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致力于卓越的教学、学习和研究博士后,培养在众多学科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导者,哈佛大学由十所学院以及一个高等研究所构成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约为2万人。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世界各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常年名列全球大学排名第一位。
优秀校友
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乔治·沃克·布什等)
160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一)
1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一)
14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四)
比尔·盖茨 – 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 –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马克·达蒙 – 美国著名演员、编剧、制片人
李显龙,新加坡总理 MPA(公共管理硕士)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职研究生,利比里亚总统,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MPA
费利佩·卡尔德龙·伊诺霍萨,墨西哥前总统 MPA
额勒贝格道尔吉,蒙古总统 MPA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卡尔德龙,哥伦比亚总统 MPA
皮埃尔·特鲁多,加拿大前总理,现任总理贾斯廷·特鲁多的父亲 MPA
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 MPA
曾荫权硕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 MPA
曾俊华,香港财政司司长 MPA
柳茜,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主席
学术安排
1、学术安排
根据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合作导师的需求,配置最佳科研资源。
学员有专门的国外博士生导师指导,为学员提供丰富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
参加在国内或海外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展开学术研究,撰写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研究报告。
2、研学活动安排
哈佛大学学习访问一次或三次,前两次为集中讨论,第三次为论文答辩。
学制一年半至两年
报名流程
1、提交以下资料(最高学位证书、身份证正反面、护照首页及美签签证页、护照照片(两寸白底)、申请表、 报名表、签名扫描件、个人履历、个人名片)
2、校方审核资料通过后,发放入学通知书,赴哈佛大学一次,高研班赴哈佛大学三次。
3、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学习与辅导。
4、出国上完课,学员回到国内以一年时间做研究计划,经哈佛大学学术委员会评定,肯尼迪政治学院审核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哈佛大学博士后,这些知名校友你都认识吗?,论文答辩通过,颁发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证书
博士后项目招生进行时
莫斯科国立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后发展计划
(唯一一个可以官网公示的博士后项目)
莫斯科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播报
编辑
1996-2003本科及硕士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2003-2006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哲学系
2006-2008助理研究员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2008-2016副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2009-2010访问学者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
2015-2017博士后中央编译局战略部
2017-2018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2018至今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播报
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哲学,近五年来,开始转向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思潮研究。 [1]
学术兼职播报
编辑
中国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1] [27]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2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1]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兼职研究员 [29]
研究成果播报
编辑
1、主持课题
(1)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 [2]
(2)202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1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3]
(3)201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十批特别资助项目:“俄罗斯新欧亚主义思潮研究”
(4)2016年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项目:“俄罗斯社会思潮演变对政治的影响”
(5)2015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项目:“当代俄罗斯社会价值观研究”
(6)2013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东正教伦理与俄罗斯的现代化”
(7)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传统价值的现代转型研究”
(8)2008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委托的重点课题:“上海市民不文明行为调查”
2、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要有:
《关于资本主义的三重诘问——论南茜·弗雷泽的资本主义批判新语》载于《求是学刊》(2022.1); [4]
译文:弗拉季连·布罗夫,《习近平“七一”讲话:用科学眼光审视中国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纲领性文件》载于《俄罗斯研究》(2021.6); [5]
译文:亚历山大·布兹加林,柳德米拉·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共产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苏联的教训和中国的未来》载于《俄罗斯研究》(2021.6); [6]
译文:根纳季·久加诺夫,《共同携手在职研究生,为人类走向美好未来铺平道路》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4); [7]
《话语权与利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之争》载于俄罗斯权威期刊《全球化时代》(Век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2021年第1期); [18]
《国家身份认同的消解与重塑》载于俄罗斯权威期刊《探讨》(«Дискурс-Пи»)(2021年第1期); [19]
《根源与出路:反思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性危机——俄罗斯学者访谈》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1期); [8]
译文:康德拉绍夫上海mba,《对列宁社会辩证法的思考》载于《求是学刊》(2020年第5期); [9]
译文:巴约克,《资本主义社会体制性危机视域下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载于《求是学刊》(2020年第6期); [10]
《反抗与重塑:新欧亚主义政治哲学对俄罗斯文明的新构想》载于《俄罗斯研究》(2019.12); [11]
《俄罗斯古典欧亚主义的文明论建构及其当代意义》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12]
《重塑历史观与价值观:俄罗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及启示》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2,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3-14]
《俄罗斯新欧亚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政治实践》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4); [20]
《消解与重塑:超国家主义、文化共同体、民族身份认同对国家身份认同的挑战》载于《国外社会科学》(2016.4); [21]
《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及其困境》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 [22]
《多元化思潮对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构及教训》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6); [23]
《苏联核心价值观的裂变与启示》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0); [24]
《东正教伦理与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研究述评》载于《哲学动态》(2011.12,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等。 [25-26]
其中《重塑历史观与价值观:俄罗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及启示》《东正教伦理与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研究评述》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4] [26]全文转载。
3、著作
专著2部:
《对客体化世界的反抗——别尔嘉耶夫思想研究》(21万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博士后,2008年9月版。 [16]
《当代俄罗斯社会思潮研究》(32万字)人民出版社莫斯科大学博士后莫斯科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17年9月版。 [17]
合著6部: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理论追踪·第一辑》 [15]等。
出版图书播报
编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