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年考研国家线正式公布!
经济学(A类):323分,单科线40/60!
看到这个分数线,相信很多同学都松了一口气!
今年国家线为何下降?
考研人数有所回落:经过前几年的暴涨博士,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所回落,竞争压力相对减小。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鼓励高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了录取机会。
疫情影响减弱:疫情影响逐渐减弱,考生备考更加充分,整体成绩有所提升。
国家线公布后,你该做什么?
1. 确认过线情况:对比自己的初试成绩和国家线,确认是否过线。
2. 关注院校复试线:国家线只是最低要求金融经济类考研,各院校会根据招生情况划定复试线,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官网。
3. 准备复试:复试竞争依然激烈,抓紧时间准备专业课、英语口语和面试。
4. 关注调剂信息:未过一志愿复试线的同学,可以关注调剂信息上海mba,争取上岸机会。
5. 调整心态:无论结果如何金融经济类考研,经济学考研前方大捷:高分喜报来啦!,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经济学、金融学考研竞争依然激烈,想要成功上岸,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福利:
复试调剂指导课程:资深导师一对一指导,助你顺利上岸!
历年复试资料:免费领取,助你了解复试重点!
经济添加助教备注公众号
最后,祝愿取得高分的同学们,复试顺利,进入心仪的院校!!!有点期待的同学们,也可以提前看看调剂的院校,多了解了解信息硕士,准备好调剂!!!(添加张老师暗号:公众号)
金融学考研综合,中山大学金融专硕总分410+超高分上岸初试+复试详细经验分享(干货满满)
qq备考群:
大家好!我是23届中山大学金融专硕的同学,目前已经录取,总分410+分,金融学综合专业课130+分。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湖北某双非学校,本科专业是金融学,考研选择的也是金融专硕。本科期间成绩一般,也没什么特别的奖项。考研初试成绩为410+,本文的复习逻辑和时间进度供大家参考,备考期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进度与方法。
中山大学金融专硕考研情况:
中山大学,985,211。招金融的学院一共有3个:岭南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2022年停止招生,而商学院2022年开始第1年招生)
岭南学院在广州南校区,国际金融学院在珠海校区,商学院在深圳校区。3个学院的全日制金融专硕都是2年制,总学费7万。其中,岭南学院最负盛名,经济学和金融学实力很强。师资方面,岭南学院>商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岭南学院偏经济学,商学院偏管理类,国际金融学院目前没有明显的偏向。这3个学院初试试卷完全一样,复试考查比重均占50%。不同点仅在于复试形式和复试内容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在选择报考学院时应该更多的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参考地区、研究方向、录取人数进行选择。今年从分数线来看的话,还是国际金融学院最好考。
中大金融专硕2022年有三个院招生。
①岭南学院(广州):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在《金融时报》全球排名中位列第56位。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8年合作开办国际MBA课程,该项目于全国第二批MBA项目评估中名列第一。招生早,师资好,校友强,地理位置优越,但总体偏难。
②国际金融学院(珠海):相对简单一些,但每年招生人数和分数线变动都较大;
③商学院(深圳):2022年开始招收金融专硕,不区分研究方向,教学模式类似管理学院,地理位置在深圳,实习就业机会更多。
管理学院(已停止招收金融硕士):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机构,得到过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等海内外基金的大力支持。优势在工商管理专业MBA,在国内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仅略逊清华经管和北大光华。
专业课431(130+)
从20年21届开始,中山就不公开专业课真题了,难度也开始有所下降。尤其是23届,不知道是不是岭院的mba项目被撤了以后,为了更多招生,所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同一套试卷,所以整体难度下降了很多。
中山大学并未给出参考书目,但给出了考试内容。(没有具体参考书,专业课有一定的超纲情况出现,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复习范围的广度)
考试内容包括:货币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的基本知识和核心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的程度,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定价及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将金融理论和金融工具应用于公司财务决策及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推荐参考书
《国际金融》马君潞,高等教育出版社/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
《公司理财》罗斯,第九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博迪,第九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慧姐团队公司理财习题册+23慧姐金融专硕团队全程资料
中大真题的重复率是挺高的。理论上来说,真题应该看三次,有三种目的:
第一次是在择校的时候,把目标院校的近五年真题对比着来看一下,哪个学校的出题风格更符合你口味?更微观还是更宏观,计算题多一些还是文字题多一些?
第二次是在看完第二遍书的时候,这时候你已经对课本的知识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再看看真题可以帮助你精炼出重点,提高效率。
第三次是在看完第三遍书的时候,这时候可以尝试掐点做真题了,分数没那么重要,关键是看还有没有知识点是你没掌握的。
实际上看书和看真题可以交叉着来进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就行,看自己习惯。
把考试的部分完整看完。对课本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熟悉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一战的时候我曾经心比天高,觉得直接用中大初试大全解就可以。但事实是,如果没有对课本的充分了解,看大全解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融会贯通,后面记忆的时候会变成硬背,对理科生(主要是我)来说可能会更难。所以不管一开始会有多辛苦,也要慢慢把每一页都看一遍,坚持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建议第一次看课本是通读,把每一句话读完,合上书能说出每一章里面有些什么知识点,不要在书上划线,这时候写笔记有点浪费时间,写完也会忘;
第二次看课本的时候用黑色签字笔或者铅笔,划出难理解的点或者重点,反复看几次,开始写笔记,推导公式和整理框架;
第三次看课本的时候可以用荧光笔划出常考点和可以用来考试但没考过的知识点,整理各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再后来做题或者对知识点做发散思考的时候,可以把问题和评注写在旁边,然后问问学长学姐,把追问的结果也写在旁边。
书会越看越快的,当你两天能把一本书过一遍,感觉不是书在教你知识,而是你在盘书上的知识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掌握得不错了。
看书的终极目的是让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整体框架能清楚,对每一个小知识点的内容能说出来,易错易混点也能分辨出来,能应用知识点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更好,可以用这个准则检验自己看书的效果。不是只要看了三遍就能全部学会的。
23届做出了一些调整,23届的试卷具体结构是选择题(20道*2分=40分)、名词解释(5道*5分=25分)、计算题(4道*10分=40分)、论述题(3道*15分=45分)。以往是计算题50分的,23届的则是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各增加了5分。从整体试卷来看,货币银行学的考察分数不多,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名词解释考了道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别的都是一些常见的考点。宏观里的国金反而是考察的挺多的,尤其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已经连续两年考了论述题大题了,还有在选择、名词解释、计算题中都有考察到,所以国金一定要好好学习。微观金融里的公司理财部分,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明确,常见的财务指标计算,ocf的计算,资本结构以及估值的问题,这些在4个题型里都会涉及到。
另外,这门课程如果只看罗斯的《公司理财》你会有些不太懂的地方,一些国外和国内的表述不一样,所以可以看看一些国内的教材,学习国内的说法。因为考题里出现的都是国内的说法形式。投资学在18、19、20、21四年的真题里都有一道计算题,前两年是关于期权的博士后,20的题目好像难些,但又没有真题所以具体不得而知,21则是一道效用函数的题目,但是23届计算题里,没有出现投资学的考察。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又较多重合的地方,所以单纯是投资学考察的题目也不多,有印象的就是一道关于风险厌恶系数的选择题,也相对简单。
我是7月份大概第一遍学习完各科目完整一遍。再根据教材开始整理总结知识点框架,同时整理名词解释和锻炼简答题和论述题答题语言。通过反复抄写知识点框架和名词解释加深记忆,每隔几天对前几天学习的知识点加以复习和巩固。值得说明的是,七月份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一些习题了,我重点把基础阶段慧姐团队复习全书的所有题都做了一遍,课上也听老师进行了讲解,尤其是对于重要的考点,重要的知识点,我都用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的形式来组织语言,重新作答,盖上参考书,以模拟题的形式来进行演练。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的重要,这对我拿专业课高分我觉得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很大程度上,很多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专业课的时候,只知道看书,只知道重要的知识点到底有没有用,只知道把这个知识点了解学习过以后,但是并不去做总结,也不做记笔记,也不去分析,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好的。其实更多的情况之下,应该听课,总结好笔记以后反复复习,把这个笔记重点进行巩固和突破,这样的效果特别好!
9月份开始根据自己整理的名词解释、知识点框架进行背诵。公司理财计算题重点看之前整理的计算题错题以及相关知识点。公司理财部分的课我重点听了慧姐的公司理财精讲课,慧姐在这部分讲的非常不错。慧姐的公司理财课讲的是比较深的,相对很多市面上的老师,我觉得慧姐的课讲的是逻辑性比较强的,而且知识点讲的比较透彻,公式的推导和分析也比较有自己的。公司理财这门科目的话,有点类似于财务管理,有点偏重于像理工科的一个感觉,虽然公司理财我之前没有接触过,但是我感觉公司理财还是比较有趣的,最关键的是公司理财不是死记硬背的一门科目,公司理财的理解和公式的活用,活用和多做题见多识广是比较重要的!强调一下,公司理财是必须做题的,公司理财不做题的话是很难考一个高分的。我公司理财部分的题目做了也不少,主要是计算类的题目,我做了很多名校的题目,之前我都说过了,但是做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做一些经典有代表性习题。也不是做越难的题越好,这块儿的话,我更多的做的是慧姐的强化公司理财西医题库,他选用了各个学校经典的公司理财习题,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题目的答案编纂还是不错的,通过做题也是能够提高对于公式的活学活用,增加对于公式的理解。在这块儿的话,我也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提早进行学习,因为其实这部分很多同学们因为计算题没有打好而出现分数差金融学考研综合,中山大学金融专硕总分410+超高分上岸初试+复试详细经验分享(干货满满),这样就不太好了,这部分的话题目分值比较大,而且很容易丢分,一旦错了分数就会受到影响!
这本书的题目我非常推荐的。我认为慧姐团队的这本书编纂的很好,选用的都是各个学校历年经典的真题进行编纂,附有答案。重点的题目老师课上都会进行重点的讲解,这块儿的题目我觉得老师讲的还是比较透彻的。题目的讲解我觉得是比较重要,因为有时候自己再去思考学习方法的过程中,上课的过程中由老师点拨一下,上课把这道题的切入点、重点讲透的话,你会觉得学起来很容易,这样的话也会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能更容易去掌握这道题目的精髓!
强化阶段,强烈建议对于计算题可以练习一下各个学校的历年431真题,对计算题及其对应知识点进行总结,加深对计算题各知识点的理解。有时间也可以看一看投资学对应章节金融学考研综合,增强对公司理财的理解。
对于中山的真题,一个特点是,往年的真题题目在将来的考试中重复出现的情况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一定要把真题研究透彻,力求所有的题目都会。另一个特点是,近些年的论述题,基本以书上的知识点为主,没有与社会热点结合的题目,所以热点的准备也可以不用那么吃力,做个防备学习就好。整体的主要命题点是国际金融学和公司理财,但也不要忽视货银和投资学的学习。在过教材的时候,可以使用配套的教材习题册或者课后习题训练。过完一轮教材后,也可以用慧姐全程班的资料,有很多很好的基础习题和强化习题,而且慧姐上课配套也会进行讲解,也可以利用别的院校的真题来训练。
政治:(80+)
政治的复习不用太早,可以等到强化课更新了一半的时候再去听课(大概6月多,7月),当时我是睡前的一个小时倍速看课程的。我购买的教材是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网上有些推荐徐涛老师的课程加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我还是比较推荐使用配套的讲义,毕竟徐涛老师的课程肯定还是以自己的讲义配套的,没必要多此一举还去换本教材。徐涛老师的课程里面会画一些要背诵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不背,只要有个大概的印象就行。毛中特部分在暑期这段时间,把五位一体之前的内容学一遍就行,后面的可以不看,别的三门就全看。
在6月多到冲刺这段时间,我是用王吉老师的《千题练》来巩固学的知识的,徐涛老师的意思是等一个模块学完或者全部学完再做,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去做了一本(另外就是这本书相对便宜,而且我更喜欢纸质版的练习)。大概是8月中旬的时候,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徐涛老师的《优题库》刷了一遍。那个时候其实还是错很多,一个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另一个是徐涛老师出的题目确实没有他讲课那么好。徐涛老师也表示不管谁出的模拟题都好,都肯定和真题有出入,所以同学们也没必要去纠结要不要换别的习题册,哪一本你都会错很多。
9月中旬左右,徐涛老师的《冲刺背诵笔记》也出来了,这个时候同学们就要好好的拿着这本书去背,可以跟着徐涛老师的公众号的背诵知识点推文记忆(主要背的是论述题)。另外就是徐涛老师的冲刺课程,尤其是毛中特部分的,有大量的更新内容,这个时候学习正好。时政的课程这个时候也会出,但是我是使用的王吉老师(老师微博有分享)的时政课程,他有4页纸左右的时政总结。我就拿着这两份资料,在做模拟卷的时候一边复查我的知识点,一边记忆。基本上考试选择题的内容都在这上面了。
10月左右,市面上很多模拟卷出来了,肖秀荣老师的8套卷和4套卷(购买了,后面的都是pdf),腿姐6套卷,徐涛6套卷,王吉3+1套卷在职研究生,余峰的6加4,这些我都做了至少一遍,也是做题和看《冲刺背诵笔记》。
11月左右,徐涛老师的《20天20题》也出版了,我是使用这一本资料背诵的,在9月多的时候就跟着徐涛老师公众号背《冲刺背诵笔记》,很多论述题的知识点提前背过,背小黄书也相对轻松些。这个时候可以看看徐涛老师的冲刺押题课,他会画更多重点。然而,肖秀荣老师的4套卷,其实也得看看,今年徐涛老师比较自信说不会考的点,还是考了。我考前一晚上,就看了肖4上有,20题上没有的一些题目,也主要是看了前两套。背诵主观题的时间主要是11月小黄书出版到考前,一直进行着。
英语:(80)
首先,因为我本身英语基础比较好,通过了四六级,所以在英语的学习上没有那么吃力。首先这个阶段我是用了纸质的单词书,闪过词汇,每天给自己制定计划背多少词,大概几天可以过完一轮,这是在背单词之前做好的计划,每天早上开始学习时我会先背单词让自己进入状态,然后从pdd买了艾宾浩斯曲线的单词本,把不会的单词抄在本子上硕士,按照曲线的天数复习,基本上按照曲线复习一遍之后就能记的差不多。然后我听了田静老师的的句句真研的课程,这个课程很推荐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去听,她会从简单句开始讲,慢慢的到长难句的部分,如果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比较快速的对句子有大概的了解,能学会句子成分分析,这样在之后做题的过程中会有很大帮助。
其次,在6-8月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刷真题,一开始刷真题会比较痛苦,因为做一篇阅读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然后错误率比较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段时间之后是会发生质的改变的。刷真题我用了考研真相这本书,大家也可以用黄皮书,或者其他的真题书都可以,一般这类真题书都会有比较详细的解析。在做阅读真题时,每天只做一篇,掐时间做,做完以后对答案,把自己选正确答案的原因及错误答案错在哪里都想清楚。然后可以在网上购买手译本,做完一篇阅读之后在手译本上把每句话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每句话的翻译写在下面,看看自己在掐时间做阅读的时候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这也可以给后面翻译题做铺垫。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改变,随着时间推移,做阅读看懂文章会越来越轻松。也推荐大家在b站或者微信公众号跟田静老师的每日一句,每天一个句子分析和练习。
最后,9-12月还是在继续做阅读真题的过程,每天都要做是一个保持手感的过程,二刷三刷,也可以结合英语一的真题来做,然后继续坚持每天背单词,不仅要背词书单词,也要把阅读里面的生词摘抄下来,进行背诵。这个阶段不仅要做阅读,对小三样和作文的学习也要提上日程,9月返校就可以开始学习作文,越早开始学越好,可以听不同老师的课程一节或两节,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一个。作文我是听了石雷鹏老师的课,然后结合了一些公众号里面看来的文章,做了自己的模板,然后背诵了,句子其实就那几个,考试的时候也想不起来很华丽的句子,能把单词都写对,字写的好看感觉就很棒了,小三样,可以选一个老师听一听,我当时开始的晚了,就直接上手做题了,但是完形还是听了课。大概10月份开学就可以慢慢弄这个部分了,完形填空可以听课,然后自己找手感,多积累一些单词。新题型把题都做了,如果有瓶颈期可以找一节课看一下,这个比较简单。翻译主要是单词和逻辑,可以听两节课看看技巧,然后就多做做题,其实在英语阅读精翻的过程也是在学习这个部分了。12月份快到考试的时候就把之前剩下的两套真题卷进行模拟,按照考试时候的时间和自己习惯的做题顺序,找到考场的感觉。
经济类联考396(120+):
在最开始备考的时候,我是学习数三的,学了零零散散的大概有三个月,但是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学习数三不太适合自己,然后在4月多的适合选择了396,感觉开始的时间也不算晚的,我就根据我学习的方法给一些建议吧。
因为我开始学的是数三,也就是我跟着武忠祥老师的视频学了高等数学,武忠祥老师讲的节奏不快,是很慢的,很适合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后来我也没有规规矩矩的跟着396的老师学高等数学部分,学数三的高等数学应对396的高等数学部分是比较轻松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部分我是跟着396的刘伟宇老师的课程学习的,这个老师讲课的节奏也很慢,学起来比较轻松。学习的过程中,用到的书籍有考虫的讲义和习题,蓝皮的396经济类联考的核心笔记和60天800题,这是前期。到中后期的时候,主要用张宇老师的《优题库》,在做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本书的难度是高于前两本书的,但是是需要做的,今年的数学部分很难,比之前的难度高了一个层级,《优题库》的难度是适配的。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可以看周洋鑫老师的课还有他的习题,他的习题难度是可以的,个人感觉跟真题难度是适配的,可以多做一些难题,简单的题不适合应试。
逻辑和写作方面,我跟的是王诚老师的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配套的《逻辑攻略》、《写作攻略》。现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就跟着老师学逻辑就行了,也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做逻辑的题目,等到逻辑全部学完的时候,再去做王老师的《逻辑真题》,这主要是管综和21、22经综的题目。写作的话,早些准备就主要是整理一些论据为主,可以看看王诚老师的《思库》,这本书对于你的一些写作思路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趁着有空,每天花个半小时看看。考前一个月也可以拿出来看,温故而知新。对于逻辑和写作的习题,主要是训练真题就够啦,不需要像数学一样用大量的时间去做别的习题册。
前期的复习时间还是得主要留给数学,练好数学的习题很重要。逻辑写作的课程也不会特别紧密,在没有逻辑课的时候,建议早上大部分时间要留给数学看课以及刷题。别的空余时间,也得多留给数学训练。到后期复习模拟的时候,要计算好时间,跟考场一样模拟,合理分配好时间,作文是一定要写的,看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要不到了考场时间分配都是问题,不太能以一个绝佳的状态考试。
前期的复习时间还是得主要留给数学,练好数学的习题很重要。逻辑写作的课程也不会特别紧密,在没有逻辑课的时候,建议早上大部分时间要留给数学看课以及刷题。别的空余时间,也得多留给数学训练。到后期,出了模拟卷的时候,数学的练习就主要放在早上模拟的那30道题目里了。对于模拟卷,王诚、张宇老师的卷子质量就不太行了,比较推荐的是鑫全的6+4。这两份试卷做起来,更有真题的感觉。王诚老师的模拟卷逻辑部分有点奇怪,完全就是按照他的授课思路来的,不太像真题风格。张宇老师的模拟卷则是数学部分特别难,然后逻辑部分有些推理题目也太难了。然后,对于模拟卷的训练时候,只需要做数学和逻辑部分,写作部分还是以真题为主。
往期精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