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副学士知识简介
香港留学可以选择的有很多,就是其中一种!副学士学位('s ),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副学士是四级学位系统中等级最低的一类,低于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一般分为文科副学士、理科副学士。 2000年,副学士课程被引入香港,但内地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不多。
课程修读期为两年,毕业后,学生可选择升读大学本科香港的留学,香港留学副学士知识简介,再经历两年学习便可以取得学士学位。
求学不是赌博,副学士只是为高中成绩较差(三本以上)的学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中提升自己香港的留学,开拓视野。诚然,副学士升学士对于学生成绩仍然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相对于学生背景的条件和直申本科的难度来说,已经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副学士可能更适合高中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心里并不服输的那些人。
优势
1、准入条件相对较低。与内地学生申请香港读本科高考成绩需要达到一本线以上相比,申请副学士只需凭及格的高考成绩、英语水平和面试结果综合录取。
2、费用相对低廉。香港副学士课程的学费大约为4万~5万港元/年,基本生活消费控制在5万~6万港元之间;总费用一年基本控制在10万港元之间。
3、毕业生升读本科的跳板。学生副学士毕业后,既可以选择升读香港本地的大学本科课程,也可选择到海外升学。
4、教学模式与本科无异。副学士课程主要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并可共享大学的教学设施。授课形式与本科课程基本相同,让学生提前适应本科课程学习。
劣势
1、衔接顶尖大学有难度。首先,学生成绩必须非常优秀;其次,并不是每所海外顶尖大学都能接受学生直接进入大学本科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的课程。例如,英国Top30的大学一般都不允许副学士的学生进入本科第二年的学习,需要学生从本科第一年入读。
2、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由于香港的大学住宿比较紧张,而且基本不向修读副学士课程的学生提供住宿,所以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
3、副学士的学历不被教育部所承认。所以,学生如想获得教育部的学历认证,必须在完成副学士后,衔接中国香港、英国、美加、澳大利亚等地大学的本科学位课程,并获得相关学历。
误区
香港副学士并不当同于内地的“大专”文凭,因为香港教育不存在 “专科”这一说法。
香港副学士不同于中国内地的.大专生,副学士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其师资、课程设置等都较为优质。
学生副学士毕业后升读本科,拿到的学位和直接入读大学本科的学位证书是完全没有区别的国外在职博士,跟内地的“专升本”不是一回事。
申请条件
针对中国内地高中毕业生,香港副学士的招生要求是:
1、高考成绩:一般介于国内高考大专到本科二本分数线。
2、外语考试语种必须是英语,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满分为150)
香港提供全日制副学士课程的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香港大学附属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其中,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升本率最高)
专业选择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附属学院:应用科学(资讯科技、实用中医)、文学、法律学、工商管理、社会科学等。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商业管理、中外语言翻译、资讯科技、中医药学等。
香港城巿大学专上学院:双语传译、应用中文、传译及公共关系、数码视觉设计、专业英语传译、日语、工商管理、工程学、媒体创作、社会学、心理学等。
香港理工大学专上学院:应用社会学、中英文传译、工商学、设计学、资讯科技、公共关系学、商业统计学、会展项目管理、财务及投资策划、机械工程等。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专业中文、新闻学、市场学、音乐学、旅游及款待业管理、视觉艺术、计算机科学、创意数码媒体设计、会计学、心理学等。
岭南大学社区学院:人文科学(中文传媒写作、哲学、汉语言文学、文化研究及传播)、商学(会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社会科学等。
2年的副学士课程的学习,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加理想的本科学习机会。再经过2年的本科学习后,可以获得正规的本科毕业文凭。
香港读书属于留学吗,为什么我建议你去香港学AI?
前段时间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了2024—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
其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革新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香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将会拨款30亿元推行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企业等推动科研突破。
图源:
过往香港一直以国际化的面貌示人,在许多前沿科技领域有着不少建树。现在,港校亦是紧跟时代步伐,发力人工智能赛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各方支持下去港校学AI的具体情况。
#1
从港校的实习资源来看
香港留学除了排名高、离家近、学制短、花费低等等优势,在未来就业方面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从一些招聘信息来看,香港的AI相关岗位月薪高达4w-6.5w美元(约28.8w-46.8w人民币),普遍来说的话,每月2w美元(约14.4w人民币)的AI岗位也有很多。
图源:
其实,香港八大各校各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发展都非常有优势。在学生就读期间,学校非常关注对大家实践经验的培养,根据各专业课程不同,会有效安排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一定实习工作经验。
针对大家感兴趣的人工智能专业,同时也属于STEM专业,香港政府创新科技署设立了STEM实习计划,旨在为了鼓励学生就读期间能够获取与创新、科技相关的工作经验,并培养大家毕业后投身创科事业,从而扩充本地创科人才库。
像港理的几个人工智能专业,或港理几个设计类(涉及人工智能内容)专业都符合STEM实习计划资格。
图源:
并且,港校各个学院还有自己的合作方,合作项目同样大牛。
以港理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计算理学硕士项目为例,其隶属工程学院,与OPPO、鹏程实验室、TCL皆有合作项目,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跟着导师直接接触到头部企业的项目,甚至有些同学还有可能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一个落地项目。
甚至,港理与OPPO的联合创新实验室本就是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想必在此实验室有过项目经历的学生香港读书属于留学吗,未来有意向去广州求职会很吃香。
图源:
还有更多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甚至单独面向港校生开放的实习/就业机会。这部分信息一般只有本校学生登录学校的账号后才能获取,但大家可以获得强有力的实践经验是肯定的。
#2
从社会支持方面来看
此外,在各方政策的推动下,政府与高校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港科大联合成立了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工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该项目涉及4大科技领域,分别是工业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科学、大数据,并包含实习计划和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
图源:
这些计划不仅为了推动科技的研究发展,更为有志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方面发展事业的港科大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可贵的实践和交流机会。
此外,港校也非常鼓励在校/毕业学生自主创业,会从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创业建议、创业经验参考、成功校友交流机会以及创业资金的支持。这件事并不是纸上谈兵,许多在香港读书的同学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创业经历。
对人工智能专业感兴趣的同学,还有额外“福利”。香港创新科技署推出“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向港大、港理、港科、港城、港中文、港浸会6所大学提供资助,来帮助这6所大学毕业生团队创立科技初创企业,将其研究成果转化成商品。
图源:
这一资助计划虽然在早年前就已经设立,但自2023-24财政年度起,再次推出“延伸计划”,以优化原有的资助方案,并为有发展潜力的大学初创企业提供与私人投资一比一的资金配对。
根据最新政策,每所大学每年可获上限为1,600万港元的资助(原有计划与延伸计划各800万港元),每间初创企业在原有计划与延伸计划下,可分别得到为期不超过三年的资助,每年上线为150万港元。(各港校提供额度不同,具体数额请参考学校官网)
图源:
这对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支持,甚至你的项目还享有“优先落地”的权益。
我们回顾去年港大公布的32间获得资助的初创公司,基本被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医疗领域涵盖。其中不少医疗公司仍然涉及人工智能领域,需要AI算法、智能可穿戴、机器人等方面人才。
独聚慧眼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霍伟栋博士与港大电子工程系毕业生团队共同创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图源:港大技术转移处 官方账号
为此,不管是在校方资源,还是社会支持上,都值得去港校学习人工智能专业,大家不妨抓住机会速速上车。
#3
香港有哪些AI硕士专业
目前,AI行业不断扩大和完善,除了以往理工科生专属的AI专业,还有很多适合跨学科申请的专业。如:
……
这些专业专注于AI技术方面的学习,不管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几乎都需要提前掌握基本的编程、数学等知识。
并且根据不同申请要求,某些专业指出需要有工程学、科学、工商管理、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背景,但这不是绝对,有的专业同时表明鼓励大家跨学科申请。
图源:
像港理的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计算专业,虽然官网表示需要有计算机或数学等相关背景的学生,但具有其他背景学士学位的申请人,如果拥有3年及以上的IT相关工作经验也会被考虑录取。
这一申请要求虽有难度,但其实不少艺术生或其他专业学生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接触过AI国际硕博项目,也算是给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提供了一个抄近道的机会。
当然,在这一跨学科申请的条件下,除了有实践经验是一大加分项外,在申请材料方面也不能大意,需要尽可能的通过材料向导师展示出你拥有学习AI专业的能力,比如一本优质的作品集就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甚至像港浸会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专业,直接在官网明确表示需要申请人提交作品集,好让导师可以一目了然的对你做出全面了解。
以上这些专业对艺术生来说确有难度香港读书属于留学吗,为什么我建议你去香港学AI?,对于文理科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更占优势。而艺术生想学人工智能相关内容,还可以看看港校中的另外一些专业,如:
……
汉艺23届学员Z同学 获香港理工大学智能系统设计 MDes、金匠 用户体验工程MSc offer
这些专业以设计技能为依托,同样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科技领域,不少专业仍然符合上文中提到的多项“政策支持”,适合为基础偏弱的同学做好铺垫,以便未来继续冲刺人工智能领域。
综上,不管是哪个专业,其发展的方向领域、技能点各有不同,需要大家有针对性的做好选择。
总之,去香港学AI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联系我们了解具体专业的详细情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