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硕士,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整理!2025热门报考院校盘点!

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整理!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众多,这些院校结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高顿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一些基本情况,一起来了解下吧!一、热门院校及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整理!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众多在职研究生,这些院校结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硕士,中外合作办学一年制硕士院校整理!2025热门报考院校盘点!,高顿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一些基本情况,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热门院校及项目

1、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

项目:金融硕士

学制:一年

适合人群:经济、金融、统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以及有意从事金融行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及工作经验0-5年之间的在职人员。

特点:该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加拿大女王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合作创办,两校在金融领域均有卓越声誉。

2、北京交通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

项目: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学制:一年

要求: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并可能需要通过语言考试和面试。

特点:该项目注重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领域的教育博士后,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创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知识。

3、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

项目:传媒学硕士(包括传理学、媒体、传媒管理等多个方向)

学制:一年

特点:UIC是国内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其传媒学硕士项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术选择和专业发展机会。

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雷丁大学/利兹大学

项目:英语教育/英语教学硕士学位项目

学制:一年

适合人群:本科毕业生及在职英语教师(针对英语教学项目)

特点:结合两校在英语教育领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教育。

5、浙江工业大学与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

项目: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学位项目

学制:一年

要求:本科学士或三年制大专+3年工作经验博士,并通过中英面试。

特点:该项目在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二、报考建议

了解院校和项目:在报考前,务必详细了解目标院校和项目的背景、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信息,确保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项目。

准备申请材料:根据院校和项目的要求,准备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推荐信、成绩单、语言成绩证明等,部分项目可能还需要通过面试或提交其他补充材料。

关注招生动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和项目的招生动态,包括报名时间、考试安排、面试通知等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硕士,确保按时提交申请并参加相关考试。

提升个人素质:除了学术成绩外,还应注重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如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学习环境。

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毕业生去向,北京985/211院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一目了然~

对于很多家长和同学来说,就业、升学是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重要考虑因素。为了更好帮助大家了解各院校就业、升学情况,跃高考整理了26所北京重点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关数据,目标北京高校的考生家长重点关注~

说明:1、本文数据来源于各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北京211院校共26所(其中部分院校为985),人大、北师、中财、北体、民大暂未在官网收集到相关信息。本文将从就业去向、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四个方面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北京重点院校就业情况。

01、北京大学

①北大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国内升学占比52.26%,就业占比26.04%,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8.9%。

②本科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③就业地域分布

02、清华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 国内升学占比63.7%, 就业占比21.5%, 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3%。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 教育等。签约单位以企事业单位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比43.4%。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 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占比排名前三的有:上海22.6%、广东18.3%、北京16.1%。

④ 毕业生 就业单位

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接收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

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出国、出境、第二学士学位)总计2354人,其中国内升学(含第二学士学位)总计2105人,出国、出境留学总计249人。整体 国内升学率为62.30%,整体出国、出境率为7.37%,整体升学率为 69.67%。

北航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2020、2021 年因疫情影响,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意愿有所降低, 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后留学。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和单位性质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9.70%)、教育(25.66%)、制造业(12.91%)。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民营企业(39.50%)、国有企业(21.93%)、高等教育单位(21.62%)。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北京(61.13%,含灵活就业 47.27%)、上海(6.40%)和广东(5.12%)。

从近几年的就业地域分布看,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越来越广泛,北京依然是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就业地域。

④ 毕业生 就业单位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毕业生也广泛分布在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除了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外, 信息、金融、通信、汽车等诸多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对北航毕业生有很高的认可度。

04、北京理工大学

①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本科毕业生整体深造率为64.31%,其中国内深造率53.54%,出国(境)深造率10.77%。国内深造排名前五的高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② 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高校毕业生竞争力排名中位置靠前。2021届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比例为65.87%。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年接收毕业生排名前30的单位中,主要为 航天、航空、兵器、电子、船舶、金融、信息通信、装备制造、科研设计、互联网等重要领域的顶尖单位。

05、中国农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中国农业大学2021届本科生就业结构: 国内深造46.18%,出国(境)13.54%;就业34.49%。

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 “双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其中82.67% 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09% 进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其中38.27%毕业生选择 京内就业,京外就业地区中 山东省占比最高(13.19%)。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74%从事的工作与农业及相关产业密切相关。从中国农业大学2021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看,前三位分别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就业重点企业如下:

06、北京交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不再盲目追逐“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武汉、杭州、西安、成都、南京、长沙、天津等“新一线”城市魅力凸显,逐渐成为学校毕业生热衷的择业目的地。从本科生来看,签约新一线城市毕业生人数前五名依次为武汉市、杭州市、西安市、成都市、南京市。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在本科生签约单位中, 国有企业占有52.41%的比例,是毕业生的首要选择。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以下20家用人单位所录用毕业生总人数为409名,占本科生签约总人数的43.74%。从以下就业单位的行业分布看, 轨道交通、建筑、电力、信息技术及金融行业签约人数较多。

07、北京工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从国内深造情况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国内深造947人(其中就读第二学位的83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8.59%,本校、外校国内深造比为1.21:1。本科生考研的目标院校集中在与北京工业大学综合办学水平相当或高于本校的高校。

从各专业国内深造情况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樊院)、软件工程(樊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樊院)、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8个本科专业的国内深造率超过50%。

从出国(境)深造情况来看博士,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733人出国(境)留学,占毕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2.13%。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为英国,占比53.89%。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信息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相对较多。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

从用人单位录用本科毕业生人数情况来看,录用北京工业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各大银行的北京分行、中国联合网路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歌华有限电视网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性质单位。

此外, 生物制品研究、北京燃气集团、建工等领域也吸引了不少本科生,符合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特点及生源分布特点。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主,比例之和高达90.81%。33.77%本科生在国有性质单位工作,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及高等教育单位比例相对较低,基本符合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

从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建筑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3.88%、12.86%、12.45%和9.46%。

④毕业生年薪分布情况

起步年薪是指年度固定工资,包括奖金、补助、分红等收入。2021届毕业生转正后平均税前起步年薪为 13.95万元(比2020届毕业生高1.87万元),低于平均期望年薪 2.45万元。

从图 2-3可以看出,32.23%的毕业生起步年薪分布在10-15万元且占比最高。与2020届相比,2021届毕业生期望年薪高约3.3万元。

从图2-4可以看出, 学历越高,起步年薪越高。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与实际落实的薪资均有落差,博士生落差最大,高达4.82万元

08、北京邮电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毕业生毕业去向以“深造”为主,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比例为64.02%,毕业去向为“就业”的比例为25.82%。

本科生毕业生境内外继续深造人数为2251人,占本科生毕业生总数的64.02%。电子工程学院、国际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与理学院的深造率超过本科生毕业生深造率平均水平。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国内升学1744人,国内升学率为49.60%。从流向院校来看,留在本校的毕业生有1434人,其他毕业生选择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出国(境)留学507人,出国(境)留学率为14.42%。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主要流向英国,占比为43.98%,其次是美国(26.43%)和中国(香港)(10.26%)。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华北地区(49.78%),华南地区(15.86%)、华东地区(14.76%)次之。

从具体就业流向来看,北京市为本科生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占比达45.48%;其次为广东省,占比为12.56%。与此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地区建设,其中本科生毕业生流向中西部省份就业的占比达23.68%。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7.56%)、通信(20.37%)和“金融业”(7.49%)。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别以工程技术人员(40.31%)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4.45%)为主,合计占比达64.76%;其次为金融业务人员(3.74%)、教学人员(3.52%)等类别。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覆盖了通信、互联网、信息科技、金融、航天军工等重点领域。

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的人数314人,占本科生毕业生就业总数的34.58%;被中国500强企业录用的毕业生人数399人,占本科生毕业生就业总数的43.94%。

09、北京科技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毕业本科生中共有1577人国内读研,其中在本校读研812人,到外校读研765人。

2021届共有240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深造,占本科生总数的7.12%,其中选择去英国深造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38.75%。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 IT互联网、钢铁冶金、电子设备、高等教育、公共服务机构等行业。

2021届毕业生中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高校、国家机关和科研院所等高质量就业单位的毕业生1930人,占就业人数比例54.78%,较2020届增加了182人。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9.70%。毕业生就业人数排在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天津、西安、武汉、广州、济南和青岛。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0、中国外国语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在北京(51.14%)就业,其次主要流向东部地区(29.44%)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31.39%)是吸纳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学历看,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具体流向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机(26.16%)、国有企业(13.90%)、事业单位(10.9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 2021届本科毕业生流向人数最多的前三个行业。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统计,除机关、事业单位外,学校毕业生进入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占企业就业总人数的1/3,部分典型单位如下表所示。

学校共有172名 2021届毕业生选择到中初教育单位任教,其中超过10人的地域有北京、广东、上海、江苏。

11、中国传媒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72%,硕士毕业生为83.92%,博士毕业生为79.71%。从毕业去向来看,本科毕业生直接工作占比最高,为49.16%,其中,自由职业占比最高,为28.25%;此外,36.5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

2021届毕业生中,男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52%,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3.67%。从毕业去向来看,中国传媒大学男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高于女生,女生国内升学,出国、出境深造比例高于男生。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直接工作毕业生 主要在北京就业,其次去 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就业的人数也较多。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各类企业单位是吸纳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毕业生就业单位的58.17%,其中尤以其他企业(31.37%)占比最高。

分学历层次来看,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具体流向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占比分别为49.89%。

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呈现多元化,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是毕业生流向人数最多的前三个行业。

录用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单位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主。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自由撰稿人、自媒体、视频制作、插画制作、教育培训是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毕业生主要集中从事的自由职业工作内容。

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3、北京林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升学人数为1395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2.44%,升学人数和比例较往年持续提升。升学院校类型主要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在1249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在华北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8.84%,在东北地区就业人数最少,占比2.40%。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从高到低依次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分别占90.31%、5.68%、3.68%和0.32%,企业就业仍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流。

本科毕业生主要在 19 个行业就业,其中主要为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25%)、 信息技术(17.37%)、 农林牧渔(11.05%)、 教育(10.01%)等领域。

④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

14、中国政法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就业单位行业来看,毕业生落实单位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含律师事务所),金融业,教育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2021届毕业生中在北京地区就业的人数最多,占落实单位总数的51.71%。京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就业。

15、北京中医药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女生深造率高于男生。升学率排名前三位的学院是石油工程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出国出境率排名前三位的学院是经济管理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外国语学院。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其他企业就业比例高于国有企业,就业去向更加多元,分布更为广泛。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近五年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毕业生去向,北京985/211院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一目了然~,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区域保持稳定,主要以华北地区、西部地区为主,东北和华中地区较少。

17、北京化工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就业地区分布来看,学校毕业生主要在北京和东部地区就业,近5年来,在京就业比例均在40%以上,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毕业生去东部地区就业比例稳步上升,去中部、西部地区就业比例稳定在8%、12%左右。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就业集中在 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教育行业。

各类企业是吸纳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民营/私营企业。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届毕业生投身“大化工”领域工作人数稳定增加,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其旗下子公司共招收学校 2021届毕业生172人。

1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截至2021年8月31日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毕业生去向,2021届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58.16%选择攻读本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41.84%选择攻读外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近五年在职研究生,学校本科毕业生保研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考研率基本保持平稳。

升学至“双一流”大学的人数占比为 96.12%。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如下图所示: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截至2021年8月31日,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东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如下图所示。近五年,本科签约毕业生留京就业比例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成都市,集中就业前十位的城市如下图所示: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 国有企业、科研设 计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近五年,科研设计单位签约就业人数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超过其他事业单位所占比例。

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 地勘行业、教育科研以及工程行业,如下图所示。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9、华北电力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流向单位主要为 国有企业。

华北电力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主要在 能源电力领域,本科就业人数占比为50.70%。

④毕业生就业地域

2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华中地区,38.80%的已就业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地区就业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私营或民营企业、党政机关、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等。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或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党政机关。

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博士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等。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届毕业生签约部分知名企业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

21、中央音乐学院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比例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

第一类单位就业学生主要在传统知名单位从事艺术专业演出、教学工作;第二类单位就业学生集中在地方艺术院团和院校的专业演出、教学工作;第三类单位就业学生主要承担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企业是吸纳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学历来看,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具体流向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

2021届毕业生主要落实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行业。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来看,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是本科生就业比例最高的前两个职业类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在北京,其次主要流向东部地区; 就业城市分布中,在北京市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深圳。

④毕业生就业薪酬

2021届毕业生转正后平均税前起步年薪为13.13万元。具体来看,33.33%的本科生 年薪分布在5—10万元,占比最高;其次 23.81%的本科生年薪分布在15—20万元。

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毕业生去向,报考请注意!这些在京招生高校,异地还有校区,一文梳理

北京考试报

国内一些高校除了设有本校区外,还在异地办校区,如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这些校区在北京投放哪些招生专业?毕业证书和主校区有无差别?考生报考要注意哪些事项?小编梳理了部分往年考生关注度较高的院校,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人大苏州校区设有国际学院、丝路学院和中法学院。其中,中法学院近年在京招收本科生。

中法学院招生纳入中国人民大学统一本科生招生工作,按照单独院校代码“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通过全国高考统一招生。中法学院录取学生与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其他学院录取学生均为正式统招生,由学校统一注册学籍,而非“培训”性质或“预科”性质的学生。中法学院学生户籍、档案、组织关系、就业派遣均由北京校本部统一保存管理或完成,仅培养地点为苏州。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培养方案,可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历学位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毕业生去向,报考请注意!这些在京招生高校,异地还有校区,一文梳理,以及法国国家本科文凭。硕士选择赴法方合作院校读研的,合格者可获法国国家硕士文凭。

中法学院2022年的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法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力资源管理、传播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6个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师大珠海校区旨在打造成为卓越教师尤其是国家急需学科师资培养的南方高地,服务港澳人心回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高精尖研究中心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培育基地。该校区对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的本科生,颁发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注明培养校区;对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有关规定的本科生,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珠海校区目前设有未来教育学院、一带一路学院、乡长学院、文理学院、未来设计学院、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湾区国际商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其中,涉及本科招生的学院及专业设置如下:

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统计学)、理科试验班(地理科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化学)设在文理学院,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学、金融科技、人力资源管理)设在湾区国际商学院,实行大类招生,第一学年修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程,第二学期实施专业导航计划,在学生对专业有较为深入的认知和体验后,于第二学期末选择、确定主修专业。

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等专业,设在北师大珠海校区的未来教育学院培养。第一学年修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课程。

“优师计划”招生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设在北师大珠海校区的未来教育学院培养。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北交大威海校区通过引进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等国际一流高校、一流专业的优质办学资源,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国际竞争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该校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实行英文授课。学生修完中外双方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成绩合格,达到两校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合作院校学位证书。

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设置↓↓

威海校区各专业由双方院校融合专业优势,联合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中外双方教师合作授课,1/3以上的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由外方合作院校教师讲授,约2/3的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由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主校区的教师讲授。所有专业均为4+0办学模式,学生4年全部在威海校区进行全日制学习。在读期间,成绩优异者有机会选拔至合作院校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交流学习。

学生录取入学后,经复查合格后取得北京交通大学和外方合作院校双方学籍。学生如达不到北京交通大学和合作院校的学习要求,按照双方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学生学籍和户籍均落在北京校区,入学后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全日制学习四年,因留级、生病等原因休学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威海校区共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和数字媒体艺术七个专业。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与北京主校区之间不能互转专业;威海校区中美合作办学专业与中英合作办学专业之间不能互转专业;中英合作办学的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之间可申请互转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博士,反之亦然。转专业具体政策按当年发布的通知执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克拉玛依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设有北京校区和克拉玛依校区。克拉玛依校区2016年秋季开始招生办学,该校区招收的本科生在克拉玛依校区学习。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证书,标注克拉玛依校区;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目录

克拉玛依校区根据学校下达的指标和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北交大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毕业生去向,选拔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本科二年级优秀学生赴校本部参加本博一体化培养,本科三年级末考核合格者,正式进入学校“双一流”学科博士研究生阶段培养,开始修读博士阶段的课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本科学习期满,成绩合格,毕业时颁发由东北大学统一盖章的本科毕业证书,达到东北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的颁发由东北大学统一盖章的学士学位证书。

秦皇岛分校本科生的招生对象为国家统一组织考试的高考生(含中外合作办学、定向就业生)。

2022年在京招生计划

秦皇岛分校实行大类招生的专业大类,录取时不分具体专业硕士,入校后在招生大类的专业范围内进行专业分流。民族学专业不实行大类招生,按专业录取。东北大学悉尼智能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应用统计学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按照专业录取,原则上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学生进校后应当在录取专业完成学业。这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于大部分课程采用英文教材和英语授课,原则上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该校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学术质量控制和学位颁授标准,由香港中文大学教务会负责审批和监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位课程。

学校对取得学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其中,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颁发香港中文大学理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证书,同时颁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近年在北京本科提前批次招生,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择优录取。其中,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必须达到120分及以上(满分150分)。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办学格局为“一校三区”,威海校区由哈工大与工信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和威海市共同建设,是哈工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022年在京招生专业和计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各专业公共外语课为英语,外语统考语种为非英语的考生要谨慎填报专业志愿。

以上内容均按照2022年院校招生情况梳理上海mba,仅供参考。2023年招生政策请以院校最新公布为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9832.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2月 18日
下一篇 2025年 2月 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