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
-
全职博后与在职博后区别,毕业两年想换工作,全职考公好还是在职考公好?
最近是2024年国考备考的黄金期,应届的小伙伴还好一点,毕竟在学校里面,不管是备考氛围还是备考环境那都是一等一的。但是对于我们在职的小伙伴来说,想在2024年国考上岸,是否应该选择全职备考呢?而以上这些,全职备考更容易去执行。说实话全职备考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大坑啊,家人们!而且全职备考真的压力大,每一次去考试就感觉自己背负了全家人的希望,毕竟自己的花销基本上都是父母给的。
-
国企读mba,千万别把MBA当成中年危机解药
因为你为了读这个书,需要付出很多,强大的课业负担让你根本没空焦虑。其实,从壮志踌躇的年轻人,到深陷危机的中年人,对于读MBA,问我的问题大抵相同,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读个MBA是否值得?对今后的发展没任何目标,只是觉得“我身边的朋友都去读MBA了,我也应该读一个”,“我爸妈说提升下学历也许更有用”,“换一个环境,也许我就想明白了”等等等等……
-
法国学费mba,深圳中产涌入MBA:用30万学费,拯救35岁中年危机
“汉堡包”将这种心态形容为“普遍的焦虑”,“大家停不下来,必须在不断地变化中,赶紧抓住点什么,这样能给他带来一点安全感”。以中产群体为代表的的职场人,豪掷数十万涌入MBA课堂。决定辞职读书前,“汉堡包”的工作进入瓶颈期,这与当时的互联网大环境有一定关系。“至于说内化的资本主义,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吧。
-
短期出国是几个月,家长供我百万出国读书,找不到工作的我焦虑是正常的吗?
还没找到工作的话先劝回国吧,国内总能养活自己。还有家长提出花了100w-200w的教育投资,回国后只找到月薪七八千的工作,真的值得吗?也有很多留学生延迟这种就业焦虑,选择再去读个硕士,多个title增加竞争力。而同学B的打算先是接一个offer,不管这个offer距离理想中的工作差异多大,先找到工作再考虑考公考编的事情。“如果留在国内工作,35岁年龄焦虑我觉得是社会给我的压力”。
-
在职博士有哪些专业,专业硕士生,哪些人“更焦虑”
专业硕士生,哪些人“更焦虑”分专业类别看,在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领域,专业硕士生有关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焦虑发生率最高,超过60%;在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领域,专业硕士生有关就业问题的焦虑发生率最高,超过30%;在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领域,专业硕士生的就业焦虑发生率最低,而医药类、艺术类专业硕士生的经济负担焦虑发生率明显更高。
-
短期留学中介,GPA 83.44被中介打击,我申上NUS定量金融
由于本科专业是金融,国内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岗位必须要硕士学历,加上我一直以来都想接触国外的金融市场和工作环境,种种原因下,决定出国留学,首选地区是新加坡。
-
温肯中外合作,这所中外合作大学,有位大连校长
他是杨毅欣,一位从大连走向世界,又回归国内投身教育事业的学术达人。姑姑和伯父都是大连市知名高中数学教师。30年前大连医科大学的国际化教育,让杨毅欣受益匪浅。温肯是所“不一样”的大学温州肯恩大学作为国内九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之一,是浙江省和美国新泽西州友好省州合作项目。2021年软科大学排名,温肯上升了28位,成为中国排名上升最快的大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