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下称NTU)最近风头正盛啊,先是在QS上完美逆袭,前几天又搞出一条大新闻——校内食堂禁止使用华文标识!
事情还要从6月21日说起。
这一天,NTU北侧食堂North Spine的摊主收到了管理层的通知,里面的内容让他们很诧异——要求他们在8月底续约前删除招牌上所有中文,只留下英文。
North Spine一共有12个摊位,包括茶水档,其中只有两个摊位的招牌上没有使用华文。
△ 12个摊位中只有2个摊位的招牌上没有使用华文。
很多摊主不知道好端端的招牌为什么要改成纯英文的?可是他们毕竟在学校工作,对来自管理层的指示只能接受。
一些摊主透露说,3年前签约时没有只能用英文招牌的协定。一两年前虽听闻NTU有可能要求摊主拆除华文招牌,但后来不了了之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官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抵制华文?校内食堂禁用中文标识?,没想到如今要续约时,再次被“提醒”只能用英文招牌。
他们可能要花上600新币才能完成这一“规定”。
“这不只是钱的问题,我们是华人,招牌上为什么不能有双语?更何况我们的招牌不仅有华文,还有英文说明。”有的摊主对校方的举动完全不能理解。
不少NTU的学生表示改不改纯英文对他们吃饭影响不大,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删除华文不合理,对于一些外籍学生或者老人来说很不方便。
据悉,North Spine附近的百美超市也被牵连,不允许展示印有中文的促销宣传牌,还不允许播放华文歌曲。
百美集团的发言人表示:“一般到了农历新年,我们会在其他百美超市播放新年歌曲,唯独南大的百美超市除外。”
消息传出后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纷纷质疑NTU难道是要抵制华文吗?
舆论汹汹之下,North Spine的管理方胜乐集团把责任推给校方,表示自己虽然管着食堂,却也要听从学校的种种安排。
NTU接受采访还没有直接否认传闻博士,表示NTU作为国际化校园,拥有来自超过100个国家的师生和人员,英文是新加坡的行政语言,因此要求食阁运营者使用英文提供产品和服务信息,让每个人都能理解。
NTU发言人进一步表示硕士,除了紧急告示牌,所有告示都以英文显示。摊主早就知道这项要求,去年就已经接到了通知。
言外之意,一年前就告诉你们要改要改,都不放在心上,现在真的要改却跑到媒体面前诉苦?
这样的回应显然引起了更大的不满。
NTU显然低估了舆论的压力,再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突然松口,表示这完全是一场误会,校方从来都支持摊位使用双语标识,会让胜乐集团出面向North Spine的所有摊主解释。
6月23日,NTU食堂抵制华文一事发酵了两天之后,更多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新加坡书法协会负责人称移除中文是不可接受的,NTU的前身是南洋大学,“移除中文会影响华族遗产”。
新加坡政府官员也表示,“如果商户的顾客群需要中英文解说,应该让他们自行决定如何包装和宣传食物。”
新加坡媒体人杨君伟担忧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官网,“这似乎也体现出我们的社会正趋向成为单语化的环境,最悲凉的是久而久之人们对此变得麻木、不再关心,那到时我们就实实在在变成一个单语社会了。”他认为这场误会反映出新加坡在传承历史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6月24日,North Spine的摊主表示已经接到了来自胜乐集团的口头通知,他们可以继续使用双语标识。
这一场误会,也是一场闹剧,终于告一段落。
△ 南洋大学的主楼旧址
NTU的前身是南洋大学,是新加坡从1955年至1980年存在的一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用语的大学,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一所海外华文大学。在短短20多年的历史中,共培养了12000多名毕业生。
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一所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1年,在原南洋大学校址建立了南洋理工学院( of (NTI)),并在1992年发展为现今的NTU。
NTU就建在老华校南洋大学的旧址上,有着深厚的华校传统在职研究生,这一次闹出抵制华文的新闻,不管是一场误会,还是有意为之,都让很多校内人员感到寒心。
前南大校友吴俊刚表示:“南洋理工大学固然和早已关闭的南洋大学没什么关系,但毕竟坐落在前南大校园,而且还在使用‘南大’的简称,意思其实是要让人把它和旧南大联想在一块,特别是我们这些真正的南大毕业生。”
他认为,虽然英文是新加坡的行政语言,但考虑到多数人都习惯使用华文,就不该愚蠢地把行政语言的含义无限扩大到生活的每个层面。
也有网友拿此事调侃NTU,在QS排名上逆袭了就要“忘本”。
推 荐 阅 读
||
||
| |
| |
| |
| |
| |
||
||买房之前必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官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官方中文介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年轻的科研密集型大学,为3万3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工程、商科、理学、人文、艺术、社科、教育和医学等全方位跨学科教育。
南大校园内也汇集了多所世界级机构,其中包括国立教育学院、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新加坡环境生物工程中心。大学也设有顶尖的研究中心,如南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和能源研究所。
南大智慧校园是未来科技的测试场,是全球最美丽的校园之一。这里已成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典范,校园内57个建筑项目都已获得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相当于美国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认证)在职研究生,当中95%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
除了位于新加坡西部的云南园主校区,南大也在聚集了各大医疗保健机构的诺维娜医疗区设有临床医学大楼。
以下三分钟视频,来简单了解一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南大智慧校园
南大立下打造智慧校园的愿景,以展示创新数码科技和高科技辅助的方案能如何帮助人们改善学习和生活体验,发掘新知识,以及维持资源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南大也推出全新的跨学科平台-南大科技与人类社会研究中心,以探讨科技进步对当前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做准备
南大汇集了在关键领域参与形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才以及所需的基础设施。
南大2012年和2016年期间所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被引用数量排名全球第一(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和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2017年公布)。其中三位南大教授-安波副教授、埃里克•坎布里亚助理教授(Erik ),以及潘嘉林助理教授也在2018年被列入IEEE 期刊全球十大备受关注人工智能科学家排行榜。
设计现代化的创意之室(The Hive)和创意之坊(The Arc)这两座学习大楼,让大学通过能促进互动交流的智能教室,实行翻转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进修课程。除此以外硕士,数码通识课也是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以确保他们做好迎接数码新时代的准备。
配合南大致力打造全球最环保大学的愿景,南大将在2021年建成亚洲最大的实木结构建筑。届时,这座全新的教学大楼将成为南洋商学院的新址,它除了是提倡智能学习的中心,也会为其他学院提供学习和研究的空间。
与业界建立伙伴关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官网,展开密切协作,促成合作成果
南大吸引不少业界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商汤、惠普、沃尔沃、台达电子集团和新电信与我们一起协力在人工智慧、数据科学、机械人、智能交通、计算学、个性化医学、医疗保健和洁净能源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已成立的7所“大学-企业“合作研究室:
惠普-南大数码制造企业研究室
劳斯莱斯-南大企业研究室
台达-南大网宇实体实验室
新电信企业认知与人工智能研究室
盛裕控股集团-南大企业研究室
SMRT-南大智能城市铁轨企业研究室
新科工程-南大企业研究室
打造医学院新模式
2018年,新加坡最新一所医学院-李光前医学院的首批学员毕业,获得南大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联合颁发的毕业证书。
李光前医学院结合了南大在工程和商科的实力,以及帝国学院名誉全球的医学专长,以创新教学方式,为学员提供新式医学教育,让他们做好准备迎21世纪医疗保健领域所带来的挑战。
海纳百川上海mba,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南大处在全球最具活力、最多元化区域的交汇点。作为一所全球化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官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官方中文介绍,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学生以及蜚声国际的教员。
在2018年,南大推出一项大胆的计划,要在五年内吸引来自各阶层的专才,其中一些措施包括:
√新增350个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员职位
√为表现杰出的早期职业研究员提供校长博士后奖学金
√为出色的年轻教员提供南洋助理教授计划
√接下来五年将聘请300位教员,以填补退休年长教员留下的职位空缺
√为顶尖教员新增多达100个冠名教授名额
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排名第13位
QS世界大学排名:连续七年蝉联QS全球顶尖年轻大学(校龄50年以下)榜首
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工程和科技学科第8位
2019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告:亚洲排名第3位
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10大最上镜大学校园
:全球15大最美丽校园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东亚10大最美丽大学
and :世界15大最美丽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官网中文,南洋理工大学在哪个区?
巴南区杨家坪兴胜路4号。
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官网中文,简称南大、NTU,是新加坡的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在职研究生博士后,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硕士,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正式企业化;2007年,该校第二个校区该校纬壹校区和校友俱乐部正式开幕。
南洋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6个跨学科研究群组南洋理工大学官网中文,南洋理工大学在哪个区?,它们包括高级计算与媒体研究群组、生物医学与配药工程学研究群组、环境与水技术研究群组、信息与传播研究群组、聪颖设备与系统研究群组及纳米科学与纳米科技研究群组,一共有33所研究院。
也设立了高等研究所( of ),并组织一组世界各地网罗研究有成的与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顶尖科学家为研究顾问;九层楼高的科技大厦是校园内点燃创意火花的科研温床,一共设有4个跨领域科技研究走廊和6个科研中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