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孔子游学路线,孔子游学思想对研学旅行的启示

孔子在游学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弟子精思善疑,引导弟子善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圣贤,唯是是从。孔子游学中形成的精思善疑精神,对青少年研学旅行有着重要启示,研学旅行活动要引导青少年进行独立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2000多年前,中华伟大先贤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杏坛设教,开启了体验式教学的新篇章,形成了以“道德践履、仁爱贵和、精思善疑、平等民主”为核心的游学思想,成为我国研学旅行的奠基人。

孔子游学思想对研学旅行的启示

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要把研学旅行放在实践素质教育新途径的战略高度来考量。

道德践履规范研学旅行行为准则。孔子强调道德教化、修齐治平。主张德育以“行”为其出发点,靠“行”来检验。儒家把人的优良品格归结为忠、孝、廉、节、仁、义、礼、智、信等几个方面。《大学》提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儒家的明德、新民、止善和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始至终把伦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研学旅行要联系实际,对青少年因人施教,从情感投资到以理服人,使他们将自己的道德目标追求变成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要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比德”的道德践履思想贯穿研学旅行的全过程,在考察名山大川,体验风俗人情中,注重从生活细节做起,强化日常教化。活动中重视人的自觉性,强调知与行并重,让学生在实践中转变思想,明实理,做实事。让学生在游学体验中学习文化,培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自理自立、互勉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文明礼貌等优良素质,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孔子游学思想对研学旅行的启示

仁爱贵和,教孩子在研学旅行中体验并妥善处理人群之间的关系。孔子的伦理思想,其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在家爱父母为“孝”;爱兄弟姐妹为“悌”;在学校爱老师为“敬”;在社会上爱朋友为“信”,再扩大开来,爱民族、爱国家为“忠”。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和”的意思是把两种以上的事物辩证地统一起来,使对立的两方面相辅相成,不致对抗与冲突。在行事处世中,反对“过”与“不及”,主张“中庸之道”,“允执厥中”。当然,这种“和”不是简单地调和矛盾,而是事物的辩证统一。《论语·子路》中所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这个意思。孔子的仁爱贵和精神启示我们要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教育青少年以孝悌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立爱自亲始”,要从善良、忠诚、信义的角度出发,从孝敬自己身边的亲人开始,关爱尊重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理解和善待别人,严于律己,乐于帮助成全他人。要坚守基本的做人原则。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不愿干的事,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强求别人去做。以孔子仁爱贵和游学思想作指导,让学生通过校外旅行考察,把自然与社会当作大课堂、大教材来学习更广阔、更鲜活的知识,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组织策划、沟通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体魄、磨砺意志,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和责任意识,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祖国的热爱,以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关系。

形成研学旅行求知环境,促进学生精思善疑。孔子在游学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弟子精思善疑,引导弟子善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圣贤,唯是是从。倡导“精思善疑”“求之于心”,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精思善疑不是简单的否定,更不是盲目的排斥,而是在深入研究、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怀疑,“疑”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主观臆造的“疑”,是博学、审问的结果。有了“疑”,并不是仅仅“存疑”而已,而是要“慎思之,明辨之”。“慎思”“明辨”是“去疑”“求是”的过程,是在“博学之,审问之”的基础上而生疑。孔子游学中形成的精思善疑精神,对青少年研学旅行有着重要启示孔子游学路线,孔子游学思想对研学旅行的启示,研学旅行活动要引导青少年进行独立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师生在相互答疑问难、相互激荡中获得新的观点、思想。让青少年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启迪智慧,在思考中怀疑,在怀疑中切磋,在怀疑中博学,在怀疑中探索,在怀疑中提高。

孔子游学思想对研学旅行的启示

平等民主成为研学旅行相处原则。《论语》云:“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叮嘱学生在“仁”面前不要谦虚,要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自己也要向学生学习请教,“不耻下问”。“学无止境,道之弥深”,孔子在游学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老师与学生在真理、在“道”面前是平等的。孔子在杏坛设教,对弟子“有教无类”,打破贫富贵贱的身份性限制,对弟子要求虽严却不压制,注重身体力行、循循善诱。研学旅行应从孔子的游学中汲取经验,对青少年教育既要提倡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尊师重教,又要坚持师生平等民主。树立“师生的感情甚笃”“尊师爱生”的优良风气。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疑问难”。师生之间可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问难切磋和互相砥砺。根据不同学生年龄段和地区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设文化体验活动的情景,按照孔子平等民主的游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并行动起来,既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又体现操作的灵活性。研学旅行的活动设计及工作开展要体现平等民主的原则,老师和学生要平等相处,教学相长。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求来设计产品,研学活动可以由教师提出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让学生和家长来完成具体设计,也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实施,教师只负责指导和审核。具体产品的开发设计要体现品牌化,做到区域联动,积极推出精品旅游线、特色旅游地,打造研学旅行品牌。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研学旅行企业,要加强与周边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彼此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孔子游学路线,齐心协力共同开拓市场,为研学旅行搞好服务。

原载:《人民政协报》2017.6.28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59492.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25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25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