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感想主要是想结合央视拍的纪录片《镜子》中反应的问题少年教育和《放牛班的春天》这两部影片,来谈谈什么是爱的教育。
在纪录片《镜子》中,那些问题孩子被送到一所培训机构去接受改造,这个培训机构最大的特色就是让家长也和孩子一样去接受学习改造,因为他们觉得问题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家庭影响带来的。家庭成员间虽然都爱着彼此,但是因为爱的方式不对爱成教育机构,表达出来的爱就变为了以爱之名的伤害,夫妻间的矛盾,父子母子间的矛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圈,每个人都苦不堪言。归根到底,《镜子》中问题孩子是因为家庭情感教育的缺乏造成的。而这个缺乏的情感教育就是家长不知道如何去有效表达爱。而《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就是用这种爱的教育,打开了一群原本“劣迹斑斑”的问题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开始逐渐走上正轨。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明确了一些具体的想法。无论是《放牛班的春天》还是纪录片《镜子》,他们都在围绕着一个主题——青少年教育问题。《镜子》呈现了问题青少年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家庭影响的缘故这个现象,这个家庭影响具体可以认为是家庭情感教育的缺乏。而《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的教育恰恰就是一种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这种爱的教育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有效表达爱,不让爱变为伤害。
马修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这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爱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基于教育者发自内心地去相信孩子的潜能和善良的天性,并能切实地尊重孩子。
他爱的教育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1)他始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为学生着想,他懂得换位思考,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他是相信那些孩子本性是善良的,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2)他善于发现并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他指引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是一个人终身成就动机的来源。皮诶尔就是在他的耐心和鼓励下才走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3)他懂得去尊重和理解孩子,他的教育是具有长远建设性的。遇到孩子犯错,他首先是弄清楚犯错动机而不是惩罚批评,他站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去倾听孩子的辩解,做到了真正的尊重,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而以上这三点都是《镜子》中的父母忽略的爱成教育机构,他们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并认为自己没有错,可是他们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否有去尊重理解过孩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9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