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 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去东南亚水博士
作者 | 肖途
内容编辑 | 何晓山
微信编辑 | 李晨阳
虽然我没有考上编制,但我考上了博士
提到东南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度假。泰国曾是出国游目的地的最优选,但汹涌的游客把价格推向望而却步的高度。附近的海岛也不错,准备好墨镜和泳衣,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浪的轻轻拍打。
而现在,一批高学历年轻人涌向东南亚,不是旅游,他们的目的是:读博。
来东南亚读博的中国留学生变多了,许多变化也在发生。一位就职于马来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2022年收到的文书数量超过了400份,往年这个数字很少过百。一位2019年入学的博士生发现,同年入学的博士生里还有来自三本的同学。而如今,新入学的博士生中,本硕背景不乏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甚至北京大学。
考公务员和编制代表了当下应届生们对于理想工作的期待,稳定和可持续。读博则是这一理想形态的变体。当一位硕士生在就业市场无法找到理想工作时,继续求学则成了一个被动选项。
但和公务员、编制所代表的“铁饭碗”不同,读博只是延迟选择。它是真正进入社会前给自己加技能的准备,虽然它只代表着高胜率,但在博士申请人看来,人生只要还在向上,任何不确定都值得一试。
01
鄙视链底端也变卷了
400份,这是马来亚大学的一位老师在2022年收到的博士申请文书数量,往年最高纪录只有100多份,两位数才是常态。他为此感到困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多了这么多中国学生。”
海外博士申请存在一条隐形鄙视链:欧美澳加>港澳地区和日韩>东南亚国家。在马来西亚读博的杨峰表示,“现在东南亚博士的就业竞争力,还不如国内双非二本。”
而如今,申请东南亚博士的道路也变得拥挤。
申请门槛变高了。2019年,郭婷入学时,这所在马来西亚排名第一的学校,还接收来自国内三本院校的学生。两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近两年申请东南亚博士的学生,本硕背景不乏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尖院校。“人多了,学校自然也挑起来。”
数据也能提供一种佐证。马来西亚全球教育服务中心(EMGS)的统计显示,2021年较2020年博士申请增长83%,2022年和前一年的申请数保持一致,人数都在11000以上。而“马来西亚留学主力军就是中国人。”和杨峰同批入学的24个学生里,除了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和一位印度人,剩下全是中国人。
杨峰拍下的马来西亚的街道
人们往往是这样选择了东南亚。
国内高校是博士申请人最先考虑的,但招生人数少,申请难度自然就上去了。一位申请人陈述国内申博现状,假设一位导师招收3个博士,但申请者可能有20人。而与申请人科研方向一致的导师又有限,于是排队开始,除去最优秀的3个,剩下的17个只能明年、后年、大后年再来,可结果还是不知道。
香港和澳门也是热门申请地,但选拔标准也在上调。一位毕业于爱丁堡大学(2023年QS排名15)的申请人在澳门大学(2023年QS排名304)的博士选拔中落选,是一个信号。
于是目光落向更远的地方。申请人们点开QS世界大学排名向下浏览,世界顶级名校大多在欧美国家,不考虑,直接原因是就读成本高,博士学制3-5年,在没有奖学金的前提下花费百万人民币,普通学生难以负担。跳过欧美,日韩两国需要除了英语以外的日语和韩语成绩达标,也不在考虑范围。
最终,选择落在了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拥有5所QS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全英语授课,一年学费2-7万人民币,生活成本和国内二线城市持平,于是“高性价比”的马来西亚成了最理想的申请地。
郭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马来西亚读博经历后,每天都有大量留言咨询读博的事项,人们最想知道的是“好申请吗?”“好毕业吗?”。她将咨询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非QS前200大学不读,一类是只要求三年能毕业。他们分别代表了选择马来西亚读博的不同心态,前者认为东南亚地区教育水平相对一般,但有好学校好导师仍能出成果,后者则认为东南亚好申请就等于好毕业拿文凭。
可现在不论是哪类申请者都不得不将眼光往名单后部移。有留学中介明确告诉申请人,马来西亚TOP5的学校不要投了,QS前1000的学校可以试试,也不要只看公立学校,私立里也有排名好的。“你想想你申不上国内的985,马来西亚的985就更容易吗?”
02
“别无选择”的博士
当人们谈到读博的原因,选择往往是被动发生的。找不到理想工作和面临职业天花板,成为挡在博士申请人面前难以翻越的高山。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找工作”几个字,可以看到各种陈述找不到工作的经历。一位硕士留学生在朝阳区招聘会上只拿到一个私企的面试机会,而在她身前排队递简历的北航硕士生正在应聘一个行政助理的岗位。
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应届生不是个例。2022年秋招结束,一位工科研究生对郭婷说,她拿到最好的录用待遇是华为20万的年薪总包,应届生职级集体降了一个级别。同期,一位在后台咨询的申请人告诉郭婷,他最优秀的同学选择了回家乡考公务员。郭婷说,他们都在顶尖的985,连最好的硕士生都只能这样。几年前她的同学选择跟现在完全相反,他们会进大厂或者留在一线城市。
当经济形势变化,“去肥增瘦”成为公司经营的策略,人是最先被优化的部分,缩小招聘规模直接影响了应届生的就业方向。
马来西亚一所大学的运动场地
考公务员和编制代表了当下应届生们对于理想工作的形态,稳定和可持续,这相对于变动中的互联网公司和延迟退休的政策,但数字庞大的报录比拦住了大部分人,读博则是这一理想形态的变体。
郭婷的博士同学曾落选了三场考试,公务员、教师编和事业编,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安慰自己,“虽然我没有考上编制,但我考上了博士。”这在现实层面也是种慰藉,如果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他有机会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拿到编制或进入高校。
有人说,读博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提升学历是最容易在招聘中获得优势的方式。“学历都没有去提升,能力那些看不见摸不到就能被HR认可吗?学历确实只是敲门砖,但很多人没有。”
郭婷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博士生,她只是出于惯性,没有工作过,拿不到满意的录用,提升学历是她看到唯一向上的路径,“我想再给自己一个缓冲期”。
郭婷整理邮箱时看到2018年硕士毕业找工作的邮件,她特别留意哪些单位给了回复,列表里的不是私企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教培岗。她本硕在欧美留学,虽说是文科专业,但履历也算不错,可私企给的待遇连将教育成本收回的机会都没有。她甚至庆幸在薪酬不错的教培岗和读博之间犹豫不决时选了后者留学博士香港,因为两年后,互联网公司的在线教育产品几乎全线被裁。
受到就业形势影响不只是应届生,感受到“天花板”的职场人也将读博当成出路。
吴琼硕士毕业后在上海一家私企做体育栏目的编辑,996是时代情绪,连小公司也不能幸免,只是公司效益差,他加班却拿不到匹配的薪水。职业天花板是他的主编,后来因为年龄的原因被辞退。最好的模版也就那样,而他也快30岁,“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拿到博士文凭。”
职场中的女性由于生育受到的影响更深。一位在互联网公司做设计师的女员工看到女性上级因为生育而错失两次考核机会,比同龄的男性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晋升,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未来,“我现在还能过上不错的白领生活,可互联网环境变差,我就算努力6年能成为她吗?”
就在她决心存钱读博转换人生方向时,业务线整体被裁,申请成了当下最理想的选择,而裁员补偿金帮她加快了攒钱速度。
在申请者们制定的人生规划中,读博不是其中最好的一项,但它成了申请人们“别无选择”的路径,也是最优解。同时,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博士研究生扩招至13万人次留学博士香港,考编失败,985高材生去东南亚“水”博士,达历史新高,这似乎也是一种鼓励。
03
“水”博难“水”
2022年,杨峰经历了三件大事:感染新冠肺炎、亲历乌克兰战争和博士退学。
硕士毕业后,他在乌克兰工作,先是感染了新冠,严重到失去意识被救护车拉走,康复时“小腿上的肉已经没有了,像两根棍一样。”随后战争爆发,即便是远离战区的城市也难逃武装的威胁,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城市里的枪声,巡逻的无人机,港口开火的防空炮。
可他回忆起过去这一年,最令他痛苦的,“肯定是读博”。
留学中介描述的幻梦被戳破了。“中文沟通”“在职读”“三年毕业”是东南亚博士最初吸引杨峰的标签,人们将东南亚与“水博士”关联或许也与之有关。但这更像是一种话术,“中文沟通”,有人确实见过同学带翻译见导师,但他知道这并不合规,被上报给校方的后果可能是被退学,“在职读”意味着高校教师利用寒暑假凑满入境时间,“三年毕业”是最短时限,但少有人实现。
在真实的读博体验里,“水”只代表了申请难度相对低,而“博士就没有能水的”,是学生们的共识。
杨峰在马来西亚租的房间
进入马来西亚排名第一的大学后,只读了第一个学期,杨峰便决定退学。博士阶段的课程很少,一周只有一节,但每上一次课他都怀疑自己一次。马来西亚的英语有浓重的本土口音,像“日式英语和印度英语的结合体”,杨峰硕士学英语专业,自信英语水平不差,甚至在乌克兰工作过8个月。“但我非常努力地听课,最多也只能听懂50%”,这还只是语言上的障碍。
读博期间英国在职研究生,杨峰完成了一次小组作业,一篇小论文的写作,他发现自己其实达不到读博所要求的科研能力。留学中介口中的“在职读”成为奢望,他得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进行科研。他自认为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业还算顺利,可开始读博之后,他发现国内外的研究方式很不同。他没有头绪,想求助于导师,可发出去的邮件和消息都没有回复。他询问同学,有人和他一样被导师忽略,不过他也知道一个导师带20个学生分不出精力。
退学的流程很快走完,期间他给导师发了一条退学的简讯,这次导师回复了他,建议两人聊聊,但杨峰没有理会。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早该意识到,申请阶段的研究计划,他是找中介代写的,而它决定了整个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这是最不起眼的一件事,如果读博需要找中介来帮忙,就已经证明你不适合读博。”
2022年,郭婷在学校官网上看到的毕业博士生一共有214名,而学校博士招生的专业有300多个,算起来平均一个专业有0.6个博士毕业。
她想起自己在入学时,满以为3年就能毕业,在图书馆遇到同系的学姐,问起才知道对方已经第十个学期,“天呐,你怎么读了这么久还没读完。”而讲述这次相遇的当下,她也已经在第9个学期里。
杨峰拍下的马来西亚的街道
但现实中,总有人相信花钱是可以快速“水”一个博士文凭的。
杨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退学经历后,一位高校教师私信他,自己听同事的推荐入学了马来西亚的私立学校,原以为差点的学校好读,实际上,网课听不懂、课业压力大,中介也不如预想的能帮上忙,但她已经将三年十几万元的费用一口气交给了中介。
2022年,新闻曝光邵阳学院花费千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平均每位博士两年零四个月毕业,这也揭露出东南亚的“水博”产业。区别于人们通常以为的东南亚申请难度低的“水”,“水博”产业是暗箱操作以满足快速拿到学历的需求。但随着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下简称“中留服”)加强审核,以及网课时代的结束,过往的“成功“案例也失去了效用。
中留服不再给纯网课的学生认证学历,几所高校因为学历“水分”过高取消了博士学历的认证资格,其中包括马来西亚QS前300的大学,这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就是“白读了”。有学生拿到中留服给“点名”学校的邮件,其中写道,有人举报学校只招中国学生,同时招收了语言成绩不合格、本硕学历作假的学生。
04
卷到头的博士,回到职场做新人
去年毕业的学姐对郭婷说,她曾经设想过很多种措辞,到了毕业典礼那天精心编辑一条朋友圈向所有人宣布自己拿到了博士学位,但漫长的5年过去,她的感受被消磨,年纪也已经很大了。真正到了那天,她什么都没有发,默默地坐在电脑前让这一天过去。
读博不仅是求知的科研训练,也是驯服身心的历练。
有人问郭婷,读博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她说,信心。这让没有经历过博士学业的提问者感到惊讶,有更多显而易见的说法,能力、勤奋、吃苦。但她的回复是:“你有无数个痛苦的时刻,是要靠你高看自己一眼才能熬过去的。”
今年,郭婷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终于轮到她即将毕业,她一路顺着读,拿到了最高学历,但并不打算继续做科研,升学路走到尽头,就业问题还是摆在了眼前。
几乎所有博士生在申请时都意在高校或者体制内。但受到“水博“污名的影响,东南亚博士的认可度下降,即便是QS前200的高校。国内重点高校招聘时,看重的是应聘者在博士阶段的发刊论文,那些在中留服加强审核前侥幸拿到学位的“速成博士”就更难被认可。
郭婷听了一圈前辈在高校的求职经历,能进双一流大学的候选人不是“著作等身”不用考虑,非一线城市的一本可能有机会,二本学校目前尚可入职,过几年不能保证。地方院校是保底选项,他们非常需要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来提升学校等级,但待遇可能是低微的月薪和难以申请的科研经费。已经“卷”到头的博士们也在被高校“卷”。
早就找好“坑位”的应届生则不太担心。有人在申请博士前就向院校私下了解过东南亚博士的认可度,收到肯定的答复才安心走申请流程,某种意义上,“速成博士”正是为他们准备的。不过,随着读博人数的增长,三年后的状况并不明朗。
吴琼读博时阅读的资料
看到周围的博士同学没有按预期进入一流高校,吴琼也不再执着于非高校不可的就业规划。他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有关新马华人的历史文化,他觉得自己可以尝试相关的知识型博主,或者历史编辑,马来西亚留学热度高,做个人留学工作室他也有经验。他说,如果一根筋必须进高校,遇到挫折就总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而读博就是眼界不断打开的过程,不用非卷入教职的竞争,将学历和高校绑在一起,他在别的岗位上也可以发挥自己多年的积累,就算重新做回编辑,自己的能力也完全不同了。
这是一个降低预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那些仍在博士阶段挣扎的学生凭过往的经验安慰自己,10个博士,5个退学,延毕3个,毕业2个,只要自己是那两个,优势就依然存在。
香港留学服务机构,留学香港必备清单|香港留学中心粤语班圆满结课,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
“
2018届新生们
恭喜你们即将踏上香港这片土地
前方的旅程新鲜而美好
那么,赴港前需要哪些呢?
证件类
1、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相关签证签注(Visa Label VS逗留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在还未办理香港身份证的情况下,银行开户的时候可能会用到);
3、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以及申请时所涉及到的相关文件原件,如学位证书、毕业证书、雅思或托福成绩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有机会去澳门或出国开会要用到);
5、各种证明证书的扫描件(如户口本,各种等级证书之类的,万一要用的时候,打印出来就是复印件了);
6、各种尺寸证件照片,包括1寸、护照照片即小2寸、香港尺寸(不超过55×45 mm,不小于50×40 mm)。
现金问题
1.可在内地办理银行卡
(使用银联卡透过ATM提现,手续费高达3%,最低10元,刷卡不会扣取手续费;也可在内地办理境外取现免手续费的借记卡,存入金额再到香港ATM机上取出,即可存入香港银行卡);
2.携带现金
(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海关总署规定,旅客只可携带2万元人民币现金或5000美元等值的外币出入境,超出限额可能被没收及惩处);
3.汇款到香港账户
(电汇手续费为:汇款金额的1%(50-260元)+电讯费(港澳台80元)
票汇手续费为:汇款金额的1%(50-260元));
4.支付宝转账
(可将金额转入支付宝再通过国际汇款转入香港当地储蓄卡,支付宝将收取50人民币作为手续费,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具体需咨询银行。同时香港各处均可使用支付宝);
生活学习
1.转换插头
需买英式与内地的插头转换器。带1-2个即可,如果不够用英国在职研究生,到香港再买
2.必备的教课书和工具书
香港买书较贵
3.床上用品
可携带一套床上用品,其余等赴港后再进行购买。
4.药品
可带一些基础性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衣物类
1、香港天气较热,但学校内的空调很冷(20度~22度)。因此夏装和春秋装是很重要的。
2、冬装,带件毛衣和厚点的外套就行了,别带羽绒服;
3、正装,商科的同学可能会需要,可以在香港买,商场时常有活动;
4、鞋子,运动鞋、皮鞋和拖鞋各一双就行了,鞋子太占地方,不要多带。
交通
在香港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在香港你只需要办理一张八达通卡就可以乘坐任何一种交通工具,还可以在很多连锁餐厅(肯德基、麦当劳、大家乐等)进行消费。带有学生证的八达通卡,乘地铁享受近半价的优惠(香港的汽车都是靠左行驶香港留学服务机构,留学香港必备清单|香港留学中心粤语班圆满结课,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各位需要注意)
昨天香港留学中心
粤语班圆满结课
欢送了一批即将赴港留学的学生
那么,跟着小编一起回顾昨天的精彩瞬间
粤语版你划我猜
眼神要到位,口型要到位,默契要到位,才是赢得比赛的关键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的惩罚环节竟成了吹可乐大赛,看来这场游戏不是比的词汇量,而是比的各位“水容量”
sdfd
接下来,请各位找一个无人角落,
偷偷带上耳机。。。
一连串的歌曲送给大家
小姐姐的粤语歌,吼吼ten
粤语串烧歌曲,真的“猴赛雷”
让我们一起送这位小哥c位出道好么,一起燃烧卡路里
合影时光
老师的赠言,同学的祝福。希望各位同学一直走“花路”。
跨出家门,人生开始新的旅程。
一路上,难免会有荆棘风暴与雷鸣。
相信你们会以坚实的脚步,
不懈地向成功迈进!
今天香港留学中心送各位同学C位出道,
愿各位同学们未来可期。
关于我们 About US
香港留学中心是由港人许勤业先生创立,致力于推广香港地区教育优势,为香港地区以外人士搭建桥梁,提供香港教育咨询服务。依托香港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广大内地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语言培训及港澳升学服务。通过香港留学中心的全面培训香港留学服务机构,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在申请香港高校录取时的竞争力。目前已成功帮助近千名学生申请赴香港高校升学就读,其中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岭南大学等香港八大名校。
香港留学中心提供一站式的留学申请服务,包括专业定位咨询,文书书写,材料准备,全程申请跟进,以及包含语言、面试等全方位的培训。成功录取后,协助办理学生签证和入学手续;赴港后,不定期跟进学生在校的表现,为学生提供课外培训辅导服务,协助学生制定长期的学习目标和规划,整合各类学习生活资源,为学生提供安全舒心的留港服务。
香港留学中心各校区
·END·
香港留学中心
专注港澳升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