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开学仪式。 张远 摄
图为开学仪式。 张远 摄
中新网西安9月7日电 (记者 张远)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7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7000余人参加开学典礼,标志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起航。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校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起航 迎来首届研究生,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创新港核心区用地规模5000余亩,整合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建设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3个研究院在职研究生,总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
图为开学仪式上的西安交大学子们。 张远 摄
开学典礼上硕士,全体人员首先起立高唱国歌,学生代表讲述“西安交通大学新港创业系列故事”,随后相关领导、教师代表、基层代表、研究生代表、新生代表等分别致辞。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在当今这个创新的年代,各位学子要具有亮剑精神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校园,敢于直面困难,知道剑指何方、如何出剑,剑离鞘必胜。要有家国情怀,把个人使命、个人担当和国家命运、国家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满足于眼前的点滴知识和点滴业绩,希望大家都能肩负起时代的需求和民族的期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追逐梦想,放飞梦想博士,成为时代脊梁。
图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致辞。 张远 摄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鲁其奥·莱斯达在致辞中表示,这是米兰理工大学在国外建设的第一个校园,是一个研究人员和学生可以互动和设计未来的物理场所。在这个平台上两所高校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教学、科研、创新方面深度融合,促进新思想的诞生,进行学科交叉研究。
据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始终坚持“冲进度、整环境、做服务、展形象”的工作要求,全力保障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顺利投运。并加快地铁建设及湿地公园开放,在学镇周边布局休闲、购物、餐饮、文体设施,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完)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地址,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9月7日,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创新中心正式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同日,米兰理工大学日活动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幕。
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鲁其奥·莱斯达,意大利驻华参赞方祺利博士,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勇,陕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孙建宁,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闫秀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副校长荣命哲,党委常委别朝红,米兰理工大学全体校领导及西安交通大学各院系、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活动。
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民乐合奏《花好月圆》声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贺长中主持。在开幕式上,西安交大与米兰理工大学的校领导共同为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联合创新中心揭牌,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西安交通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已在9个学科开展联合培养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在前期合作基础上,于2009年签订了“博士联合培养协议”。随后,两校学生联合培养模式、范围、学科领域不断扩大,探索出“对等交换、互免学费、双向交流”合作培养模式。科研合作始于西安交大的传统优势学科——电气工程,现已在文、理、工科全面展开,涉及电信、机械、管理、核科学、工业设计、航天航空、人文艺术、遗址保护、建筑等学科。2019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6年,两校签约共建联合设计学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由米兰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大师设计的联合设计学院大楼。2019年9月,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联合创新中心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需求,西安交通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共建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联合创新中心。这是促进学校学科交叉、跨学院合作,推动中外合作人才培养的新型项目,目的是使更多工程、设计相关学科领域参与进来,全面促进学科交叉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使两校在开放合作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双方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发展契机。“这个项目必将带动西安交通大学设计学科发展,实现两校的互惠共赢。带动西安交大建筑学、工业设计以及艺术设计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将西安交通大学的设计学科建成国内一流学科。“我们期待两个伟大的学校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造奇迹。”王树国说。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勇说:“这个项目既是交大和米兰理工的盛事,也是西安的盛事。‘东有长安,西有罗马’,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西安市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交大的发展,充分利用西安市科教人才优势,将西安市打造成“一带一路”开放的前沿城市,用高层次合作、高层次人才,推进西安高层次发展。”
陕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孙建宁表示,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是陕西对外教育的一件大事,是陕西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新成果,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的新成果。“陕西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支持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发展,希望这个项目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典范,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教育合作。”孙建宁说。
下一步合作目标:双方师生加强沟通 促进学科交叉 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鲁其奥·莱斯达表示,过去几年中,西安交通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在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上展开了很多合作,这为联合设计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合学院的开办是双方目前合作的最大成果,双方的政府也非常支持这个项目。未来的合作目标是尽快推动双方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意大利驻华参赞方祺利表示,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在联合培养模式下交流、沟通、合作,这将极大推动双方教育的发展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地址,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也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洁表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同源同宗,各自辉煌,这个项目的开展为国家的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希望米兰理工与国内其他高校展开更多的深度合作,推动双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首届西安交大—米兰理工电气硕士双学位学生代表张寓涵,西安交大米兰理工建筑学硕士双学位学生代表吕雨恒分享了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求学故事,“两种文化背景下人才的交流和合作让人着迷。”张寓涵说。吕雨恒则表示上海mba,崭新的求学经历和培养模式让他学到了很多硕士,收获了很多。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学科办主任别朝红作《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的初心与使命》专题报告,并分享了双方共建联合设计学院的历程;米兰理工大学副校长朱利亚诺·诺奇作《国家间合作的无与伦比的挑战》报告,凝练出两校合作的三个关键词“传统”“创新”“跨学科”。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陈雪峰作《中国制造2025与联合设计学院》专题报告,展望了双方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合作前景。米兰理工大学副校长法罗尔第·埃米利奥也作了专题报告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地址,分享了米兰理工的教育理念,展望了双方开展深度合作的多种可能性。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世界排名,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全覆盖,北京建筑大学的实力有些强
如果你喜欢感悟建筑之美,想要成为国家未来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 园林师、环境设计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了解一下;以数学为基, 算法为线,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两翼齐飞,如果你喜欢分析数据,还想要成为城市设计师,那么你绝对不能错过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
北京日报现邀请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春青与理学院党委书记白羽做客直播间,围绕招生计划、应用领域、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专业解答。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及其理学院的性价比究竟有多高?值不值得填报?快来了解一下吧!
一、北京建筑大学概况
学院的口号为培养未来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的摇篮。北京建筑大学前身为1907年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经过多年发展,校名一直在有所变化,直到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大兴校区和西城校区,西城校区为老校区。
两个校区有不同的定位,西城校区定位为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基地、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包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院,以及一些科研平台机构都在西城校区。
大兴校区定位为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包含其他学院的本科生教学。大兴校区占地面积广,各方面的资源非常好;而西城校区地理位置优越,集中了北京最好的建筑业产业园,北京几乎所有的规划院建筑院博士后,包括关于城乡规划的政府机构,比如住建部,科技部均在学校周围。
与北京市属的院校相比,北京建筑大学处于前列,尤其是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因为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在学校属龙头学院,其中很多专业的排名,学科的排名,以及博士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等等,在学校全都是排在前列。
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简介
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资团队
学院有5系、2部、1中心和1室。有教职工138名,专任教师120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5名。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比例占70%以上。在校生约1700人。其中本科生约1000人;硕博研究生约600人;留学生约40人。
2.教学特色
北京建筑大学地处北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学校会让低年级同学通过山水画、园林、建筑遗产进行学习,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重视将最新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比如激光雕刻、3D打印、参数化设计、建构设计、虚拟仿真、大数据统计等。
此外,学校拥有1个院士工作室,2个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5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与条件。
3.建筑学(实验班)
我院建筑学专业教学积淀深厚,得到国内业界肯定。 2014年获全国首个建筑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又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筑学学科全国排名11,北京地区仅次于清华大学。 建筑学形成本、硕、博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全覆盖。
实验班的同学获得了非常多的国际、国内奖项。如2020年获UIA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银奖;2021年6月20日获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竞赛三等奖。
4.建筑学普通班
普通班建筑学专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建筑学院最悠久、实力最强的一个专业。有住建部专业认证高校建筑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等等。
专职教师48人,高级职称33人,博士学位占比约80%,海外教育经历人数占比约75%。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 勘察设计大师2人,联合国教席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教委 青年拔尖人才1人。多年以来,也获得了很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教学成果奖。
5.城乡规划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跟建筑学相比,他更加关注宏观的城市的这种经济发展,是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的专业,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培养具有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思维,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
专业教师21人,博士率达到100%,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 校,半数以上教师具有注册城乡规划师执业证书。
6.风景园林(5年)
通过对国土和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 管理等方式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落实传统文化传承、生态 文明、美丽中国、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的风景园林规划、 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教师博士学位比例100%,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德国慕尼黑工大等国内双一流的学校以及国外名校。
第一任名誉系主任为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聘请包括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教授以及米兰理工、清华等知名教授在内的客座教授。
7.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依托长期的历史积淀,学院2012年获得全国首个“建筑 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后来的建筑学申博和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2年当年学院在国内第二个设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
该专业采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为人才培养助力。
8.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颁发的是艺术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素养和现代工程技术知识,能够从事 室内外环境设计、策划与管理,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创新型 和实践型环境设计人才。
三、建筑学院招生计划
就北京市排名来说,如果考生在北京排名5000~19,000左右那么,你都可以关注一下建筑学院的这些专业。
另外今年的计划里边,学院取消了大类招生,另外也有双培和外培,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
5个专业也有选科,这些专业大家报的时候可以都报上,未来也可以通过转专业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
四、考研与就业
本科毕业继续深造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50-60%,就读国内外大学读研究生的人数各占1/2。
国外以美、英、意大利为主上海mba,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米兰理工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等,国内 以建筑老八校为主,如清华、东南、同济和天大等。
学院的就业率在95%以上,学则就业的同学占毕业生总数40-50%,包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知名设计院和设计企业公司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世界排名,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全覆盖,北京建筑大学的实力有些强,还包括政府的城市建设或规划管理部门以及房地 产企业等。
五、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简介
1.发展历程
北京建筑大学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当时在木工科、金工科设立的
物理、化学、图画等基础课程教学是我们理学院的前身。
1958年在我们学校本科培养初期设立基础部,2008年成立理学院。
理学院现在有数学与数据科学系、大学物理与实验教学中心、力学系、工程图学系,三个系一个中心。教师们主要承担了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数学、物理、力学等教学任务。
2.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84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0%,博士学位占比62%。
那么明德、至理、笃实、求新是理学院的院训,理之知、学如行是我们的院风。
理学院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一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一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两个,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还有一个中央支持地方科研创新团队。
3.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一个理科专业,他所培养的学生是为了适应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比如互联网行业网页的文本图片、视频,以及交通、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数据量的产生都非常大。还有北京早晚高峰的交通流量,包括疫情防控期间的这种流调查数据等等。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是当前各行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基于以上背景,2019年北京建筑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确定了大数据应用的培养方向,利用学生现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学生,使他们掌握并能够构建各种大数据的分析算法,从海量的数据分钟能够分析出潜在的有价值的规律和结论,从而可以服务于各行各业。
4.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模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数学与数据科学系,这个系现有专业教师43人,有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学位28人,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保证每位学生入校之后,在一二年级为学生安排学业导师,三四年级为学生安排专业导师,严格实行本科导师制的制度。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采用小班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为每位学生分配学业导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科研创新训练,每年约有40%高年级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训练。
5.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近5年的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主要涉及大数据应用与分析、软件开发与测试等岗位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世界排名,其中知名的企业有:360、京东,快手、中软国际等。
也有一部分学生出国或者考研,出国、考研率大概是在20~30%左右,所去的学校都是一些国内外的知名学校,比如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佛里达大学等等。
6.招生计划
2022年计划招生54人,北京普通批次33人,北京双培5人,其中海淀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各1人。
双培计划与北京交通大学实行3+1的培养,也就是前3年是在北京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最后一年回到北京建筑大学。
报考我们专业选科目就是物理组,考生大概在北京市排名21,000左右的话,就可以选择报考,这是我们的基本情况。
以上即为本次直播的精华内容。要想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完整文字实录或录播。掌握2022高考一手动态和专家指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北京日报直播间,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