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玛丽亚女王大学,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情同姐妹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和伊莎贝拉,想更多了解这俩人的往事,请看: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的自画像,婚前一年,大概是23的样子于是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妈妈最爱的“Mimi”,终是在1766年,如愿以偿。对于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来说,母亲去世后的日子,便没有先前这样好过了。

Hello~我是Lady,励志要写最引人共情的文案,做最博学多才的宝藏po主~

鉴于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故事,并想要在订阅列表里继续看到我的推送的话

就一定要记得一连三击:“分享”,点“赞”,点“在看”哦~么么哒

“Any would admit to a (诚实的父母都会承认自己有最爱的孩子)” ——《王冠》第四季

1742年5月13日,在25岁生日的这一天,还未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女皇的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特蕾莎迎来了她和丈夫的第五个孩子——一个哇哇大哭的女婴。

在第二天的受洗仪式上,这个初生的女孩被正式命名为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约翰娜·约瑟法·安托妮娅。一个非常符合皇家标准却也相当冗长的姓名。当然,没有谁会傻到用它来日常称呼一个尚且懵懂无知的baby。玛利亚·克斯蒂娜的父母一般都亲切地叫他们的小姑娘为“Mimi”。这个甜美的昵称才是她日后将最常听到的符号。

虽说是父母的第五个孩子,不过此时的Mimi,上头其实只有一兄(一岁多的约瑟夫)和一姐(三岁的玛丽安)。另外的俩个姐姐早已不幸夭折。

不过不用担心,父母丰沛的精力将很快为她带来更多手足。

到了Mimi六岁的时候,她的家人数量已是相当可观:除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她又多了四个同胞:就比她小一岁的玛丽亚·伊丽莎白,父母的次子查尔斯·约瑟夫,小三岁的玛丽亚·阿玛利亚以及彼时年纪最幼的利奥波德。

7-8岁时正在作画的Mimi;这显然是画家的刻意安排,暗示女大公的艺术天赋

玛丽亚·特蕾莎当然会有更多的孩子。不过对于童年,甚至是青少年时期的Mimi来说,和她一起争夺父母宠爱的“对手”大概便是我上述提到的这些人。没错,不仅是同胞,也是竞争者。这是当父母的精力有限,而年龄相仿的手足过多时,每一个小朋友都会遇到的烦恼。

好在,于讨父母喜爱这点,Mimi是个轻而易举赢过同胞的佼佼者。虽然她那傲娇挑剔的大哥因为是嗣子的缘故,理所当然的得到了所有的关注。但凭借着阳光甜美的性情,Mimi依然成为了母亲最喜欢的孩子——至少在女儿堆里,她是排第一的。

这点毋庸置疑。

毕竟Mimi的姐姐玛丽安,因为身体孱弱的缘故,三天两头卧床休养。父母对她自是十分怜惜,可却很难从这个女儿身上汲取为人父母的自豪;

小了一岁的妹妹玛利亚·伊丽莎白漂亮是漂亮,被称为是女皇膝下最美的女大公。不过母亲却认为她脑袋空空,因自恃美貌而太过肤浅——“别管奉承是来自一位王子还是卫兵,反正只要是夸她漂亮,伊丽莎白就很开心”。

再小点的玛丽亚·阿玛利亚倒也很娇俏,可气质却不如Mimi出众,更别提那性情也没后者来的温顺可亲。

只有Mimi——她聪明,机敏,在重视所有孩子功课的母亲眼皮子底下,样样都很出众,也很循规蹈矩,半点不让人操心;她是母亲最贴心的“小棉袄”,总能在女皇倍感压力时给予安慰——这点简直是和她那我行我素的大哥,在外寻花问柳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

没有人会不喜欢这样一个讨喜乖巧的小女儿。更不要说是每日“必承王冠之重”的女皇。她对她的偏爱,将最终使这个女儿成为所有孩子里,唯一一个因爱结合的公主。

“女皇的所有孩子们,几乎都和她本人一般,有着繁忙却井井有序的日程。尊贵的王子公主们每日都要求在7:30起床,随后做祷告。早上8:30至10:00,公主们便会开始上书法和语法课;10点整,她们前去参加弥撒;然后是法语课,一直只持续到午饭。午饭结束后,将有一小时的时间,所有的孩子都会前去和母亲问安。下午2:00,公主们开始宗教相关课程,然后是学习刺绣,音乐以及艺术。至晚上5:00,她们前往教堂做礼拜,并徒步回来,算是运动。在此之后便是自行安排的时间。公主们通常都会将之花费在音乐会,歌剧院或拜访亲朋好友上”。

就在如此井然有序的宫廷生活里,Mimi出落成了一个符合世人想象的女大公。

这是一幅画面温馨的王室生活场景:爸爸弗兰西斯穿着晨袍,戴着睡帽,目光瞥向正在哭泣的小儿子费迪南德,站在他身后的姐姐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也是画家本人)正在安慰他;最小的一双弟妹安托尼娅和马克西米利安毫不受哥哥哭声的影响,皆各自窃喜;一个兴致勃勃的抱着簇新的洋娃娃,一个爬到桌底下偷吃蛋糕;女王本人则站在丈夫身后,桌上是她刚泡好的新茶

她尊贵,貌美,多语;有一副优美的嗓音和轻盈的舞步;擅长两门乐器,热爱绘画。

弗莱德里希·奥古斯特·布兰德,奥地利画家,毕业于维也纳美术学院,擅长风景画

他是玛丽亚·特蕾莎为爱女精心挑选的老师

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儿,她的石榴裙下有着一打王子渴望执子之手,其中便有符登堡公爵年轻英俊的小儿子路德维希·尤金。

路德维希·尤金王子。

画上的他已是看不出当年风流倜傥迷倒公主的模样了。

Mimi本人非常乐意回应对方的爱意。可显然,一个公爵幼子并不能讨得她母亲的欢心。而她的父亲,则一直希望能亲上加亲,将女儿嫁给自己生母早逝的外甥——撒丁岛国王的幼子贝内德托。

贝内德托王子

王子的母亲是公主的姑母

然而不管父母怎么打算,这个时期的Mimi,一颗芳心却只为英俊潇洒的王子跳动。就像她母亲当年日思夜想她的父亲一般,此时情窦初开的公主也只想和初恋长相厮守。

可惜这段感情终将因女皇的干涉而成为过往。关于Mimi的婚事玛丽亚女王大学,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命运早已有了另外的安排。

也就是在Mimi沉浸在和路德维希的暧昧期间,她的另俩位表兄,波兰国王奥古斯塔三世的儿子——阿尔伯特和克莱蒙斯也来到了维也纳。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的军队之前占领了他们的家乡德累斯顿,倒霉的王子们不得不等到军队重新将此城夺回,才从软禁中被释放。

波兰国王奥古斯塔三世的儿子——阿尔伯特,也是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未来的丈夫

这俩位表兄此次受邀前来维也纳硕士,便是希望能加入奥地利“反普”的大军。

第一回亲戚相见,Mimi便给阿尔伯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公主们都很漂亮。但是排行第二的那位尤其不凡。第一眼,我便爱上了她高贵又知性的气质。在拜访维也纳期间,我们参加了很多活动。某天,宫里安排大家坐雪橇前往美泉宫游玩,女士和男士们各自组队。我很幸运,被安排成为了女大公(这里指Mimi)的同伴。她迷人的举止在之前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有幸能有几小时深入了解她的世界。她的言谈和她的面庞一般令人如沐春风。可我并不敢倾诉自己的心意。像她这样高贵的公主,是一个无缘王位的幼子远远所不能肖想的”。

阿尔伯特的隐晦情思,Mimi自然无从得知。虽然这位表兄算是个讨喜的的年轻人,可这个时候的她,还尚在心有所属的阶段。

玛丽亚·特蕾莎倒是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当然并不是抱着一种看女婿的心态。虽然阿尔伯特没钱,没头衔,未来不出意外也不会成为一国之主,但是他风度翩翩的举止,以及对抗普鲁士的决心,都让女皇对这位青年的拜访报以巨大的热情。

知情识趣的阿尔伯特很快博得了奥地利王室的喜爱。他陪伴Mimi的父亲出游打猎,和她的兄弟们推杯换盏,和这个大家庭一起度过了许多个愉快的周末。

玛利亚·特蕾莎最后诚挚的邀请他在夏末再度做客维也纳,和自家一起度假。

阿尔伯特走后的生活于Mimi来说依旧惬意。虽然她的初恋不幸夭折,不过公主很快就有了新的慰藉——这便是她新嫁入王室的嫂嫂,约瑟夫的妻子,来自帕尔马公国的伊莎贝拉。

情同姐妹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和伊莎贝拉,想更多了解这俩人的往事,请看:

俩人的友情迅速升温,成为了一对时时互诉衷肠的好闺蜜。只不过聪慧却悲观的伊莎贝拉最终因天花加早产在婚后三年不幸香消玉殒。那个没活上几个月的小女孩被她的母亲命名为“克斯斯蒂娜”。

整个家族都为这位王储妃的去世而悲伤。也正是在此时,阿尔伯特再度到访维也纳,为王室带来了他的慰问。

据他自己所描述,他不仅熟识去世的王储妃,也是对方的好友。所以前来悼念倒算是理所当然。或许也正是因为缅怀着同一位朋友,在阿尔伯特逗留维也纳的这段时期,他和Mimi的关系也从“关系不错的二代表兄妹”转变成了“互通心意的情侣”。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的自画像,婚前一年,大概是23的样子

他的情感得到了回馈,然阿尔伯特对它的结局却并不报以乐观心态。毕竟他依然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国王幼子,并无有把握能得女皇青眼将公主许嫁。

不过他的运气要比他想象中的好。

大概就在利奥波德大公迎娶西班牙公主玛利亚·路易莎一个月以后,Mimi的父亲弗兰西斯因为心脏病发作而骤然离世。作为陪同王室一起前往因斯布鲁克参加婚礼的成员之一,阿尔伯特亲眼见证了整个王室的悲恸。

其中,玛丽亚·特蕾莎的状况尤其糟糕,一度令人以为她会陷入像她先祖胡安娜那样疯狂的境地。她整日以泪洗面,独自哀悼,谁的安慰都无法填补她心底的空洞。虽然丈夫在生时寻花问柳伤了她不止一次,但不管怎样,他是她自少女时期便爱上的人,这种深浓的情感至今不曾消亡。

骤失所爱的迷惘令女皇进入了少有的脆弱期。而也就是在这时,她最亲爱的女儿Mimi前来为自己的婚事恳求母亲。

向来于儿女婚事上杀伐果断利益至上的女皇,这一回动摇了。

在她的心目中,Mimi一直是所有儿女里最像她的人。宛如她的投影。她诞生于她的生辰,从小到大最慰她心,是她最忠诚的倾听者和臣民。如今,这个乖巧的女儿只不过是想要一段为爱结合的婚姻,一如她自己当年。痛失爱人的她,难道要让她最宝爱的女儿也尝此苦果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于是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妈妈最爱的“Mimi”,终是在1766年,如愿以偿。

玛丽亚·特蕾莎为自己心爱的女儿举办了盛大隆重的婚礼。婚后,她任命新出炉的女婿为匈牙利的陆军元帅。这一职位使得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夫妇不得不前往普赖斯堡居住。当地的城堡已经老旧,不过慷慨的老母亲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宝贝闺女降低生活质量?玛丽亚·特蕾莎花了近130万基尔德将之翻修一新,细致到连家具和餐具都给换了。

新婚燕尔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

除了新家,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收到的来自母亲的另一重贺礼,便是她的嫁妆——泰申公国。这项丰厚的授予将给这俩夫妇不仅带来尊贵的头衔,还有漂亮的收入。

婚后依然和母亲时时通信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常带着丈夫回娘家维也纳陪伴母亲。画上的他们正在看一张家庭照。将手肘倚在母亲椅背上的人是约瑟夫。他一向和这类“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格格不入,巴不得早点抽身离开。不耐烦也在此刻表现在画里。

毫无疑问,如此优待为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惹来了同胞们的嫉妒。因为父亲去世已经顺利登基成为名义上的一家之主的约瑟夫,是不满于母亲的越权(毕竟按道理现在妹妹们的婚嫁该是由他拍板说了算);而玛丽亚·阿玛丽亚的怨恨则要来得更:她爱上了茨威布吕肯的卡尔王子,并公开表示愿意嫁给他;可很显然,她的母亲对她并没有像对待姐姐那样宽容,不仅驳回了她的请求博士后,还快速为她说下了和帕尔马公爵的婚事。如此巨大的区别对待,令玛利亚·阿玛利亚这一回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更是迁怒在她看来,十分“居心叵测”利用母亲一时的脆弱达成所愿的姐姐。

不过这时候的公主有着母亲的庇护,所以并不是很care兄弟姐妹的想法。

成为泰申公爵夫人后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依然在由母亲所主导的维也纳宫廷

里享有一席之地

她和丈夫俩人纵情享受着奢靡的生活,婚后一年便诞下了爱情的结晶——一个以她母亲的名字来命名的女孩。

只不过,这个不幸的女孩只活了一天就夭折了。而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则因产后感染发了烧。这场艰难的生产也导致她未来再难生育。没能有个孩子慰藉膝下,算是公主顺风顺水的人生里,唯一一点遗憾。

她后来说服了弟弟利奥波德,过继了他膝下的小儿子卡尔大公为嗣。自此开辟了哈布斯堡-泰申这一支。

对于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来说,母亲去世后的日子,便没有先前这样好过了。一家之主换成了那个和她关系疏远的大哥。约瑟夫虽然遵照母亲的意愿,在上一届尼德兰总督卸任后,将此职位给了妹妹妹夫,却同时也大大削减了这俩人的津贴。除此之外,前往尼德兰上任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夫妇很快发现,俩人不过是尼德兰“吉祥物”一般的存在。真正的大权都掌握在约瑟夫手里,夫妇俩每日能做的事,也不过是接待宾客和出游打猎。

这让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十分沮丧:尼德兰,并不是以她意志运行的尼德兰。但更让她烦恼的是,她那刚愎自用的哥哥对尼德兰的管理政策并不成功,不仅激起了当地贵族的不满,还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暴动。

成为尼德兰总督后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与丈夫一起管理这片哈布斯堡治下的区域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写信给兄长,向他描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反遭来对方一番斥责。在“世界向来是围绕着我旋转”的约瑟夫看来,自己的改革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必是出在他派往尼德兰的代理人——也就是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夫妇身上

。约瑟夫决定采用强硬的手段来镇压反哈布斯堡统治的势力。

最终,在1789年的夏天,由于矛盾激化,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和丈夫不得不选择违抗兄长之令出逃。俩人最终投奔到了玛丽亚·克斯蒂娜最小的弟弟——时任科隆大主教的马克西米利安大公所管辖的区域。

从个人角度来说,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对于这场令她尊严扫地的逃亡自是十分羞恼。但作为一个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维护家族的本能驱使着此刻的她将个人情感放于一旁,转而去思考该如何平复暴民们的愤怒在职研究生,延长哈布斯堡对于尼德兰地区的统治。

她写信给位于比利时的梅赫伦大主教,声称皇帝改变了他的想法,只要反叛势力自愿投降,他们将获得宽大处理。随后,她命令出版社刊印了她的信件,并进行广泛传播。只可惜她的一番苦心,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1790年1月,曾经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尼德兰地区宣布独立。2月,已病入膏肓的约瑟夫在维也纳去世。他的兄弟利奥波德从他手里接过了这一堆烂摊子。

好在新上任的这位哈布斯堡统治者虽也生性冷漠,却至少是个比他兄长要更精明靠谱的政客玛丽亚女王大学,也容易与人沟通。在他的调度下,奥地利的军队重新夺回了布鲁塞尔。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也在这一年的年末,带着丈夫回到了自己的行政区,继续出任总督一职。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最终于1798年6月2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去世,时年56岁。

晚年的她饱受疾病折磨,甚至因此染上了抑郁症。因为紧张的财政状况,她的住所也不再华美如初。

她的离世自是令丈夫阿尔伯特伤心不已。曾一度熊熊燃烧的爱火虽已随着岁月流逝而消散,然维系俩人的,到底还有一缕老来相伴的温情。

为了悼念妻子,他命人打造了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纪念碑。

碑的正前方,是用拉丁语镌刻着的他的爱——

“”

“致吾妻——阿尔伯特”

END

“喜欢记得点赞点在看哦”

往期精彩回顾

玛丽亚女王学校,奥地利的特蕾西娅女皇有什么事迹?

特蕾西亚女皇

玛丽亚·特蕾西亚 (Maria玛丽亚女王学校,1717~1780) 奥地利君主(1740~1780),1741年和1743年加冕为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女王。1717年5月13日生于维也纳,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之女,1736年同洛林公爵弗兰茨·斯特凡(1745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弗兰茨一世)结婚。1740年卡尔六世去世后,据《国本诏书》袭哈布斯堡王朝王位(参见彩图插页第43页)。即位不久,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玛丽亚·特蕾西亚失去西里西亚等地,但保住了王位继承权和其他世袭领地。

奥地利壬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玛丽亚·特蕾西亚开始在奥地利实行全面改革:建立总参谋部,实行新的征兵制度;革新外交事务;改革国家管理体制,废除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社会机构,建立中央枢密院、司法部、行政部和财政部;限制贵族对农民的剥削,颁布征收所得税法,取消贵族和僧侣不纳税的特权,规定新工厂主免税10年,鼓励工商业和纺织业自由发展;废除国内贸易关卡,实行统一税制,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司法与行政分离,制定新的民法和刑法博士,废除刑讯;教育方面使学校摆脱教会控制,由国家统一管理博士后,建立专科学校。同时玛丽亚女王学校,奥地利的特蕾西娅女皇有什么事迹?,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天主教特权在职研究生,废除迫害新教徒的法律,使新教团体获得合法地位。这些改革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工商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使奥地利成为比较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1780年11月29日,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去世。(邸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1677.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2月 27日
下一篇 2025年 2月 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