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希望,成就辉煌: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班开学典礼
5月31日,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班开学典礼在友邦堂举行。挪威商学院以及我校相关领导和老师出席了典礼,BI挪威商学院中国项目主任女士主持了整场典礼。本次共有48位新生进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他们平均年龄34.7岁,平均工作年限达到12年,平均管理经验6年,来自于通信、医药、制造等各个行业。
强强联合,追求卓越
此次开学典礼首先由挪威驻上海领事馆领事Siri 女士致欢迎辞。她表示,项目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通过在个人发展、职业技能和人际网络等方面的学习和收获,学生们定会在奋斗中有所成长。从长远来看,该项目也将推动中国与挪威的全面合作。她还援引富兰克林语录勉励大家:倾己所有追求知识,没有人能夺走它;向知识投资,收益才是最佳。
随后,挪威商学院行政学院院长Rolv Amdam教授作了发言。他从挪威到中国的飞行旅途中说起,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而情况却更趋复杂。他认为,复旦-BI(挪威)MBA项目也正起着连接的作用,连接起了东西方的两所优质商学院,连接起了两校雄厚的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更连接了来自全球的国际学生。他也希望并确信参与项目的学生将会得到极佳的知识体验和人生阅历。
接着,复旦大学校长特别顾问陈寅章教授代表复旦大学对学生们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与祝贺。他回顾了1996年项目初创时的情形,两校在历史悠久的教育项目合作中皆相得益彰,并在十七年的密切交流中逐步完善了双赢合作模式,至今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800名活跃校友的项目。他鼓励大家与老师、同学携手接受学习的挑战、分享知识的回报在职研究生,成就更加光明的未来。
商海泛舟,变中求胜
我院殷志文副院长也在典礼中发言。他首先欢迎20班的新同学加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大家庭。十七年来,他见证了该项目不断发展的巨大进步。他表示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项目博士后,项目最初的名称为变化管理,同样切合当下的时代问题。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这一不断变革的环境要求职业经理人及时作出适当的回应。他指出,新生的平均工作年限较长,这将是大家的一笔财富。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分享中学习,在困难中探索,平衡好工作、家庭、学习等各方面的关系,并预祝大家取得成功。
来自复旦-BI(挪威)MBA项目19班的学长刘晓嘉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学习心得。他给出了三条忠告,第一,积极参与;第二,保持开放的态度;第三,互相学习。他建议,因为大家都来自不同的行业,要将多元化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此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待着大家,并祝福大家好好享受这一段新的旅程。
20班的新生代表鲁毅表示上海mba,很荣幸与大家共同成为项目的一员。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的表现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经济实力,但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巴西等也开始争夺制造业的商机,作为本地经理人,如何应对更为多元的国际挑战、更好地开发国内市场潜力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他希望能够通过项目,真正融汇东西方的哲学与智慧,和大家一起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定向拓展, 携手未来
下午,复旦-BI(挪威)MBA项目执行主任徐惠忠老师介绍了项目相关的一些细则。他带领学生们追溯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学院在2007年成为PIM成员、2008年成为AACSB成员,并在2012年再次获得了EQUIS资质认证,为期五年。同时,他也回顾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走过的十七年漫长而光辉的道路。此次项目学生的行业背景分布广泛,公司中高层人员仍然是项目申请者的主力军。此外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项目,承载希望,成就辉煌: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班开学典礼,两校庞大的校友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浓郁的学术氛围都将成为学生们的宝贵财富。徐老师还鼓励大家敞开胸怀,兼收并蓄,力争成为优秀的商业领袖,实现个人价值。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生们立即出发前往杭州,参加为期两天的引导课程。通过组建团队、校友分享、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学生们加深了对项目和彼此之间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坚信同甘共苦的努力终会在今后结出硕果。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PDC)
2013年6月3日
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承载希望,成就辉煌: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班开学典礼
5月31日,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班开学典礼在友邦堂举行。挪威商学院以及我校相关领导和老师出席了典礼,BI挪威商学院中国项目主任女士主持了整场典礼。本次共有48位新生进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他们平均年龄34.7岁,平均工作年限达到12年,平均管理经验6年,来自于通信、医药、制造等各个行业。
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班开学典礼在友邦堂举行
强强联合,追求卓越
此次开学典礼首先由挪威驻上海领事馆领事Siri 女士致欢迎辞。她表示,项目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通过在个人发展、职业技能和人际网络等方面的学习和收获,学生们定会在奋斗中有所成长。从长远来看,该项目也将推动中国与挪威的全面合作。她还援引富兰克林语录勉励大家:倾己所有追求知识,没有人能夺走它;向知识投资,收益才是最佳。
随后,挪威商学院行政学院院长Rolv Amdam教授作了发言。他从挪威到中国的飞行旅途中说起博士后上海mba,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硕士,而情况却更趋复杂。他认为,复旦—BI(挪威)MBA项目也正起着连接的作用,连接起了东西方的两所优质商学院,连接起了两校雄厚的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更连接了来自全球的国际学生。他也希望并确信参与项目的学生将会得到极佳的知识体验和人生阅历。
接着,复旦大学校长特别顾问陈寅章教授代表复旦大学对学生们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与祝贺。他回顾了1996年项目初创时的情形,两校在历史悠久的教育项目合作中皆相得益彰,并在十七年的密切交流中逐步完善了双赢合作模式,至今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800名活跃校友的项目。他鼓励大家与老师、同学携手接受学习的挑战、分享知识的回报,成就更加光明的未来。
商海泛舟,变中求胜
我院殷志文副院长也在典礼中发言。他首先欢迎20班的新同学加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大家庭。十七年来,他见证了该项目不断发展的巨大进步。他表示,项目最初的名称为变化管理,同样切合当下的时代问题。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这一不断变革的环境要求职业经理人及时作出适当的回应。他指出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新生的平均工作年限较长,这将是大家的一笔财富。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分享中学习,在困难中探索,平衡好工作、家庭、学习等各方面的关系,并预祝大家取得成功。
来自复旦—BI(挪威)MBA项目19班的学长刘晓嘉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学习心得。他给出了三条忠告,第一,积极参与;第二,保持开放的态度;第三,互相学习。他建议,因为大家都来自不同的行业,要将多元化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此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待着大家,并祝福大家好好享受这一段新的旅程。
新生们来自于通信、医药、制造等各个行业
20班的新生代表鲁毅表示,很荣幸与大家共同成为项目的一员。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的表现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经济实力,但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巴西等也开始争夺制造业的商机,作为本地经理人,如何应对更为多元的国际挑战、更好地开发国内市场潜力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他希望能够通过项目,真正融汇东西方的哲学与智慧,和大家一起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定向拓展,携手未来
下午,复旦—BI(挪威)MBA项目执行主任徐惠忠老师介绍了项目相关的一些细则。他带领学生们追溯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学院在2007年成为PIM成员、2008年成为AACSB成员,并在2012年获得了五年的EQUIS资质认证。同时,他也回顾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走过的十七年漫长而光辉的道路。此次项目学生的行业背景分布广泛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承载希望,成就辉煌: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班开学典礼,公司中高层人员仍然是项目申请者的主力军。此外,两校庞大的校友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浓郁的学术氛围都将成为学生们的宝贵财富。徐老师还鼓励大家敞开胸怀,兼收并蓄,力争成为优秀的商业领袖,实现个人价值。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生们立即出发前往杭州,参加为期两天的引导课程。通过组建团队、校友分享、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学生们加深了对项目和彼此之间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坚信同甘共苦的努力终会在今后结出硕果。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PDC)
2013年6月4日
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mba项目,超越自我全新飞跃:复旦-BI(挪威)MBA项目27班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2016年11月25日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mba项目,超越自我全新飞跃:复旦-BI(挪威)MBA项目27班开学典礼圆满举行,复旦-BI(挪威)MBA项目27班开学典礼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友邦堂圆满举行。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Øyvind ,Grow HR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Mette Leger,BI挪威商学院高级管理教育项目院长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楚永全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mba项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术院长 Brøgger以及项目教授与老生代表出席了本次典礼。
典礼之前,Grow HR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Mette Leger首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如何打破职业的玻璃天花板”的讲座。她指出,大家选择读MBA,都希望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学习是最好的长期投资,它会帮你更快适应陌生环境,帮助你用不同思考方式解决问题;作为管理者,更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管理的方法。她也谈到,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外企的重视在职研究生,懂得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上级和下级,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是每一位经理人向上发展的必要素质。每一位选择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同学都为自己的将来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上午10点整,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一直以来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次开学典礼特别邀请到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Øyvind 先生致欢迎词。他表示,促进挪威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儒家思想中就有很多关于管理学和政治学方面的内容。他举例谈到孔子劝说君王不要因为造高台而耽误庄稼丰收的故事,告诉大家要懂得聆听不同的建议,做出更有利的选择,使投入创造价值。他也希望大家在复旦-BI(挪威)MBA的课堂里能够相互分享观点、不断创新、学有所获。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楚永全在发言中指出,复旦-BI(挪威)MBA项目已经走过了20年,这一路也见证了两国联合培养模式的成功。项目为在职学习MBA的同学们传授了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提升了大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在座各位要竭尽全力,努力学习,拓宽全球视野,使自己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BI挪威商学院高级管理教育项目院长 在致辞中表示,复旦管院和BI挪威商学院的合作,就像一场“联姻”博士后,促进了两国文化直接的交流,也让两国学生获得很大受益。有一句谚语:“如果你总是做你做过的事,那你永远也只能得到那些你已经得到的东西。”而从这一刻开始,在座的学生都选择了“与众不同”。她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读书的时光,努力学习,智慧思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在发言中对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在2016年《金融时报》全球EMBA项目排名中复旦-BI(挪威)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9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五,连续三年稳步提升。殷副院长表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BI挪威商学院之间的“联姻”已经超过了20年,这个“家庭”已经培育了两千多个“孩子”,如此规模的“家庭”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父母”的两所学院会竭尽全力的培养和帮助“孩子”成长,而“孩子”也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整个学习旅程。希望各位同学能在未来两年中平衡好在公司、家庭、学校的三重身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
在双方学院嘉宾的发言之后是学生代表的分享。MBA26班王超作为学长代表欢迎了最“年轻”的“家庭成员”的加入并分享了自己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习的心得体会。“关联”,是他在学习中的感受。项目将复旦和BI联系在了一起,将学习和工作联系在了一起,将他和诸多优秀的同学校友联系在了一起。他谈到,MBA学习是艰苦而有收获的,而且更是五彩斑斓的。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享受在这里学习的过程博士,提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己“归零”,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精华。
MBA27班新生代表陈熹微随后发言。她说,虽然天气很冷,但开学典礼让她和同学们感受到了来自项目大家庭的温暖。能够成为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学生,她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两所学校的资深教授共同授课,让大家对MBA课程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并且更加坚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希望接下来两年的学习,能够和大家一起充分体验分享交流的快乐,全方位提升自己。
开学典礼结束后,MBA27班全体同学与嘉宾合影。下午,项目主任徐惠忠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未来两年的学习规范和注意事项,也向全体新生正式介绍了项目全新改版的网站,为新生们更好的理解和适应之后的学习生活做了铺垫和引导。之后,MBA27班的新生在破冰环节的游戏中分成了6个小组,开始执行小组任务——自编自导一部微电影:我们的MBA之旅。通过破冰,同学们相互熟悉、彼此了解,也为接下来两年的学习创造了温馨友爱的环境,让大家能更好地融入到复旦-BI(挪威)大家庭中。结束后,大家共同前往常熟,参加为期两天的引导课程。充实的开学日之后,MBA27班同学们将正式踏上为期两年的管理学习之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