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岛华夏职业学校2011级三二连读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三年时光,是华夏母校包容了我的懵懂无知,同时也孕育了我睿智的果断,给予了我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在华夏,我曾获得二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学风标兵、第二十三届全国少儿书法作品展硬笔书法银奖等荣誉。
2014年从华夏毕业后,我顺利进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学习,因为是三二连读,继续学习我的专业知识,所以很快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读金融考研,【华夏桃李】三二连读金融双姝,升本考研不止步 ——优秀毕业生胡瑞琪、单小珂,分别获取过校级二、三等奖学金。大学期间,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专本套读,由于在华夏打下的深厚基础,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很快理解,考试一次性通过,于2016年顺利拿到山东财经大学自考本科学历证书。
2017年,选择考研,对自己来说这是无比艰难的。这个过程,收获的不只是最后的分数,更是一种精神和韧劲。所付出的努力,有过的恐惧,表现的认真,都会是生命中最清晰的时光。2018年6月,我被四川师范大学哲学专业录取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最美的拾光
寄语母校
华夏,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感谢母校三年的培养,使我度过愉快的学习生活;感谢母校老师的一路相伴、支持和鼓励。我从来没有忘记这片土地,简单纯真,曾经迷茫的目光在这里变得坚强。感谢母校!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是青岛华夏职业学校2011级三二连读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回首在华夏的三年,母校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让我能够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艰辛中享受快乐博士,在点滴中学会坚强;让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华夏,我曾荣获校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并曾取得数学竞赛第一名的成绩。
2014年9月我进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就读金融管理专业,开始两年大专的大学校园生活,凭借在华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分别获取过一、二等奖学金,我认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考取了高级工商管理资格证书、顺利通过NIT、英语四级等考试上海mba,并在积极完成专科学业的同时拿到自考本科学历;梦想从未止步,我咬牙拼搏,终于在2018年考入鲁东大学研究生院,就读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成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寄语母校
人们常说“饮水思源谢恩师”读金融考研,相逢于母校,相交于梦想。在华夏我遇到了那么多改变我命运的老师,遇到了那么多令我终身受益的老师,学会了知识,学会了怎样在成长的路上一步步走下去在职研究生,学会了令我受益终生的很多东西。以后我也会不忘初心,牢记母校的殷切期待和老师的深情嘱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更优异的成绩报答母校的哺育之恩。
供稿:招生实训处
金融学的考研率,近三年金融学硕士专业报录比出炉 复旦最高北师最低
本次样本数据一共选取37所高校,这37所高校均来自《2016-2017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按照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这37所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评价等级均在“4星”以上。最终,通过数据筛查,共有12所高校研究生院公布了相对完整的报录比数据。为了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准确性,以下数据均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报考录取人数,金融专硕()不包含在内。
图2 近3年金融学专业报录比(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网站)
从图2可以看出,2014-2017年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最高值是2016年复旦大学,达到17.1:1,其次是2014年同济大学15.1:1。而这两所学校近三年报录比则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复旦大学2014年至2016年报录比逐渐走高,同济大学自2015年明显下降后基本呈现稳定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2017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金融学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均是等级“5星”的高校,但是西南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近年来金融学报录比在同等级学校中却较为靠后。
考生对名校的追逐或许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中国教育在线一项关于“考研意愿”的在线调查也证实了这点,结果显示,近七成学生考研择校时排在第一要素的是学校的整体知名度上海mba,其次才是科研水平。
图3 2015年金融学专业报录比(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网站)
2015年金融学专业报录比最高的是复旦大学,达到14.1:1,报录比最低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仅有2.5:1,比2009年全国报录比还要低。2014年至2016年复旦大学报考人数在小范围内波动,但录取人数却从2014年的61人下降到2016年的38人,下降幅度37.7%。此外,2016年复旦大学推免生几乎占总录取人数的一半金融学的考研率,近三年金融学硕士专业报录比出炉 复旦最高北师最低,统考生的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图4 2016年金融学专业报录比(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网站)
图4显示,2016年金融学专业报录比排在前三位的是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仍然排在末位,达到近三年最低点(2017年数据尚未公布)。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数据来看博士,2016年金融学专业共有7人报考,7人全部被录取,录取比例100%(不含推免)。
图5 2017年金融学专业报录比(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网站)
2017年大部分高校还未公布分专业报录比,但是从收集的5所高校的报考和录取数据来看,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2017年报录比为10.5:1,达到近三年最高值。山东大学金融学专业2017年报录比为4:1,达到近三年最低值。(参考图2)
最后,提醒考生,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还需要参考历年分数线、招生计划等数据。尤其是非名校不考的学生硕士,还要特别关注每年专业招收的推免生有多少,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金融学的考研率,10月正式报名前还可以再考虑考虑。
中大金融考研,中山大学考研难吗?过来人诉说
中山大学考研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山大学考研的难度。
因为我基础很差,前期听了一些名师课但是很难消化,没太大进步,所以就报了个带答疑的网课。我数学全程跟的是高途考研的王喆老师博士,王喆老师讲课内容简洁又清晰,且擅长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对我们这种数学小白非常友好!
一、学校情况
中山大学属于“双一流”高校,既是211高校也是985高校博士后,因而成为许多学生考研的理想学校之一。中山大学是规模很大的综合性大学中大金融考研,中山大学考研难吗?过来人诉说,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数量众多,从学科大类而言中大金融考研,也具有综合性大学比较共同的特点,文、理、医、经管等门类很强而工科相对较弱所以,大致来说,往往报考其文理医及经管类等难度较大而工科难度会相对小一些。
中山的优势而热门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口腔学、金融学、会计学及英语语言文学等,及工科中的热门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考研难度往往较大;而一些相对冷门的工科专业,比如环境工程、交通运输、动力工程等考研难度相对不大。
二、学校地域
中山大学作为南方第一名校,在珠三角一带的影响力很大。在两广人的眼中,除了北大清华,就是中山大学最得认可了。即便是西南地区,川渝一带,中大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中山大学位于经济发达的广州地区,经济生活水平较高在职研究生,能够满足许多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相关需要,因而许多想要在广州等地参与工作的学生会选择报考中山大学,所以每年中山大学的考研报名人数还是很多的,这增加了考研的难度。
三、报录比
中山大学各专业,尤其是优势类专业每年的报录比都很高,这意味着考生需要面对更多强劲的对手。
中南财经金融考研,中南财2024届金融硕士去向:银行成为大户,公务员仅15人,太差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我国的211高校,也是我国法学五院四系院校,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由于该学校的特殊属性,女生群体较多,其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 法学等专业是该校的王牌。近两年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以财经类为王牌专业的院校日子都不好过。高考分数逐年降低,而且就业质量那是江河日下。
最近虽然是2024届毕业生的毕业季,但根据往年的经验,有些高校应当发布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由学校自主决定发布博士后,一般按照学院的形式统一组织。名校非常在乎就业质量报告,普通学校基本不会发布。
最近,根据社交媒体上的最新消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届金融硕士就业情况已经公布。我们来看看中南财大金融硕士今年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
银行成为去向大户
金融硕士,是很多好单位和公司的起始招聘条件。金融专业本科生基本没有太好的出路,哪怕是清华北大毕业,情况也是如此。而金融专硕更成为的热门专业在职研究生,经管类相关专业以及理工科、人文社科类专业本科生纷纷跨考金融专硕,他们看重的就是其未来的就业价值。
金融硕士对口的工作岗位包括银行系统、各大证券,基金公司投行、会计事务所、公务员体制内等等。相比于其他人文社科专业惨淡的就业情况,金融硕士来的去向已经远远碾压其他文科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届金融硕士去往的国有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农商行,政策性银行皆有不少人员被录用。近期已经爆出从建设银行开始已经降薪,这批次去往银行系统的学生恐怕又要经历惨淡时光。
证券金融公司暴降
金融专业最能实现年薪百万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行、证券、基金公司。比如这两天比较火爆的中金公司,其2022年其员工平均月薪能突破8万元。即使时至今日,经过多轮降薪其员工月薪也大约在3.5万元左右,降完薪之后也依然是高薪水平。
今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届金融硕士去往证券、基金公司的,仅仅只有5位同学。这5位同学去我的岗位还不属于顶级证券基金公司。这大概率是因为:中南财并不是顶级证券投行公司的招聘目标院校。
人们都说清北复交人以下无金融,这讲的就是清华、北大、复旦、上交、中国人民大学以下不要学金融专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于清北复交人确实差距太大。
公务员仅有15人
财经政法类高校,除了银行系统以及投行证券公司外,公务员单位也是往年去往的人数大户。其王牌专业法学、经济学、财政学都是公务员招录人数的大户。公务员招录当中只要专业对口,再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硕士,上岸难度并不大。
但此次中南财经大学2024届金融硕士上岸公务员的仅有15人中南财经金融考研,中南财2024届金融硕士去向:银行成为大户,公务员仅15人,太差了,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按道理来说,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即便去不了投行等单位,那么去公务员也是同等待遇下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这15位公务员中包括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国人民银行各省分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等。相比于其他985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吃亏在:其无法进入到选调生的高校范围。选调生这条道路中南财经金融考研,与中南财经政法的学子关系不大了……
体制入门说
综上所述,2024年中南财政大学金融硕士就业质量非常一般,可以说和本科生的就业水平差不多。银行系统成为人数最多的去向,可是银行系统降薪风潮已经来临。顶级投行、证券公司基本没有,而公务员录用人数也是少得可怜。
这也难怪近些年来财经类高校,其影响力和高考录取分数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因为其就业质量确实得不到大众的满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