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编的金融学校汇总和金融院校考试难度对比一经发布,留言区也是火热,小编认真负责地告诉大家,你们的留言我都看到了!并且能回复的已经一一回复,但是没有显示在精选留言区的小伙伴也不要着急,这些回复和建议,小编都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注意的,其实学校的排名和难易程度都是小编整理出来方便大家参考的,很多同学不要纠结在自己报考的大学为什么比预想的排名低这样的问题上哦,学校实力就在那里,别人说或不说,那都是改变不了滴,无论你心中的某某学校是怎样,是大神级别还是普通段位,记住一句话,考上是王道,考上了它就是你的资源,考不上,那我们分析再多的难易程度也没有用的。所以大家潜心修炼是关键,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不负青春和努力,为自己谋一个好前程。
今天小编再一次针对择校这个话题跟大家分享经验,欢迎大家留言。
学校的选择,一定要问你自己考研的目的,你为什么要考研,根据自己的目的,合理选择学校。一般地,金融考研目的有三个:
第一、找份好工作 二、出国留学 三、做学术研究
我们主要讨论前两个:
工作前景
一投资银行
说到金融考研,就不能不说到投资银行,这是令所有金融专业学生为之疯狂的地方,“百万年薪”的光环(实际上在四、五十万左右),让无数考研人去搏“北大、清华、复旦、上交”这四根“独木桥”,即使是令人抓狂的“1:50”的录取比例,也要勇往直前!金融危机还没一个月,贝尔斯登被收购、雷曼兄弟的倒下、美林被出售、摩根斯坦利与高盛向商业银行的转型,美国五大“纯”投行无一幸存,使得无数人的“投行梦”破碎。作为过来人,衷心的劝各位学弟学妹们一句:别一时冲动,为了这个去考研!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进了北清复交并不等于就一定可以进投行。录取的大多是名校本科背景、保送生等
2投资银行并不只招收金融专业学生。经济专业、会计专业甚至是MBA毕业生都是有资格去投行的。
3投资银行有限的招聘名额是对名校本科、硕士都开放的,并不是只招收硕士生(可以参考北大光华的本科就业统计,人大、上财的本科生也是可以的!)。
二咨询公司
把咨询排在第二位,并不是说咨询就比投行差。名校毕业生每年也就是最“牛”的几个人可以被录取,也是属于那种“僧多粥少”。
三基金、证券公司
这是所有考金融的人都必须重点关注的!绝大部分金融硕士都是去这里,即使是北大光华、复旦、人大这种名校!(可以参考复旦大学的就业统计,多数还是基金、证券公司)相信很多人眼中的金融机构也就是基金、证券这两种。但是这两种公司的要求是没有那么高的,所以金融考研还是那一句,考上为王道,根据自身实力来,不要挤破头也去尝试报录比特别悬殊的学校,并不划算。
四商业银行
其实金融硕士毕业后进入商业银行有点“大财小用”的感觉。
按照外国的标准,金融应该属于投资、证券、公司理财这种东西,在中国应该叫做“微观金融学”。国外商业银行普遍从事投资、理财、衍生品等业务,而中国的银行往往还是处在储蓄、放贷这种层次上,就是还处于“货币银行学”这个层面上。如果一个金融硕士没有被上面三个招收,那么一般都会选择各种商业银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金融硕士进入商业银行工作占有很大的比例(具体可以参考复旦、上交、上海财经的就业统计),所以商业银行方面的工作信息也是各位要关注的地方。
出国留学
说到金融硕士出国留学,那么最佳选择就是清华、北大了,这两所学校占了大部分名额。
名校毕业的学生容易得到国外高校的认可并分派到更多公派出国留学名额,这是一般的学校无法比的,不信你可以查查自己所在学校每年分派的出国名额(即使是一些985工程学校)?而自费出国,动辄四、五十万人民币总费用,是大部分学生无法承受的。申请海外读博,即使是金融专业学生也往往只能申请到经济学博士,而非金融学博士,主要是国外金融专业招生少,而经济专业招生多。即使你已经拥有中国某个名牌大学硕士学位,去外国读博士,照样要读5年才能毕业哦!
多说几句:可能很多人都看到过那种“批判”中国金融专业的帖子,说“外国人的眼中,金融专业是研究投资、理财、金融衍生品等,在中国俗称“微观金融”,而目前中国的金融专业还属于宏观经济学范围(国际金融、货币银行),没几个真正从事微观金融研究的人”。这是事实,这是由中国经济现状所决定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行业不发达,当然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点会放在诸如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状况这种宏观经济学范围,即使是股票市场,在中国也不过才20余年的历史,而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都超过了百年历史博士后,中国当然不能与他们相比。除了看到中国金融专业落后的一面,我们还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金融专业人才,巨大的需求必然提升金融专业人才的价值,而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比较几个知名大学的考研难度,仅供参考哦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研难度:10分
优点:
1依托清华大学这个牌子,就业水平是数一数二的。
2出国人数与申请学校质量也是数一数二的。
3老师很多都是海归派,采用西方教学模式,对英语要求高。
4清华金融数理化要求较高,金融工程水平较高。
缺点:
1大部分名额都给了保送生,金融专业每年也就1个名额,甚至是不招生。保送的学生几乎都是清华、北大、人大的本科生,1:50的录取比例。
2所有专业都是考数学一。数学不是请慎重。
3考清华经管,所有科目都必须得高分,总分也一定要过390分(清华官方的分数线比实际分数线低很多)。
4经济学专业学术实力一般。清华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管理是最好的,中国大陆管理教育排名是第二名,仅次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5考研及入学读研对数理要求高在职研究生,适合理工类背景的考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 考研难度:9分
优点:
1就业水平非常好。
2老师都是海归派硕士,学术实力很强,大部分学生都是出国读博,最近几年CCER正在加强博士生教育,培养中国人自己的国际水平博士生。总之,无论是出国人数、就业质量还是学术水平,都是最棒的!
缺点:
1考试难度较高,尤其是专业课,题目变化大,不好掌握,每年专业课过线人数很少。
2由于CCER的名气,每年都有大量名校学生考CCER,甚至是二战、三战CCER。应届生的优势不是很大
3CCER大多数老师都是研究经济学方向的,金融方向只有一个老师。招生时候是不分专业的,分数高的学经济,分数低的学金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考研难度:9分
优点:
1学术水平高。光华管理学院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陆知名商学院的一面旗帜了。
2光华的金融硕士面向就业,所以就业非常好。
3师资力量雄厚。光华老师很多是海归派,其中很多老师是研究金融课题,这点和CCER不同。
缺点:
1专业课难度高。这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甚至都会出高级微观经济学的题目。所以每年专业课及格人数很少(这是北大的特点,专业课刷人),大约1:30录取比。
2参考书多,参考书难度高。光华金融初试“微观+金融学”或者“微观+统计”两种组合,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组合。光华不提供历年考题,网上只有考生回忆版本,由于统计题目的特殊性,所以历年回忆真题只有“微观 + 金融学”这种组合,大多数考生都是采用“微观+金融学”这种组合,而金融学参考书就有5本,涉及货币银行学、公司理财、金融衍生品、投资学等内容。尤其是那本《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更是难
3学费较高。
4每年考光华的人中有很多是二战、三战。应届生要注意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考研难度:8分
优点:
1复试公平。由于复试是采用笔试,而非面试,提高了面试公平程度。
2学术水平高,依然是偏重经济学领域。经济学院是北大老牌子,实力绝对不可小看。
缺点:
1没有官方参考书。只能从历年考生的经验帖子中获取复习信息。
2考试范围太多。包含了微观、宏观、财政、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金融、会计等等。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这个学院在深圳市,去年汇丰银行出资1.5亿人民币冠名,改名汇丰商学院,成立有5年了。由于知名度不高,前些年都是从光华、CCER、经济学院调剂。不过从去年开始,保送、报考人数之火让汇丰商学院一下子出了名
优点:
1相比北大本校三大院,汇丰商学院初试较容易。
2三年毕业后拿北大经济学硕士 +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双硕士。
3经济学课程是北大老师教,金融学课程是香港大学老师教。
4深圳市政府对学院的重视,使得在深圳地区就业有优势。希望在深圳工作人可以考虑。
缺点:
1英语复试,并且录取时候必须提交托福成绩,全英文教学。总之这个学院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对英语没信心的人就不用考虑了。
2学费高。三年学费12万人民币。
3如果你认为考北大就必须是北京的那个北大,有未名湖的北大才是真正的北大,那么就不用考虑汇丰商学院了。
4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比如宏观经济学,一般的学校都是用10至14周教授完毕,而汇丰商学院由于在深圳,老师来到深圳之后集中上课,4至5周教授完毕,之后就回北京了。
5学习内容太多。由于要读两个学位,三年必须学够70学分(其他学校都是35学分),但对于喜欢学习的人来说,这反而是优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考入难度:8分
优点:
1参加金融联考。
2保送比例低。保送比例控制在40%,而复旦本科学生就业水平较好,参加考研的人数少,因此考入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外校,甚至只是普通学校的学生,而且所有学生都是公费哦!
3金融专业学术水平高,就业水平高。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是全国重点专业,老师很多都是海归派(基本上都是欧洲留学),尤其是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很强。
缺点:
1考入难度高。由于金融联考吸引了一大批考金融专业的学生,而复旦又是金融联考中最好的学校,因此复旦的录取比例一直高于1:30。
2四门课程都必须拿高分。近几年的分数线一直在400分左右,所以考复旦就不能偏科(清华是数学一,而金融联考是数学四)。
3不能在学院里面调剂。经济学院其他专业都是考经济学综合,只有金融专业考金融联考,如果你复试被刷,就没机会调剂到经济学院其他冷门专业。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以前世界经济专业招生少,竞争激烈。从去年开始,复旦和巴黎一大合作,开始招生双硕士项目,招生人数一下子多出30个(并不是考入就可以参加这个项目)。学制两年,第一年是在巴黎一大,第二年是在复旦,毕业后拿两个硕士学位。缺点是费用太高,两年16万左右。不用担心这个专业和金融专业就业有区别,就业是没区别的!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研难度:8分
优点:
1就业水平高。
缺点:
1保送生太多,统考生名额少,考入难度大。报考录取比在1:25左右
2经济类专业实力差。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管理类是非常好的,中国大陆管理教育排名第三,仅次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清华经济与管理学院。但是经济类专业实力实在不值一提,网上经济类实力排名根本找不到它。
3通过统考录取学生多是本校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考研难度:8分
这个学院是去年第一次招生,当然统考录取情况未知,但保送情况很厉害,很多名校学生!根据其官网的介绍考研考金融哪所,考得好不如选的好,对金融考研人的择校建议,对录取学生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尤其对英语能力。英文面试,全英文教学。
优点:
1金融专业师资较强。一改交大经济类专业薄弱的缺点。
2英文面试,全英文教学,可以看出这个专业起点很高。
缺点:
1前几届就业水平未知。新成立的学院,需要时间去被社会认可。
2考入难度大。官方说招生25人,为什么保送就有27人(交大BBS提供,14个本校,13个外校)保送生比例高。
3就业竞争激烈。上海已经有了复旦、上财、上交安泰了,竞争对手多
4“模块化”教学模式。学院老师多是外国名校华人教师,应该不会是全职!(交大BBS上传闻这个学院没导师制)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 考研难度:6分
优点:
1师资强大,名师荟萃。你只需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五道口的导师就知道了,个个都是中国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2就业水平好。(五道口教学面向培养未来中国金融机构“领导者”,这点和大学不同,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就有优势了!)
3招生公平、公正。五道口只是个研究生院,没有本科学生,所有研究生都是通过考试进入,不存在偏向自己学生的情况。特别推荐给本科不是名校的考生!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学生考入哦!
4招生规模大。每年招生50人。录取比1:12
缺点:
1没有固定的导师。基本上想见导师都需要向秘书约时间。
2学校太小,没有大学那种氛围。
3没有官方参考书,只能从历年考研经验的帖子中得出复习思路。
4考试范围大。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其实别害怕,道口比较偏重宏观、货币银行学只是需要多看书而已!很多普通本科考生考入哦!
5学术水平一般。导师都忙着工作考研考金融哪所,当然没人作研究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考研难度:6分
优点:
1专业水平强。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类专业是中国老牌子了,实力当然毋庸置疑。
2地理优势明显。身处北京,实习、就业都有优势。
3参考书多,但都是属于初级教材。
缺点:
1没有官方参考书。可以从历年考研人的经验帖子中得出。
2考研信息不透明。几乎从官网上什么资料都查不到。
此外还有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有个南方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数学一)、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这些学校的金融专业,专业水平一般,但是学校综合排名靠前,适合换个名校身份的考生,可以考虑一下。
当然还有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这样的普通重点大学,身处上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就业水平也比较好。
读金融考研,26金融专硕考研择校必读|系统性择校方法论(建议收藏!!)
第一部分
择校方法论
首先,在进入金融专硕择校方法的解析之前,学弟妹们应该已经完成了下列问题的回答:
1)我确定将选择国内读研,而非出国/直接就业;
2)我确定选择金融专业成为我的硕士专业;
3)我确定将选择金融专硕,而非金融学硕作为目标专业,并更加倾向于在未来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
如果以上问题你已经能够确定相关的选择,那么你已经比同届的小伙伴更进一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前进的路径,非常恭喜你!
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后边的择校阶段啦。
其次,关于金融专硕择校,师兄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于三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话是——
“成功的关键是
从最终目标推中间目标。”
这句话讲的是考研院校的选择要紧贴就业。
基本大部分的同学在选择金融专硕这个专业时就决定了硕士后的规划是步入职场。所以,就业的选择一定要从想要就业的地域、单位和方向出发,去反推考研院校,这样的路径才是最准最快的。
举例而言
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虽然是双非院校,但其金融专硕的就业率非常之高,在上海的认可度超越其他同阶层院校甚至更高层的院校,对于想要在上海就业和生活的小伙伴就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第二句话是——
“考研是为了成功上岸,而
不是昭告世界曾有梦想。”
选择远远比努力更重要。
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到更好的平台学习,这个目标就决定,考研院校的设置不能过低,我们不能随意选择一个本科几乎差不多的学校,那几乎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同时,考研院校的设置也不能过高,绝不能盲目自大、好高骛远,甚至想要去抄底去捡漏名校。
第三句话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合理确定目标的基础之上,只要按部就班、踏实复习、合理规划,考研将大概率是求仁得仁、功不唐捐的一段历程。
尽早开始规划目标并着手开始复习,26考研的你将比别人赢得更多的优势,付出的努力也绝不会白费。
再次,关于具体的择校维度,师兄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解析,各位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选择:
(一)就业意向
01
就业地域
金融专硕的就业单位一般涵盖了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国企、公务员、事业编等等,大型银行总部、央企总部和国家部委公务员单位,普遍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的这种大型城市,这些单位位于整个金融行业的金字塔顶端,招聘要求极高但人数极少。
其他类型的就业单位招聘人数较多,但都具有较强的属地原则,特别是银行、证券公司、地方性国企等,就业的地域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人脉积累、购房购车、家庭安顿的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从地域分类来看,一般硕士毕业后,学弟妹们的就业层级从地域上一般分为南方和北方,再往细里分读金融考研,一般分为北上广深-省会城市-老家当地城市三级。
建议各位在择校时,遵循以下的思路,分三步走:
首先,大致确定南方和北方这个层级,本身是北方人想要在北方找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报北方的院校,切忌报考南方学校,即使相比而言某些南方院校的考研难度可能更低,一定不要舍近求远、来回折腾,将很不利于未来读研期间的实习和跑招聘会。
其次,如果本身南北方这个问题想的不太清楚硕士,建议选在北京、上海等地,并且报考较为知名的985、211院校(当然报考难度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不容忽视),名牌院校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会相对通用。
再次,如果确定毕业后要回省会城市或者老家所在城市工作,省会大学又属于985和211院校的,建议直接选择省会城市大学的金融专硕。
因为省内学校认可度在本省一般都较高,本省内的校友资源较多,有利于未来积累人脉。
并且,一般省会城市的大学考研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要略低于北上广的985和211院校。
例如想要在湖北就业的同学可考虑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而不是北京师范大学,虽然二者同为985。
金融专硕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所以非常讲求性价比,对于想要回家就业的学弟妹们,省内的985不是绝对PK不过大城市的985院校的。
当然这个前提是本省有985、211院校可以选择,如果只是一个省内普通一本院校的硕士,以上的观点就不绝对成立了。
02
就业单位
前文梳理了金融专硕的就业单位,平台越大、发展越好、薪资水平越高的企业和单位对于校招生的硕士、本科毕业院校把控越严格。
金融专硕本身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它的就业范围较广,基本上每年校招的好单位都会招收金融专业的学生,所以从专业门槛上来讲不构成被筛的原因,那么只剩学校是单位可以筛选的标准了。
大型央企总部、烟草总局、商业银行总行、政策性银行总行、证券公司总部、基金公司总部等优质单位目前都要求本硕均是211和985院校,部分甚至要求硕士毕业院校必须是985院校。
那么,立志进入这些单位的学弟妹们,一定要注意报考院校是否符合要求。
产出与投入密切相关,既然通过硕士院校的平台能够送你“平步青云”,势必就决定了这些院校的考研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很多、参考书目难度很大、复试淘汰率较高,对于考生的复习时间投入、心理素质、规划学习的合理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很高。
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结合本科基础,清晰认知个人情况,合理研判环境和形势,再谨慎做出院校的选择。
(二)学校实力
前文提到的985、211,既是学校的品牌,又是学校的实力体现。
除了品牌的差距,各大院校的实力差距还体现在了学科实力,评价一所学校学科实力最为靠谱的排名,目前应该是2017年学科评估结果,这个在网上可以直接查到。
同时,学校的实力还体现在了校友人脉资源、社会认可度、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各个方面,在实习时也会影响求职人员实习经历的质量和水平高低。
因而,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建议各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关于学科实力+学校层次,后文师兄针对全国金融专硕考研院校进行了一个分类排名,排名依据是各院校最新数据综合整理而来的资料,大致分成了五个梯度,可供各位参考。
(三)学费学制
从学费上来看,金融作为各个学科专业里最烧钱的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学费负担较大,并且金融学硕一般不需要额外掏钱,基本有国家补贴支持。
而大部分院校的金融专硕专业,除了研究生每年6000元的基本补助和每学期的奖学金之外,没有大额的学费补助和奖励,个人和家庭能否负担专硕学费支出是一个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举例而言
对外经贸大学的金融专硕学费为3万/年,两年学费一共6万元,属于学费较为便宜的学校;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不同细分方向学制和学费定价不同,但普遍偏高,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25万/3年、首席经济学家中心25万/3年、经济学院22.8万/2年、金融学院22.8/2年、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A组的三个方向是22.8万/2年、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B组的国际金融工程(滴水湖高金-伯克利)方向30.8万/2年,包括今年新增的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5万/2.5年等。
从学制上来看,大部分院校的金融专硕的学制一般是两年,特别是985和211院校,学制基本都是两年,典型院校包括了人大、央财、贸大、南开、浙大等。
少数院校的金融专硕学制是三年,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等。
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性的普通财经、师范、理工类院校,像河北经贸、浙江理工、云南师范等也招收3年制的金融专硕。
一般而言,师兄建议优先选择2年学制的学校,一方面,在学费上可以省下一笔费用,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在就业时年龄优势较为明显。
(四)招生情况
各大招收金融专硕院校的招生简章通常包含了专业名录、招生类别、招生计划(人数)、报名条件、初试的考试时间、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复试环节等内容。
在了解目标院校的时候最好要通篇阅读近三年的招生简章,了解关于金融专硕招生的所有详细信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招生计划和参考书目这两项,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详细展开分析。
第一,在招生计划方面,建议不要选择人数太少,或者第一年招生金融专硕的院校,特别是部分院校本身还很火爆,报录比将十分夸张,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如果各位有意向学校,最好能够通过官方网站或者以往前辈的经验贴查询下专业报录比,一般金融专硕考研报录比达到10:1,就算是考研难度较高了。
师兄在这里要告诫大家,考研捡漏成功毕竟属于小概率事件,各位还是要以稳妥为佳。
相应的,如果已经选择了难度较大的院校,为了上线,势必就要在专业课及其他所有科目的备考中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请各位做好准备。
第二,在参考书目方面,一般未明确指定参考书目的院校难度要大于明确指定的院校,参考书目较多的院校难度要大于参考书目较少的院校,指定书目是中文书的难度要大于外文参考书目的难度。
通常来讲,专业课的难度越大,该院校的专业课得分越低,考生达到复试线的难度越大,整体考研的竞争程度也将越高,对于跨专业的同学也越不利,建议跨专业、无基础的同学不要轻易选择专业课难度较大的院校。
(五)个人情况
择校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结合个人情况进行选择,要想真正成功上岸,你必须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所在,并尽力扬长避短。
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择校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是专业基础
主要分为专业课基础和数学基础两个方面
专业课基础方面,体现在有无专业课背景,如果本科是金融、经济或者其他与金融专业有关的专业,亦或者辅修了金融双学位,又或者本科期间系统性参与过金融知识学习的考生,即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考生。
此类考生对于基本的金融学原理、经济学市场结构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上手较快,适合挑战下专业课命题难度较大、指定参考教材数量较多的院校,如复旦、上财、贸大、央财、人大等院校。
如果是跨专业考生,建议要进行相对保守的选择,不要盲目挑战高难度院校,读研先顺利实现转专业。
第二是数学基础方面,金融专硕考研的初试阶段,专业课中一部分学校是考数三(极少考更难的数一),部分是考396联考的。
相对而言,396联考的数学更简单一些,除了数学外396额外增加了逻辑和写作部分的考察。
这里建议各位参考本科期间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如果数学基础较弱或者本科是纯文科类不考数学的同学,建议选择396联考的院校,如人大、北师大、南开、贸大、同济等院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扬长避短。
二是本科院校水平。
考研建议以自己本科院校为基础,选择跳一跳、努力一下能够得着的学校。
本科是普通本科的同学——考研建议选择就业率较高、所在城市较好的一本或者211院校;本科是211院校的同学——考研建议选择财经211院校或者985院校;本科是985院校的同学——考研建议选择Top5的院校作为考研目标。
金融专业由于竞争过于激烈,通过初试筛选人已经不能满足很多学校的要求,因此部分院校会在复试上大刀阔斧的砍人,而这就导致很多本科学校实力一般的考生无辜躺枪,在复试还没开始前已经在面试老师的印象分上处于劣势。
因而,考研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水平,不能好高骛远、一步登天。
第二部分
金融专硕院校梯度
这里,师兄对金融专业的考研热门院校进行一个分类排名,对院校实力、就业地区、学科评估(参考)三项指标依次分配权重,最后加权平均,得到了五大梯度的排名结果,可供各位参考。
第一梯队:
第一梯队的院校都是赫赫有名的名校,且地处金融发展最繁荣的北京、上海。
第一梯队的院校考研难度极高,竞争十分激烈,同时专业课难度非常大,复试科目几乎包括了本科所有专业科目,考生普遍分数偏低。
报考生源主要包含985,211,普通本科(很少)。
一类
(985)清华大学五道口
(985)北京大学
二类
(985)复旦大学
(985)上海交通大学
(985)中国人民大学
该梯队中的第一类是绝对的顶尖院校,考研难度极大,招生人数不多,竞争对手综合素质很高,部分竞争者是二战或者三战,当然这类院校的就业质量极高。
第二类是综合性985大学中的翘楚,作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院校,在就业市场中非常吃香,无论是大型投行/券商/银行的关键岗位(投行岗、研究岗),还是金融监管部门的总部岗位,在学历上可以说几乎是畅行无阻。
第二梯队:
第二梯度的院校考研难度高,专业课难度中等偏高。报考生源主要为985/211,普通本科生较少。
一类
(985)南开大学
(985)厦门大学
(98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85)浙江大学
(985)南京大学
二类
(211)上海财经大学
(2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11)中央财经大学
第二梯度的两类院校在就业方面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第一类是金融专业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此类大学有985院校的强大品牌优势,知名度基本能够辐射全国,且该院校的金融专业和经济专业竞争力较强。
第二类是顶尖财经类院校,三家并称“两财一贸”,且学校均地处金融核心城市,校友众多,人脉较广,有利于未来的就业发展。
第三梯队:
第三梯度的院校考研难度较高,专业课难度中等,报考生源主要为211和普通本科。
一类
(985)武汉大学
(985)同济大学
(985)山东大学
(985)湖南大学
(985)中山大学
(985)吉林大学
(985)四川大学
二类
(98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85)华东师范大学
(985)北京师范大学等
三类
(21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11)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三梯度的第一类院校是综合性的985院校,综合实力较强,但金融专业实力中上,或地处非金融发展核心区域的学校,一般所在地以省会城市为主。
第二类院校是重点理工科综合类院校,有211和985,但金融专业实力较弱,金融专业硕士的招生人数较少。
第三类院校主要是两所,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虽然这两所不是92高校,但从目前就业和认可度来看,也是非常好的,不输第三梯队其他985院校。从报考热度来看,也是比较热门的,不要觉得是双非院校,就非常好上岸。
这三类之所以属于第三梯队读金融考研,26金融专硕考研择校必读|系统性择校方法论(建议收藏!!),是因为院校在所处区域、金融实力方面略有短板,但其本质仍然是985、211院校,在本地区内的就业也基本不受限制,进入当地省分银行或省分金融机构做管培生较多,想要进入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的大平台核心岗位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梯队:
第四梯队的院校考研难度中等,专业课难度中等,仅有部分院校属于211,报考生源主要为普通本科。
一类
(211)西南财经大学
(2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1)暨南大学
二类
(211)辽宁大学
(211)上海大学
(211)郑州大学
(211)武汉理工大学
(211)云南大学
(211)广西大学
(211)贵州大学
(双非)东北财经大学
(双非)江西财经大学
(双非)浙江工商大学
(双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双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
第四梯队主要是以地方性的财经院校和地方性的综合类院校为主,该梯度包含的学校较多,一般在本省范围内影响力较大,比较适合想要回老家工作的同学,考研性价比也相对较高。
第五梯队:
最后一个梯队是针对双非普通院校的,包含除了前四个梯队以外的所有院校。
金融专业的竞争本身就很激烈,金融专业的人数众多,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建议大家还是要努力选择较高梯队的院校,至少应该选择第四梯队的学校。
如果考虑个人情况,选择第五梯队,也应该遵循地理位置>学校牌子>专业排名这个思路,综合进行选择,先定位自己期望扎根的城市,然后再去找相对应的学校,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例如,上海就可以考虑上外贸;北京可以考虑北京工商;广东可以考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可以考虑深圳大学等。
第三部分
择校和复习规划指导
因为每位同学的择校意愿有很大的差别,上述的择校方法论也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大家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早日确定目标上海mba,师兄将免费帮助26考研的小伙伴进行一对一择校规划,结合大家的本科学历、院校偏好、未来从业岗位&区域意向助力各位准研究生做出选择!
以下是之前学长一对一择校记录
添加下方学长or学姐微信
获取一对一择校规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