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群的华中科技大学专场来啦!今天小编整理本次分享的内容,带大家一起看看华科新传考博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备考。
华科基本情况
1.专业实力
第四轮新闻传播学学科评估排名为A,跟复旦大学并列第三
2.各专业招生人数
一般每一个博导只能招一个在职博士 面试,但2021级名额较往年更多,我知道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两个老师都招了两个,也许还有其他老师多招或者调动等原因。2020年公示的“申请考核”制拟录取名单显示录取人数为14个。
2.各方向导师
新闻学:6位博导
传播学:4位博导
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2位博导
广告与媒介经济:1位博导
公共关系学:1位博导
具体名字可以在官网上看到
PS:博导和硕导不同,博导对你未来的学术生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且博导跟学生的关系会更紧密,所以请谨慎选择导师。而且如果想上岸,选择方向和博导都很重要。
初试
1.时间节点
请大家务必关注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和学院官网()
华科复试时间较晚,一般来说12-1月之间出招生简章,2-3月截止材料提交,3-4月外语水平测试,5月公布复试名单并举行复试。
PS:因为华科复试时间比较晚,会有很多大佬报华科作为保底,初试的材料筛选相对来说会更加严格,所以提前联系好导师、好好准备初试材料就非常重要!
公布复试名单到举行复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准备,之前报考其他学校所准备的东西也可以灵活运用在华科的考试中。
2.材料准备
(1)《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模板可参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主管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
(3)往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研究工作进展报告等。
(4)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成果仅限考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在读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考生为第二作者)。
(5)提供2名推荐专家的基本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一般为考生的硕士导师,或与报考类别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系统将向推荐专家发送邮件和短信,由专家在线反馈推荐意见。
(6)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请务必在系统中选择并提交有效证明材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成果和研究计划
科研成果
往年报考华科需要有一篇以第一作者(或在读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考生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 CSSCI 期刊学术论文,今年改为不限是否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但从往年的要求可以看出来华科对学术成果的要求很高,这也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进复试。所以想考华科的同学一定要努力发C刊!!
研究计划
字数:华科要求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但又注明可自行加页,所以建议纯内容(不包括参考文献等)至少写6000字以上。
选题:研究计划一定(最好)要跟导师的研究方向挂钩,我就因为跟导师的研究方向关联不大而在面试现场被提问,非常尴尬……如果你提交的研究计划已经跟导师的方向并没有那么符合,一定要想好说辞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然后说一下对他所研究的方向的想法等!!
写作:研究计划是体现学术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大概框架就像写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但格局要打开,硕士论文是专注比较小的方面,博士论文不能太具体当然也不能太抽象……这方面我开始就没把握好,后来重新写了好几个,最后交了一个自己觉得还可以但跟导师研究方向并不符合的研究计划(血与泪的教训)!所以要早点开始写,只要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就不怕换题目!
研究计划必须要有严谨的研究方法、值得研究的选题、体现水平的观察和思考,重要的是向老师展现自己,至于最后能不能做出来成果不需要考虑,因为你读了博士之后可能就换题了。
修改:必须找硕导、研究的东西跟你选题相关方向的老师或者博士等各种人帮你提意见。一般老师都不会拒绝,但也不一定会认真帮你看。所以也可以找报名科研计划的相关课程,反正多找几个老师跟你提建议一定大有裨益。
3.外语水平测试
华科各学院对英语免试的条件不同,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要求英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达到 425 分及以上;TOEFL 成绩(iBT)达到 90 分及以上(2 年内有效);或IELTS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2年内 有效);或 GRE 成绩达到 300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
(2)本科或硕士阶段获外语专业的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
(3)在国(境)外有 1 年以上(含 1 年)全日制学 习或研究经历(英语为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授课语 ),须提供国外学习经历的证明、学历学位证书或成绩单。
未满足以上条件之一,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
外语水平测试学姐了解的不多,建议想读博的同学好好学英语,至少要把六级考过。
4.选择导师
首先,建议选择跟自己方向符合的导师,如果你之前没做过类似的研究但对这位导师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就另说,反正你一定要让导师感受到你真诚地喜欢并且有能力做这些研究!
第二,联系导师的时间点各有偏好,我自己感觉如果你导师可以帮你联系那越早越好,如果你是纯靠自己联系那招生简章出来后联系就差不多。因为华科有硕博连读的,招生简章出来之前有些导师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名额,联系了导师也不会跟你掏心掏肺,所以很有可能是无效联系。等招生简章出来后发一封信,试探一下老师的态度,再决定报谁比较好。
第三,报考导师真得靠那么点运气,但我们要把努力化为运气。今年华科传播学招4个人,但来参加复试的只有三个,所以报考传播学的都录取并且还从新闻学调剂了一个。虽然这也是一个巧合国际硕博连读,但如果你是想迫切上岸,真的可以多关注申报情况,尽力发现厉害却冷门的导师,有时候真的考得好不如报的好,因为很有可能碰到强劲的对手。但如果大家都是力求名校名导,那当我没说。
最后,选择导师前最好通过各种渠道先了解一下导师的为人、学术水平等,相信大家经历过硕士阶段后都深有同感。
5.通过初试的条件
教育背景(30%)、外语水平(10%)、科研成果(30%)、研究计划(10%)和学术能力判断(20%)等五个方面,评定材料审核成绩。
华科公布复试名单时会公布材料评定的排名,但好像不会对复试有啥影响。
复试
1.笔试
基础理论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时间为2小时。主要考察新闻传播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不指定参考教材。
主要看平时积累,题目不难,基础理论扎实并有积累的案例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如果经历过考研基本上不用担心;如果不幸是跟我一样的保研同学就需要把基础理论过一遍,搞明白当下的学术热点,理清楚答题逻辑,看看老师的论文;虽然很有可能你看的都没考,但答论述题无非就是把你能想到可以扯上关系的都答上去。
2.面试
英语听说能力考核:考核方式为面试,主要包括:
(1)2-3分钟自我介绍和硕士论文简介;
(2)5-7分钟介绍自己的研究计划,重点介绍选题价值、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涉及新闻传播学或跨学科理论等。
总体来说不难,华科将英语面试的主题跟你说的非常清楚了,你就按照他说的去准备,并且对你提到的每个研究方法、学术名词都要能用英语解释出来,就没什么问题。
练习很重要,我当时就是找了爱传播的老师帮我练习,让我至少能对随机提问有一些应对,而且也指导了我回答问题的结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缘分开始的地方~)
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面试:学院组织专业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科研综合能力面试。对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其中考生准备10分钟左右的PPT(内容为自我介绍和研究计划)。综合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潜力(考生的学术兴趣、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等),考核专家对考生进行打分,最后取平均分。
介绍研究计划一定不要超时,老师面试那么多人已经很烦了,超时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很不好。
只需要从容地介绍核心部分,老师也不一定会听你在说什么,所以你得用自己的讲述吸引打动老师。
面试主要是根据研究计划提问。(由此可见科研计划的重要性啊!!!)
第一,要对自己的研究计划非常熟悉,为什么使用这个研究方法、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为什么用这个理论等;
第二,对自己研究计划的相关理论、方法有清晰的认知,老师可能会让你跟他解释为什么用;
第三,了解对自己研究计划选题的相关研究,有的老师会现场跟你讨论这方面的研究。
面试更多的是展示自己,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如果有些问题你觉得难以回答,可以简略地说一下,然后把话题引回自己擅长(准备好)的领域在职博士 面试,进lucky群,考新传博|华科考博面试的重点来啦!,或者回答完问题后补充说明自己觉得很重要的地方。
注重面试礼仪,会给老师带来好印象;面试一定不要紧张,就算紧张也不能让老师看出来!
科研计划1v1指导
从选题到完稿
博士全程指导
详情请戳科科
猜你想看(新传考博经验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