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帮助在校研究生明确个人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医学院拟邀请应往届研究生毕业生做专栏分享,以助力学院研究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加稳健地前行。本期我们邀请到医学院2019级博士吴晓昊同学带来分享。
个人简介
姓名:吴晓昊
培养层次:2019级博士
导师:肖国芝
在校期间所获荣誉:
南科大十佳毕业研究生
美国骨矿研究学会Felix 青年学者奖
华人骨研学会 Jee青年学者奖
南科大医学院院长奖
国家奖学金等等
去向单位和岗位: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人生格言:
那些都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
图 | 吴晓昊在论文答辩会
图 | 吴晓昊获南科大医学院年度院长奖
Q1
您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在求职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
如果一时间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可以从长远的目标入手,设想自己在10-20年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例如,我希望像我的恩师肖教授一样,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授。那么,在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参考他的职业成长路线,我知道博士毕业后应该继续进行博士后训练,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研究领域,为实现长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Q2
在简历制作和面试准备中,您有哪些技巧可以分享,帮助提升竞争力?
说实话,简历的制作只是“锦上添花”,真正决定简历含金量的,还是平时踏踏实实的成果积累。我建议研究生阶段要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既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也能将这些经历写入简历,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说服力。
至于面试,尤其是英文面试,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反复练习,才能在正式场合中自信地表达自己、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大家要有信心,很多教授在招聘时并不会苛求你已经精通某一具体领域,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对科研的热情和潜力。
在面试中,不要只是简单罗列你发表了哪些文章、有多高的影响因子,而要重点说明你的研究问题为什么重要,你是如何一步步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让听众了解你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堆砌成果更有说服力。
此外,和老师的邮件沟通以及面试过程中的礼仪也非常关键。即使对方最后无法提供岗位,也一定要礼貌地回复邮件,表达感谢,而不是直接“消失”。良好的沟通态度和职业素养,往往能为你留下深刻的好印象,甚至为未来埋下机会的种子。
Q3
您在整个升学求职过程中,认为最有价值的经验或教训是什么?
我见过太多朋友把大量时间花在“计划未来”上,结果却事与愿违。相比之下,我的人生每一站几乎都是水到渠成地出现在我面前。
因此,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经验就是——不要过度执着于规划遥远的未来,而是把重心放在当下的努力上。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医学院校友升学求职经验系列分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的独家经验分享,很难被精准预设,但当下的每一分投入和积累,都会为你打开新的可能,铺就更广阔的道路。专注当下上海mba,才能走得更远、更踏实。
Q4
对于正在准备升学或求职的同学,您有什么特别建议?
升学和求职的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艰难,这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阶段。我的建议是: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感到累了,就允许自己停下来,好好休息。给自己一点空间,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式。别忘了,走得慢没关系,只要方向对,就已经在路上了。
Q5
老师或朋辈在您准备升学和求职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在我博士后求职的过程中,恩师肖教授的推荐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几位教授和同门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帮助与指导,我非常感激他们的支持。
尤其是一位带我入门的师兄。当时我觉得像斯坦福大学对我来说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是他鼓励我说:“试试看总是好的。”正是这句话,让我鼓起勇气,迈出了申请的那一步。他的鼓励和引导,在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造就了今天的我。
Q6
从校园步入职场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您认为最大的转变是什么?您是如何快速适应职场环境的?
从校园到职场,对我来说最大的转变是在于节奏和心态的变化。博士后阶段相比博士研究生,更加讲求工作效率(毕竟拿工资)和项目进度,常常伴随着更强的紧迫感。尤其是当研究方向发生转变时,更需要快速学习和精准规划课题,尽快进入状态。
我的建议是:到了新的环境,要尽快找到那个“最优秀的人”,从他或她身上学习。无论是工作方式、科研思维博士,还是沟通表达,都可以通过交流和模仿快速提升。向优秀的人靠近,你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结 语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个人特色和不可复制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内核等,构成了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愿我们能从中汲取力量,收获灵感博士后,最终在职场的征途上,自信地迈出每一步,向着心仪的offer迈进。预祝大家都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实现个人价值,收获满满的成就与喜悦。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升学求职的旅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共同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
供稿 | 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回中国,指定世界TOP名校|医学研究学者公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
W医生公派博士后条件为:世界的知名高校,研究方向相符且前沿。最终我们用世界顶级高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后邀请函助其获得单位资助,顺利通过签证并出国。
W医生背景:
申请类型: 公派博士后
工作背景: 三甲医院研究人员
教育背景: 博士
研究方向: 肿瘤学
学术背景: 5篇SCI文章
申请难点: 世界名校且学科领域前沿研究
申请过程:
W医生所在单位有政策可资助医务人员出国做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研究,但要求:必须是世界知名高校,且限制在大学或大学附属医院。W医生本人也附加了自己的述求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回中国,即研究方向相符且前沿。为此,其DIY 申请了一些国外高校,却因为排名不高或方向不符等原因而放弃。
最终W医生决定委托我们,且预留了较长的申请周期,以落实满意的职位为最终目标。
申请初始,W医生划定了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top高校及医疗机构,我们依据其要求先后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新加坡中央医院、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反馈,但因地理位置、医疗机构非大学等原因被W医生排除在外。后来我们缩小了申请范围在职研究生,联系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等符合要求的知名大学,经面试后,哈佛大学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及哈佛大学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均同意接收并发来了邀请函。然而接下来,因国内工作,课题申请等原因,W医生暂停了后续程序的执行,直至去年年中,又重启了出国计划。
之前确定的哈佛大学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希望W医生访学2年,但单位资助项目只有一年期限,不得已只好放弃,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申请。这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面试后确定接收,导师是生物学系教授,一直从事肿瘤学方向的前沿课题研究,还拥有个人冠名的实验室,在 ,J. Exp. Med、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因研究主题与W医生的研究兴趣非常契合,所以对方很快就发来了邀请函博士,头衔为“ ”(博士后研究员),期限为一年。
世界知名高校、研究相符且前沿,博士后头衔,一年研究周期,所有条件均符合W医生的预期,其欣然接受邀请,并上报单位顺利获得资助。签证时也因为经费来自单位而非CSC,故没有被拒签,check数天后获签并顺利出国。
小贴士:
申请者若有排名、专业等特殊要求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回中国,指定世界TOP名校|医学研究学者公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建议预留较长时间的申请周期并提前做好预备方案。我们也会根据申请者的自身情况及时调整申请策略。
接收机构介绍:
麻省理工学院( of ),简称为“麻省理工”或“MIT”,威廉·巴顿·罗杰斯于1861年创办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硕士,主校区依查尔斯河而建,是一所享誉世界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早期侧重应用科学及工程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倚靠美国国防科技的研发需要而崛起。在二战和冷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计算机、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科技发展作出贡献。截止至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共产生了97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26位图灵奖得主。
在世界四大权威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一直名列前茅,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 2024年THE世界大学排名第3; 2023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2名;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第3。
Offer展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