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2020年即将迎来尾声。这一年中,甲骨文一如既往地寻好书、做好书、荐好书。现在,我们在冬天里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回忆甲骨文带来的陪伴。请查收2020年甲骨文全部书单~
一部辉煌壮丽又稀奇古怪的著作
美国乌克兰研究学会选定的“乌克兰历史研究领域最佳图书”
红色王子:一位哈布斯堡大公的秘密人生
[美] 蒂莫西·斯奈德( )著
黎英亮 冯茵 译
2020年11月/99元
内容简介
威廉·冯·哈布斯堡既是佩戴金羊毛骑士团领饰的帝国大公,又是披甲上阵的红色王子。哈布斯堡君主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陨落,让他建立乌克兰王国的梦想破灭,此后他便多次转换身份:他是德意志帝国主义者的同伙上海mba,他是声名狼藉的法国恋人,他是怒不可遏的奥地利君主派,他是冷眼旁观的希特勒反对者,最终他又成为奋不顾身的乌克兰独立支持者。威廉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个人身份的流动性和民族认同的多样性,折射出欧洲民族国家崛起的历史真相和政治现实。
前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史重要作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
欧金尼奥·巴尔赞奖金获得者卡洛·M.奇波拉力作
再现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幸福与苦难
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1000-1700
[意] 卡洛·M.奇波拉(Carlo M. )著
苏世军 译
2020年11月/82元
内容简介
卡洛·M.奇波拉跨越当前经济理论与经济史之间的鸿沟,在一个连贯的分析框架内探讨了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瘟疫与经济动荡、工业发展与职业病、工薪变动与人口迁移、小作坊的没落与流水线的兴起等社会与经济问题,并在大量文献的佐证下,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可靠的总结。本书为第三版,作者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修订和补充,并纳入关于公共债务的历史、货币体系的发展、贸易路线和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特殊演变等方面的新材料,确保了其作为现有的关于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最有价值的历史类参考书籍的地位。
2020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入围作品
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
重塑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及其与西方的关系
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英] 托比·格林(Toby Green) 著
郭建龙 译
2020年11月/118元
内容简介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托比?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翻开落满灰尘的档案材料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国的存在基于战争、税收、贸易、宗教信仰、权力的展示以及艺术品的创造。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西非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将该地区及其人民重新写进了他们本应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世界史。
英国著名历史作家汤姆·霍兰
在轻信与过度质疑之间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
成就一部扣人心弦的罗马帝国早期的历史
王朝:恺撒家族的兴衰
[英] 汤姆·霍兰(Tom ) 著
严华容 译
2020年10月/92元
豆瓣评分:9.4
内容简介
汤姆·霍兰试图以叙述史的形式填补史料与传闻之间的空白,帮助我们在轻信与过度质疑之间开辟一条追溯尤利安·克劳狄王朝历史的全新路径。从奥古斯都、提比略、卡利古拉到克劳狄乌斯和尼禄,这个家族主宰罗马的岁月是一个漫长的试验期,每个皇帝都在试探权力的边界。提比略从伟大的将帅转变为愤世嫉俗的隐士,卡利古拉骑马跨海、寻欢作乐,而尼禄则通过弑母之罪将自己打造为悲剧英雄。在《王朝》这幅描绘罗马第一王朝的画卷中,霍兰将寻找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或是这些谣言背后的创作动机,生动还原这个关于统治与毁灭的故事。
鲁大维致力于消除学术界中的“长城心态”,
把明朝带入欧亚历史研究者的视野,
促进了关于明廷和其他近代早期宫廷间的比较研究
神武军容耀天威:明代皇室的尚武活动
[美] 鲁大维(David M. ) 著
杨柳青 康海源 译
2020年10月/78元
豆瓣评分:8.3
内容简介
与大多数帝国一样,明廷为展现王朝实力和军事力量,赞助了盛大的尚武活动。在明朝的头两百年,皇室田猎、马球比赛、射艺比武、骑术表演、校场阅兵和皇室兽苑数次激起争议,构成一个充满张力的领域。围绕它们,皇帝与重臣就统治者权力、君臣关系、尚武元素的作用等问题,展开明暗博弈,提出矛盾主张。鲁大维充分挖掘明朝的诗歌、散文和画作,在亚欧大陆近代早期历史的大背景下,以尚武活动为立足点,剖析明朝宫廷文化的变迁,并揭示了明与帖木儿汗国、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共性。
本书反思和还原被扭曲的自由主义的完整历史
破除流传甚广的错误认知
重新思考自由的价值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从古罗马到21世纪
[美] 海伦娜·罗森布拉特( )著
徐曦白 译
2020年10月/65元
豆瓣评分:9.3
内容简介
海伦娜·罗森布拉特通过梳理“自由”和“自由主义”从古罗马时期到当代的词义演变,以及历史上围绕这一词义展开的各式论战,破除了这一流传甚广的错误认识。在她看来,自由主义者起初在内心里都是道德主义者,他们从不抛开公民义务空谈个人权利。自由主义被人为地塑造成了一种只关注个人自由的美国意识形态是冷战和美国全球霸权扩张的产物。这本著作为重新思考自由的价值,以及对自由、民主展开更加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近代史专家猪饲隆明
关于“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的全新传记
重点讲述幕末时期的“国民英雄”为何会发起叛乱
而他发动的西南战争如何塑造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
西乡隆盛: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
[日] 猪饲隆明 著
吕灵芝 译
2020年9月/52元
豆瓣评分:8.8
内容简介
作为“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曾在倒幕运动中大显身手,但在明治维新如火如荼之际,他又因“征韩论”事件与政府交恶,最终回到故乡萨摩挑起西南战争,兵败身死。西乡隆盛为何从时代的弄潮儿变成时代的落伍者?西乡死后从“逆贼”到“豪杰”的形象转变又揭示了怎样的历史逻辑?通过考察一手史料博士,日本近代史学者猪饲隆明试图在这本书中阐明,西乡隆盛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也是一条让近代日本从明治维新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武士研究第一人高桥昌明的最新著作
国内引进的第一部武士通史
日本武士研究权威的扛鼎之作
日本武士史
[日] 高桥昌明 著
黄霄龙 译
2020年9月/59元
豆瓣评分:8.8
内容简介
身披铠甲,纵马沙场,挥刀斩敌,勇猛果敢,始终以武士道为行动宗旨,誓死效忠主君——这样的武士形象是否符合史实?日本真的自古便是“武士之国”吗?《日本武士史》不仅勾勒了武士从诞生之初直到近代的完整历史,而且展现了丰富细节:江户时代奇特的丁髻发型,日本刀的锻造和变迁,铠甲的繁复构造及其作用,弓马之战的实际情况,武士切腹的理由和影响,近代国家对武士道的歪曲和利用,等等。日本武士研究权威高桥昌明蓄力多年美国加州佩丁大学,甲骨文2020年度已出版全书目丨盘点,用这部作品颠覆了有关武士的众多“常识”,揭示了真正的武士形象。
与《第三帝国的兴亡》齐名的传世之作
二十世纪知名战地记者、美国国家图书奖作者威廉·夏伊勒
关于二十世纪几乎所有大事件的总结之作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全三卷·6册)
[美]威廉·夏伊勒( L. ) 著
2020年9月/428元
内容简介
威廉·夏伊勒是美国著名记者、新闻分析员和世界现代史学家,他的一生基本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而这个世纪又是世界和整个人类文明发生巨变的时期。他生于1904年,去世于1993年,其间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文学的兴起、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民权运动、交通与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越南战争、美苏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和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以及苏联崛起和解体等等,他的长寿也让这部历史长卷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十世纪之旅”。
10
201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
2012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
新历史主义泰斗级人物——格林布拉特的代表性作品
一部由杰出学者和历史学家撰写的极具启发性的文艺复兴史
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
[美]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 著
唐建清 译
2020年9月/62元
豆瓣评分:8.5
内容简介
1417年1月,猎书人波焦·布拉乔利尼从一个偏僻修道院尘封的书架上取下一份年代极其久远的抄本,无意间唤醒了一部湮没长达千年之久的作品——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这首行文无比优美的拉丁文长诗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也深深影响了如波提切利、布鲁诺、伽利略、弗洛伊德、达尔文、蒙田、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艺术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还经杰斐逊之手在《独立宣言》中留下了痕迹。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大转向》中讲述了这个引人入胜却鲜为人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故事。他认为,正是由于《物性论》的重见天日才开启了西方文明走向现代的序幕,进而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
11
世界顶级历史小说家、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里斯
用小说笔法生动呈现慕尼黑会议前后的历史细节
入围《泰晤士报》、《每日快报》
《旁观者》周刊、《旗帜晚报》年度图书
慕尼黑
[英] 罗伯特·哈里斯( ) 著
王林菁 译
2020年9月/59元
豆瓣评分:8.7
内容简介
1938年9月,希特勒一心一意要发动战争,而英国首相张伯伦不顾一切地试图维护和平。休·莱格特是张伯伦的私人秘书之一,德国外交官保罗·哈特曼则是反希特勒团体中的一员。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们在牛津大学结为挚友;但自六年前在慕尼黑不欢而散后,他们就彻底断了联系。欧洲的未来危如累卵,他们注定要在慕尼黑重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你会背叛谁?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国家,还是你的良心?
12
独一无二、填补国内空白的经典
备受推崇的拜占庭史、中世纪史权威学者斯蒂文·朗西曼
理解拜占庭如何走向衰落的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
拜占庭的失落之城:米斯特拉斯与伯罗奔尼撒的历史
[英] 斯蒂文·朗西曼( ) 著
谭琦 译
2020年9月/52元
豆瓣评分:8.9
内容简介
米斯特拉斯是位于希腊的最富有传奇性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在拜占庭帝国最后的两个世纪,它渐渐发展繁荣,成为学术、艺术乃至欧洲文化发展的中心。它拥有拜占庭建筑和壁画艺术之精华,更是《浮士德》里古典世界与中世纪世界的交会地。然而,如今的米斯特拉斯是一座失落之城,被拜占庭史研究热潮中的历史学家忽视。这是一部少有的以米斯特拉斯为中心的历史著作,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为我们讲述这座伟大城市的过去,重现拜占庭帝国的暮日光辉。
13
一趟寻访磐座、神社、宫都和古坟的时空之旅
村井康彦的“学术纪行”
田野调查代表之作
出云与大和:探寻日本古代国家的原貌
[日] 村井康彦 著
吕灵芝 译
2020年9月/59元
内容简介
出云自古以来被称为“神话之国”,众神之首大国主神的“让国”开启了大和王权和天皇家的历史。拨开神话的迷雾美国加州佩丁大学,日本海文明圈诞生的出云系政权,随着制铁集团出云族的扩张,竟在大和之地建立了邪马台国。出云大社与伊势神宫如何创始在职研究生,祭祀与信仰的两大体系怎样建立?“神武东征”是南九州岛的豪族对出云联盟的侵略?著名的桃太郎实际上或是打击弱者的强权人物?如何用历史解读神话,用神话填补历史,村井康彦将带你踏上一条寻访磐座、神社、宫都和古坟的时空之旅。
14
首部引进的《圣殿骑士团》权威著作
《金雀花王朝》《空王冠》作者丹·琼斯作品
陆大鹏翻译
圣殿骑士团:崛起与陨落
[英] 丹·琼斯(Dan Jones) 著
陆大鹏 译
2018年9月/92元
豆瓣评分:8.7
内容简介
丹·琼斯是当今英美最红的中世纪史学家之一。《圣殿骑士团》是其最新的一部记叙体史书,讲述了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军事修会——圣殿骑士团的兴起、发展和衰落。作者通过对中世纪编年史全面、详细的研读,利用这些扎实的史实尽可能准确地还原了圣殿骑士团的面貌、事迹。通过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丹·琼斯对文学作品以及流行文化中对圣殿骑士的不正当描绘做了纠正,同时又在描写宏大的宗教、军事和政治斗争以及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比传奇和谣言更为精彩的历史画卷。
15
《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
现实版的《金银岛》故事
走进海盗的真实生活和思想
海盗猎人:追寻加勒比海的传奇宝藏
[美] 罗伯特•库尔森( ) 著
钱峰 译
沈艺 审校
2020年8月/65元
豆瓣评分:8.7
内容简介
在水下发现一艘海盗船并确认其身份是无比艰难的事情,它不仅意味着潜水者要挑战人类身体的极限、潜入变幻莫测的危险深海,更意味着陆地上坚持不懈的档案查阅和研究工作。查特顿与马特拉用尽一切办法来寻找一艘传奇海盗船——约瑟夫·班尼斯特的“金羊毛号”。曾经是备受尊敬的商船船长,却摇身一变成为臭名昭著的海盗,甚至能够打败皇家海军——即便在海盗的黄金时代,班尼斯特也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位。追寻他的生平轨迹,走进海盗的真实生活和思想,两位寻宝猎人终于明白海盗的真正魅力所在。
16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作者亚当·霍赫希尔德最新著作
奥威尔、海明威等人的西班牙内战个人史
西班牙在我们心中: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人,1936~1939
[美] 亚当·霍赫希尔德(Adam ) 著
林春野 译
2020年7月/92元
豆瓣评分:8.9
内容简介
在1930年代至关重要的3年里,西班牙内战占据了美国和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国际志愿者蜂拥前往西班牙,帮助其民主政府对抗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起,并受到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协助的右翼政变。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可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很快它被后者掩盖。本书作者亚当·霍赫希尔德向人们呈现了西班牙内战中,包括海明威、奥威尔在内的众多重要人物,并将他们引人入胜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完整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悲剧性与重要性。
17
豆瓣9.0高分《野蛮大陆》姊妹篇; 二战历史权威基思·罗威新著
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
[英] 基思·罗威(Keith Lowe) 著
朱邦芊 译
2020年7月/99元
豆瓣评分:9.3
内容简介
《恐惧与自由》是继《野蛮大陆》之后,基思·罗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作者对各大洲、各个阶层饱受战争之苦的幸存者进行了深入探访,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进行创新性解读——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他对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无疑是我们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引导我们对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18
《午夜北平》姊妹篇
真实历史罪案带你回顾1930年代颓废、疯狂、美丽的上海 再现这座城市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一段历史
恶魔之城: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地下世界
[英] 保罗·法兰奇(Paul ) 著
兰莹 译
2020年7月/72元
豆瓣评分:8.1
内容简介
在酣歌醉舞的十里洋场,维也纳人乔·法伦成为“歌舞表演之王”,其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法伦夜总会的霓虹灯牌上不断闪耀。与此同时,美国逃犯杰克·拉莱以“老虎机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衣冠楚楚的乔”与“幸运的杰克”犹如两颗陨石在空中轰然相撞,随后又在狂乱的挣扎中携手合作,抱团熬过这座城市彻底沦陷前的最后一段日子。他们的“友谊”充满算计与背叛,折射出上海外侨社会当时的种种怪象。保罗·法兰奇还原了上海“歹土”的旧日生活,还原了那里的种种罪恶,生动再现了一段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历史。
19
全面否定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的著作 原著在法国两周10w册断销
一个偶像的黄昏:弗洛伊德的谎言
[法] 米歇尔·翁福雷 ( )著
王甦 译
2020年7月/98元
豆瓣评分:8.3
内容简介
哲学家、享乐主义创始人米歇尔·翁福雷在本书中攻击一种“宗教”,即精神分析学,或者说是弗洛伊德主义。本书对有关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精神分析的种种神话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质疑,认为弗洛伊德主义和精神分析建构于寓言式的一系列传说之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出一个论点,对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进行反驳:一、精神分析拒绝哲学,但它却正是一门哲学;二、精神分析不属于科学,而是哲学自传;三、精神分析不是科学连续体,而是存在的七拼八凑;四、精神分析术属于魔法思维;五、精神分析并非自由主义的,而是保守主义的。
20
“当今研究俄罗斯和冷战历史最杰出的专家”、东欧历史学术权威
《大国的崩溃》《欧洲之门》《切尔诺贝利》作者浦洛基
生动呈现“史上最精彩的间谍故事”
毒枪手:慕尼黑的秘密间谍
[美] 沙希利·浦洛基( ) 著
李燕 译
2020年7月/68元
豆瓣评分:8.4
内容简介
1961年8月,在柏林墙即将开建的几个小时前,一位名叫斯塔申斯基的克格勃间谍叛逃至西方。冷战期间轰动一时的间谍案由此引爆。历史学家沙希利·浦洛基利用斯塔申斯基受审时的证词、中央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文件、德国和波兰的相关档案、克格勃官员的访谈和回忆录,以及自己走访所搜集的资料,用学术的眼光抽丝剥茧地寻找间谍案的真相,生动再现冷战时期间谍活动的秘密世界,亦揭示了东西方阵营间的复杂博弈关系。
21
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最伟大的俄国史学家之一”利芬
继《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之后再出力作 俄国中心视角的一战史
走向火焰:帝国、战争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英] 多米尼克·利芬( ) 著
苏然 王橙 译
2020年6月 / 82元
豆瓣评分:8.2
内容简介
1904~1920年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沙皇身边一些思虑深远的人认识到俄国在德国显著军事优势下的脆弱性,伟大的俄国需要采取决定性行动的声音仍然占据了主导。俄国统治者们认为,1914年俄国加入战争的决定是在保卫国家未来,实际上它带来了诸多问题,并对20世纪的俄国和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走向火焰》以俄国为核心研究对象,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世界史视野下俄国革命发生原因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俄国视角。
22
关于普法战争的权威之作 深入挖掘欧洲和美国的众多档案材料 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惊的、权威的、详实的普法战争史
普法战争:1870-1871年德国对法国的征服
[美] 杰弗里·瓦夫罗( Wawro) 著
林国荣 译
2020年6月 / 92元
豆瓣评分:8.9
内容简介
杰弗里·瓦夫罗深入挖掘欧洲和美国的众多档案材料,最终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惊的、权威的、详实的普法战争史。作者以时间为线,为我们逐一呈现了这场战争中的各个战役,格拉沃洛特、色当的血腥战役以及卢瓦尔河和巴黎的收官屠杀场,尽皆涵括在这部杰作当中。除了讲述惨烈的战争过程,作者更是描摹刻画了俾斯麦、拿破仑三世、威廉一世、毛奇、巴赞等那个时代的璀璨群星,正是他们让这场战争始于政治谋略,终于政治谋略。
23
新选组组长口述作品;
100多年后中文版首度引进出版;
试图恢复新选组极不公正的历史评价
最后的武士:新选组始末记
[日] 永仓新八 本村幸比古 著
信誉 译
2020年6月/52元
豆瓣评分:8.4
内容简介
幕末时期,新选组承担着维护京畿治安的重任,是著名的佐幕派武士集团。他们身处时代剧变的旋涡中心,深度参与了禁门之变、鸟羽伏见之战、戊辰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永仓新八是新选组草创期的核心人物,也是新选组干部中极少的幸存者之一,他在《最后的武士:新选组始末记》中回顾了新选组的整个历史,讲述了浪士上洛、暗杀芹泽鸭、池田屋袭击、油小路激战等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4
颠覆御三家为辅佐德川将军家而存在的传统认知
从多代将军与御三家家主的斗争,揭示将军家与御三家的激烈对抗关系
德川幕府与御三家:三百年的野心与权术
[日] 河合敦 著
常晓宏 胡毅美 译
2020年6月 / 49元
豆瓣评分:6.6
内容简介
德川家康的子嗣中,始于义直的尾张家、始于赖宣的纪伊家,以及始于赖房的水户家,这三大门第合称德川御三家。但御三家是否只为了辅弼将军家,抑或补充将军后继者才诞生?历史学家河合敦认为此种观点完全错误。在这部作品中,河合敦揭示了御三家不为人知的野心,以及德川统治的三百年间,幕府、将军和御三家之间围绕着权力及将军继任者而展开的明争暗斗。
25
国族主义是近代才有的观念吗?
中国的国族主义思想在什么时候诞生?
诞生的历史情境为何?
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瑞士] 谭凯( ) 著
殷守甫 译
2020年6月/68元
豆瓣评分:8.3
内容简介
与开放多元的唐帝国相比,两宋的政治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封闭内省的印象。但谭凯认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缘政治遗产所赐,宋代的政治精英拥有空前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分析宋、辽、西夏的文献与考古证据,谭凯阐述了一种常态化的国家间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辽分治华北的现状又如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边疆意识与族群观念——这些发生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唐宋变革”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们对“中国”的认知。
26
灯塔史就是一部美国史
野性北美•多林作品集之三
2018书业年度译者冯璇译就
辉煌信标:美国灯塔史
[美] 埃里克·杰·多林(Eric Jay Dolin) 著
冯璇 译
2020年6月 / 98元
豆瓣评分:9.3
内容简介
灯塔作为海岸线哨兵曾矗立在美国历史的前景中,如今成了海岸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烙印。埃里克·杰·多林透过灯塔的棱镜,从美国的第一座灯塔波士顿灯塔讲起,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精彩纷呈的美国历史。他以美国的逐渐壮大为背景,追溯了灯塔体系创建之初的日子,突出介绍了人们为照亮这个国家贫瘠的海岸线而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斗争,最终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博弈和最终和解。
27
继福柯《疯癫与文明》以来最重要的精神医学史著作
当代精神病学史权威,完整梳理古今疯癫的理论与治疗
史诗级巨著,集结五十年来最新研究成果
文明中的疯癫:一部精神错乱的文化史
[英] 安德鲁·斯卡尔( Scull) 著
经雷 译
2020年5月 / 86元
豆瓣评分:8.5
内容简介
从《圣经》到弗洛伊德,从驱魔术到催眠术,从贝德兰姆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收容所,从体液说到现代医学,安德鲁?斯卡尔引领我们从上古走到当下,探索了疯癫的表现形式与含义,疯癫带来的挑战与后果,以及我们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从歌剧、小说到素描、油画,精神错乱也为各种艺术形式带来了深远影响。
28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盛赞
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全美有色人种促进会杰出文学作品(非虚构类)形象奖入围作品
美国加州佩丁大学,名家博士论文24: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论文1962年密歇根大学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丁肇中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物理学家。美国国籍。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镇。祖籍中国山东日照。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该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被选为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位;;Cabot;教授。1982年至今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领导L3实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7),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5),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美国政府的奖(1976)、意大利政府的科学奖(1988)等。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1965年发现反氘核。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2年确定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组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62年,丁先生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佩丁大学,论文题目为:An of Pion- at High (高能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全文,丁肇中博士论文.pdf。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 & (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此记录给出的导师是“Perl, L.”,应该就是论文致谢中的第一位: L. Perl,全名是 Lewis Perl(马丁·路易斯·佩尔),1927年6月24日-2014年9月30日,1995年因发现Τ子而获诺贝尔物理奖(比学生获奖晚不少年的又一个例子)。图1为密歇根大学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此图比较早,缺少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Gé),第1行中间的丁肇中,第1行右侧是他的导师佩尔教授。
图1:密歇根大学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有个报道提到丁先生说:1962年12月22号,我用6、7天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很快离开了学校。详见:。这句话,不好理解。丁先生的论文,涉及实验,没有几天就能搞定的可能性。当然,剔除实验需要的时间,纯粹地“写”,几天也有可能。完整地看,丁先生应该是1959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的学士学位的,1962年底博士毕业(很可能正式拿到博士毕业证书1963年在职研究生, & 的记录学位授予年是1962年、出版年是1963年),也不算特别短。或许,得详细了解这次演讲的全部内容,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吧。关于其学士学位,应该是3年搞定两个学位,不是一个学位,2018年密歇根大学官网有个访谈,用的是“ in and math”,文中也提到“two ”,详见:。此次访谈还提到,他虽然出生在密歇根大学(1936年,父母均为密歇根大学硕士),但几个月大就回大陆了,20年后回到密歇根大学时(1956年)英语非常糟糕(英文原文: )。
由于战乱,丁先生没有完整的小学教育,不过中学很牛:建国中学。丁先生曾自谦,不是班级里最优秀的,毕业的时候是第11名,但事实上,建国中学当年是按照成绩分班的,丁先生是A班,最好的那个班。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的第11名,显然很牛了。不过,丁先生在一次访谈中,讨论到第十名现象美国加州佩丁大学,名家博士论文24: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论文1962年密歇根大学,即:一个班级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处于中上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丁先生给了两个观察,一是:到了美国,我就注意到,成绩特别优秀、每门功课都优秀的学生,不保证以后就是很有成绩的;二是:这么多年来拿诺贝尔奖的人,多数我都认识,很少是考第一名的。至于为什么,丁先生的判断是:可能他们(指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对某一个领域很有兴趣,有天才,这不代表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了解。第一名是了解别人以前做过的事情,考试往往就是考已有的知识。
丁肇中先生应该是第一位在诺贝尔奖招待晚宴上用中英文双语致辞的(被称之为Nobel Prize ,但其实时间很短,有称之为演讲的,但或许称之为致辞更好)。致辞时,先中、后英,丁先生一个人搞定,中英文也基本一致(英文的第一句有同时获奖的 )。诺贝尔官网有此致辞的中英文稿:。有对这个致辞进行各种演绎的,不妥。感兴趣的可以读一下内容。没有查到丁先生与诺贝尔奖直接相关的其他中文演讲。
图2:丁肇中在诺贝尔招待晚宴上的致辞稿(中英文双语)
有误传,丁先生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同时发现此粒子的,也同时获得诺贝尔奖的 团队命名为ψ粒子),是因为英文“J”和中文“丁”很像。丁先生澄清过:这纯属巧合。具体为什么命名为J,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J”在“K”之前,而K介子当时已经被发现,丁先生选择了“K”之前的“J”;二是“J”在量子力学上代表电流、光,而J粒子和光、电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就命名为J粒子。
丁先生深度参与、组织,甚至领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博士毕业后,1963年,丁先生前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英文: for ,法文: Européen pour la Nucléaire博士后,简称:CERN)工作。目前,他领导着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国际合作大科学装置阿尔法磁谱仪(Alpha ,AMS)工作,旨在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反物质并测量宇宙线。
据说丁肇中先生有句很有意思的名言:我不会反对和他们(理论物理学家)吃中国饭,但是没有兴趣跟随他们的理论做实验。没有找到正式的出处。但,琢磨一下前文中他在诺贝尔招待晚宴的致辞,有可能,至少有这个意思。物理学家的确有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之分,丁先生是典型的实验物理学家,当然也有类似费米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均很强的大师。无法讨论,理论重要,还是实验重要。也很难说,是理论先行,实验验证;还是实验直接推翻旧理论从而催生新理论。科学,尤其是物理,需要实验,这是肯定的。当然,有人擅长理论,有人擅长实验,大家发挥出自己的强项就好。在《名家博士论文22: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论文1948年芝加哥大学》中,提到杨先生博士论文选题,最终选定为理论而不是实验,其“如释重负”,算是意识到自己的强项了吧(也直接回避了自己的弱项)上海mba,杨先生显然偏理论物理。有报道指出,1960年丁先生在加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给导师佩尔教授和琼斯教授( W. Jones,博士论文致谢中的第2人)做过一阵助手,被发现动手能力很强,于是佩尔建议先生从事实验物理,而丁先生当时是犹豫的,随后咨询了理论物理学家乌伦贝克教授( ),教授回答:“如果我能从头干起,我就做实验,因为一名普通的实验员很有用,而一名普通理论物理学家却一点用也没有。在理论物理学的领域内,只有极少数理论物理学家是重要的,但是,在做实验时,不论你做点什么,都是必不可少的。”丁先生对此答案很是意外,不过也觉得很有道理,就坚定地做了实验物理。乌伦贝克教授,其实也不是“普通理论物理学家”,很牛的,其是清华大学第一位物理学女教授王明贞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导师,王明贞是王守武院士和王守觉院士的姐姐,在《名家博士论文14:“一门六院士”中的“大王先生”王守武博士论文1946年普渡大学》提及。
说 和丁先生几乎同时发现J/ψ粒子,这里需要摆事实。有趣的是,两篇发现此粒子的文章,同时发表在1974年 (就是大名鼎鼎的PRL)同一期上,页码也挨着,丁先生团队的文章名为: of a Heavy J, 1974年第33卷第1404-1406页,收稿如期为1974年11月12日,DOI:; 团队的文章名为: of a in e+e− , 1974年第33卷第1406-1408页,收稿如期为1974年11月13日,DOI:。两篇文章的实验方法不同。说科技期刊有(翻译为注册或登记等)功能,这是最好的例证吧。
丁先生老家是山东日照的,当然他本人应该没怎么住过。
图3:山东日照丁肇中祖居
上一篇:名家博士论文23: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论文1950年芝加哥大学
下一篇:名家博士论文25: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论文196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