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授的盛情邀请,戴韵不是没有过犹豫,毕竟教育学对她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也和曾经的“财经记者梦”相差甚远。不过,有过“世界课堂”亲身经历的戴韵对教育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接下了教授递来的橄榄枝,决心先攻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育学硕士,随后再一步一步把教育学博士这条道路走完。
18个月就读完美国名校博士
背后不是奇迹,而是积累和努力
等戴韵到达了美国,才得知原来这个教育学博士正是全美最难读下来的文科博士专业之一,平均8年才能毕业。戴韵惊呆了,“有种要把牢底坐穿的感觉”。不过,既然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与其抱怨,还不如坦然接受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戴韵说:“反正这个博士学位读出来也是自己的,不会给别人。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你要享受它给你带来的好处,就要承受相应的压力。”
到了美国后,戴韵听从了导师的建议租住在美国人家里。戴韵的房东是刚好是一对同样在大学任教的夫妻,他们为人热心,还会教戴韵一些有趣的英语俚语。每当戴韵学业压力大到“crazy”的时候,夫妇俩则会开玩笑一般地告诉她,其实你还可以用“climb the walls”来形容现在崩溃的心情。
其实,在攻读教育学博士期间去美国读博士后,让戴韵“climb the walls”的时刻还有很多。在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四周的时间内要读完60本书,还要写作出三篇文献综述并进行答辩,“基本上准备这个考试的人就不要想睡觉了”。戴韵咬咬牙去美国读博士后,用散步和做饭来自我调节,最终坚持了下来,交出了成果。
在知道戴韵18个月就读完了博士后,很多人完全不相信,毕竟连写一篇博士论文有时都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当戴韵回顾自己读博的这短短一年半,却告诉我们:她的博士论文其实一直是在准备的过程中,而她的博士学习,也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
戴韵最后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聚焦在“用传播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这完全是从自己曾经参与过的“世界课堂”经历出发,从一个国际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而在这之前,戴韵所经历和学习过的一切都为这篇博士论文埋下了伏笔——她在“世界课堂”项目中收集和分析过的数据、硕士论文中的观点和思辨以及博士资格考时的三篇文献综述,最终都能够为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服务。
“我去美国之前,其实就是带着心中的问题去的。” 戴韵一直非常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长久以来的积累才没有辜负她的努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8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