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历经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49年定址北京并接收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北理工和德国德累斯顿,志愿帮丨北京理工大学,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of )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全国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成员。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占地188公顷,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274.9万册,固定资产总额64.47亿元;教职工总数3376人,其中专任教师2275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7678人,其中本科生14717人,硕士生8039人,博士生3884人,学位留学生1038人;设有18个专业学院以及徐特立学院;开办70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
01
疑问回答
北理都是男生吗?
官方统计男女比例2:1硕士,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小姐姐。
我怎么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学校?
作为一所具有国防底色的高校北理工和德国德累斯顿,多年来一直低调。
理工类学校只有理工类专业吗?
of not. 我校同样设立经济、社科、管理、外语等多种非理工类专业。
02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
冲击环境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电动态控制重点实验室
车辆传动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宽频带雷达对空目回波信号探测、跟踪的理论及技术
军用车辆传动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新型/新概念战斗部技术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
坦克车辆动力系统
电驱动军用车辆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
制导兵器系统技术
地面无人移动平台运动控制与导航技术研究
仿生、微小型无人系统
毁伤与防护材料
地面无人机动武器平台技术
目标探测与毁伤控制
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研发
北理卫星
“北理工1号”卫星搭乘星际荣耀公司的双曲线一号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距地面300千米的地球轨道,一个半小时后,卫星成功传回信号,标志着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在浩瀚宇宙中自此有了一颗来自北理工的科学之星。
师资力量
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973首席科学家等致力于学校科研教学工作。
获得荣誉
2020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北理工牵头的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优秀校友
在长征五号01指挥员、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王光义的倒计时声中,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综合排名
北京理工大学 of
2020 世界综合排名 436
第四轮学科评估
A+: 兵器科学与技术
A: 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A-: 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技术
B+: 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B: 设计学 应用经济学 教育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B-:
C+: 理论经济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C: 公共管理
03
一二·九合唱
守初心,担使命
歌声嘹亮
2019年初,北理工2018级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张宝文与合作者带来的《珍·熹》故宫系列首饰被《上新了·故宫》选中,成为节目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在这全球瞩目的时刻,我理学子作为仅有的两位志愿者代表之一,光荣地参加了志愿者标识发布仪式。
2019年12月7日,2019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大赛在北理工迎来了“巅峰之战”
全新的第六食堂,不仅颜值高,内涵也十分丰富,可谓内外兼修。
04
科技助力
国庆70周年阅兵
1 Oct. 2019
物联网+
13 Oct. 2019
05
国际交流
国(境)外毕业设计项目合作学校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普渡大学西北校区、休斯顿大学;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拉瓦尔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鲁尔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西英格兰大学;法国亚眠高等电子与电工技术工程师学校、巴黎电力与机械专业学校、巴黎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学院、图尔大学工程师学院;荷兰莱顿大学、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等等。
我校每年有 100 人左右参加国(境)外毕业设计项目。
与70 多所国(境)外大学学生交换
英国瑞丁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电工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立陶宛亚历山大斯图津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奥维埃多大学、阿尔卡拉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高等理工学院、里斯本大学、波尔图大学;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莱顿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皇家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丹麦VIA大学学院;法国尼斯大学工程师学院;意大利比萨大学、都灵理工大学、摩德纳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马格德堡大学、基尔大学、锡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卧龙岗大学;巴西里约联邦大学、圣保罗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东洋大学、高知工科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韩国建国大学、汉阳大学、梨花女子大学、亚洲大学、蔚山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理工学院;印度尼西亚泗水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铭传大学
我校与国(境)外大学签订协议,学生可赴国(境)外大学学习课程一学期(含)以上博士后,学生所修课程成绩合格在职研究生,可申请将课程学分转回我校替代我校课程学习学分。
READ
学校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8%(其中60%以上本科生继续深造),研究生就业率接近100%;毕业生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就业为主,到国家重点建设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向航天、航空、电子、通信等行业输送毕业生数量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分布在工信部、公安部、安全部等国务院各部委;总参、总装、总后等部队系统;北汽、上汽、一汽等汽车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企业;航天、航空、电子等国防科技工业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建行、工行等金融单位;IBM、微软、三星等外资企业;百度、华为、中兴等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国家重要部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就业五十强”高校。
06
招生计划
07
北京理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人物介绍播报
编辑
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博士后。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低温物理研究所做“洪堡学者”。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校长直聘教授, 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航应用化学学科责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颗粒学会理事硕士,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国家基金委第十二、十四届材料工程学部材料评审组成员,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2021年8月1日,位列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之中 [2]。
2022年7月,郭林当选2021年中国化学会会士(FCCS)。 [4]
科研经历播报
编辑
(一). 主要学习经历
1981/9—1985/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学士
1989/7—1992/7 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 硕士
1994/2—1997/2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博士
(二). 主要工作及科研经历
1985.07—-1994.02 吉林林学院基础部助教、讲 师
1997.02—-1998.12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实验室,博士后,副研究员
1998.12— 200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
1999.03— 2000.03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
2001.06—-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 授;应用化学学科责任教授
2008.06—-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责任教授、副院长
2022年2月消息在职研究生,《》期刊发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郭林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类牙釉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多尺度构筑人工牙釉质”。该成果为人造牙釉质的宏观组装提供了一种新的工程设计方法和途径,所设计的仿生复合材料不仅保留了生物原型的结构复杂性,并且实现了高刚度、硬度、强度,粘弹性和韧性的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被称作“史上最强人造牙釉质”。 [3]
主要成就播报
编辑
研究方向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特性研究方面。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化学、材料领域重要期刊(如:J. Am. Chem. Soc., Adv. Mater.,)等上发表170余篇SCI收录论文。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2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为第一获奖人,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理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