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现在9月份准备199管理类联考来得及么?

那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甚至刚刚接触管理类联考的同学来说,如何判定自身基础呢?假如我们的基础情况不容乐观,那建议还是报考能力范围内的学校,这样上岸的把握性更大。当把书完整过完一遍,最好能拿出2天时间,总结整理知识框架,汇总错题,初步看一下对各章内容的熟悉程度,尽量找到自己相对擅长的模块。

说在前面:此文只针对基础薄弱,以及前期复习状态不理想的同学。

就以管理类联考里竞争最激烈的MPAcc为例。当你发现自己前面学了个寂寞,还剩100天,还来得及吗?不可否认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每年确实会有一部分同学,短期逆袭上岸,不过他们当中大多有着较好的基础,不能一概而论。那排除先天的优势,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资质相对平庸的同学,看看他们在后天做了哪些努力,能让逆袭成为现实。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已经复习过一段时间,也许只是效果不明显而已,我们就不再做科普了,只从“选择”与“规划”两个维度来帮短时间想要逆袭的同学整体梳理一下。

一、选择1.客观评估自身基础情况

对自身基础情况的清醒认识,是尤为重要的。我们经常能看到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短时间逆袭的成功案例,他们的方法是否值得借鉴,最最关键的就是要看你与他的基础差距。也许他只告诉了你在备战联考的最后一百多天时间里他都做过些什么,但是他可能没告诉你在过去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他是如何积累的。那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甚至刚刚接触管理类联考的同学来说,如何判定自身基础呢?除了拿过往的真题试卷、以及各个机构的模考试卷检测前期学习成果以外,还可以判断一下前期学习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否聚焦于个别领域,还是说一直未找到学习状态。另外也可以看一下自己的高考数学成绩、英语46级成绩、大学期间专业绩点(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除了对复试有影响,还能评估近几年的学习习惯,如果大学期间彻底放飞自我,短时间想找回高强度的学习状态,确实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儿)。

2.报考能力范围内的学校

假如我们的基础情况不容乐观,那建议还是报考能力范围内的学校,这样上岸的把握性更大。我们以初试分数作为划分依据,大体上可以将所有的学校分成200/220/240三档,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短期内提升到200+应该不是难事,但是要提升至220+,就有一定风险了,所以建议复习时间短,且立志一战上岸的同学,合理调整预期。

我们拆解一下这三个分数段,让大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200+=数学48+逻辑42+写作45+英语65(=++完型5+翻译8+小作文6+大作文10)。相当于管综数学、逻辑各控制在9个以内,作文做到不跑题且结构完整,英语好好背单词,阅读控制在7个左右,大小作文套模板好好背。这样基本就可以达到总分200+的水平。当然,每个人基础情况不一样,比如数学比较好,英语比较差,那可能数学要尽量做到错5个以内,英语可以适当放宽至55左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220+的同学,就要求在没有明显短板的前提下,至少还要有某一科目比较擅长,花同样的时间,能快速提分。比如英语底子好,同样的复习安排,能冲到85+,或者数学有优势,能达到接近满分的水平。这样冲击220+才比较现实。

那200-220这个区间都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校呢?老师都帮大家整理好了,可以领取“2023版择校宝典”进行查询,如图:

240+就不多赘述了,毕竟针对基础薄弱且复习时间较短的同学,最后100天,也不要奢望240+了

3.权衡一战上岸与追求名校之间的利弊

很负责任的讲,只要方法得当,4个月时间达到220+的水平,不算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同时大家需要知道,220左右,可能也就是一所双非院校(非全除外,此处仅针对全日制考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做出取舍,是愿意承担一战失败的风险,而去追求自己的梦校,还是稳妥起见,赢得早一年入学的机会,这个没有人能替你做选择,因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不一样,所以确实需要自己考虑清楚。

二、规划

规划=目标+路径,目标我们暂且定在220+,那接下来我们分科目说说实现路径。

1.英语

①试卷结构:

完型:0.5分×20题=10分

阅读partA:2分×20题=40分

阅读partB:2分×5题=10分

翻译:15分×1题=15分

小作文:10分×1题=10分

大作文:15分×1题=15分

②考试重点:

英语考试,蕞蕞蕞关键的,不用多说,肯定是词汇。如果前面忽视了单词,那从此刻开始,赶紧去背单词!因为完型中大部分考察的是词义辨析和固定搭配,阅读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一篇文章有大面积的单词不认识,即便定位到题目的出处,读不懂这句话,也很难选出正确答案,更何况在所有的阅读题型中,细节题能占到半壁江山,而细节题的考察,更多是在考同义替换,核心还是看你认不认识选项中的单词。翻译也是一样,字都不认识,何谈将其组成一句话呢。所考英语,必须背单词,而且是反复记忆,从开始备考,一直到上考场前,都不能停。背单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没有办法,英语成绩想提升,词汇是绕不开的一道坎。

除了单词以外,从分数占比上看,最重要的肯定就是阅读和作文了。阅读刚刚提到,细节题的考察是重点,那除了细节题之外,还会出现推断题、主旨题、态度观点题等等,但是这些类型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重要程度肯定在细节题之后。作文部分结构是固定的,大家基本上是套用模板,能保一个及格分数即可。这里要强调的就是切忌生搬硬套,还是要总结适合自己的语句,毕竟在中间段落总有需要自己填充的部分,如果模板过于华丽,而自己填充的部分漏洞百出,会非常不协调。

③学习规划(假设100天):

第一阶段:25天

核心任务:词汇记忆+语法回顾

任务拆解:平均用时3h/天

按照大纲要求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现在9月份准备199管理类联考来得及么?,考研英语词汇量在5500+(暂不考虑超纲词),找一本单词书,或者在背词APP里选考研英语二词汇,在一个月时间里,每天拿出2-2.5小时,快速将大纲词汇过两遍。第一遍时将每天的单词量设定在200-250,可能由于有大量不认识的新单词,任务进度会比较慢,第二遍的时候将单词量设定在300-400,第二遍由于很多较为基础的词汇已经认识了,背起来会快很多。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第一、每天在背单词的时候,不见得非要用整段的时间,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浏览即可,比如排队做核酸,吃早饭,午睡前等等,这些时间都需要利用起来背新单词。在第二天,除了完成新的单词任务以外,还需要回顾一下前一天背过的单词,在依然不认识的词前面做个记号,第三天除了完成新任务和回顾第二天内容以外,需要再看一下第一天做过记号的这一小部分。以三天为一个小周期滚动式向前推进。当第二遍背的时候,如果这些被做过两次记号的单词依然没记住,可能需要单独摘抄在单词本上,时不时拿出来翻看了。第二、不是说单词过完两遍就丢在那里不管了,背单词是自始而终的任务,一直要到考前,只不过后期就专门拿着记录下来的单词本和被标记过的单词,不断重复就可以了。

语法巩固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如果对于句子成分稍微有点了解,其实没必要单独看语法书,很浪费时间,建议直接用真题阅读进行精翻。但如果是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可以适当听听语法课,一般的语法课程也就十来个小时,不会耽误太久,在第一阶段,平均每天付出0.5-1h即可。

第二阶段:50天

核心任务:真题训练+方法总结

任务拆解:平均用时3-4h/天

近十年真题是最宝贵的复习材料,需要将除作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完完整整认认真真过2遍。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拆分为AB两个周期,然后再将其分别拆成10个单元,即A1=A2=…=A10=4天,B1=B2=…=B10=2天。在每个A单元中,完成某个年份的真题一刷,第一天先尝试自己做;第二天根据解析认真总结,尤其是阅读partA的部分,不要只看做错的题目,所有题目的解析都要认真学习,尤其是理解找答案的思路,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可以找一些真题讲解的视频来听一听,尝试理解老师的解题思路;第三和第四天,对四篇阅读进行逐句精翻,文章、题目和选项都要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词汇以及句子结构的理解,同时可以巩固命题及解题思路,还能熟悉一下外刊文章的题材与命题风格,一举多得。当完成了A1的任务,接下来顺次完成A2至A10。A10进行完毕,真题已经过了一遍,紧接下来在B1单元中,重新将A1对应年份的题目拿出来重做一遍,记住答案不要紧,关键是看自己对文章及题目的理解,侧重对解题方法的巩固和熟练。

第三阶段:25天

核心任务:练作文+模拟考试+回顾总结

任务拆解:平均用时4h/天

作文这部分建议还是要听听课,至少要掌握文章的框架和一些书本中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作文的标点符号,段落排布,题材类型等等,可以用孙笑飞老师的主观题冲刺营课程,普遍反馈还是不错的。至于模板,其实没必要多,关键是能把各段需要用到的句子整合,比如大作文第一段描述图表,是变化趋势,还是成分占比,分类总结好,第二段描述原因或者给建议,准备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万能理由,然后留1-2句需要结合题目的,在这30天里每天练练,不用练整篇,因为其他句子都是标准化的,总结好背熟就可以,只有非标的几句需要每天找机会练就可以了。模板也可以用孙笑飞老师的万能语料。

模拟考试也非常重要,不过相比而言,在管综中意义更大,我们放在后面说。

最后考前10天左右,千万记得把之前的笔记、错题、单词本等等,拿出来再巩固一遍,尤其是对做题方法的总结和记忆缺陷的单词,同时在拿出真题,每天做两篇阅读保持一下手感即可。

2.数学

①试卷结构:

问题求解:3分×15题=45分

条件充分性判断:3分×10题=30分

②考试重点:

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可以参考下图:

按照历年真题比重,可以将所有的数学考点切分成10个模块,对各个模块的重要性进行排布,这里不建议单独看某一年的命题占比,而是要结合历年的平均情况来看:

应用题:5-7题

排列组合概率:3-4题

整式、分式与函数:2-3题

数列:2-3题

平面几何:2-3题

解析几何:2-3题

立体几何:1-2题

方程与不等式:1-2题

实数、比例与绝对值:1-2题

数据描述:0-1题

这里需要注意:条件充分性判断的解法,需要根据题干与给出的两个条件结合,看能否推得结论成立。虽然考察的也是这些内容,但毕竟是一种新题型,很多同学对这类新题型比较忌惮,主要是因为这类题需要逆向推导,跟我们常见的问题求解题思路刚好是反着的;而且大家从小学数学,习惯了计算,但条充题很大一部分不需要计算,甚至有的题目连个数都没有,想算都没法算,他主要考察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逻辑推理关系的理解。

由于各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关联性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对于以48分为保底目标的同学来说,可以在模块间做“适当取舍”。尤其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前提下,如果想在120天里掌握10个模块的所有内容,并且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还是有难度的,与其在每个模块上平分有限的时间,不如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相对擅长的模块、或者出题占比更大的模块上,保证这个模块完全吃透,能够拿到分数,这样的投入产出才能成正比。

举个例子,假如将时间均分在10个模块上,每个模块只能分到12天,充其量每个模块学到点皮毛,但假如选择重点攻克出题占比较高的应用题、排列组合概率、数列,每个模块可以分到40天时间,可以做大量的训练,这样能保证正确率,在考场上拿到12-13个题目,折合成分数的话就是36-39分。其他没有做的题目,根据选项分布的规律去进行蒙猜,也能捡回6-12分,这样一来,48分的保底目标也就没那么难实现了。

总而言之,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不要试图全部掌握,而要学会适当取舍。

③学习规划:

第一阶段:30天

核心任务:搭建知识框架,对全部考点及题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里是针对一战的同学,如果是二战,对自身所擅长的内容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可以跳过这一阶段)

任务拆解:平均每天5小时

找一本有配套课程讲解的教材,考生用的比较多的肯定还是陈剑老师的《数学高分指南》了。书上配的考点讲解视频质量一般,都比较碎片化,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还是用对应的系统课,体系更完善,还会有结合考试形势的拓展。就以高分指南为例,全书分11章,平均3天要完成一章内容。第一天先自己预习一遍,将知识点、题型熟悉一下;第二天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第三天将本章练习题完成,标记错题。当把书完整过完一遍,最好能拿出2天时间,总结整理知识框架,汇总错题,初步看一下对各章内容的熟悉程度,尽量找到自己相对擅长的模块。

在这个阶段,对错题不必深究,只需要看错误率,他的目的在于找到哪个模块擅长,哪个模块不擅长。

第二阶段:45天

核心任务:挑出4-5个模块,逐一攻克。由于应用题和排列组合概率出题占比都比较大,所以建议这两个模块是必选的,其余2-3个模块,需要根据第一阶段的掌握情况,选掌握较好的模块继续深耕。

这里需要强调,很多同学总是在学的不好的地方花很多精力,这么做是有风险的,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拿分,还要更高效、更稳妥的拿分,而对于本身不擅长的东西,想在短时间内掌握,这本身就存在风险,即便能拿下,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性价比不高。所以同学们要扭转思路,找软柿子捏。

任务拆解:平均每天6+小时

应用题和排列组合概率两个模块,分别占用15天,另外2-3个模块共用15天,需要用到的教材是《数学高分指南》和《陈剑讲真题》。以应用题模块为例,将这15天平分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5天时间,第一单元需要将高分指南对应章节的内容重新巩固一遍,这个时候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扣细节,要利用好错题本,将每道错题研究明白,比如这道题错在哪,为什么错,具体是哪个解题步骤出了问题;同时还要善于归类,看看同类型的题目是否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等等,一定要刨根问底。第二、在完成了本章内容的巩固之后,要尝试自己做思维导图,列出每个题型所涉及的考点,对应的解题方法,常见的陷阱等等,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帮助我们快速建立起对章节内容的理解框架。第二个单元,将本章对应的历年真题好好做一遍,同样是前两天自己先做,整理错题;接下来两天听老师的讲解,看看有哪些思维漏洞,即便做对的题目也要听一遍讲解,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一天,快的话可以将全部题目重新做一遍,慢的话就只把错题和本身做对了,但是有更好方法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即可。

第三阶段:25天

核心任务:真题巩固+模拟考试+核心知识总结

任务拆解:平均每天3小时

这个阶段首先要重视真题套卷,做套卷的时候,整张卷子都要做,但是要训练对顺序和时间的把控。一般考试时,我们给数学60-70分钟时间,一定要先把第二阶段自己强攻模块的题目挑出来先做,时间可以稍微宽松一点,充分思考,仔细计算,先保证拿到分数。以前很多同学说数学时间不够用,那是因为你试图用60分钟做25道题,那每道题只有可怜的2.5分钟左右,当然不够用,而且很多时候因为一两道不擅长的题目,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反而让后面擅长的题目没时间做,或者因为时间太短而粗心犯错,得不偿失。但如果用50-60分钟只做12-13道题目,每道题有5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而且都是自己强化训练过的题目,正确率也有了保障。当有把握的题目做完以后,再用接下来的时间,看看剩余题目当中有没有特别简单的,稍加运算就能拿到的,这个时候该拿的分数已经拿到了,你已经知道自己达标了,心态相对放松,做题也就更轻松。最后剩个2-3分钟,看下选项规律,把还空着的题目全填一个选项,大功告成。平时就这么去训练,考场上就能临危不乱,拿到该拿的分数。

3.逻辑

①试卷结构:2分×30题=60分

②考试重点:

各个模块的知识结构,可以参考下图:

根据近些年命题风格的变化,三大模块的出题比重跟早些年有了很大变化:

形式逻辑:5-8题

论证逻辑:8-12题

综合推理:10-15题

逻辑题目不像数学各个模块那么泾渭分明,他常常是相互嵌套的,比如一道综合推理题目,里面会出现很多的假言命题,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做非常严格的归类,只要知道现在的命题大趋势就可以了。那在这三个模块中,形式逻辑往往是最简单的,只要熟记公式,细心刻画题目信息,基本上不会出错。论证逻辑容易出难题,尤其是解释题、假设题,以及涉及程度比较的支持削弱题,命题者会在选项中设置一些干扰,不过好在这种题目每年出现的频率不高,如果遇见直接跳过即可;综合推理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费时,因为他的题干往往很长,元素也特别多,推导过程比较耗时间,而且近几年综合推理的命题比重一直在增加,对于速度要求这么高的管综考试来说,确实压力比较大。

如果时间很充裕,其实加大训练量,提升熟练度,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但对于只有120天时间的小白来说,难度太大了,所以整体还是建议有所取舍,用不擅长的“难题”去换时间。

③学习规划:

第一阶段:10天

核心任务:初识逻辑

任务拆解:平均每天3小时

找一套逻辑课程,一般都分基础和强化两个阶段,课程内容一般不会太多,大概总共就20多个小时,快速的听一遍,先建立起对逻辑的整体认知。简单做做课上的例题,感受一下逻辑题目的就可以。

第二阶段:60天

核心任务:方法训练+真题三刷

任务拆解:平均每天3小时

在这个阶段,可以将时间分解成4个小单元,每个单元15天。第一个单元重点听课,学习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逻辑知识点其实并不多,解题的方法也相对套路化,快的话其实有10天就能基本掌握,剩下的就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去熟练和提速。

后面三个单元,就是在反复做真题,可以直接用套卷,也可以第一遍分模块做,后两遍用套卷做,这个自行安排即可。在做的过程中,注意两点:第一、重点做09年以后的真题,09年之前的可以作为练手;第二、做完以后不是简单对完答案就完事儿了,而是要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分析每道题的思路,看看哪个环节有优化、提速的可能。不用怕做了三遍都记住答案了,因为逻辑题出题的套路并不多,很多题目本身长得就很像,我们更关注的是解题的思路和过程,这是我们强化的重点。

第三阶段:30天

核心任务:真题错题回顾+模拟考试+每天一套题练手

任务拆解:平均每天2小时

真题三刷过后,需要大概统计一下正确率,或者即便没有做错,但做的过程中经常卡壳,要好好总结一下,挑一挑哪些类型是自己不擅长的,跟数学一样,在考场上遇见,是要先跳过的。逻辑的时间比数学更紧张,所以对细节更要追求极致,哪怕就是有一类题,经常会“脑补”,那在考场上要根据特征快速识别出来,并且跳过去,宁可毫不费力的牺牲2分,也不能白白搭进去时间。

最后一个月,每天拿一套新题做一做,因为练习卷跟真题的质量肯定是有差距的,所以不用太在意正确率,只需要保持一下手感,顺便查缺补漏。

4.写作

①试卷结构:

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1篇=30分

论说文:35分×1篇=35分

②考试重点:

写作知识框架如下图:

论证有效性分析实际上是论证逻辑的延续,他会给你一篇500-800字的文章,里面充满了逻辑漏洞,需要你将这些逻辑漏洞找出来,并且加以评析。论效属于一种应用文,结构相对固定,每段要讲的内容,甚至每句话要写什么都是固定的,很容易掌握,这里最大的难点就在于逻辑漏洞找的准不准,或者力度强不强。因为他满篇可能有10处错误,需要你挑3-4个最为明显,最为荒谬的漏洞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论说文一般会给你一段简短的材料,需要你提炼核心观点,并且加以阐述。其实阐述的过程大家都差不多,它不需要多么华理的辞藻,只需要结构完整、论证充分即可,不要像刚刚写完的论效材料那样,出现那么多逻辑漏洞就可以。他的难点可能在于审题,这方面是需要好好训练的。

③学习规划:

写作可以稍微晚点开始,基本上前面大部分时间已经被英语、数学、逻辑占满了,每天12小时的强度已经不小了,所以写作可以晚点开始,用40天的时间就够了。

前10天通过听课,了解文章写法国外在职博士,比如常见的逻辑漏洞有哪些,分析和评价这些漏洞有哪些固定的句式,论说文审题的一些关键步骤,快速成文的基本方法等等。这里可以用朱琦老师的写作课,课时比较短,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上手,应试性比较强。

因为都是相对固定的套路,在内容上很难拉开差距,所以后30天着重训练的应该是快速成文,尽量为客观题挤出时间。

5.模考

之所以将模考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它真的太重要了,这就是上战场之前的练兵,不但能帮你找回应试的状态,更能训练我们的答题顺序、答题策略、时间把控和考场心态。对于目标220左右的同学,什么题该答、什么题不该答,什么题先答、什么题后答,都是要提前排兵布阵的。

22年的考试相信大家有所耳闻,题目出的有点偏,很多考生在一两道题目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心态崩溃,结果导致后面的题目没时间做,遗憾退出了竞争行列。这主要是因为在考前没有重视模考,没有训练考场状态,所以今年同学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模考不是各科单独模拟,而是拿出完整的3个小时,全真模拟考场环境,因为连续3个小时的高强度答题,对状态、体力等,都是考验,这是分科答题所没有的紧迫感。有条件的同学,一定要参与3-6轮正式的模拟,最起码感受一下氛围,不至于在考场上表现的很慌乱。

最后的冲刺,选择、规划固然重要,但是蕞蕞蕞关键的,还是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行!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中国大陆(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如MBA)而设定的全国性联考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编号为199。[1]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卷面结构包括数学、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共三大部分,满分为200分。[1] 管理类综合能力试卷题型:数学基础部分考试大纲没有发生变化。它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题型和分值依然分别是问题求解45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条件充分性判断30分。要求考生在平时不仅要注意对于重难点题型的把握,同时也要注意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虽然考试大纲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考试的命题方向可能发生些许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命题可能较之前难度稍增大,同时加强,削弱等题型依然是命题热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考生题型进行归类总结,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写作部分考试大纲也没有发生变化。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部分,不仅要学会抓重点,还要注意多练习,平时多注重素材的积累。同时也要多练字国外在职博士,保持卷面干净整洁。[2]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3242.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5月 7日
下一篇 2024年 5月 9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