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当道,我国已成为国际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国产化妆品凭借国潮风和平价路线持续崛起。如何化解行业创新引领不足、质量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智能化发展不充分、品牌集中度和国际化水平不高等困扰?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国产品牌如何出圈出海?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国际优势产业化妆品品牌集群”(以下简称“集群”)近日成立。
作为全国性化妆品产业品牌建设非营利性、非法人的技术性组织,集群将致力于做好品牌评价标准制定的顶层规划,联合国内外权威行业协会组织细分榜的评价与发布,推动建设国际化妆品品牌中心,开展化妆品品牌人才培训、探索产业共性品牌提升和评价结果延展应用等工作,努力打造一批能够走出去、叫得响的中国国际优秀化妆品品牌。目前,集群已确定了包括上海家化、云南贝泰妮、浙江欧诗漫、北京植物医生、拉芳家化等在内的21家首批成员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致辞称,上海正在打造“四大品牌”,华理发挥人才优势,将积极布局化妆品相关科研以及品牌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拓展政、产、学、研深度合作。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在主题演讲中建议:与地方政府成立国际化妆品品牌中心;研究适合中国人皮肤与化妆美容的品牌;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国际话语权和科学公正的国际品牌价值评价发布机制,推动不同国家品牌经济共同发展。
集群首席专家钱旭红院士就化妆品品牌集群与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一是要提升化妆品行业的原料水平,二是化妆品作为用于人的行业要特别注重健康,三是不要总走别人走过的路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中心是,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学以及新的化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把每一个阶段的时间大幅缩短,通过快速迭代,迅速走向前沿。
在当日的化妆品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化妆品行业创新发展新趋势,共谋国货化妆品品牌发展新机遇。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燕君指出,国内化妆品在人均消费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基础研究水平上,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作为政府,一是要规划引领,给企业、行业、产业更多的信心和指引,二是要法制推动,在法制保障上给予更多的空间。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认为,创新不足、人才缺乏、集中度低、良莠不齐是本土化妆品的产业痛点,“集群希望汇集所有同仁,在全链路合作、综合型行业人才培养,以及推动化妆品法规、评价标准建设、品牌管理水平上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中心是,不断推陈出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3783.html
评论列表(2条)
[…] 人大法学院先后有9名教授14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过法制讲座。学院现有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4名,有50多名教师在国际、国内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同时,人大法学院还聘请了60余位国际上著名的法学家和国内法律知名人士为名誉(客座、兼职)教授。 […]
[…] 中国品牌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于2014年3月成立,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国家工信部负责全国品牌培育技术支持的华南区唯一机构——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致力于研究前沿品牌营销理论、竞争战略和营销规划、推动最佳品牌实践的而成立的智慧服务机构,由华南理工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陈明教授担任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