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欧阳老师对2024年清华大学艺术硕士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清华大学艺术硕士专业介绍、报考条件、报考流程,招生信息、复试分数线、复试细则、录取办法,复习规划、辅导课程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简称”清华美院”、”清美”,是清华大学二级学院。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1999年11月20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院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5项:2001年二等奖3项,2005年二等奖1项,2009年二等奖1项;北京市级教学成果12项:2001年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2005年一等奖3项。2008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综合学科背景下艺术教育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北京市重点学科:艺术学、信息艺术设计、美术学、设计学。
二、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23年我校研究生新生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3年我校研究生新生入学前)或2年以上的人员考研集训英语,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曾经发表专业论文或取得其他创新成果;b.辅修过所报专业本科的全部主干课程;c.本人英语水平证明。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以最新招生简章为准
三、报考流程
报名时间:网上报名工作安排在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工作安排在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所有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应当按照有关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在其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确认时间:11月5日前。
初试考试时间: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5日。
公布成绩:次年2月份。
复试调剂:次年3月-4月份
四、招生信息
六、复试细则、录取办法
1、总成绩计算办法和排序规则
1)总成绩计算办法(按满分1000分计)
总成绩(满分1000分)=初试成绩(满分500)+复试笔试成绩(满分100分)×3+复试面试成绩(满分100分)×2
2)录取规则
①【艺术学理论】、【美术学】分别在专业内进行总成绩排序,其他专业分别按照研究方向排序,从高至低择优录取。
②复试笔试成绩低于80分或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成绩不合格者,均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2、组织形式
资格审查时间:2023年3月23日(周四)英国在职研究生,13:30开始,每人5分钟
资格审查以网络远程腾讯会议方式进行,腾讯会议号、材料准备及具体资审时间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考生,请大家注意查收。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考试形式均为现场,考试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智慧互联”双硕士项目面试采用网络远程。)
3、缴纳复试费
考生必须在参加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完成复试费缴费,费用标准为100元。缴费后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复试者,已支付的复试费不退。
4、考生资格审查注意事项
1)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需参加资格审查考研集训英语,新祥旭考研集训营:清华大学艺术硕士2024年考研攻略,未参加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上传材料须于3月22日(周三)中午12:00前提交到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
2)考生还须根据报考专业将以下电子文件上传至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截止时间:3月22日(周三)在中午12:00。
①报考艺术学理论、(非全日制)艺术管理的考生:提交本科毕业论文或相关专业论文电子版1篇,要求PDF格式,文件不超过30兆。
②报考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含全日制、非全日制所有专业方向,其中艺术管理除外)、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信息设计的考生:提交个人作品集电子版,要求PDF格式,不超过30页,包含不少于3个设计方案或创作作品,文件不超过30兆。
③报考(非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的考生:提交1篇与工作领域相关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不限,要求PDF格式,文件不超过30兆。
特别提醒:考生应对所提交所有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发现提供虚假材料、抄袭等影响录取结果的,一经查实按照教育部或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非英语专业考研考英语,非英语专业考英语研究生
一、搞清跨考英语专业的目的
最近很多同学咨询英语专业考研的特点,可能他们真的是很喜欢英语,所以才想着跨考英语专业,可是在决定之前,一定要想好其中的利弊,因为兴趣在考研的艰辛面前往往不堪一击,你必须有十足的把握。
当然,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应考虑到你相对于那些英语专业本科生或者你原专业本科生来讲是否具备相对的优势?比如在文学方面?在行业的发展方面,在未来就业的取向方面等等,是否已经考虑周到?是否对你的专业有所提升和促进?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未来几个月的复习质量,还关系到你的就业,乃至一生的事业方向。毕竟考研除了兴趣以外,更多的是毅力的较量。
有很多跨专业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他们之中有读文学的、工商管理的、财务金融的、法律的、旅游的,还有学计算机的,其中有很多人拿到了英研“准入证”,就其成功因素不外乎三点:强烈的兴趣,明确的目的和全面的准备。
二、搞清英语专业考研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有很多跨专业考英研的学生不清楚英研的考试特点(其实,有很多英语专业的考生也不是很清楚),有的同学甚至报一些公共课考研英语的辅导班,其实这远远不够,甚至会南辕北辙。英语专业考研不同于其他专业只涉及1-2门专业课,剩下的如政治、英语、数学等都是公共课,全国统一。英语专业考研,只有一门公共课——政治,剩下的三门都是由各学校自主命题,他们是第二外语、基础英语、专业英语。
第二外语,满分100分。考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纲从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任选一门。近几年法语和日语考的院校比较多,俄语,除了东北的几个学校以外已经很少考了。第二外语是英语专业考研的一个特色,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二外不好而放弃考研,或者是被迫跨专业考研,所以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如果你跨考英语,二外要给予重视,建议在大二或者大三的时候就去旁听外语学院的二外课程。
基础英语,满分150分,有的学校如北大、山东大学也叫“英语水平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语法修辞、翻译、阅读、写作等。有的学校只考其中某些题型,如北外只考阅读和翻译,上外只考英汉互译,但是往往这些看似简单的考题检测的正是你运用英语、驾驭英语的真正水平和能力。有的同学急功近利,认为只学学阅读和翻译即可,或者只做做该校的真题就行了,其实这些都还远不够,要指导和你竞争考生都年来的积累远不止这些。
专业英语,满分150分。主要测试内容为英美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家文化等。这要结合报考院校的大纲来准备。有的学校只考其中之一,如北师大、北外、上外、北航、上海交大等等;有的学校三个内容都要考,叫做综合英语,如北二外、北交大、天津外国语、大连外国语等等。
三、跨专业考英研如何有效分配复习时间
对于跨专业考英研的考生来说,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专业课,所以建议在暑假最好将参考书通读一遍,看不懂没关系,有很多英语专业本科生即使学了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只要你硬着头皮看完了就好,然后将问题留下来非英语专业考研考英语,非英语专业考英语研究生,可以去请教专业老师,这样你复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且会少走很多弯路。
从时间上考虑,你可以在10月份之前将所有指定的参考书(包括二外)过2-3遍,然后从10月中旬进入真题复习阶段,在真题演练时加深参考书概念及重点的复习。另外,10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应该可以来得及。
四、关于各校英语专业考研的真题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更加重视各校英研的真题,有的同学近乎迷信。然而,从近两年的考试我们了解到,很多院校都在不断地调整命题方式,在题型和内容方面有所创新和改变。在这种条件下非英语专业考研考英语,真题的局限性就有所显现。
五、跨专业考英研要重视复试口语面试
考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像北外高翻学院等复试权重占到50%,在往年的培训中也不乏有人在最后的关头败走麦城,原因就在于复试口语面试不过关。所以,特别是对于跨专业考英研的考生,在准备初试的同时也要抽一些时间增加口语面试的训练,强化语音语调的训练西班牙在职研究生,加大阅读量,如果等到初试通过后再准备复试就来不及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1810.html
评论列表(0条)
[…] 国家发展管理研究所 ( 尼达) -泰国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NIDA于1966年开业。这所大学有一个农村类型的校园,这意味着它在曼谷之外。国家发展管理学院是一所在泰国非常受尊敬的著名教育机构,每年都设法进入全国前60名大学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