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智源
让你更了解香港
9月2日,媒体报道称,香港计划提供现金补贴和放宽移民要求,吸引金融科技和ESG人才。
对于已经获得ESG学士学位并且有相关经验的人士在职研究生,可无需出示香港公司的录用通知直接携家属来港!
ESG人才是什么来头,能让香港政府敞门欢迎?
01.
站在风口的ESG
ESG香港优才esg,不止加30分!为求ESG人才,香港拟提供现金补贴+放宽移民要求!,即环境()、社会()、公司治理( )。
区别于传统财务指标,ESG指标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角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白话一点的解释就是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包括解决劳动力、减少污染等。
最近两年,这个名词频繁地出现在各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的报告中。
并且为了抢占发展先机,各企业也在加大力度网罗ESG领域人才。
以四大为例:
普华永道去年强势官宣:未来5年将在ESG领域投资120亿美元,并创造100,000个岗位。
安永特意成立了一个ESG咨询公司,放出豪言:计划投资一亿英镑,扩招1300人。
德勤面向33万员工推出“气候学习计划”,收购一家咨询公司以发展与ESG相关的认证及咨询服务,且预计增加一倍的人手。
毕马威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扩招7000人
足以见得,这股风有多大。
有头部企业打样,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希望进入这个绿金赛道。ESG相关人才势必会被哄抢。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2020年最新报告博士后,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创造了1150万个就业机会。这份报告还预测,到2050年上海mba,工作岗位将增加到4200万个。
02
ESG人才早就是港府眼中的香饽饽
香港作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先驱之一,做为亚洲首个签署绿色债券承诺的地区香港优才esg,在抢ESG人才这方面自然不甘示弱。
并且因为香港订下了【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香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ESG人才的需求将持续饱满!
香港也已经不止一次喊话ESG人才:快到碗里来。
去年10月,前特首林郑月娥在2021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更新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人才清单,将ESG专业人才纳入13项人才清单之一。
2018香港优才,香港人才引进“变天”?2025上半年各项计划获批数据发布!门槛收紧或成定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一直以来都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才。从早期的“抢人才”到如今的“精选人才”,香港的人才引进政策始终在不断调整与优化,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社会资源的承载能力。
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约 51万宗申请,其中约34万宗获批,逾 22万名人才抵港。这一数字远超政府原定每年吸纳35,000名人才,三年内引入10.5万名人才的目标。充分展现了香港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强劲吸引力。
另外2025年上半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了各项人才引进计划的获批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香港人才引进现状的窗口,更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号:香港人才引进政策的门槛正在收紧,这或许预示着香港人才引进政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变化将对香港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将对那些有意赴港发展的人才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才通:首现负增长在职研究生,门槛已提高
Part.
01
2025年上半年,“高才通”计划的获批数量出现了自实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据香港入境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才通”计划获批16,875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这一显著的下降趋势,无疑为那些有意通过该计划赴港发展的人士敲响了警钟。
门槛悄然提高
2025年上半年的申请数据显示,250-300万年薪群体占比已达55%,300-500万群体占25%,高收入人群的集中度明显提升。这表明,港府在筛选人才时,更加注重申请者的收入稳定性和长期发展潜力。
行业分布与人才偏好
从行业分布来看,“高才通”计划的获批者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和商业贸易领域。金融服务行业占比12.01%,商业及贸易行业占比16.24%,两者合计占比28.25%,仍居主导地位。创新科技(13.49%)与资讯科技(9.40%)行业则紧随其后,成为第二梯队。这一行业分布反映了香港在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对金融、贸易、科技等领域的重视与支持。
内地人才的主导地位
94%的获批者来自内地,这一比例充分体现了内地人才在香港人才引进中的重要地位。内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庞大的人才储备,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然而,随着政策的收紧,内地人才的申请难度也将相应增加。港府在提高申请门槛的同时,也在加强对申请者背景的审查,以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融入香港社会,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优才:暴跌50%硕士,申请难度飙升
Part.
02
如果说“高才通”计划的负增长让人们感到意外,那么“优才计划”的获批数量暴跌则更是让人大跌眼镜。2025年上半年,“优才计划”仅获批2,771宗,同比暴跌50.64%。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港府对人才引进策略的调整,也预示着未来申请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获批者背景分析
从获批者的背景来看,高学历人才占据了绝对优势。数据显示,硕博及同等学历的获批者占比高达95.4%。在行业分布方面2018香港优才,香港人才引进“变天”?2025上半年各项计划获批数据发布!门槛收紧或成定局!,金融会计行业占比32.95%,资讯科技行业占比23.31%,两者合计占比56%。这表明港府在人才引进上,明显偏好金融和科技领域的高学历人才。这些行业不仅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港府希望通过引进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随着“优才计划”筛选标准的不断提高,未来申请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港府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申请者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个人成就。对于有意通过“优才计划”赴港发展的人士来说,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提升自身竞争力,将是成功获批的关键。
香港人才引进政策收紧的具体表现
Part.
03
香港人才引进政策的收紧在各项政策调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各项政策门槛都在逐步提高。
高才通计划
“全年收入定义标准”更新:A类申请者(年薪250万港币以上)需连续持有公司股份,堵住了通过短期持股凑足收入的漏洞。申请人须在递交申请前的整个评税年度持续持有相关公司的股份,以计算他们从其拥有的公司的利润中获得的年度收入。
这一变化意味着,若申请人希望通过持有公司利润来满足港币250万元的年收入门槛,必须已在整个上一评税年度内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收入将以整个评税年度为周期来计算。
收入来源真实性证明:A类申请人需额外提供“收入来源真实性证明”,若为企业主,需提交连续2年审计报告。
B类和C类申请人(高学历人才):2024年8月14日起,B类和C类申请人需提供学士学位毕业证书、正式学业成绩单、学士学位学历的认证文件,且缺一不可。
另外2024-2025年,入境处两次扩增高才BC类合资格院校名单,符合申请资格的院校增至199所,其中内地院校新增至23所。但仅认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位,明确排除函授、专升本、自考及远程教育学历。
续签要求:所有人才计划续签均需提供“在港活跃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在港居住证明、本地银行账户流水(月均进账不低于1.5万港币)、雇主推荐信(需说明具体工作内容),虚假材料将面临“永拒申请+法律追责”。
优才计划
评分机制改革:取消综合计分制,改为“12项评核标准需满足6项”的新模式,新增关键指标如STEM学科背景、年收入≥100万港元、业务所有权(企业年盈利≥500万港元或持股上市公司≥10%),剔除家庭因素。
申请门槛提高:仅认可全球205所“合资格大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内地仅有24所名校上榜,本科及非合资格院校学历不再加分;语言能力要求提供雅思≥7.0/托福≥94/英语六级≥520分(或英语授课学位证明)。
续签规则收紧:续签时要求提供“在港实质性贡献证明”,如纳税记录、项目成果。
专才计划
新增非学位专才申请渠道并设定配额:专才计划新增非学位专才申请渠道并设定配额,对申请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要求更加明确。
其他政策调整
人才清单更新与扩容:从2025年3月1日起,香港人才清单从原先的51项扩增至60项专业人才,适用于香港优才、专才、一般就业政策,符合人才清单的申请人,将给予更多赴港便利。
短期签证收紧: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明确表示,现有计划已满足企业短期用工需求,暂不推出新的短期工作签证。
续签模式调整:A类首次签证延长:2025年11月起,A类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从2年延长至3年,续签模式调整为“3+3+3”。续签期限与雇佣期挂钩,续签期限缩短为“3年或雇佣合同到期日(以较短者为准)”。
学额及资助资格缩紧:通过人才计划来港人士的未成年子女,需在港居住或就学满2年,才能享有本地生大学学位资助。这一调整旨在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合理分配给本地居民和真正需要的人才。
签证费用上涨:2025年2月起,申请需缴费,获批后签证费按期限分级收取。
这些政策调整和数据变化表明,香港人才引进政策正在从“抢人才”向“精选人才”转变,门槛收紧已成定局。
港府政策从抢人才到选人才
Part.
04
香港人才引进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从2022年的“抢才元年”到2024年的“精选时代”,再到2025年的政策收紧,香港的人才政策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01
高才通计划
2022年:
高才通计划正式推出,成为香港“抢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
首次对高才通计划的高校入选榜单进行扩展,调整至185所,其中中国内地大学13所。
2024年:
5月8日:针对A类申请人新增要求,申请人需要在递交申请前的整个评税年度持续持有相关公司股份,以计算申请人从其拥有的公司的利润中获得的年度收入。
施政报告:再次扩大高才通计划合资格院校名单,新增13所海内外顶尖大学,高校入选榜单数量从185所增加至198所。
2025年:
续签要求:续签时需提供详细的在港工作或创业证明,入境处可能会进行实地检查。
申请和续签成本增加:申请香港身份/新增受养人/申请延期逗留必须缴纳600港元申请费/人,获批后的签证签发费由原来的230港元上调至600-1300港元/人。
续签申请时间放宽:续签申请时间从签证到期前1个月提前至签证到期前3个月。
02
优才计划
2006年:
计划启动,年度配额1,000人,采用综合计分制(满分165分,80分及格)或成就计分制,首次签证1年,满7年可申请永居。
2008年:
取消年龄上限,允许18-24岁申请人申请;降低工作经验要求至2年;语文能力要求放宽至单一语言;续签无需强制在港工作,仅需经济能力证明。
2010年:
明确“原则上批准”后的材料要求,需提交无犯罪记录证明及内地赴港居留同意书,规范申请流程。
2015年:
新增加分项,包括全球顶尖大学毕业(+30分)、国际工作经验(+15分);续签模式调整为“2+3+3”。
2018年:
推出首份人才清单,涵盖11项专业,符合条件者可在优才计划中加分。
2020年:
将年度配额从1,000人增至2,000人。
2021年:
年度配额从2,000人增至4,000人;人才清单扩充至13项。
2022年:
取消年度配额限制,为期2年;首次签证延长至3年,取消面试环节,简化流程,开启线上申请;逗留模式调整为“3+3+2”。
2024年11月:
综合计分制废除,改为12项评核准则(需满足≥6项);人才清单扩容至60项,新增数字经济、医疗科技等领域;新增“稳定收入”续签要求;新增顶尖人才机制,年收入≥200万港元且在港满2年者可获“3+5”续签模式。
2025年:
续签与永居收紧:离港超180天/年可能不计入永居时间;人才签证互转需同时满足新旧签证条件。
费用上涨:申请费统一600港元;签证费按停留时长分档(180天内600港元/超期1,300港元)。
人才清单再调整:新增推动“八大中心”建设的9类人才,总数维持60项。
门槛提升:从追求数量到提升质量
Part.
05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过去两年内成功超额完成了人才引进目标,这一成就标志着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目标的达成,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变——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质量”。这一转变预示着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对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
在过去几年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来港工作、创业和定居。这些计划不仅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升了香港的国际竞争力。然而,随着人才引进数量的快速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社会资源的压力、人才质量的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促使港府重新审视和调整其人才引进政策。
申请门槛提高
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申请门槛,特别是在学历、工作经验和语言能力等方面。例如,优才计划的评分机制可能会更加严格,高才通计划的申请条件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具体来说,申请人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年限、语言能力证明等都将成为重点审核内容。
续签要求更加严格
续签要求也将更加细化,申请人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如在港经济活动证明、社会贡献证明等。港府可能会进一步缩短续签周期,增加续签的难度。这将确保只有那些真正为香港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才能继续留在香港。
9月施政报告的预期影响
2025年9月发布的《施政报告》预计将带来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这些调整可能会包括进一步收紧申请条件、优化评分机制等。未来人才政策将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这意味着申请者需要满足更高的标准,才能成功获得香港的居留权。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2025年的《施政报告》将提前至9月公布,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这一举措表明港府对人才政策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申请者需要尽快行动,锁定现行政策。
尽快申请,抓住政策窗口期
Part.
06
未来,港府将更加注重引进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特别是那些对香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领域。例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引进方向。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高才通计划正从“广纳人才”转向“精准筛选”。对于有意向通过高才通获取香港身份的人而言,抢占时间申请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抓住当前的政策窗口期,尽早提交申请,以确保能够顺利获得香港身份,享受相关福利和机遇。
01
申请时间规划建议
为了确保在政策收紧前成功提交申请,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时间规划建议,帮助申请人高效完成申请流程,锁定现行政策。
第一阶段:资质评估(1 – 2 周)
学历确认:核实学历是否在港府认可的院校名单内。对于高才通计划,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学历背景是申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收入审核:确保收入水平符合申请要求。对于高才通计划的A类申请人,年薪需达到250万港元以上;C类申请人则需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
初步评估:综合评估自身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包括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语言能力等,确保申请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阶段:材料准备(3 – 4 周)
学历公证:高才通计划的申请人需提供经公证的学历证书,确保学历的真实性。对于海外学历2018香港优才,可能需要额外的认证程序。
收入证明:准备详细的收入证明,包括工资单、税务记录、银行流水等,以证明收入水平符合要求。
其他材料:优才计划的申请人需整理获奖证书、行业贡献证明、推荐信等,以提升申请的竞争力。这些材料将有助于在评分机制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语言能力证明:提供英语水平证明,如雅思、托福成绩,或英语授课学位证明,以满足语言能力要求。
第三阶段:递交申请(11月前)
提前递交:建议在2025年11月前递交申请,以避开新政可能带来的审核延迟。提前递交申请可以确保在现行政策下优先享受审批通道,避免因政策调整而增加申请难度。
在线提交: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在线平台提交申请,确保所有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在线提交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实时跟踪申请进度。
备份材料:提交申请后,保留所有申请材料的副本,以备后续审核或续签时使用。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应尽快行动,锁定现行政策,避免因政策收紧而错失机会博士后,不要等到不符合申请条件了才开始后悔。港府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在短期内实施,因此申请者需要抓紧时间,确保自己能够顺利获得香港身份。
香港身份获取方式
Part.
07
香港为了引进人才,近期发布了不少利好政策,只要你是符合要求的人才,都有机会拥有香港身份,现在开始身份规划正是好时机!
如果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想让孩子参加香港DSE考试,低竞争、低分数考取内地名校,那你一定要早点规划身份,在孩子七岁就开始办理。
香港投资移民计划申请条件
1) 投资3000万港币 ;
2) 适用于18岁及以上的外籍人士、在外国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公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台湾的中国居民;
3) 申请者需要证明在申请前6个月内至少持有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
4) 要求提供无犯罪证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