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曼菱
文/ 张曼菱
西南联大这些年来成为社会热点,“以文学想象写史”的作品大量流行,网络时代的“段子”具有传播优势,催生很多与历史脱节的任意发挥,是谓“想象的误区”。比如,“刘文典踢蒋介石”的事,并没有发生过(石慧庐《记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被蒋介石扣押》)。但此类想象,很受网民青睐,因为凸显文人与政坛的矛盾,满足某种社会情绪。但是经不起推敲,一个饱学之士,先下脚踢人,这损坏的其实是刘文典的形象,而蒋介石居然容忍,也不符合其性格,美化了当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但我以为,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三校联合办学”的想象误区,这涉及西南联大形成的一部大历史。
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是,张伯苓对梅贻琦说“我的表你戴着”,三校的合作从此亲密无间。这种交代轻描淡写,有点“软文”的风格,轻巧逗趣,可是与这段厚重的历史实情不相称,不能以此来涵盖长达九年的联合办学的过程。
我深信,一切学风乃至“人格”都植根于体制之中,所以有必要深究其奥。
三校都是名校,进入成熟期,有自己的学术高度和风格。抗战风烟陡起,而“联合”办学,共同利用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但并非“合并”。其中很多差异与鸿沟,需要弥合,绝不只是“校长个人关系”那么简单的事情。
联合的过程就是一场“战火中的人文整合”,其中多少心血、智慧与承当。有些事情我是在采访中逐渐感知的。如,当年的“湘黔滇旅行团”,简称“步行团”,由三校组成,计有教师十一人,学生两百八十四人。在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日离开长沙,至四月二十八日抵达昆明。在穿越山野的路途中,学生分成了小队,但带队的黄师岳团长并不要求师生们列队而行,都是按其体力,散漫而行,赶到目的地即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三校的师生们应该发生很多的结识交往,然而在采访中我发现,步行团里的人们各守学校的界限,相互间是“不搭理”的。
罗常培、郑天挺、梅贻琦1941年入蜀记
采访吴征镒时,他回忆了与老师李继侗同行,采集植物标本。有时路遇闻一多等人,这三个清华教授是一起走的,在路边一同休息,也有照片。吴是清华助教,他没有谈到与学生或其他人的接触交往,显然活动范畴只在清华教师圈内。采访北大哲学系的任继愈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冯钟豫时,我发现他们彼此根本没有留下印象。到昆明以后,任继愈与冯钟豫之妹冯钟芸恋爱结合,但两人都没有提及步行团时有过接触。
其他步行团成员,采访中也没有涉及与别校的老师同学“交叉接触”的事。可见当时“步行”中,不仅师生有别,学校更是各有“门槛”。当年那些学人们的癖性与清高,三校之间,人与人的关系,远不是我们后人想象的那样粗放简单。
1947年4月27日,北平(今北京),清华大学三十六年校庆,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兼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左三)与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二)、原西南联大训导长兼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一)、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合影。
任继愈对我说过,当时三校学生,一望便知是哪个学校的。北大学生很显眼,就是那种不修边幅,散散漫漫,高谈阔论的脾气;张伯苓校长要求南开人谦让,所以不会出头。而采访没有“名人之累”的校友,更真切入微。滇南余树声学长讲起一个细节:
我们在长沙上课,清华北大的按系别合并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批南开中学的直升生,大家都很惊愕,下来后就发牢骚了。
南开是一个体系,中学生直接升入大学,是它的惯例。但进入了长沙临时大学,在学历的资质认证上就发生了歧问。于是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满意,担心他们的“学历认证”发生混淆。学历的问题,到昆明后正式解决了。合情合理,足见管理者的智慧与原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发放不同的文凭西南国立大学,档案|关于西南联大,你还有哪些“想象误区”?,认定三校学生不同的“学历”。一九三八年六月十日成立“一九三八至一九三九年度招考委员会”,正式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学生毕业可得到国立西南联大的文凭,如此完成了“学历与文凭的统一”。
可见在战火中坚持与打造一段文化教育的历史,是一个非常细致和理性的工程。
三校的联合,并非是“合并”在职研究生,是合中有分的。“联大”的结构是奇特的,体现了三校的创新精神: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三日,常委会决定:自一九三九年度起,本校各学系教授会主席一律改称系主任,关于各学系设备及课程之支配,均由系主任主持。常委会同时决定:以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现有教师、设备为基础,依照分工合作原则,酌行恢复各校原有的研究院及所属的研究所、部,研究生奖学金等费用亦由三校自行拨发。
现在一些作品把西南联大写成了“大锅饭”,用现在的学校状况和人物关系来想象当年,有点想当然。
当一九九八年我开始采访时,西南联大的高层管理与策划人早已离世。几位参与者,施嘉炀院长是参与清华物资撤离的,中风不能言语。董树屏是亲自转移物资的,把他那一路说清楚了。杨业治是校歌委员会成员,把“校歌”说清楚了。被采访的其余教师没有参与校务。
在对大量学子的采访中,得到的信息都是“联合”的一面。统一招生,统一授课、考试与毕业,在学生眼中,这是一个大学,一个校园。但学生们是“联合”的受益者,不晓得其中的纷争。在教师与管理者的眼中,始终是三校。所以,观察西南联大的历史,一定要注意到这样的两面性。
我们今天对“分”的一面甚少了解: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各自设立办事处,保留着各校原有的某些行政和教学系统,负责处理各校自身的事务。参加联大工作的三校教职员,除由各校仍发给该校的聘书外,另由联大加聘。三校的组织管理机构上海mba,诸如学校经费、租房子、教师薪水等,都是独立的,三校各自的编制九年来一直存在。
在《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中,就记载了很多“合中有分”的情形。如,几次写发薪水时,清华总在前面,薪水也高于北大(清华有庚款,资金占优势),搞得北大教师也不稳,于是只有提薪。《日记》虽然没有写南开如何,但作为私立学校、没有政府拨款的南开,其实更困难。
西南联大作为一个实体运转,必须构建一个很重要的框架,联合成立“教授资格论证会”。这在《日记》中有详细记载,到昆明后,北大教员出于傲慢,鼓动郑天挺不参加这个联合性的资格论证会。但郑先生深知此为联合大局的重要环节,力挽狂澜,终于说服诸公,顺利成立教授资格论证会西南国立大学,保证了统一聘请教员的联大体制。教授议会,也是学校运转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些议会的记录现存于北大档案馆,是西南联大实行“教授治校”的一个重要程序。
抗战胜利之后,三个学校势必重新回到原来的体例,在学术上进行平等的竞争,各自必须保持住学术的优势,类似今天高校竞争的“博士点”。大家都明白,一朝北回,各还是各的学校。所以在“联合”中,各校都要保持自己的学术水平、学术制高点,这是心照不宣的。傅斯年就叮嘱再三,北大一定要保持住学术力量,在战后依然要占有领先的地位。郑天挺一直不肯就任西南联大总务长,也是要继续自己的明清史研究,不愿意因为战时干杂事而耽误学术。
今天人们津津乐道,认为西南联大在同一个校园里实现了学术的多样化。几位老师同时讲一门课,各说不一,结果是学生得到了最大的益处。他们不光是接受学问,也见识了“原来学问可以是多元的”,开阔眼界胸襟。这是古今中外都罕见的大课堂,昙花一现,一去不返。
造成这个奇观的原因,虽然出于校长教师们的民主思想,但“联合讲课,分而治校”机制才是保障。这种罕见的课堂民主,一门课程有多位教师开课,不同的讲课风格与学术路径,是三个学校实体竞争造成的格局。
《日记》中有一段记录,闻一多要讲《楚辞》,罗庸也提出来要讲这门课。郑天挺与罗常培商议了这个事。后来就同意让他们同时开课了。闻、罗二人的研究方向、路径不一样。闻是“闯进来”的,他将考察到的民间方言和神巫大典纳入了对古代诗歌的诠释中,有新的思想活力。而罗庸一直在讲的,是从中国古代语言文学的发展史出发,有传统文化的厚度。此二人的背后分别是清华与北大,这种各据一方的背景,就决定了不能将他们中的一人取代另一人。联合办学的“背景”,决定了学风与讲课必须取“兼容并包”的格局。
理科也是如此。沈克琦回忆,在物理课中,各位先生有的偏重热力学,有的偏重电学,有的偏重粒子,都开出很多的参考书,让学生去深挖,这就叫作“开窗户”,可以各自发挥,各有倚重,并不是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
因为每一个系的主任由北大、清华轮流担任,所以不会只容许某一种讲授重点或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教员们依然故我,所以体现的风格也五彩纷呈。
冯友兰在“碑文”里所说:“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外博士,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是有着深刻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条件的。待到一九四五年西南联大结束使命,没有读完的学生则随校北归,相同院系的,可以在北大、清华中选择,而南开宣布不接收学生。至此,那种热气腾腾的学术态势就此消失了。
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世界排名,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专业方向与学费信息汇总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俄文: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а,МГУ),全称“莫斯科国立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于1755年由沙皇俄国教育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院校,欧洲顶尖、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755年1月25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王亲自批准建立了莫斯科大学。1940年,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莫斯科大学的主要奠基人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开始以他的名字命名。学校的历史就是这所大学杰出校友们传播自由、公益、人性和真理精神的见证。
莫斯科大学在俄罗斯的科学普及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莫斯科大学的校长深受尊敬,而正因为莫斯科大学的特殊地位,校长在俄罗斯教育界举足轻重。
莫斯科大学拥有在世界五百强计算机中排名第十三的超级计算机,它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60到414浮点。莫斯科大学致力于基础学科研究和技术研发,涵盖遗传学,生物医药,制药医学,人文学科,生态学等各个领域。从纳米技术到空间技术—莫斯科大学的教育覆盖范围广泛。
在俄罗斯高校中,莫斯科大学拥有最多的科学院院士和专家。莫斯科大学有四万多名在校学生,5千余名专家在莫斯科大学接受短期培训。6千多位教授、讲师和5千多名研究人员在学校各院系和研究部门工作。每年莫斯科大学招收大约4千名外国留学生。莫斯科大学的新学年从每年的九月一日开始,六月三十日结束。各院系均开设全日制本科、硕士和专家等不同层次学历教育,也可以选择攻读在职硕士和博士。
莫斯科大学教学历史悠久,有着先进的教育方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莫斯科大学最有吸引力的是外国留学生在预备系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专业。这为每位留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世界各国许多著名学者、知名人士、政治领袖都拥有莫斯科大学名誉教授资格和名誉学位。其中包括:歌德、尼赫鲁、撒切尔夫人、比尔·克林顿等。许多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如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都是莫斯科大学的毕业生,这更凸显出了学校的宗旨:为最优秀的人提供最优质的教育。
莫斯科大学校园非常庞大。学校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拥有一千余栋各种设施。学校内的道路总长达300千米。莫斯科大学拥有8栋宿舍楼,可以居住12000多名学生,宿舍均为二室、三室、四室的学生公寓。在条件允许下,全日制留学生可以申请住校,而交换生在双方学校同意基础上也可申请住校。
莫斯科大学图书馆是俄罗斯最大图书馆之一,馆藏九百万册书籍,其中二百万册为外文,平均每年读者五万五千人,阅读量五百五十万册。莫斯科大学主楼中设施齐备:音乐厅、剧院、博物馆、行政管理、图书馆、游泳池、警察局、邮局、洗衣房、理发店,多个餐厅、银行及ATM机、各种商店、咖啡馆等等。除了学校的管理机构和地球科学博物馆外,四个主要院系也坐落于主楼中。
莫斯科大学与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学均有深度实质性合作,经常互相派遣交换生和教师进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莫斯科大学开设人口统计学、水文学课程。国际生物科技中心、国际激光中心坐落于莫斯科大学。此外,莫斯科大学还开设对外俄语课程。1991年,在莫斯科大学开设了法国大学学院、俄美大学和德国科学与文化所。莫斯科大学向国外的六十多名科学家、政治家颁发了名誉学位。与此同时,许多莫斯科大学的杰出学者也拥有外国大学颁发的名誉学位。
中俄政府签有协议,互相承认学历。凡在俄罗斯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注册学习所取得的毕业证及学位证书,中方予以承认。中国的高中毕业证书、本科毕业证书同样得到俄罗斯承认,可以申请接受更高一级学历教育。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在中国相当于博士学位.
留学费用合理,一般家庭可以承受。
和欧洲同等水平的高等院校相比,莫斯科大学的学费较为便宜。平均每年每人的学费在5000-7000美元左右。加上食宿费、医疗保险等,除第一年增加的必需的手续费用外,每人每年的总花销大概在8万-9万人民币。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有名的高等院校之一,当然对申请人有着严格的要求。
莫斯科大学2021最新排名
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 )6月7日发布了最新年度(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包揽前三名,这一排名和去年相同。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上升13个名次,位列第95名。莫斯科大学是唯一一所完成俄总统“五月命令”的俄罗斯大学。根据普京的设想,2020年前争取让5所俄罗斯大学跻身世界100强。
1.俄罗斯排名第一、历史上欧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七的综合性大学。
2.具有高薪就业前景。
3.世界最大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该校学生有诸多与世界接触的机会。
一、学校简介
莫斯科国立大学成立于1755年1月25日,在2005年庆祝了他250岁的生日,是应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而建的。该大学以她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国立大学,或莫大)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文化中心。老校舍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近旁,新校舍坐落在列宁山上。大学成立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1998年排名世界第8位,不但是全俄罗斯最大的大学和学术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俄罗斯联邦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俄罗斯独立的有自治权的大学,在美国国家教育标准局对欧洲各大学及学院教育品质的评监中,莫斯科大学均名列前茅;最近一次的评监更排名欧洲第二,堪称为第一流的名校。
莫斯科最美的校区 最完备的教学设施
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校区是莫斯科市最美的区域之一,占地大约四千亩,优雅的校园环境,坐落于莫斯科市西南处列宁山上,屹立在莫斯科河畔,风景宜人,是该市的一大旅游景点。九八零年莫斯科奥运会的主场地就坐落在这里,校园的周围遍布地铁站和车站,公路系统四通八达。从这里可以鸟瞰莫斯科市全景。校区内的设施完备,以这座楼为中心,四周遍布各系的教学楼,科研中心、医院、体育场、大学生广场、车站等,真可谓城中之城,拥有6个博物馆(自然地理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动物傅物馆,珍贵书籍博物馆),6座天文观象台,以及植物园和众多科研所。还有文化宫、大学生剧院、电影院、演讲厅、试验室、科学园区、图书馆、会议厅、邮局、各种运动设施及商店等供学生休息的一切设施。各系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并实现了专线上网。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它查询资料、学习娱乐。
十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诞生地 无与伦比的世界顶级名校
1. 蒲宁 诺贝尔文学奖(1933)-肄业
2.谢苗诺夫 诺贝尔化学奖(1956)-任教
3.塔姆 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
4.伊利亚·弗兰克 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
5.帕斯捷尔纳克 诺贝尔文学奖(1958)
6.列夫·朗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2)-任教
7.普罗霍洛夫 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任教
8.索尔仁尼琴 诺贝尔文学奖(1970)-函授
9.萨哈罗夫 诺贝尔和平奖(1975)
10.卡皮察 诺贝尔物理学奖(1978)-任教
11戈尔巴乔夫 诺贝尔和平奖(1990)
12.金兹堡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3)
13.阿布里科索夫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3)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大型科学中心,学校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的科研成果及其他科学成就闻名世界。在人文科学、历史研究和俄罗斯文化方面的成就也是莫斯科大学引以为豪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成就是莫斯科大学著名学者及创始人罗蒙诺索夫在科学上奠定的历史传统的丰硕成果。莫斯科大学至今已有8名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俄国有众多政府要员和高科技领域的专家毕业于该大学。莫斯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制6年,毕业后有行医资格。
莫斯科大学与所有大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组织、世界银行及其他组织签有协议,是国际协会的成员之一,并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及所有大陆的国家的大学签署有190多份协议,莫斯科大学还是前苏联各大学的合作中心。
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质量教学、高水平学术享誉世界
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些成就与莫斯科大学在科学方面形成的历史传统紧密相连。莫斯科大学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流派,以及与国际教学水平接轨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保证了莫斯科大学的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莫大以雄厚的师资、完善的设备、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准的学术享誉世界。
莫斯科大学共有26个系,18个教学和学术中心,11个科学研究所,并开设有66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180个研究生专业方向。今天,在莫斯科大学工作着6600名教授和教师,6800名研究员,其中8800人拥有博士学位,有168人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的有60000 名大学生、研究生和其他形式的学生,其中包括来自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外国留学生。莫斯科大学图书馆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也是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建于1886年,共有藏书册,其中本外文书,该馆共有16个借书点,40个阅览室,4600个座位。馆藏书籍供莫斯科大学各教学、科研机构使用。
学院(系)设置:
力学和数学系,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系,物理学院,化学学院,材料科学系,生物学系,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系,土壤科学系,地质系,地理系,基础医学系,基础物理与化学工程学院,历史系,语言学系,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新闻系,心理学系,亚洲和非洲研究学院,社会学系,外国语言与地区研究学院,公共管理系,世界政治系,美术和表演艺术系,国际关系,教育科学系,政治学系,工商管理学院,莫斯科经济学院,笔译和口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国家审计院,管理与创新研究生院,创新的商业研究生院,当代社会科学学院,电视学院,人文领域得文化和管理政策学院,军事训练系,生物技术系。
专业设置: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和拓扑学,概率论,数论,微分方程,函数理论,数理逻辑,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数学,理论力学,气体力学,气体动力学,弹性理论,流体力学硕士,应用力学,系统程序设计,最优控制,计算机成套设备系统自动化,算法语言,实验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无线电物理,电子学,声学,地球物理,大气物理,天文学,分子物理,量子理论,光学,高能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线电化学,化学工艺,激光化学,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合物,化学酶,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自然化合物,高压物理,石油和有机催化化学,人类和动物生理学,细胞学,组织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胚胎学,生物化学,病毒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动物学,昆虫学,鱼类学,农业化学,土壤生物学,土壤地理学,农业和土壤保护,土壤侵蚀,土壤学,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和区域地质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海洋地质学,晶体学,晶体化学,地质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冻土学,地理,自然地理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世界排名,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专业方向与学费信息汇总,景观学,世界和地理生态学,地貌学,古地理学,冰川学,自然资源,生物地理学,海洋学,哲学,外国哲学史,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社会管理理论,人口学,社会统计学,社会情报学,文化教育社会学,历史,俄国史,古代史,艺术史,欧美近代史,外国艺术史,俄国文化史,前苏联史,南斯拉夫和西斯拉夫各族史,中世纪史,经济学,会计学,工业经济,财政与金融,经济管理,俄语,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史,斯拉夫语,语言学,古典语言学,法语,德语,罗曼语博士后,英语,日耳曼,意大利语,匈牙利语,瑞典语,挪威语,荷兰语,葡萄牙语,新闻学,广播与电视,报刊编辑,新闻学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病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国家和法理论,国家和法历史,行政法和财政法,国际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劳动法,汉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中国史,近东和中东史,远东和南亚史,亚非国家经济,印地语
申请条件:
预科:需要护照,身份证扫描件,以及申请人成绩单。
本科:需要护照,护照翻译公证件,身份证扫描件博士,证件照,会考成绩单,高中毕业证。高三学生申请,可以用在读证明暂代毕业证。
硕士:需要护照,护照翻译公证件,身份证扫描件,证件照,本科成绩单,本科毕业证,本科学位证。大四学生申请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世界排名,可以用在读证明暂代毕业证。
开学时间:2022年秋季入学时间10月1日。往年是9月1日,今年推后了一个月。
学习时间:每周26个学时,一年共38周。
上课时间:上半学期10:00-13:00或者10:00-15:00;下半学期10:00-13:00;10:00-16:30(一节90分钟,一天二到四节课)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拥有独立自治权的大学,其《治学章程》由俄罗斯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研究制定,而学校校理事会理事长(校长)级别相当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部部长。
莫斯科大学诞生了13位诺贝尔奖得主,6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大学排名,莫斯科大学位列世界第78位。2020年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世界第21名。
1755年1月25日,由沙皇俄国著名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下令建立莫斯科大学,学校最初设法律、医学和哲学3系,后增设数学-物理系,并将哲学系扩充为历史-语文系。附设有2所文科中学、一所师范学堂和一个印刷社。1755年4月26日该大学开始授课。一开始大学设立在莫斯科红场边上的中心药店。
18世纪70年代,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将它迁到莫霍瓦亚()街另一侧的一座新古典式建筑中,旧址在莫霍瓦亚街11号。
1812年,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攻入莫斯科,俄军撤离并将莫斯科焚城,学校一并被焚毁。
1817~1819年重建,撤离的师生重回校园,并进行院系改革。莫斯科大学开始引入西欧教育理念与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建立新型的科学研究机构。
到20世纪初,大学培养出诸多杰出的人才,如教育家K.D.乌申斯基,诗人M.U.莱蒙托夫,作家I.S.屠格涅夫,A.I.赫尔岑,文学批评家B.G.别林斯基等。许多科学家,如“俄罗斯航空之父”N.E.茹科夫斯基、实验物理学奠基人A.G.斯托列托夫等,都曾在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1905年在莫斯科大学建立了一个社会民主主义的组织,该组织呼吁推翻沙皇,建立一个共和国,此后沙皇政府多次关闭莫斯科大学。
1911年,130名科学家和教授抗议军队入驻校园并限制师生行动,一些教授被沙皇宪兵殴打,上千名学生被开除学籍。
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设为苏联国立大学。开始接纳工农子弟,学校多次得到苏共中央的嘉奖与表彰。1919年,学校开始免交学费,为了工人阶级子弟建立了一个预备系,来让他们能够通过入学考试。
1940年,获苏联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大学正式改名,在国立之中加入了创立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之名。
1953年9月,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成新校舍。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两侧为18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9米的大钟。整个建筑气势轩昂。
全校设16个系,5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拥有4个天文台,3个博物馆,1个面积近50公顷的植物园,还有各种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以及广场、运动场、体育馆、剧场、大礼堂等。总占地面积320公顷。强调大学要成为科学教育中心,以本国语教学,培养出的学者和专门人才。
1955年获劳动红旗勋章,在整个苏联和华约科学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该校举行了隆重的莫大建立250周年庆,学校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以及邀请众多世界教育界名人到该校演讲。
2017年1月10日,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向俄总统普京汇报工作时说,俄中合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于2017年9月开课。
2017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分别为该校开学典礼致贺辞。习近平在贺辞中指出:“中俄联合创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我和普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两国人文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17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向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回信并问候,勉励同学们“将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2020年8月,加入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莫斯科大学),是现今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文化中心。老校舍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近旁,新校舍坐落在列宁山上。该校与圣彼得堡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托木斯克大学构成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四所最高殿堂。
现设有力学-数学、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物理、化学、生物、土壤、地质、地理、历史、语文、哲学、经济、法律、新闻、心理学,翻译等16个系。共设460个专业,分别在日课部、夜课部和函授部进行。
设有亚非各国问题学院、社会科学教师进修学院和高校教师进修系、研究生部、高校预备部,以及核物理、天文、力学、人类学4个研究所[3]。
共有280个教研室,400余个实验室,100余个专用教室,12个教学科研实验站,1个计算中心,1个植物园,4 座天文观象台,3个博物馆(自然地理、动物学、人类学) ,1座藏书约700万册的高尔基图书馆。夜课在历史、语言文学、经济、法律、心理和新闻6个系开设,函授教学只在新闻系进行。
日课部学制5年,夜课和函授部学制6年。莫斯科大学成立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已有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莫斯科大学共有23个系,15个教学和学术中心,11个科学研究所,并开设有44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180个研究生专业方向。在莫斯科大学工作着4300名教授和教师,4800名研究员,其中7800人拥有博士学位,有167人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莫斯科大学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流派,以及与国际教学水平接轨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保证了莫斯科大学的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莫大师资较强、完善的设备、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准的学术享誉世界。俄国有众多政府要员和高科技领域的专家毕业于该大学。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无论从学术水平还是从学校影响力来看,莫斯科大学都是无愧于俄国第一,许多世界知名人士以及俄罗斯政界、科学界的要人都毕业于此,有1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斯科国立大学现有教师其中有多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原苏联的最高学府,这里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资历高深,另外学校还具有多年教授外国学生的经验,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
学校人数
学校师资力量较强,拥有教授、讲师及各类研究人员8600名,大约4500名教授拥有博士和荣誉博士的学位,其中125位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莫斯科大学有学生2.6万人和10000名进修生。硕士和博士班学生大约5000名。外国留学生约有4000人左右,而且这个数目每年都在增加。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了解各地风俗习惯,以及促进联谊。
莫斯科大学与所有大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组织、世界银行及其他组织签有协议,是国际协会联盟的成员之一,并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及所有大陆的国家的大学签署有190多份协议,莫斯科大学还是前苏联各大学的合作中心。
莫斯科大学现设有力学和数学系,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系,物理学院,化学学院,材料科学系,生物学系,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系,土壤科学系,地质系,地理系,基础医学系,基础物理与化学工程学院,历史系,语言学系,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新闻系,心理学系,亚洲和非洲研究学院,社会学系,外国语言与地区研究学院,公共管理系,世界政治系,美术和表演艺术系,国际关系,教育科学系,政治学系,工商管理学院,莫斯科经济学院,笔译和口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国家审计院,管理与创新研究生院,创新的商业研究生院,当代社会科学学院,电视学院,人文领域得文化和管理政策学院,军事训练系,生物技术系。
申请指南
2021年,莫斯科国立大学费用如下:
一年预科(含俄语+专业课):4.3万元/年
本科:4.5万元/年起
硕士:4.5万元/年起
(专业不同,学费不同)
住宿费、生活费:
预科学费:一年是5350美元(秋季最新)
入系学费(2021级):3500—-6000美金/年
住宿费一个月约80-250美元(4100-13000卢布),这个一般三个月一付。
生活费一个月300—500美元。
免预科读研入学考试时间:8月20日左右
院系设置专业介绍及学费
本科院系专业介绍
研究生院系专业介绍
学费花销
留学费用合理,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和欧洲同等水平的高等院校相比,莫斯科大学的学费较为便宜。平均每年每人的学费在5000-7000美元左右。加上食宿费、医疗保险等,除第一年增加的必需的手续费用外,每人每年的总花销大概在8万人民币左右。
宿舍费用介绍:
1. GZ主楼 单人间(两间一套) 98美元/月/人
2. DSSH 双人间(两间套住宅)105美元/月/人
3. DAC 四人间 (套间里有厕所、浴室) 40美元/月/人
4. DSV 双人间 54美元/月/人
5. DSV 单人间 90美元/月/人
6. DSK 双人间 60美元/月/人
7. DSK 单人间 102美元/月/人
8. DSYA 三人间 59美元/月/人
9. DSYA 双人间 62美元/月/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