——吴瑞,都将被他的众多朋友、同事和学生深切地怀念。他为水稻转化系统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这套系统已经在整个水稻种植地区被广泛应用,解决了众多制约水稻生产的问题。他在我研究生期间给过我很多支持和指导,他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友情和帮助,令我非常感激。我会怀念他在我们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坐在第一排的身影;但是,每每想起他消瘦的身影,还有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都不要人搀扶、自己走路时笔直的体态,还有他那敏锐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我都会觉得非常温暖。”吴瑞的长期合作者、高级研究助理Ajay Garg说:“他不知疲倦地帮助别人,他的慷慨和精神将伴随我们到水远。我和他都有一个梦想,就是看到我们的研究成果使全世界的人民受益,我们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我感激他为我提供了一个在康奈尔大学工作和参与转基因水稻研究的绝好机会。”

2007年7月21日,项目25周年庆祝会在北京大学举行,50多名学生和100多位自1984年起自费出国的学生们欢聚一堂。吴瑞说:“人才是长久的事,中国有一句古话:‘十年树木博士,百年树人’。在25年的时间里,我做的这件事得到一些结果,这是我一生中可以骄做的事,希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吴瑞院士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杰克·绍斯塔克撰文回忆导师吴瑞说,他重视支持和扶持年轻但缺乏经验的学生。一且吴瑞发现了学生的潜质,他会尽一切所能为学生提供成为科学家的机会和资源,从不与自己的学生竞争。1973年,他幸运地成为吴瑞众多研究生中的一员。当时吴瑞实验室正为寻找到DNA标记、测序和合成的新方法而兴奋不已。他的专业既不是化学也不是生物化学,但他与另一名研究生John 共同设计了一种技术难度大但很新颖的检测特定mRNA的方法。当他们两个无名小卒怀着忐忑的心情见到大名鼎鼎的吴瑞,并紧张地解释完自己的想法后,幸运地发现吴瑞对他们的“疯狂”想法很感兴趣,并微笑着点头说“很有趣”。最终吴瑞同意帮助他们实施这一课题,并安排他们与Fred 实验室建立起研究协作。杰克·绍斯塔克回忆,那时在康奈尔大学,学生转系并不多见,吴瑞不希望被误解为挖走别人的学生而得罪人。“我缺乏从事这一课题所必要的化学经验也可能是他犹豫不决的原因。我始终不知道吴瑞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在幕后默默地为我转系扫清障碍。或许是我的坚持,最终吴瑞同意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吴瑞实验室之所以是当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因为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新兴的分子生物学领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只要有重要的新技术产生,他似乎都会认识新技术的研发者,并保证此项技术可以引进到自己的实验室。此外,他平和的日常管理方式有利于自由科学气氛的形成。他通常会允许学生去探索自己的想法;从不严厉批评,以便学生们能自由地尝试自己的想法。当然,每当实验室有新进展时,他总是很高兴,并且如果需要,他会很乐意提建议。

吴瑞院士

杰克·绍斯塔克感激地说,为了让他能尽快开展课题研究,吴瑞特意让他和化学博士后 Bahl一起工作。尽管最初合成不太顺利,他觉得没有给吴瑞留下很好的印象,但吴瑞却展现了他伟大的胸怀和特有的耐心,总是给予他支持和同情美国奈尔大学医学博士,从未抱怨他的实验进展。后来,当吴瑞意识到要最终完成寡核苷酸合成他需要更多的帮助时,马上打电话给远在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朋友Saran 博士,安排他去渥太华进行两周的强化训练。此后不久,他和约翰就能用放射物标记合成的DNA片段在酵母基因组DNA检测细胞色素C基因以及从酵母的总RNA中检测相应的mRNA。不仅如此,吴瑞还通过选择不同领域学生和博土后的方法来影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1976—1977年,吴瑞邀请 到实验室做博士后。之前是Fred 的研究生,他的到来增加了两个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为吴瑞的实验室带来了酵母遗传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吴瑞喜欢不同学科之间的融汇交融,他的实验室是一个真正的跨学科的科学环境。到来后,杰克·绍斯塔克没有按照惯例去新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而是留在吴瑞的实验室。这样做虽然不合常规,吴瑞还是乐意他留下来,但前提是他必须从事完全不同方向的研究。当他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吴瑞慷慨地让他带走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从不与自己的学生竞争,更愿意看到他们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

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教授 M Vogt评价说:“ 吴瑞总是能提出深思熟虑的建议,他的判断力不受各种外来力量的影响,这在我们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非常突出,将被人们长久地怀念。他在解决科学问题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时都抱着‘ 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同时他 一贯尊重他人,在他身上看不到愤怒和偏见的影响,这为我们所有同事树立了最崇高的榜样。”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美编 / 徐音

审核 / 程子灏 李苗 姚利苹

美国内尔大学如何,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尔·诺丁斯博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她的主要著作包括:《关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观点》(1984)、《女性与罪恶》(1989)、《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1992)、《培养智慧的信仰和反叛》(1993)、《教育哲学》(1995)、《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2002)、《培养道德的人:以关怀伦理替代人格教育》(2002),以及最新出版的《幸福与教育》(2003),等等。同时她也是170篇文章的作者。这些著作和文章的内容涉猎从关怀伦理到数学分析等广泛问题,在学术界受到高度关注硕士,并具有国际影响。

诺丁斯曾经在美国公立学校任职15年美国内尔大学如何,教育科学出版社,先后从事教学、行政和课程开发工作。她曾经担任新泽西州中学数学教研部主任、芝加哥大学杜威实验学校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在斯坦福大学,她三次获得优秀…

内尔·诺丁斯博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她的主要著作包括:《关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观点》(1984)、《女性与罪恶》(1989)、《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1992)、《培养智慧的信仰和反叛》(1993)、《教育哲学》(1995)、《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2002)、《培养道德的人:以关怀伦理替代人格教育》(2002),以及最新出版的《幸福与教育》(2003)博士,等等。同时她也是170篇文章的作者。这些著作和文章的内容涉猎从关怀伦理到数学分析等广泛问题,在学术界受到高度关注在职研究生,并具有国际影响。

诺丁斯曾经在美国公立学校任职15年,先后从事教学、行政和课程开发工作。她曾经担任新泽西州中学数学教研部主任、芝加哥大学杜威实验学校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在斯坦福大学美国内尔大学如何,她三次获得优秀教学奖。

诺丁斯是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会员,并从2001年开始担任该学会主席。她拥有两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和许多荣誉团体的会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5393.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1月 22日
下一篇 2025年 1月 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