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6年3月17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公示了2015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名单,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人才计划的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其中,我兰大两名教授入选。
小科普:什么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20年加州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博士后,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拟入选名单
王为教授简介:
王 为教授( Wei Wang),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2年9月出生。1992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95年和1998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刘有成教授。2000至2002年分别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3月起受聘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化工研究所(研究人员 )。2006年5月起受聘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硕士,同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2006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甘肃省领军人才”首批第一层次人选加州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咱兰大人重磅:新一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名单出炉!我兰大两位教授入选,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得王天眷波谱学奖。2013年被评选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应用化学》副主编;《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快报》、《波谱学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化学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王为教授在功能化(有机、手性)多孔催化剂的设计合成、表征、催化、催化反应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 功能化多孔有机材料的构筑、表征及应用;2)多相及均相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3)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多相催化反应机理。实现了:结构有序的共价有机框架多孔材料和结构无序的共轭有机多孔材料的催化应用;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建立了原位停止-流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多相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Acc. Chem. Res.,Chem. Eur. J.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
邓建明教授简介:
邓建明教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态研究所教授,《植物生理生态》、《代谢生态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在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生态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7年6月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生态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做访问学者。近年来,发表论文今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 of the of (PNAS)、 of 和PLoS ONE 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先后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及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及春晖计划等课题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国际合作项目2项。曾为《 》、 《 of 》、 《Acta 》、《Plant 》、《 of Plant 》、《 of 》《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等杂志审稿。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兰州大学2006年度研究生“求是奖学金”、英国生态学会2006年度“青年学者”国际奖(Young Prize)、2009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奖项,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加州大学博士后那帅,250名新入选院士名单公布!13位华人学者当选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4日,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250名新入选院士名单,其中有13位华人学者当选。
此次入选的华人学者有:文小刚(麻省理工学院)、陈鹏(康奈尔大学)、洪梅(麻省理工学院)、武延庆(多伦多大学)、陈卫(美国西北大学)、蒋濛(普渡大学)、锁志刚(哈佛大学)、丛京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何川(芝加哥大学)、韩珉(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Chen(哈佛大学)、张远(匹茨堡大学)、杜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此次入选的还有好莱坞演员/导演乔治·克鲁尼(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of Arts and ,简称AAAS ),是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其宗旨为“弘扬学术,以增进自由、独立、良善之公民德行”,涉及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公共事务、商业与行政管理学各领域。该组织每年都要选取当代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领袖成为该院的院士,目前共有约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包括超过250位诺贝尔奖得主。
此前,钱学森、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丘成桐、施一公、张锋、白春礼、乔杰、颜宁、李飞飞、鲍哲南、吴皓、蔡立慧等著名华人学者都曾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
此次当选的华人院士介绍
文小刚
文小刚,男,1961年11月出生于北京,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家,狄拉克奖章、巴克利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文小刚于197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81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考试,1982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1989年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将研究领域转向凝聚态物理,1991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塞西尔和艾达格林物理学教授,201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4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陈鹏
陈鹏硕士,男,1997年本科毕业于的南京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04-2005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谢晓亮院士)。自2005年起历任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陈教授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和应用单分子成像和操作方法来研究和理解纳米材料和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和动力学,以获得基础的化学知识,从而开发更好的能量转换策略,以及治疗和预防疾病。
洪梅
洪梅,女,1970年出生,麻省理工学院化学教授,她因创造性地开发和应用固态核磁共振(ssNMR)光谱来阐明膜蛋白、植物细胞壁和淀粉样蛋白的结构和机制而闻名。1992年以最优等成绩获得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化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后,她前往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在那里开发了生物合成同位素标记方法,以推进ssNMR测定蛋白质结构。她于1999年开始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02年成为副教授加州大学博士后那帅,250名新入选院士名单公布!13位华人学者当选,2004年成为正教授。2014年起她回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化学教授。
武延庆
武延庆,女,多伦多大学天文系教授,1991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伦敦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起历任多伦多大学天文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行星结构和形成及行星盘。
陈卫
陈卫,女,1966年出生,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主任、-Cook工程设计首席教授,美国西北大学集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主任、预测科学与工程设计交叉学科组主任。陈卫于198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休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3年加入西北大学。201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20年8月任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陈卫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推动了基于仿真的不确定性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促进了统计分析(数据科学)和概率理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蒋濛
蒋濛,男,1977年出生,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普渡大学校长。蒋濛于199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3年起历任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7-2022年任普渡大学工程学院院长,2021年4月-2022年12月任普渡大学战略计划执行副校长,2023年1月1日任普渡大学第13任校长。蒋濛的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无线网络、宽带接入网络、内容分发网络、网络经济学和在线社交网络。
锁志刚
锁志刚,男,1963年出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力学与材料学教授。锁志刚于198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2003年起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2008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博士,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锁志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断裂与变形,各种场驱动下材料的极化、扩散等,涉及界面断裂、电迁移、压电、铁电材料失效、材料微观表面的运动、纳米尺度的相分离与自组装、电子封装力学、薄膜力学和软材料力学行为。
丛京生
丛京生,男,1963年出生,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系杰出校长讲席教授、电子工程系教授,领域特定计算中心主任,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系结构、综合与技术实验室主任。丛京生于1985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作,2005-2008年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加州大学博士后那帅,2009年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协理副教务长,2010年创建了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201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丛京生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高能效计算与应用、可定制计算、以及高度可扩展算法。
何川
何川,男,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2023年沃尔夫奖得主。何川于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于2002年加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何川教授是研究RNA转录后修饰的世界级专家,他发现了可逆RNA甲基化及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他的研究解释了RNA甲基化如何通过表征蛋白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
韩珉
韩珉,男,1956年出生,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在职研究生,此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1年起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任职。韩珉实验室主要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和小鼠模型,通过应用遗传和生化方法来研究与动物发育、应激反应、营养感知和人类疾病相关的各种生物学问题,重点是识别和分析动物感知特定营养素(包括脂质、核苷酸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机制,并调节发育、繁殖和食物相关行为。
Chen
Chen,女,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她的实验室致力于了解发育和成熟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张远
张远,女,1959年出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张远于1981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犹他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研究员,1993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工作,2000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病理学正教授,2002年进入匹兹堡大学工作,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匹兹堡大学杰出教授。张远实验室的研究集中在病毒肿瘤发生和发现新病原体。
杜韵
杜韵,女,作曲家、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为《天使之骨》,于2017年获普利策音乐奖,成为普利策首位华人获奖女性。杜韵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欧柏林学院(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学院作曲教授。
JZUS学术服务
英文润色由常年为我们英文刊提供语言支持的母语专家团队提供,面向所有作者开放,点击润色详情 获取更多信息,或加小编好友询问.
微信加群为方便找同行交流,我们建有以下微信群,加小编个人微信号好友,备注要加入的群名称,小编会拉您进相应微信群。机构营销广告人员勿扰。
研究生新生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论文的结论与摘要的区别!很多人写着写着就混乱了……
最全最实用的使用技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