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美国费城()的一位富商 为提高商业教育水平,慷慨捐赠10万美元给当地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管理学院,这是美国管理教育的重要里程碑。189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又分别设立商学院。到了1908年,又有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等7家著名大学设置商学院,从而构成美国最早设立的10所商学院。
伴随着哈佛商学院的诞生西北大学mba教育中心,以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企业管理人才——公司总经理”为目标的MBA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因其适应了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综合性高层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它首先在美国获得了迅速反展,历经百年而不衰且日益趋成熟、正规化。1915年,最早成立的三所大学商学院:哈佛、芝加哥、西北大学商学院呼吁建立规范MBA教育的组织,次年,美国商学院联合会( As- of of ,简称AACSB)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的经济明显落后于美国。英国为了探索美国经济高速反展的原因,还曾专门到美国进行考察和研究,最终发现:制约英国经济反展的原因不是技术、资本,而是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管理思想的落后。因此,首先从英国,紧接着法国,瑞士也开始引进美国的MBA教育,到了60年代便形成了MBA教育的高潮,而且更具有自己的特色:高度国际化和高度实践性。在亚洲,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亚洲各国对现代化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开始发展本国的MBA教育,以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
跟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国80年代开始学习和引进美国的MBA教育,1980年8月,原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和美国商务部联合在原大连理工学院创办“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班中心”,开办了第一期MBA课程西北大学mba教育中心,学制3个月,课程主要是美国MBA课程的浓缩版,参加学员120人。这可称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MBA课程教育。1984年中美达成协议:为我国培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MBA)。7月,招生在全国铺开。9月,440名精通外语、有三年实践经验的青年人才被选拔出来,获准应试。10月,440人再次被严格的考试筛选,仅剩40人步入MBA学业的起跑线。1985年3月,原国家经贸委等合作主办的MBA硕士研究生在北京西苑饭店开学,共有34位学生经公开笔试、面试录取入学,这意味着我国开始进行正规的MBA硕士学位和研究生教育。1986年9月,39人完成学业,赴美实习,被誉为“中国经济管理黄埔一期”学员。同年12月,荣膺MBA学位的38人归国,投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1988年,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院长、教授和教育部、学位办领导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我国开展MBA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关政策。
1990年,我国正式实行试办MBA教育。1991年第一批MBA教育试点院校获批,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1994年第二批17所高校被批准设立MBA项目,分别为: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实施了MBA入学全国联考。这是中国首次开设全国MBA联考,结束了由各MBA培养院校自行组织MBA入学考试的历史,也是MBA入学考试规范化的里程碑。同年,第三批29所高校批准设立MBA项目。1998年底,全国MBA试点院校增至56所,各校招生规模随着教学积累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逐年递增。1999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立MBA职业服务中心,这是国内商学院第一个成立的职业中心。同年,又新增10所MBA院校。2001年,MBA教育试点10年,教育部宣布MBA教育试点工作结束。
从此,我国MBA教育进入了正式举办阶段。同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始招收海外学生,我国MBA生源逐渐国际化。2013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加拿大权威机构 发起的 Green MBA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23位,是榜单中唯一的中国院校,我国MBA办学质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认可。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共有十二批次,共计246所院校获得MBA培养资格。
说到国内知名商学院,像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于1994年成立于上海的浦东新区,当时校园周围大多是不起眼的仓库和一片片水田。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并勾勒出了该市标志性的天际线。由欧盟与中国政府联合创立的中欧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发展,也已成为某种标志。上个月,它在《金融时报》年度全球MBA百强排名中保持了第五的位置,仅次于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和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以下简称)这几所重量级商学院。
中国的商科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中欧并非一枝独秀。《金融时报》于1999年首次发布排名时,没有一所亚洲商学院跻身百强。今年已有17所学院上榜,其中九所来自中国。全球约有90所商学院拥有令人觊觎的“三冠认证”(指同时获得美国、比利时和英国机构的认证),其中七所在中国。2012年,三冠认证机构之一的美国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 )认证了13所中国学校,其中七所在香港。今年它在中国认证了39所,大陆占了31所(见图表)。中国的本土商学院共有200多个MBA项目,这还没算上西方商学院在华的分校。报考竞争激烈。去年有近20万人申请,是2016年的近两倍。录取率一般不到四分之一。
从许多方面来看,那些顶尖的中国商学院与其西方竞争对手看上去大同小异。中欧在北京和深圳以及加纳和瑞士开设了国内外分校区,这是效仿了国外商学院的做法,例如就在新加坡、阿布扎比设有校区,去年还成立了旧金山校区。许多教授都有在西方工作的背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简称安泰)院长陈方若在回国之前曾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教25年。他们的授课风格也与西方同行无异:袖子卷起,平易近人,魅力十足,机智风趣。(在被问及MBA学位的成本构成时,一名MBA学生说教职工薪水是一笔可观的支出。对此,中欧一位教授打趣道:“我们宁愿被看作资产。”)
去年,海外疫情的不断升级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也让目前仍在国外的140多万中国留学生陷入两难境地。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许多职场人会利用经济低迷周期投资自己,继续深造学习。而如今,中国商学院的课程设计迎合了主要希望在国内发展的学员需求,许多接地气的改良也使其变得更具吸引力。
MBA课程长久以来都被视为通向企业成功的垫脚石,但有人认为它因为新冠危机地位下降了。对此,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副院长埃迪尔•平克( )有点恼火。他坚持认为这一传统的两年制学位仍然至关重要。“你认为疫情给社会和经济造成的问题是狭隘的专业问题,还是跨部门、跨学科的复杂问题?”
如果是在一年前,他的话听起来会很奇怪。MBA那时正渐渐过时。全球经济繁荣之时,这一昂贵学位的机会成本(顶级商学院每年收费10万美元甚至更多)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并不划算。一些商学院入不敷出。2019年,伊利诺伊大学表示将停办全日制MBA项目。近年来,已经有几十家中游的商学院这么做了。
在疫情肆虐的新局面中,平克为MBA所做的辩护想必会更显奇怪吧?恰恰相反。“学生们坚持住了,学校再上层楼。”行业团体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MAC)的负责人桑吉特•乔弗拉( )表示。GMAC对全球300多所商学院的最新年度调查表明,66%的课程申请人数上升,。如果MBA课程能在数字化未来发展中整合创新,那么一度濒危的MBA或将在疫情中东山再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9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