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爱恩学院是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创立的本科学院,70%的专业课采用澳洲原版教材,采用国际化的教学计划、大纲、作业方法和考试方法。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习环境,给爱恩学院的毕业生求职和深造打下了深厚理论和知识基础,毕业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有相当一部分申请出国留学,考上国内大学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也不在少数,张晶校友就是其中一位。
一、仰望天空,脚踏实地
张晶,女,2008届爱恩学院信管专业毕业生,在读期间曾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学生、索尼奖学金、朱元鼎奖学金、人民奖学金7次、校三好学生3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等。毕业当年,她获得上海海洋大学最优毕业生称号。
在笔者采访过程中,她非常谦虚地说,她在事业上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可以谈谈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经历和收获。在大学四年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学习。大学里的所学是真正奠定人生发展的基石,持续的学习能力培养是在大学阶段练下的基本功。每一门外方课程都有高达几百页的阅读量,再加上还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历练了她的阅读能力。海大图书馆里有足够多的专业书籍,塔大电子图书馆有海量的课程资源,如何培养最佳获取知识的方法,将知识吸收,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她不断改进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获得了终生获益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社会发展太快,知识更新换代也太快,但唯有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活到老学到老,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大时代,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令她感受颇深的是爱恩学院对于学术诚信的重视。课程考教分离,考试纪律极为严格,甚至是平时的一次课程论文都要经过查重系统的检验。爱恩学院对诚信的重视,使她在之后的科研道路上获益匪浅。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和恪守的道德底线,只要触碰了这条红线,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都是“零容忍”。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良好学术道德,使她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杜绝捏造研究数据和剽窃他人成果,坚持科研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追求理想,砥砺前行
2008-2013年间特华博士后,她在东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2013年6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专业排名第一,曾荣获东华大学恒逸奖学金。
经过五年的硕博生涯,她已洗去了青涩和浮躁,变得更加成熟和沉稳。她庆幸于这些年来自己的改变,从一个一知半解的槛外人,成为一个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多面手。读博期间,被科研和论文所充实的日子,是一个交织着兴奋与痛苦、好奇与怀疑、希望与绝望、否定与重生的漫长过程。在海大爱恩所养成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钻研精神已牢牢刻在她的心上,赋予她坚持下去的勇气。在爱恩学院打下的良好英文基础,使她在阅读大量英文文献时毫不费力;所培养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她和队友们并肩作战,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她打开了许多科研和论文的思路。
三、不忘初心,甘当人梯。
2013年至今,张晶博士毕业后到上海商学院任教,讲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信管专业课。刚进入学校时,她还是一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博士毕业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她的课程运用了国外教学的很多案例,深得学生的好评。当一名好老师,也是她求学以来的梦想,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她每个学期的课时量都大大超出了学校规定的工作量,总认为多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是青年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的信任。除了教学,她也注重个人科研和教研能力的提升,工作之余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于2016年7月进入北京特华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征信。
她同时还担任学校信息管理系系主任一职。感恩精神一直伴她前行,因为教学管理工作繁多,她几乎每天都呆在办公室里特华博士后,海大爱恩,我成长的摇篮——记2008届校友张晶,周末加班更是常事。虽然辛苦,但取得了不少成绩,做出了不少贡献。她说:“看到自己的学生有获得感、看到自己的科研有成果就觉得当一名老师很充实,它使我的人生很有意义。”
中国网武汉9月18日讯 博聚武汉,智创未来。9月17日,武汉市2021博士后人才交流洽谈会拉开帷幕,首场活动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专场,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毕业的上百名优秀博士、博士后与全市近2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齐聚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现场互动交流反响热烈。
湖北省人社厅副厅长曾向阳出席活动,并给与会博士们介绍该省一系列人才政策
活动现场人气十足,一批在汉博士生与企业互抛橄榄枝。2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代表纷纷上台推介,得到在汉博士生们的密切关注。在自由沟通环节,现场你来我往,交流热烈。
据了解,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逐步打破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部分甚至不需要笔试卓越百人博士后,武汉博士后齐聚光谷智创未来:首场“相亲会”瞄准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以自主专项的面试来进行,以达到高层次人才招揽目的。
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孙志军介绍高层次人才留汉政策情况
武汉千方百计引才留才,以“硬核”实力吸引高层次人才留汉初见成效,引才“磁场”越来越强。截至目前,全市现有1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技术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支持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武汉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出台《武汉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卓越百人博士后,发放建站资助、项目启动经费、博士后津贴、安家补助等,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成为吸引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进站的一大“筹码”。
“我们为进站博士后准备了非常丰富的‘政策大礼包’。”活动现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曾向阳介绍,在省市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汉博士后们不会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更不用担心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批博士博士后们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展台前座谈,了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情况
武汉的在站博士后可以申请每月3000元的生活津贴、1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一旦入选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踪计划,每人每年还能获得10万元资金支持。在市区各类人才项目评选中,在站博士后也将会优先考虑。此外,在高层次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方面,都享有专门的政策支持。
(通讯员:洪飞、罗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0346.html
评论列表(0条)
[…] 2、高起点考生报考自考本科需从专本套读或专本连读报读,不可直接报考本科学历(之前的高起本已被取消),获得的专科学历还需是国家承认的,如自考、成教、网教、、全日制、电大均可,干部院校、民办高校专科毕业证书不能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的中专生直接升本科,均不可本科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