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属重点院校、天津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环境保护厅网络舆情应对解决方案
2.亮点:数三改396经济联考
3.风险点:招生人数较少
本期内容包含:
院校简介
学院介绍
报考信息
录取分数分析
学制、学费、奖助学金
初试解读
复试解读
01
院校介绍
天津外国语大学( ,TFSU)简称“天津外大”、“天外”,坐落在中国天津市,是天津市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天津市属重点院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五大道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40.06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8869.17万元;设有15个教学单位,有57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0个授权方向);教职工近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万余人。
02
学院介绍
学科优势
国际商学院自成立至今,在校本科生规模、专业数量和一级学科目前均位居全校前列。学院秉承“专业+外语”的办学特色,按照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相融合、经管专业与外国语言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天津大学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并具有突出外语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涉外国际商务人才。
目前学院已经建成包括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国际贸易专业;1个天津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专业;2个学科群:经济学和管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专业硕士点:国际商务;3个一级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科研创新团队: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基地模式研究团队、跨国公司成长与管理创新研究团队、金融创新与产业基金研究团队
培养特色
学院实现专业差异化定位办学天津大学学硕和专硕的区别,【金融专硕434择校分析】2022天津外国语大学金融专硕择校分析,打造专业特色方向,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三个专业开设了全英文教学实验班及双学位课程教学,旅游管理专业实现英语双学位全覆盖。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现有已建成并投入的实验室5个,在建实验室4个,正在建设的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1个,基本满足了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2014年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天津市市级实验教学中心示范建设单位。
04
报考信息
考试科目
2022年数学三改为396经济联考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暂无通知,敬请期待。
发布之前推荐大家使用主流参考书,如黄达、罗斯。
05
录取分数分析
天津外国语大学在2021年最终的录取名单中,初试最高分为386分,最低分为348分。(不包括士兵计划)
2021年复试分数线:
49/49/74/74/348
近年拟招生人数:
2021年 拟招8生人 实招生11人(不包括士兵计划)
拟招生人数有扩招趋势,预测2022年招生人数与往年应该趋同或大于。
06
学制与学费
学制
日语口笔译、朝鲜语口笔译、教育、金融学、新闻与传播学制为 2 年;其他专业型硕士学制 为 2.5 年。
学费
国家对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安排定额拨款,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收费标准:学术学位8000元/年,专业学位10000元/年(其中新闻与传播专业13000元/年、金融和国际商务专业18000元/年)。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王克昌奖学金、卡西欧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助研、助教、助管、助理辅导员)等多元奖助政策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硕士研究生待遇水平。
07
初试解读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二 3.396经济联考4.431 金融学综合
08
复试解读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综合能力考查(90分)+外语水平测试(10分)
(1)专业综合能力考查:主要考查考生专业基础理论、实务技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了解考生的专业素养及培养潜质。
(2)外语水平测试考核考生外语综合水平。
各学院(所)应结合专业特点确定复试具体方案,分学科分时分批有序安排复试,经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公布执行。
考研择校&课程报名咨询,可直接微信咨询学姐们!
“专硕要扩招!”这是山东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何连(化名)近来听到的最好消息了。她计划报考新闻专硕,扩招意味着拥有了更多机会。
在教育部12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表示,将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消息一出,在考研学生们感到振奋的同时,山东高校正为思考如何把政策更好落地。如何保证培养出来的专硕生符合国家社会需求?这是高校亟需回答的现实问题。
高校专硕规模扩大
有的增长率比学硕还高
具体到山东高校,专硕与学硕的招生比例如何?当专硕生走向社会,能否与职业资格衔接顺畅?
“我们学校的专硕招生增长率略高于学硕。”据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李栋祥介绍,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的专硕和学硕招生人数分别为1245人和426人,比例为2.922:1。
一组数据显示,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在2020年度出现较大幅度增加,其中专硕人数由779人增加为1016人,增加比例为30.4%;学硕人数由280人增加至363人,增加比例为29.6%。2020年之后呈现平稳低速增长,其中2023年专硕招生人数较2020年增加229人,增长率为22.5%,年平均增长率为7.5%;学硕招生人数增加63人,增长率为17.3%,年平均增长率为5.8%。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突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记者注意到,为提升专硕生实践创新力和职业能力,山东理工大学在去年6月印发的《山东理工大学关于修(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以培养职业素养、实践创新和专业应用为着力点,强化校企校地联合、产学协同培养。加大教学案例库课程开设力度,引入职业认证、创新创业等相关课程,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
“在所有专业类别(领域)培养方案制定中,我们学校均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确保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职业要求。”李栋祥透露,山东理工大学加大了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每年开展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立项评选,“教学案例库可以让老师们利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背景、行业特点和挑战,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实际工作接轨,并提供实践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理工大学还在必修环节中设置了实习实践学分和创新创业学分。其中,实习实践学分要求所有专业学位硕士生必须完成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科技竞赛、创意设计等并获奖。
如何通过在校深造提升职业能力?山东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探索。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理工大学现有14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产教融合研究生示范基地,185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李栋祥指出,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安排专硕到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难题,能切实提高专硕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还能让专硕在实践过程中提前接触职业,了解企业,做好职业资格培训,进而实现“订单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
专硕课程设置
在产业前沿性上存在滞后
过去,有网友曾在社交平台发出“学硕生求职更吃香”的感慨。记者留意到,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重要,培养单位应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对两类学位予以同等重视,保证两类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山东理工大学一直坚持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重要、分类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均保持较高水平。”李栋祥说。
具体来看,当前山东理工大学共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21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699人,占比为68.83%师范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已超过三分之二。李栋祥表示,“从我校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未对专硕进行‘特别对待’。”
据李栋祥介绍,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共有硕士毕业生1242人,其中学硕335人,专硕907人,专硕占比为73.02%。从就业情况来看,硕士毕业生已就业人数1149人,其中学硕308人,专硕841人,专硕就业率略高。“在教育部相关文件出台后,我们还会进一步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就业。”李栋祥说。
专硕培养是否面临挑战,哪些方面亟待优化调整?在李栋祥看来,学校专硕课程设置在产业前沿性、实践应用性等方面还存在滞后性,接下来会专业课程中安排企业实践课,邀请企业导师授课,以企业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课程实践的问题。
“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校企双方目标追求差异较大,缺少长效建设机制,企业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李栋祥还注意到,专业学位论文评审指标体系和专业学位实践成果写作规范仍需进一步优化,行业产业专家在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工作中的参与度并不高,“接下来我们会持续跟进上级政策,不断完善学校制度。”
正视规模与质量的可能冲突
协调好两者关系
教育部提出“进一步提高专硕专博研究生比例”,扩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执行秘书长、济南大学高教院研究员张继明注意到,《意见》强调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学位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立足两者差异性强化差异化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突出产教协同育人等,这对于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但在改革实践中也要谨防产生误导。
“无论是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应体现系统思维。”张继明表示,一要根据科技、产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承载力等多元复杂因素进行科学设定,谨防扩招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正视规模与质量间的可能冲突,协调好两者间关系。二是要避免研究生扩招进一步抬高用人市场的学历要求,避免发生事实上的“学历主义”。
在张继明看来,扩招不是简单的粗放的规模增大,而是在科学研判基础上的规模调整,不同学科有增有减,包括学术型研究生规模,需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增减师范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悦读大学|专硕招生“十四五”末将占2/3,高校如何“接招”?,优化其学科生态和人才培养能力,优化面对不同产业的人才供给结构。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要谨防2/3的比例设定成为刚性的计划性目标,甚至被视为标识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质量的量化指标,忽略数字背后的结构性和质量化要求,阻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张继明建议,在贯彻国家研究生教育政策过程中,尤其要避免僵化地按照数字指标实施倾向性动员和计划性执行。
张继明表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须坚持质量导向,在科学制定和明确专业学位人才的素养结构的前提下,一是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考评选拔机制;二是改变学术型导师培养专业学位人才的错配问题;三是必须破解产教融合“校热企冷”“合而不融”的尴尬局面,让产业行业资源真正转化为教育资源;四是减少以单一的论文发表等标准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3297.html
评论列表(1条)
[…] 05-01东莞市财政局办事员(其间:09-07在中山大学经济系财政专业学习,在职大专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