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读研,商场电扇被抢空,留学生想把凉席卖到法国!多地华人:欧洲真的热爆了……

从留学生到如今的伦敦中餐小吃店老板,浙江人琦琦在英国已经12年了,印象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高温天。当天张蔚然和男朋友从法国西部的海港城市布雷斯特返回巴黎。“并不只是意大利,可能以后全球都会越来越热。

“热”,

恐怕是今年夏天全世界人民

最有同感的一件事了。

一场极为罕见的高温热浪,

席卷了整个北半球。

7月18日,英国发布史上首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并触发“国家紧急状态”。

7月19日,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气温高达40.2℃,刷新英国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法国约一半地区发出热浪警报,超60个市镇创高温历史记录;

7月10日以来,西班牙大部分地区气温动辄超过40℃,最高气温达到45.7℃;高温导致多国野火频发,仅西班牙和葡萄牙已有1700多人死于高温。

高温并不只局限于欧洲博士,日本和美国多地的高温也屡破纪录……

这或许仅仅是开始。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报告硕士,高温热浪将成为常态——当前规模和程度的热浪在未来会越来越频繁,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将至少持续到本世纪60年代。

环球同此酷热。当杭州的树都热到“冒烟”,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又在经历什么?英国小吃店主:

没人进店买吃的,我带狗狗到商场蹭空调

留学生到如今的伦敦中餐小吃店老板,浙江人琦琦在英国已经12年了,印象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高温天。

“以前天热最多就30℃出头,一年有那么一两天,最近最高温都到了41℃,破了历史纪录。”琦琦说,7月18日、19日那两天,她不得不把小店关了,“我的店开在一个Food Hall里面,店里没法堂食,这么热的天也没人出来买吃的,大家都叫外卖。而且店里没有空调,设备开着都很热,怕员工中暑。”琦琦说。

琦琦还记得,高温之前的气温差不多是30℃,但她店里的室温是35℃,遇到几个从塞浦路斯来的客人,说来伦敦避暑的,“比起塞浦路斯,伦敦的天气对他们来说太凉快了。”

“到了晚上,就特别难熬,”琦琦家住5楼,朝南,太阳从早晒到晚。那几天,琦琦只能把所有窗帘拉上,控制家里的温度,但晚上一到家,就像进了烤箱一般,“我有个小电扇,但根本不顶用,吹出来的风全是热的,晚上睡不好,在家吃了很多盒冰棍,用来降温。”

英国人家里普遍不装空调,琦琦想过买一台冷风扇,但每次想着就热那么几天,不用的时候还要占存储空间,就放弃了。据琦琦观察,最近商场里的电扇和空调销量倒是不错,很多人买电扇、空调回家。

这种高温天气不仅人受不了,她养的狗狗也吃不消,“超市里不能带狗进去,我就带狗狗去商场蹭空调。休息天到商场蹭空调的人比较多,工作日总体还好,原本很多人在家办公,这几天都去公司上班了,其实也是为了蹭空调。”

不过,这几天的气温已经降下去了。“希望高温天赶快过去吧,要不然真吃不消了。”

英国教师:

坐地铁比蒸桑拿还热,

部分线路延迟和取消

在伦敦生活了8年,今夏是私立学校教师兰兰经历的第一个酷暑。“过去,英国的夏天都挺凉爽,温度在25℃左右,最高也在30℃左右。”这个夏天却变得异常难耐,“7月16日还是27℃,第二天就攀升到了38℃”。

“英国大部分家庭都只能靠风扇降温。”兰兰刚生了二胎,突袭的高温让她对出生不足月的女儿多了一份担忧,“怕她熬不住,我每天都要给她洗澡降温。”

气温最高的那三四天,兰兰一家四口都不敢外出。“我们大部分时间会在一楼两个最凉快的房间里,全天都拉上窗帘,两台风扇一直吹。”兰兰说,自己和家人每天中午都要在浴室冲凉,早晚也要带孩子去花园里的小泳池戏水降温。

可即便这样,到了晚上,兰兰和家人依然会睡不着,“时不时被热醒,睡眠时间也比往常要少一两个小时。”

“我还在坐月子,高温带来的影响比其他人要少点。”兰兰说,这轮高温导致身边不少上班族都无法正常外出办公。“伦敦地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高温天气的影响,11条线路几乎都没有空调,坐地铁比蒸桑拿还热。”兰兰听说,7月18日和19日两天,伦敦部分地铁线路延迟和取消。

兰兰还在新闻中看到,在伦敦附近,铁路网不仅班次减少,还实施了限速。

眼下,伦敦的高温“烤”验已按下暂停键,气温回落到25℃左右。只是,兰兰从天气预报中了解到,高温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担忧之余,兰兰和家人却至今仍没有安装空调的打算。“如果一年中,高温只有几天,依靠小泳池和风扇还是可以接受的。何况,使用空调本身就不环保。”在兰兰看来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读研,商场电扇被抢空,留学生想把凉席卖到法国!多地华人:欧洲真的热爆了……,这种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和人类行为息息相关,“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恐怕以后高温极端天气的出现会更加频繁。”

英国留学生:

狂喝4瓶冰水,

冷饮店买不到一根冰棒

“2018年来到利兹,这里是英国中部,英格兰北部,以往每年有点热的日子最多持续一周,今年热浪滚滚集中在7月18日、19日,高达38.39℃,虽然过了这两天气温又回归了正常,但我记忆犹新。”

20岁的朱文玥在7月18日这天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她从利兹大学毕业了。英国时间14点,午后高温,顶着正毒辣的太阳,朱文玥和同学们齐聚礼堂。这一天,她穿着学士袍匆匆在室外阴凉处拍了一张背影留念,其余时间都躲在礼堂吹空调。

朱文玥开玩笑道:“我真的很有先见之明,也可能是我的小风扇非常可爱,以至于我和我的小风扇很受欢迎。”结束典礼后,和同学们去聚餐,朱文玥狂喝了4瓶冰水。

朱文玥又回忆:“因为前一天毕业典礼,大家玩得比较晚,19日是真真地被热醒的,我的房间还是向阳的,拉住的窗帘也抵挡不住那股热浪。”由于宿舍没有空调,已经毕业的她选择到图书馆蹭空调。路上想吃冰棒,发现冷饮店的货都被抢空了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读研,她不停安慰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建筑工地施工在那两天也都暂停了,我点外卖时,页面也会弹出提醒:高温天气,外卖送达会延时。

法国留学生:

目睹森林大火的余烟,商场里电扇售空

自从去年8月到法国巴黎读研以来,张蔚然第一次拿出了压箱底的短袖和吊带。巴黎气象部门表示,7月19日城区最高气温达到了41℃。当天张蔚然和男朋友从法国西部的海港城市布雷斯特返回巴黎。“海边的人特别多,前几天我还穿着冲锋衣外套,18日之后气温突然升高到40℃上下。”和布雷斯特一样,法国的许多西部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温。

返程途中,张蔚然在车上看到从公路一侧飘过来的成片浓烟。“本来以为是工厂,查了之后才知道是从西南部飘过来的,高温导致的森林大火。”高温也使今年薰衣草的花季提前,“7月15日薰衣草节的时候去看,花田已经被收割的差不多了。”

张蔚然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欧洲国家的空调普及率不高,最近一周她都是抱着电风扇过日子的。用冰格冻住的冰块放在室外,不到一分钟就化了。“还好上一个租客有电扇,男朋友说超市里的电扇货架都空了。”

每天早上,她都是被刺眼的太阳光晒醒的,“房间里压根不能待,地板都是滚烫的,吹过来的风是热的,像是被高温打了一巴掌。”张蔚然笑称,在广告课上有小组提出把国内的凉席卖到法国,她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有市场。

7月20日,张蔚然陪朋友去凯旋门附近参观,刨冰店成了街道上最受欢迎的店铺,而以往热闹的露天咖啡座无人问津,“排了十五分钟才轮到,排队的时候店家给了我一个小扇子……”不少小贩拿着装满冰块的水桶,把小瓶矿泉水浸在水桶里,以1欧元1瓶的价格高价销售,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为了躲避高温,张蔚然的朋友们想出了各种蹭空调的办法,比如在办公室加班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在图书馆或是商场里坐一整天。由于用电量激增、能源紧张,巴黎等多个城市自7月中旬以来实施“开空调不敞门”的市政法规,如果开着空调还大敞着店门等行为将被罚款。“从冬天开始,电费就一直在上涨”,她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这段时间,留学巴黎的赵姝婷也是在蹭空调中度过的,她感叹,“室外就像烤箱一样。”

白天,她躲在有空调的学校教室内,可每天晚上7点的网球课逃不过,“从学校去上网球课,得坐40分钟的地铁,但地铁上没空调,特别闷热。” 赵姝婷说,高温导致巴黎部分地铁线路班次减少,平时四分钟一趟的地铁8号线,现在她要等上12分钟才来一趟。“晚高峰,车厢里挤满了人,密闭的空间里,汗水、香水等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又热又难闻,很难熬。”赵姝婷说,过去,巴黎的地铁车厢总能上得去,但最近,她第一次遭遇人多到塞不下的情况,“没挤上去,只能再多等12分钟。”

赵姝婷注意到,巴黎的地铁站里,出现了很多预防中暑的提示牌,“以前播放广告的电子屏,现在全都在提醒大家多喝水。”她听说博士后,火车站也向游客免费发放冰镇矿泉水。

赵姝婷消耗冰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咖啡、水、饮料,我现在都要加冰喝。冰箱里冻的一排21块冰,一天就能用完。”瑞典主妇:

享受阳光,室外活动人数骤增

张媛(化名)生活在瑞典哥德堡附近的一座小城,处于瑞典相对靠南的位置。今年夏天,她也遭遇了几天猝不及防的高温天气。

“前几天气温都超过30℃了。”她说,瑞典普遍没有装空调的习惯,她又怕热,就觉得这样的气温有些难熬。她刚刚当妈妈,宝宝已满百日,突然的燥热让孩子的脖子和腋下都有些泛红,给宝宝抹了PP霜,才稍有缓解。

不过对于常年经历阴雨和下雪天的北欧人来说,高温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表示阳光灿烂。张媛发现,每到高温天气,瑞典人就会纷纷驱车赶往海边,享受难得的晒太阳时光。即便没有条件的,也要在自家阳台上晒晒太阳。

“越是高温,室外的人就越多。”她说,瑞典夏天的气温经常忽上忽下,前一天20多℃,第二天就变成了18℃,往常在这个时候夏季将进入尾声,北欧又将迎来漫长的冬季。意大利博物馆工作者:

电费翻倍,一天至少买两个冰淇淋

来意大利十年了,在一家博物馆工作,在她看来,今年是史上最热的夏天。虽然空调并不普及,新闻也偶有报道高温下的不幸死亡事件,但爱晒太阳的意大利人仍以相对积极的态度面对热浪。

除了睡觉没有空调,今年的高温对意大利人来说与以往没什么不同。这是因为正处夏假的七八月份是意大利的旅游旺季,不少人会选择去撒丁岛、卡普里岛等海滨城市晒太阳,或者去多洛米蒂山脉滑雪。还未放夏假的上班族,也会选择周末去度假。更平常地,他们就在街边点一杯冰啤酒,顺手买两支冰淇淋,继续在太阳下溜达。高温天出门时,一天至少买两个冰淇淋。面对难耐的高温,她觉得“喘口气都困难”,但不少当地人仍然偏爱露天的沿街座位。

提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温给她带来的主要变化是电费的增加。在午后气温超40℃的佛罗伦萨,她尽量避免白天出门,依赖着24小时运转的空调。但由于受俄乌冲突的影响,意大利的煤气费、电费本身就有所上涨,全天候开启空调更加重了电费的负担:去年夏天,她每月的电费是150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033.77元),今年6月的电费则高达32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205.38元)。

“并不只是意大利,可能以后全球都会越来越热。”说,“我们需要保护环境,尽量减缓全球变暖。”

法国巴黎第一所大学,法国归来话破产

2019年2月13日至15日,趁着中国春节假期,我在种林博士后的安排下,在巴黎密集拜会了一些法国破产界的重要人士,对中国人较少了解的法国破产法,有了一点初步的感性认知。

在巴黎期间,我的行程大致如下:

首先,我应邀拜会巴黎第一大学的法国破产法权威学者卢卡斯(François Lucas)教授,就中法两国破产学术界的合作交流展开实质性探讨。

其次,在巴黎第二大学,受种林博士的好友、候任教授莫让普吉奥( Moron-Puech)之邀,临时向该校法学院的研究生们,就“美国破产法对中国的影响”作了分享。

再次,我应邀访问巴黎商事法院。院长内特(Paul-Louis )先生和破产保护与重整审判庭庭长马丁(Louis )先生出面接待。他们还邀请两位破产管理人代表,共同与我们展开长达两小时的座谈会。

复次,法国全国破产管理人委员会()主席特弗诺( )先生专门安排宴请。在波尔多白葡萄酒的品味小斟中,我们畅谈法国破产管理人的制度设计与现行运作情况。

最后,我们还与欧洲律所联盟CMS的法乐菲律所破产团队负责人亚历山大·巴斯托斯( )律师及其同事座谈。我们就法国律师的破产服务与跨境破产业务,展开深入交流。

法国破产法最早可追溯到1536年执政32年的骑士国王佛朗索瓦一世的南特敇令。1673年,法国科尔波特《商事法令集》专章规定破产制度:第10章,规定商人自愿将全部财产让与债权人的程序;第11章硕士,规定破产程序及其效力。

法国破产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1804年拿破仑的《法国民法典》与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其中直接吸收古罗马的财产委付制度,创立法国近代民法的“全部财产让与”制度。但自1536年开始,法国只有商事破产程序,而反对将破产制度适用于非商人主体。

现行法国破产法最基本的文本,是1985年1月的《困境企业司法重整和清算法》。该法创设一套以重整为主,清算为辅的新型债务清理制度。根据该法第2条规定,该法适用于所有商人、手工业者、农业生产者以及所有私法法人。雇员不超过50人、不含税营业额低于法定限额的自然人和法人,适用该法第二编规定的简易程序。按照该法规定,法国破产法主要有三大程序:企业破产保护程序(观察程序)、重整程序与清算程序。另外,在此三大程序之前有个预防破产和解制度。1994年6月,法国颁布《企业困境防治法》,主要完善该和解制度,加大早期治理困境企业的力度,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

1985年破产法出台至今上海mba,有过数次修订,但较大的一次修订是2005年。新法案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缩短清算时间。这之前,很多企业申请破产后,清算的时间超过5年,有的甚至达到20多年。法国经济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法国中小企业破产清算的司法程序平均长达2年半,近7成法国民众认为法律没有给企业家们足够的犯错机会,新法案将清算时间缩短到一年。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破产法适用主体由商人、手工业者和私法法人扩大到律师、医生等自由职业者;二是在破产程序中增加多听取银行债权人的意见的内容;三是对重整程序区分内部重整和外部重整(如企业的出让和兼并)。四是增加预防企业破产的具体措施。法国政府希望通过修改破产法案,让更多的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法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大量的破产公司致使得高失业率提高,使福利经费赤字累累。在2015年,大量的法国国有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先是法国著名企业阿尔斯通遭遇财务危机,被美国通用电气收购;后是阿海珐集团由于芬兰项目出现问题而巨额亏损,不得不由法国电力公司出面收购解除危机;10月,又发生法国航空公司员工因为裁员围攻公司高管的恶性事件。2018年底,法国发生大规模的“黄马甲”街头抗议运动,其深层原因是巨额的税负、低迷的经济、高企的失业率(达到10%)与大量企业破产。截至2018年9月底,法国有52410家企业破产。尽管这一数字低于2009-2016年的水平,但从2017年5月达到的低点(52113家破产)开始,这一数字正在不断上升。

法国破产法的特色之一,是三大破产程序前的预防破产和解程序。该程序主要是针对停止支付的企业,由债务人与主要债权人协商谈判、达成协议,引进新的投资者,救治困境企业。该协议,仅限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知悉和参与,秘密而不公开。这既能给困境企业一个债务偿还的缓冲期,也能保全债务企业的商业声誉。一般法院会任命一位和解协调人,帮助企业达成协议,但该程序有必须在45天达成协议的时间限制。一旦双方达成协议,并经法院批准,和解协议就有了法律效力,新进的投资人就有绝对优先权。这种破产前的预防和解程序,2018年在法国约1000件。其中,巴黎商事法院受理约200件,一般都是大型企业才适用该程序;这200家企业,涉及的债务为10.5亿欧元债务与约2万企业员工。

法国破产案件都由商事法院受理。全国约186个商事法院,其中巴黎大区有6个商事法院。坐落在巴黎西岱岛的巴黎商事法院,是受理案件较多的商事法院。该院2018年受理约64000件案件,其中破产案件3440件。在3440件破产案件中,破产保护40件,重整程序350件,清算3050件。该院法官175人,但破产法官占三分之一,可见破产案件处理任务的繁重。巴黎商事法院下设一个专门的破产保护与重整审判庭,下面有5个破产合议庭,其中3个负责清算法国巴黎第一所大学,法国归来话破产,1个负责重整博士,还有1个负责破产犯罪。

法国的破产管理人制度,是法国破产法中的另外一个颇具特色的制度。按其法律与行政规章规定,其管理人分为重整管理人(又译司法管理人)与债权人代表(又译司法代理人)两类。根据其职责,法国有5种管理人:特别管理人(临时管理人)、和解人、重整管理人、清算人与债权人代表。全法有约432名管理人,其中122人是重整管理人,其他310人则是债权人代表。他们也可以担任其他3种管理人。

法国全国破产管理人委员会()由法国破产从业人员协会(LFPPC)等3个组织组成,以维护行业利益为己任。有12名理事,该组织成员由来自管理人、债权人代表、律师、会计师、审计师、保险人、银行等行业人员组成,在全法有11个地方性组织近700名成员。

根据法兰西银行发布的年度报告数据,2018年法国破产案件共有6万件左右。在世行营商环境排名中,其办理破产指标排名第26位。应该在世界192个经济体中,属于破产法先进的国家。我们在起草我国2006年《企业破产法》时,法国破产法作为大陆法系破产法的代表,曾是我们立法的重要参考;今天,法国破产法以其对企业挽救价值的重视、制度的复杂性与人性化特点,仍有很强的魅力,其许多制度设计与司法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通过这几天与法国破产界的接触,我感到目前法国破产法的立法与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法国破产法过于重视保护企业雇员利益,而相对忽视债权人的利益,这从法国破产法立法极其重视破产预防与保护制度可见一斑。这两年,欧盟破产条例鼓励企业重整并加强对债权人权益保护的立法趋势,对法国破产立法改革形成较大压力。

第二,法国的中小企业主破产现象较严重,其6万件破产案中90%是中小企业主破产,但这属于商人破产,而非消费者个人破产,这使得如何保护失败的企业主权益成了一个问题。而有些中小企业主又借助破产程序,欺诈性的或恶意逃避税收义务与缴纳社保费用义务。如何平衡好破产实践中存在的这两种现象,是拟议改革中的法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与破产法修法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法国文化中,破产可耻观念根深蒂固。政府与债务人债权人都希望企业避免选择破产程序法国巴黎第一所大学,又往往将正常的企业商业失败行为与破产犯罪联系起来,认为许多中小企业主的破产嵌入了可耻的欺诈因素,应予重罪惩罚。不论如何,这些认知阻碍了破产法对企业效率提升与经济结构调整功能的发挥。

好在我接触到的法国破产界专家,都认识到有这些问题,并希望改进现行的破产法。但不论是学者,还是法官、管理人,给我总体印象是,法国人还是颇为他们长达五百多年的破产法史自豪,也为现行法国破产法的制度设计而自得。在这种情况下,要对现行破产法进行改革,实际上很难。

(作者李曙光为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企业破产与重组》等)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学费,KIT 12 | 哥大-巴政双学位项目:一个自由而无用的人是怎么“玩儿”进去的

本期Keep In Touch采访,我们请到了被巴黎政治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双学位项目(Dual BA and Po)录取的G同学来聊聊自己的申请经历。

我们发现哥大今年招的申请者大多身兼数职、文理兼得,譬如早在今年申请季的ED阶段,我们就有邀请到被哥大工程学院录取的H同学,做过一期干货分享。虽然她走的是理工科申请路线,同时她也涉足哲学和社科方面的各种活动。而这期的G同学选的是政治专业,在申请中他不仅展现对人文社科的深入思考,也提及了机器人和体育的参赛经历。

哥伦比亚大学-巴黎政治大学

双学位本科项目

The Dual BA and Po

简介:哥伦比亚大学-巴黎政治大学双学位本科项目为学生提供全球化的教育体验。在第一第二学年,学生将前往巴黎政治大学,在七个本科校区中任选其一对世界上的特定地区进行研究硕士,包括欧亚研究、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研究、跨大西洋(欧洲和北美关系)研究和欧非研究。随后两年,学生将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社会科学课程。毕业生将会获得哥大和巴政两所大学颁发的双学位文凭。

RD 录取档案

姓名:G

背景:UWC

GPA:IB 41/45

标化:托福 109(18年8月)

SAT1 1500+(18年12月)

SAT2 数学790(18年6月)

物理800(18年6月)

主要活动:平权

申请专业:社科,人权

附加信息:美术作品集

更有意思的是,G同学是一位非常真性情的人。他身上有三处纹身,其中一处是兔子,因为他属兔;另一处是他18年夏天去往叙利亚难民营后,把最触动他的那一时刻给画了下来,将它纹在了自己身上,激励自己有朝一日去联合国工作,为更多人的人权而奋斗。

1. 拿到offer心情是?

Po&的双学位项目出结果那天早上,我看到了邮箱里的邮件,但不记得密码了,于是改了个密码,然后发现自己被录了。不知道为什么拿到offer后,心情没有我想的那么激动,对比ED2出结果凌晨5点起来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学费,KIT 12 | 哥大-巴政双学位项目:一个自由而无用的人是怎么“玩儿”进去的,然后打电话给在睡觉的爸妈汇报结果的经历哈哈。

2. 你从哪里听说哥大&巴政的双学位项目的?它的特别之处是?

我一直都想去法国读书,自己在找法国大学时就喜欢上了 Po,然后在学校官网里看到了哥大和巴政的合作项目。本来想申请 Po和新加坡国立的合作项目,但它出结果比较迟就没选。

之所以喜欢 Po&,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吧:

➀ 首先,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大学四年我能同时在法国和纽约上学,前2年在法国,后2年在纽约。听说大家在法国都是一放假就结伴在欧洲各处玩,对我这种旅游重度患者的人来说,出结果前它一直是我的第一选择。

➁ 其次是 Po课程对地区的侧重。它拥有7个本科校区,主校区在巴黎,其余6个为外省校区,每一个校区都有重点研究的地域,比如中东、北美、非洲等等…我选的是Le Havre,校区所在城市只需乘坐火车两个小时即可抵达巴黎,课程侧重Asia and the ,而我选的是我感兴趣的亚洲政治和经济,这对我日后的事业应该也会很有帮助。

➂ 在法国学习生活能够锻炼我自主独立的能力,因为法国大学是没有宿舍,需要自己找房子做饭在职研究生,租房子做菜,这能让我迅速成长、自给自足吧。

➃ 项目有两年在纽约。Cuz it’s NYC.

3. 这个项目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你认为你哪几点吸引到了它?

我猜测最重要的应该是申请者的国际背景吧。被录取后,我加了这个项目在的学生群,发现不少录取者和我一样,都有在不同国家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假如我是双学位项目的招生官,我倾向于会认为在多个国家生活交流过的、拥有多重国际背景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两国的文化环境,并更好地利用它提供的学术资源吧。

在申请中,我花了很多篇幅写在初中毕业后,就读泰国UWC之前,在加拿大呆的两年内做的活动,比如做义工的经历,在课上学的政治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启发我选择国际关系作为专业。(其实申请专业一栏我不太确定,因为哥大是第三年才确定专业,所以有些地方我填的是政治和国际关系。)

4.你申请的专业是?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巴黎政治大学所有的课程都是社科类的,学校在第二年会要求你从经济和社会、政治人文、政治和政府的三个专业中选一个,现在我比较想选政治和政府。另外,我申请哥大选的专业是人权学习,因为我一直都对人权方面的工作很有兴趣,以后想去联合国工作 :)

其实选这个专业的想法一直都有,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今年暑假在黎巴嫩郊区的那一个月,我亲眼看到叙利亚难民营中孩子的生活状态。那段经历对我触动很深,回家后就把它画了下来,用纹身纹到自己身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权奋斗。

5.你活动都做了哪些?怎么在申请中展现优势?

我做的主要是关于女权的活动。之前在加拿大,我参加了一个俱乐部,通过组织工作坊和募捐的形式去推动性别平等,我做的工作具体有:在学校介绍这个项目,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女孩子募捐,提高当地社区和目标群体的认知,对性教育的调查研究和LGBTQ权利…另外我在国内一家挺小的NGO里翻译文章,写过一篇论文,研究LGBTQ权利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除女权以外,我还在申请中提到了体育和机器人比赛。这些活动第一眼看上去比较杂,可我就是想向招生官展现:真实的我兴趣广泛,而我放在活动列表上的那10个活动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体育的话,我写了冰壶,因为我在加拿大拿过市级的奖项,我在加拿大还参加了羽毛球队并组织了羽毛球社。虽然我在体育上没拿过大奖,但我对于冰壶挺热爱的。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机器人比赛,拿了全省的奖。然后在 Po&的面试环节,招生官有问我为什么喜欢机器人?老实说,机器人和我想学的专业没太大关系,于是我直接交代了:“我对物理和数学也有兴趣博士,但目前阶段没办法用机器人做什么。未来我想把各方面知识融入在一起,但愿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吧。”尽管这个答案不算动听,但我认为比起说漂亮话,在申请中做自己更重要吧。

6. 你选择了什么夏校?

我这个暑假去了西北大学卡塔尔分校举办的一个媒体与新闻的夏校,为期10-12天,教的是比较基础的传媒知识。那个夏校教的东西我之前就有所了解,但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一些关于宗教的了解,总体来说还是挺有意义的。

选择这个夏校主要有三个原因吧:

➀ 首先我有很多梦想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学费,其中之一是拍纪录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看过很多纪录片,譬如由Vice、Al (半岛电视台)拍摄的社会观察类的片子。刚好Al 这个电视台的总部就在卡塔尔,很多美国大学卡塔尔分校(如西北和CMU)的毕业生都去了这个电视台工作,我选这个夏校也算是去打个卡吧。

➁ 其次,这个夏校的性价比非常非常高,包住宿才500美元,更爽的是它还能为申请者提供全奖。当时被录取后,我发了一封邮件给官方,问有没有奖学金,对方就把我的学费给免掉了。

➂ 我在读夏校的时候,顺便在卡塔尔玩了十多天,把著名景点和商场都逛了一遍。夏校结束后,我又去黎巴嫩的一个UWC暑假项目当了,安排学生日常生活,当助教、组织活动。这相当于我申请季前的一个暑假,在中东一分钱没花玩了两个月,非常轻松没啥压力,希望大家不要学我。

7. 怎么决定主文书素材的?主文书写了什么故事?Supp写了什么故事?

我的个人文书写的是我在厕所里画画的事情,素材是受我朋友的朋友的文书启发。当时我正处在瓶颈期,跟朋友说:“我想不出写什么。”她说:“其实你什么都可以写啊,我就有一朋友写了自己边洗澡边刷牙的故事…”

她的这番话启发了我,于是我在PS中写了一件自己常常会做、觉得挺有意思的小事,表达自己对那些被很多人认为不重要的事的喜爱吧。故事大概是这样:我在厕所里画画,有人来了,我就到厕所外翻我以前的,看到自己过去画了很多不起眼别人觉得很平常稀松的东西:电线杆、树、椅子和桌子…回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让我更清晰地观察这个世界。

项目还要求我提交两篇补充文书,有一篇1000字是why major,问我为什么申请这个专业,还有一篇700字的要求我写一个失败的经历。后面这篇我写的是自己从中东回来之后接待了一个以色列的好朋友。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长期以往一直有冲突,我之前提到在中东呆的两个月,就有听别人说自己家里的房子被以色列炸掉的悲惨经历。

两个月后我回到国内,一个以色列朋友来中国玩,住在我家。开始两三天我俩每天都在讨论这件事,然后他问我对以色列的印象,我说了句“fuck ”,这场探讨就不了了之了,但两个人都不太开心,感觉双方都是有偏见的。

这件事之于我是一次失败的经历,而从这件事中我开始思考自己对政治一贯的态度。曾经的我认为不管什么国际冲突都跟我关系不大,所以自己能以足够中立的角度去看待任何政治事件,然而这件事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偏袒国家,并逐渐发现偏见产生的原由。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他的思考角度必然跟我们是不一样的。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我想我会继续保持好奇心,但尽量做到不随意评判(be ,not )。

8. 你有拿到面试嘛?请描述一下面试过程?

有。我的SKYPE面试是在ED2出结果拿到的,双学位项目跟美国大学面试挺像的,问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比如: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你能为这个项目做什么贡献?还有对我在文书里写过的具体细节问了些问题等等。

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哥大和巴政会各派一个面试官一起面,然后在拿到面试后,我在 上做了一些调查,发现面试官会问一些时事政治的问题,我当时也稍微准备了一点亚洲实事,但他们没问到我。

当时巴政招生官问我为什么想学政治,我说我IB的政治老师是英国人,支持巴勒斯坦,然后他老婆恰好是以色列人,他用自身经历讲了很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这个老师让我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哥大面试官问我:如果想在NGO工作,想做什么方面的事情?我说关于文化保护或者平权的,然后他问我怎么看待美国现在的一些文化保护的事件,比方说推倒 E. Lee雕像?我的回答是: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评判过去的历史事件,但我们要铭记这些事,不要重蹈覆辙。

9. 你有跟校友聊过么?他们给了你什么帮助?

有!在我面试之前,三士渡曾经的学员录取过这个双学位的项目,教了我很多面试技巧和套路之类的,被录后学姐们给了很多建议,也回答了我的很多问题,更加坚定了我想去这个项目的决心吧。

10. 你有申请奖学金么?

我有申请FA,不过我很作死地没有申给很多UWC学生奖的学校,ED2被一个很喜欢的LAC录取,结果因为奖学金没给够就没去。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那几所给了我奖的学校,感觉自己还挺幸运的。

11. 申请季你最想感谢谁?

首先是文书导师吧,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文书改了很多稿,以至于最后当我把文书拿给英语老师看,她说你能把这么刁钻的选题写的不恶心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开心;其次是规划师,在选校的时候让日常做梦的我时刻保持清醒。当然,最后还有无时不刻都在支持我的主页菌。

12. 假如你能回到过去,想对申请季的自己说什么话?

好好学习,因为UWC第一年我基本没在读书,都在跟同学聊政治聊社会,结果申请大学发现IB预估分只有41分,然后一直很慌,怕没大学上。不过我IB拿41分的主要原因是我出于对法语的爱,选了法语,结果那门课扣了两分,我想了下如果当时没有选法语,那我PG可能就43、44了。

从录取心得来看,G同学的申请经历还是有一条比较清晰的社科主线的。首先他对各国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在IB中选了政治作为HL课程,而且平日里他也喜欢与各国同学的交流、乐于从纪录片、新闻和旅行中汲取不同领域的知识。

除此之外,他的几个主线活动均由兴趣而生,并与社科息息相关,包括女权、推动男女平权、维护LGBTQ权益等主题;他也在NGO中翻译过文章并做学术研究,调查LGBTQ权利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他对政治的了解和对人权的关怀无关于申请人设的堆砌,而是来源于发自内心的热忱和长期以往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文书和面试环节,能对他擅长的领域信手拈来,因为他所写所想的就是平日里他喜欢思索的事情,申请只不过是他自我表达的另一个平台而已。

在不少人眼中,被哥大和巴政的双学位项目录取绝非一蹴而就的结果,但对于G同学而言,它的确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对过去几年的自己在所爱领域深耕的一个检验。就像我们聊到被录取的秘诀时,他的答案很简短也简单:做自己就好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862.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2月 15日
下一篇 2025年 2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