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月份时的文章 有一千多的阅读量,获得了大量师友、读者的鼓励。而事情在四、五月份峰回路转,我申请了一所国内大学的博士项目并获得了录取,综合考虑学术、就业、家庭、社会等因素,这是最适合我的地方。我认为从留美到回国这一决策过程会对其他处于“在不确定的国内外形势下走还是留”的困境的同学们有所启发,故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在收到所有美国大学的美国史博士项目拒信后,我开始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宁愿先找主观原因,而后置客观因素的讨论。自身的专业语言能力是无可回避的问题。我的美国硕士学校未同意让我留下来读博,研究生主任转告我被拒绝的原因:初审教授认为我的英文写作水平无法比拟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史博士生的水平。美国史出版目前有向“非虚构”转向的趋势,要求研究者文笔优美、语言朴实,历史写作也要有文学之美。为了说服美国的美国史博士项目录取一位中国人,我们必须具备不输母语者的英语文学素养,同时展现出舍我其谁的个人特色,例如研究方向要凸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优势。哪怕学术界早已旗帜鲜明地反对歧视外国人,但基于国籍的刻板印象仍然在评委的脑海中萦绕。我们申请美国的美国史项目,各方面都要对标美国同行来”扬长避短”,提高英文学术写作水平需要广泛阅读原著、模仿专家写作范式,进而自己多练笔,并请英语母语者修改,方能精进。
从客观因素来看,美国学术就业市场竞争的高度激烈反过来迫使高校在录取博士生时坚持严苛的标准。能找得到工作的文科博士越来越少,就不得不减少相应项目的招生。一位参加过加拿大某校博士招生筛选的教授分享:收到的材料一般分为三类:前10%一看就知道必须录取的,中间30-40%需要再三考量的,后面的就是初审就可以淘汰的。一位顶尖学校的在读博士生询问过同届同学他们所收到的录取情况,发现:斩获多所名校录取的基本是同一批人。就是说:一批学术水平高的同学包圆了大部分名校发出的录取,他们面临的是幸福的烦恼,而其余申请者只能喝他们剩下的汤。美国高校对于博士的选拔标准其实相较于多维度的本科生选拔来说更趋单一学术维度,因为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可量化的。哪怕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文无第一”,我的美国硕士学校研究生主任仍然直白告诉我:初审通过后,第二轮审查就要搞排名,从高到低发offer。换位思考,一所大学需要花五到七年、几十万美金培养一位博士生,怎能不在招生阶段慎之又慎呢?他们必须考虑,招来的这位博士生日后能不能毕得了业,毕业后能不能找得到工作。我硕士学校的博士就业率算高的,从2009到2012年期间,只有一半的博士能在2013年春季前找到终身轨(-track)教职。如果在申请阶段ta就有显而易见、无可改正的弱点,那还不如提早拒绝,也避免耽误ta的数年光阴。
如果我们不是前10%的天之骄子硕士,该怎么办?依我看,选好研究方向属于”扬长避短”的申请策略之一。我们在革命史、内战史上可能比不过美国同行从小到大的阅读积累,不妨考虑做中美关系、亚裔美国等中国人利用语言相通、熟悉文化等优势”说得上话’的研究方向。另外,在美国学术界”去殖民化”、发掘少数群体的历史的趋势下,我们在个人陈述或多样性陈述( )中一定要强调自己的特殊背景(族裔、第一代大学生、残障、性别认同与取向等)。但切莫依赖于多样性,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的判例,多样性只能作为附加因素列入考量。
申请材料中什么最重要?我的研究生主任认为:写作范例位居首位,这是最能体现申请者现有研究水平(问题意识、选题眼光、阅读积累、史料发掘、分析能力等)、写作能力和治学态度的材料,也是评估学术潜力的利器;其次是推荐信,同行对申请者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是他们了解申请人的捷径,同学们切莫自己写或请不熟悉自己的大牛写推荐信;第三是GPA、发表等学术指标性材料,而发表对美国硕博士生来说不是必须的;最末才是个人陈述,这些文章仅为评委提供了一个了解你背景和研究方向的第一印象,切莫迷信中介对文书重要性的夸大其词。
决定是否再战一年的标准是上一次申请中暴露出的问题能不能在一年内解决。举例来说,如果一位文科高考考生认为自己的字迹不够工整,导致失去了卷面分,进而高考发挥“失常”,是没必要复读的,因为练一年字也不一定能纠正十八年的书写习惯。对我来说,从“全聚德(留学圈对申请全被拒的笑称)”到下一次申请季截止,只有九个月的时间,很难让英语写作水平有质的飞跃。况且,我的硕士导师不建议我将明年再申美国并被录取视为必然结果,因为这一过程充满不可预知性及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经历疫情冲击后,美国大学财政数年内难以恢复元气,而历史等文科博士项目至少不会扩招,甚至会压缩奖学金的发放。考虑到时间成本,再申一年美国,将是一场代价更大、概率更低的豪赌。
多国联申可不可以?如果美国很难进,去欧洲或亚洲发达国家或地区不可以吗?我意识到自己只想学美国史,不希望为了出国而去学录取中国学生几率更高的中国史项目。既然不能在美国学美国史,在非中美的第三国或在国内学习都会面临史料不好找、学术交流受限的困扰,那么去第三国的优势就很有限了。
留在国内有哪些好处?如果以回国找工作为最终目标,在国内读博也是不错的途径。首先,在国内读博、发表、参会能树立自己的学术声望、建立学术人脉网络。我的国内博士项目历史悠久,博士培养方案成熟,获评“双一流”专业,未来受政策扶持总体向好;同时,我的博导是学界泰斗,年高德劭,桃李满天下,能够为优秀毕业生在国内高校找教职提供最大程度的引导;而且,我校有更多匹配我具体研究方向的老师,阵容齐全,有年龄梯度,都非常关心学生;另外,我校一直鼓励对外交流,师哥师姐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在美国多所大学、国内顶尖高校有过联合培养、交流交换。
我的推荐人,一位在中美两个都工作过的美国史教授,曾在给我的回邮中总结在国内读书的优势:
“国内的美国史训练已经相当严格、正规,与国外的交流非常频繁,更何况你在美国大学接受了美国史的硕士训练,对这边的情况更熟悉,在某种意义上,你目前的这种安排是一种更理想的安排——毕竟你将来要做的学者,需要有中英文语境和学术的训练,美国史只是你的研究领域,而知识的厚度、质量和训练应该是多元的。所以,在……读博士是一个极为理想的安排。我对…老师说上海mba,你的学术路径本身就成为了全球化时代学术成长的一个新的路径。”
由此来看,“土博士”如果坚持严格训练自己,毕业时学术水平未必逊色于“洋博士”。虽然国内高校招聘时对“洋博士”的热情不减,且能开出很高的待遇,但我对物质条件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家里也能够提供财政后盾,因此,我不会仅为了更高的归国待遇而在国外茹冰饮雪数年。考虑到美国学术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只有海外顶校的博士才能在找当地工作时有更多选择空间,大部分普通海外学校毕业的博士可能还要回国找工作。他们回国工作后的起跑线可能更高,但我愿意靠自身的努力追赶上来。我计划在博士低年级阶段,尽快将在美写成未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满足毕业对发文的要求,同时通过电邮、视频会议、推特保持与美国老师们的联系;而高年级阶段,去美国联合培养,借以搜集博士论文乃至毕业后续研究的一手史料,考察在美读博士后的可能性等;力争博士论文用英文写出,并寻求在国外出版社出书的机会,以便使国外学者认可我读博的成果。
总之,在读博过程中,我会坚持项飚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提出的“双语式的工作方式”以及推荐人勉励的“全球化时代学术成长的学者”。一位朋友说的话很感动我:你的学术能力摆在那里,去哪里都好。我的美国研究生主任知道我回国读博后,也认可这个选择,“我钦佩你的才华和毅力,我知道你将在新的项目中茁壮成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毅力,就能坚持下来。
虽然最后才说,但不表示它最不重要。家庭,也是我留在国内读博的考量因素之一。在美国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两年半的留守,回国后四周的隔离,已经将我的思乡之苦逼到极限。我的美国同学经常“拖家带口”地去读博,与伴侣或宠物相伴,读博生活便不再清苦;他们若是做转学、就业等需要搬家的决定,必然与家人商量,共同决定。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父母年事已高,他们都劝我接受国内项目的录取,必然有希望儿子在身边照顾的祈求。同时,我也考虑到要是在国外读博并求职,读博5-7年美国三校博士后是正规项目吗,拿终身教职7年,最终获得永居身份,要等候的时间太漫长了,且这一过程的不确定性太多。最后,国际局势不稳,大国呈现分成两个阵营的趋势美国三校博士后是正规项目吗,在被美国博士项目全拒后,我留国内读博啦!,两次世界大战前都有此兆。万一爆发战争,美国可有拘禁敌国侨民(二战时,美国将西海岸11万2千名日裔美国人强制送到偏远的拘禁营直到战争结束)的黑历史,在此时长期出国也要考虑国际局势因素。留在国内工作是一条有保障的、当下最优的选择。
我很庆幸,即使遇到了“全聚德”的挫折,也能够赶得上母校的博士申请,无缝衔接,无需再耽误一年。我很感激,一路上,老师前辈的教诲与推荐、父母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所有母校的培养与厚遇。过去的半年,我在县城高中支教后,意识到自己更喜欢做一名全心教学的、无拘无束的大学老师,放弃了高中老师这条职业路径后,便“自古华山一条路”了。工作后的我,更加期待返回校园博士,倍加珍惜在象牙塔里读书的时光。
期待自己早日冠以Dr.的前缀,并祝每一位朋友都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送给大家一句我硕士导师的话:“生活中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不同的选择”。
青弓
美国三校博士后怎么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项目怎么样?
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后待遇丰厚,包括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以及丰富的学术和社交活动,这无疑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激励与支持。这就像是为博士后们铺设了一条星光大道,让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可以无畏前行,勇攀学术高峰。 如果你对科学研究满怀热情,渴望在顶级的研究环境中深入探索学术问题,那么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后项目无疑是你的首选。
康奈尔大学( )上海mba,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是一所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另有两个校区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该校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始院校之一,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八成员之一。康奈尔大学由埃兹拉·康奈尔和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于1865年建立美国三校博士后怎么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项目怎么样?,是常春藤盟校中创建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新生力量,其办学理念影响了全美高等教育在职研究生,办学规模为当时全美高校之最。
这个项目不仅重视研究方法与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对理论知识和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它的设计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研究精神,锻炼新的科研技能美国三校博士后怎么样,并推动科学交流与合作。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后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就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学生们的科研之路。
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后项目与众多科研机构和产业界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博士后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和职业发展机会这。种合作关系就如同大树的根系,为博士后们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丰富的养分,使得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可以茁壮成长。
这个项目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设施硕士,为博士后们提供了一个卓越的研究环境。就如同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后们在此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无拘无束地探索学术的海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