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上海,很有头脑的上海的亲戚带着我走在杨浦区的路上,对我说:“”你多幸运,就身处一个大学城中,想学什么就学呗!”
我四处一看,这旁边是家商铺,那边是个写字楼,大学在哪?愣是没有听懂。于是我顿了顿,斗胆问道:“我没看到大学啊,在哪里啊?”
越是聪明的人耐性越差,这话也许没错。亲戚很不耐烦的说:“这周围不都是啊!”
我还是没整明白,但作为初来上海不食人间烟酒的土味姑娘,我已不敢再多问了。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搞清楚这话的意思。上海面积大,各个区有着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有的区比如傲“LADY”静安,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国际化的摩登,而有的区则散发着黝黑的泥土味,或者弥漫着38元洗剪吹的城郊结合风。那我亲戚口中的杨浦区,因为坐落的学府多(复旦财大同济之类的)书生气足了些。
和我凡事赶晚不赶的早的弱鸡风格有所不同,读第一个在职研究生是在我入职上海某事业单位两三年后。在亲戚的督促下,我早早地就读完了MPA(公共管理硕士),整个行政部门当时只有一个人读过,那位牛人前辈读的是复旦和港大联合办学的MBA。
2013年还比较新鲜的事,到了2017年左右,几乎身边每个同事都在一边鞭挞着在职研有多贵多水,一边在纠结中读了在职研。
就像现在年轻人的薪水一样,在2010年到2013年间,我拿到的薪水还厚重的让我承受不来,现在身边的小伙伴几乎没啥例外的超过了我,有些几倍于我。
有数学专业自己在外授课的,有来上海打拼开个修电话线路小公司的,有IT技术民工,有搞空调制冷的,有帮老板管着海外的分公司的(据说只需要到公司几次,其他就上网监管下)。在这些身边亲朋好友邻居们几十万年薪的对照的下,我曾经月薪上万的“神话”被秒到地下三层。
别的倒是没什么,只是妈妈在广场上遛我3岁的儿子时,和其他老太太们没有什么吹嘘的资本了。
因为很少有人会读两个在职研究生,我经验比较多一点,就把一些比较接地气的常见疑问总结下,供有考在职研究意见的人参考(医院和学校的人就不用看了,这两个系统有自己的培养体系)。
读在职硕士最难的点在哪里?
论文。如果不是通过率太低的专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商务日语专业,通拿到文凭的概率非常低),听课和考试一般都是可以胜任。而论文,总是有一定淘汰率的。
双证的硕士对论文要求反而没有单证的硕士高。因为单证的是学术性的,对论文要求更加严谨,双证是专业型硕士,例如MBA、MPA,法硕、医疗事业管理硕士、教育硕士等。
当然,如果是上网课的那种硕士学习,在论文指导上,千里之外的导师是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报考硕士需要什么条件?
毕业三年就能考单证研究生不如不读,有迫不及待的年轻人毕业两年多就开始准备了。大专生也可以直接考双证硕士,就是既有学历又有学位的硕士,不过大专生的报考有逐步取消的趋势。
为啥有傻叉要读两个在职研单证研究生不如不读,向上走读个博不是挺好吗?
1、招收在职博士的学校越来越少了。2、很难找到你想读的专业的在职博。.3、除非热衷于科研,很多情况下文科生读博士的意义不大。例如日本很少去培养文科类的博士。不如横向扩展,去读其他专业的硕士。
比如我想读新闻学在职博士,大上海几乎找不到学校在这方面招生。
复旦的新闻专业非常好,但不招收在职研究生。
在纠结到底读不读,那你告诉我究竟读不读嘛!
1、公司(单位)出钱给你读,去读!就算签订了培养协议要你一定服务满几年才能离开公司(单位)的,也没有关系。你提前走了,最多把读书的钱拿一部分出来(按照年数比例计算。例如服务期10年,培养你读研用了4万,你服务了5年辞职,只需配剩下5年)。从经济学角度,考虑通货膨胀和你自身的增值,无论怎样都是划算的。
当然,如果你是个哺乳期妈妈,那就算了。
2、体制内的人,去读!
学乖点,体制内玩什么个性呢?!投其所好,组织看重学历,你的福利和学历挂钩,当然要提高学历。
3、对某领域的知识渴求,去读!
如果你想读的专业正是你想迫切深入了解的,学起来才是收获最大的。纯粹被外力催动去学习的,自己想学的,同在一个教室但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其他情况,如果想提升自己也可以读,如果是纯粹为了文凭,茫然的,被动的,学什么专业都没爱好的,不建议读。
要读书嘛,就读全职硕士,在职硕士太水被秒成渣?
全职硕士比在职硕士含金量更高,在招聘部门那里更认可全职硕士,这点毋庸置疑。
全职硕士的代价比较高。一种是选择在国外读,家庭经济能够支撑的前提下,这是种选择。例如高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更偏爱有国外求学经历的。不过对于文科专业的说,语言方面的障碍比理工科要更大。
还有一种是国内读,有些可以申请奖学金。
但全职硕士相比在职硕士也不是完美无缺,它也有诸多弊端。例如全职硕士和导师的关系目前比较微妙。全职硕士有时间有精力,毕业大权又集拢于导师的手中,往往学生就成为了导师的免费劳动力,以微薄的劳务帮着导师做课题接项目,去导师创办的公司打工,甚至帮助老师做家务。近年来爆出来过几起新闻事件,本有抱负的研究生因不堪导师指使压迫甚至骚扰,爆发或者自杀。
而全地球人都知道在职硕士没什么时间的,所以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也自然地更加简单纯粹,除非是论文指导,几乎无其私人关系方面联系。导师给在职研究生的论文意见提多了,在职研究生还会想这导师是不是难为我,我可教了这么多钱的!
在职硕士在工作的同时,给自己充电。这个过程是不耽误赚钱,不耽误接触社会与时共进。而全职研究生则容易桎梏在象牙塔中,延长了投身于职场的时间,同龄人在实际工作打拼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对于文科类研究生,等待全职研究生毕业时,当前的市场对于这份学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这种认可程度是逐年下降的。所以残酷而矛盾的地方就在于,全职读博读研的人看待自己是渡过一层又一层金的,身价应该越来越高,而实际社会上的需求确实远低于预期的。
读全职还是兼职,这个和专业、机遇、个人性格等都有关系,很难一概而论。仅供参考。
人生什么阶段适合去读在职研究生?
如果你还没有孩子,想读就去读!就像大家都很同意高考后就立刻学车一样,这是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与其谁懒觉学小语种学艺术爱好和老公(男友)吵架,不如去学点东西顺便提升下学历。
对于单身狗,去学还能寻觅下另一半。虽然概率不大,但毕竟人家有的学校都贴心的把男女比例调节成1:1了,咱还能说啥?!
那有了小朋友以后呢?那还是劝你谨慎行事吧。孩子3岁以内要慎之又慎,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当然,如果你的情况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抢着带根本轮不到你带,你每天只需要像谈朋友时候一样看看电影买买东西打打游戏那就当我没说吧。
幼儿园阶段大概是唯一可以放放风去学一下的时期。到了需要辅导作业备考的年纪,家里一个学习的就鸡飞狗跳了,再来一个读研的,那人生也是很艰难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51065.html
评论列表(1条)
[…] 2019年4月12日,美国西东大学MBA上海2班赴珠海游学,主要参加《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学习,主讲教授为金网国际教育管理集团董事局主席施隆光博士。当天晚上,金网国际教育管理集团在珠海市泰福国际金融大厦3楼广东厅为美国西东大学MBA上海2班同学、粤港澳5班同学、毕业班各班代表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联谊晚会。西东大学MBA项目的师生们在金网-西东相聚,用勤奋和努力,铺满对未来的憧憬,对学习过程的品位。大家在金网-西东相聚,最神圣的色彩是师生情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