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的心狂喜着猛烈地跳动”
——听天普项目新生刘凯琳讲述她的开学两周感想
2018年8月6日,立秋前日却依然骄阳似火,一群对法学知识充满向往的学子从天南海北赶来,齐聚清华园明理楼的210教室,开启了“清华/天普美国法学硕士项目”的第一天,很幸运,小刘也是其中一员。
能在清华园这一中国最高学府上课,而且是天普大学的法学硕士(LLM)项目,激动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但更多的是忐忑。担心自己的英文水平难以支撑每天整整五个小时的纯英文浸透式教学博士后,更担心与同学们拉开差距。毕竟在第一天课上的自我介绍环节中,听到一位同学讲 “I’m a . I have for 25 years.” 当时就心中一惊:“妈呀,人家已经都当了25年的律师了,我连25岁都还不到!”
说我们这个班级藏龙卧虎,那真是不夸张,有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理工科学霸,有各大顶尖律所的精英律师,甚至还有本身就是教授法学知识的老师。本以为自己可以仗着年纪小且刚刚毕业,没有脱离校园环境太久,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攀登人生巅峰,没想到,同班同学们有的或许已经站在了山顶天普大学法学,清华/天普法学硕士项目开课两周有感,暂时放慢脚步,学习充电,是为了攀爬下一座人生高峰。
明理楼的对面是白云蓝天,我们的未来如星辰璀璨
但渐渐的,随着课程的过半,从头几天的“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到“诶!今天下午的课我听懂了一大半硕士,再也不是三分靠听,七分靠猜了!开心!”
紧张的课程、繁多的阅读任务、课后作业和课上演讲并没有击垮大家,反倒激发了大家的动力。课后问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课上与各位老师们的互动也越来越好。
清华大学校园一角
每位老师都有很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在职研究生,在魏老师的法律英语听说课上,我们上台演讲、小组讨论,逐渐克服“羞于开口”的心理;在桑老师的美国法律课上,我们不仅被传授美国法律体系和联邦制度,更重要的是掌握批判性思维,尤其是每节课上课前的“给句子纠错”,看起来似乎是特别小儿科的训练,但却“处处为坑”,提醒我们作为“法学僧”,严谨、审慎和带着批判性的目光看问题是第一要务。
始终元气满满的桑老师和认真听讲的我们
至于下午John和Peter两位老师的课程的精彩之处,小刘要先卖个关子,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歌词——这是两节“我想听但是听不出来”的充满干货的课程,稍不留神思想抛锚天普大学法学,那么接下来的好几句都会变成一种“为什么我又听不懂了”的挑战。但随着大家水平的逐步提高,收获也愈来愈多。
像圣诞老爷爷一样可爱的教授
非常期待下周的课程,正如桑老师所说:“ is than ”,我也相信:Every week is than last week!
天普大学法学,我院举办商法在公司实践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
3月17日晚7点半,在我院学科办公室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商法在公司实践中的应用及法学生如何学习成才”的研讨会在职研究生,鲍爱武女士受我院副院长程淑娟教授的邀请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讲人,程教授作为与谈人。鲍爱武女士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现于香港城市大学攻读法学博士。鲍女士曾担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专门处理商事案件,现担任深圳上市公司华测检测公司法务副总裁的职位。
研讨会首先就程教授提出的作为法官与作为法务在对公司法的运用有什么异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主讲人鲍女士认为一方面在看公司法时法官与法务看的面向不同,法官行使裁判权天普大学法学,我院举办商法在公司实践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追求公平,要求看法精、深;而公司法务追求本公司利益,在于解决问题,需要主动提出方案。另一方面法务会御用公司法中倡导性条款,会在审合同时十分谨慎并会设置“陷阱”。
其次,鲍女士谈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法学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博士,并以自己亲身的留学经历为例。强调作为发学生应该借鉴英美法的一些好方法,比如要多看案例天普大学法学,重视最高院的指导性判例的作用,还要多写作练习。程教授也认为在面对看案例与写作应不断重复练习。鲍女士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可运用于法学学习的社会学的分析方法。
最后鲍女士就同学们未来的职业规划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勉励我们珍惜现在的时间,要给知识增量,要尽早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
研讨会持续两个多小时博士后,整场同学们都积极向老师提问并与老师们交流,会议尾声每个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收获,并感谢两位老师的讲授,研讨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