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在碧波荡漾的新村潟湖畔,教室里窗明几净,学生们通过讲台前的屏幕,认真聆听外籍专家的远程授课。这个教室拥有专门的智慧课堂系统上海mba,能够满足各种数字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即使是坐在角落的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也能够通过教室顶垂下的收音筒,和远在大洋彼岸的专家实现流畅互动。
这里是坐落在海南省陵水县黎安镇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公共教学楼,共建有45间类似的智慧教室。未来入驻园区的学子们将在这座教学楼中进行通识课程的学习。
“尽管现在还是远程授课,将来等园区设施进一步完善,外籍教师过来后,我们这里还是以线下授课为主。”试验区管理局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裘坤溥说。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建设园区之一,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自2020年6月正式挂牌以来,以“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和中外教育交流互鉴的集中展示窗口”为初心使命,全力服务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让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实现“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愿景。
中国传媒大学是最先进驻试验区的高校之一。在这里,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国际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携手开办人工智能、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搭建双向海外实践平台,推动学生课程国际化,培养新型传媒人才。
“感觉像在国外上课一样,我们目前每周课程最多的就是英语,以后公共课也都将是全英语授课。这对我们的外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国际教育资源。”中国传媒大学考文垂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雷雨科说。
据介绍,试验区采用“大共享+小学院”“五互一共”新型办学模式,实现了办学的物理空间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师资资源共享硕士,以及管理共商英国阿伯泰,擦亮“留学海南”名片,允许学生“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多个学位”。
现在,这片坐落在海畔湖湾的园区成了教育开放创新的热土。截至目前,试验区已签约国内高校10所、合作外方高校12所,获批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包括中国传媒大学考文垂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海南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阿伯泰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央民族大学与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个合作办学项目。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王临平介绍,下一步,试验区将从“高”上下功夫,持续引进高质量机构(项目),聚焦国内“双一流”高校和知名境外高校来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从“新”上下功夫英国阿伯泰,继续深化“五互一共”教育制度集成创新,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制度集成创新,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制度创新;从“量”上下功夫,持续扩大已入驻高校办学规模,力争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或外方独立办学知名高校2至3所,扩大研究生层次国际留学生培养规模在职研究生,争取园区在校生总人数在2023年秋季学期突破2000人。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本报见习记者 王轩尧)
英国阿伯泰大学在哪里,英国留学换来了什么?留学生们返的图太意外!
华闻君发起的2019“分享你的英国留学记忆”照片征集活动,照片提交已截止。
从即日起到英国时间7月21日17:00,将进入紧张激烈的投票阶段。
留学生们在发来照片的同时,也和华闻君分享了各自在留学旅程中的酸甜苦辣。
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华闻君收到了留学英国小伙伴们的踊跃投稿。
以下是华闻君收集到的留学照片和故事。每张照片上方都有编号,滑动至文末,给你最喜欢的留学照片投上一票吧!
“
投票将于英国时间2019年7月21日17:00截止
(每人限投1票)
我们将根据最终投票数由高至低,送出以下大礼:
一等奖1名:华为手机一部;
二等奖1名:电子书一个;
三等奖2名:分别获得拍立得一台。
最终获奖名单将于英国时间2019年7月22日17:00在“华闻派”微信号上公布。
*华闻君根据作品提交先后顺序为照片进行编号。
根据活动规则,华闻君对部分照片文字进行删减。
部分投稿作品因未达到要求而遗憾地未进入投票。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华闻周刊所有。
入选照片
天下美食都夺不走我的中国胃呀,40镑中超美食,真香!
@Landy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我第一年来伦敦的时候,正值女王90周岁生日英国阿伯泰大学在哪里,跟着同学一起去参加了女王官方生日庆典。看到女王的那刻,觉得好神奇,以前只能在新闻里见到的她,就在我们面前。那天女王穿了一身绿,还戴着绿帽子,我们几个中国学生都笑了。
@不是海狸(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每年八月都是爱丁堡最热闹的时候, world,感谢在爱丁堡的一年让我更好地拥抱世界。
@Chow_迪攸 (爱丁堡大学)
在英国留学的日子里,一直想拍点不一样的风景,留给以后的自己。直到有个雨天看到倒影中的自己,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拍倒影中的呢?等了很久,终于盼来一个雨天,有了这个作品。英国对于我来说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小卡(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去年6月底去了巴斯斯巴大学,那里的老师给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在C++的学习中找回熟悉感。在这收获很多,盛夏里因极昼现象英国的夜晚不会全黑,深蓝色的天空上还隐约可见几朵云在飘。夏日虽短,却也无尽美丽!
@爱吃栗子的猫咪(巴斯斯巴大学)
第一次在海外参加华人活动就是来到纽卡斯尔参与北洋水师水兵墓碑修缮项目竣工仪式,很震撼,站在异国他乡和同胞一起去纪念这些曾经的前辈,会让民族自豪感尤为的强烈!
@Leo(杜伦大学)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在学校图书馆赶偶然捡到一枚男朋友。于是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在桥上的寒风中,终于有了一位一起相拥等待伦敦跨年焰火的人。
@麦香姐姐(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坐标英国莱斯特街头, 男票卖艺史上最多人数的卖艺阵容~两把吉他,一群朋友,在异国他乡,唱着熟悉的歌儿,做着最有趣的事儿,今年最开心的是遇见了你们。
@Alice炸地球(莱斯特大学)
这是我们学校社团舞会里第一次有中国社团代表出席。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都感谢一路有你。努力奋斗过的青春,继续加油吧!
@Naomi(斯特林大学)
10
《黄金年代》里的黑色与白色组成了世界, 黑夜与白天也构成了我们的留学生活。人们都羡慕我们享受白天里精彩的英伦生活,却不懂我们黑夜里的孤寂与。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致我们黑白相间的黄金时代。
@杜一(英国创意艺术大学)
11
从伦敦艺术大学到皇家戏剧学院,从时装到戏剧服装,在英国整整八年的学习,我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来,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和精致的作品。特别荣幸的是,我为华莱士珍藏馆制作的一件18世纪蓬帕杜夫人服装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
@ Wang(皇家戏剧学院)
12
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 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开放和热情,这是一个用蹦迪代替校长演讲的开学,也是自由生活的开始。
@(金斯顿大学)
13
来英一周,我的舍友是一个英国本地女孩博士后, 非常热情有礼貌 ,我们相处得很融洽 。今天是她的生日, 我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在花园里为她庆生 ,喝了几杯酒之后,我们一起跳舞、爬树、追赶和唱歌,像是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小时候 。
@Faye(伦敦艺术大学)
14
没有与女王的天鹅斗智斗勇的经历,都不敢说自己是华威人!毕业后还是会常常想起在华威校园里被傲娇的鸭鹅追着跑的日子,竟然想和小伙伴回去喂鸭子了……
@Suran(华威大学)
15
那时的伦敦,现在的你!都挺六!
@冬眠的叔叔(杜伦大学)
16
2019年春节,远在英国小城上学,无法体会到年味。那天,伦敦中国城成为了各界华人的家在职研究生,舞台屏幕上的舞狮仿佛是镶嵌在阴郁空中的画,与欧式建筑交相辉映,非常奇妙的感觉。我在那天的脸书上写道:”Happy New Year, I’m proud of our .”
@ziyu(南安普顿大学)
17
2013年最后一天,和小伙伴们游荡到了温莎城堡。一路走过布里斯托尔的夜、路过巴斯的晴朗、淋过牛津的雨上海mba,最后遇见温莎城堡的一片落日。五年多过去了英国阿伯泰大学在哪里,英国留学换来了什么?留学生们返的图太意外!,一切还是那么清晰。
@(肯特大学)
18
在伦敦St 火车站拍下的这张照片是在圣诞前夕,弹奏钢琴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而专注,身旁流动的赶路人幸运地捎上欢愉的音符回家。人们可以驻足弹奏,无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肤色,这是伦敦这个城市温柔的一面。
@半糖走冰冻柠茶(拉夫堡大学伦敦校区)
19
在英留学时光丰富了我的生活,点燃了我对学术的热情,扎实了我的科研功底。希望留学生们都能在异国他乡实现自己的学子梦!
@刘佳(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20
博士狗最常出没的地点当然是——图书馆!Mile End清凉舒适的图书馆,IALS地理位置绝佳的图书馆,我们CCLS最新最全的法律图书馆……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培养专注思考的能力,珍惜在伦敦的每一天!
@范婧昭(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21
还记得那天刚结束来伦敦的第一个,也不凑巧刚刚分手两天。现在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过去了一年,那时候自己默默扛着谁也没说。如果和过去的自己对话,想告诉一年前的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在伦敦的日子会很灿烂。
@Amber(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22
窗外一瞥,几乎见过Old 每个时分的样子,都不知道多少次从她身旁经过,现在再看照片满是回忆……
@Laura(爱丁堡大学)
23
还记得大年三十那天,我们趁着课间休息看春晚,正赶上岳岳的相声,当时就感觉特别地亲切 ,好想回咱家。
@U老板(阿伯泰大学)
24
当天赶了三场舞蹈表演,第二场表演结束,一位华人奶奶在我下台的门口处迎着我,笑着递给我一个红包,我十分惊喜也很温暖。这是我在英国收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红包。
@Ling(爱丁堡大学)
25
从留学到如今在此工作生活,伦敦总能给人惊喜。伦敦融合了多元文化,又迎合了小众趣味。无论是在不起眼的小酒吧听到喜欢的歌,还是在哥特电影节看到钟意的电影,这里一直在诉说:Here in , you are free to love and you want to love.
@Miya(威斯敏斯特大学)
26
参加伦敦地铁无裤日绝不是我唯一做过的疯狂事,比这更疯狂的,是大龄辞职留学。放弃了正在上升的事业,拿出买房的首付,就为圆个年少时的梦,想想是挺疯狂的,但是人生难得几回搏,何不潇洒走一回,不是吗?
@黄乔(利物浦大学)
27
艺术通往自由,这大概是我在伦敦有归属感的原因~
@(纽卡斯尔大学)
28
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旁有个叫The 的地方,如同世外桃源一样。每到春天,一丛丛的樱花树便会集体盛开。拍下这张照片时,我即将面临和同学的离别,心里虽然不舍,但我还是保持微笑。这样每当我回想起这段时光,都是开心的记忆。
@毛毛兔(爱丁堡大学)
29
上午还在学习,下午就可以看话剧、听演唱会、逛花市和喝下午茶,这就是伦敦的魅力哦。
@嫩嫩嫩草(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30
Pride那天,我第一次参与到学校的队伍里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走向街头,这一次,我们是为了自由与爱而庆祝。
@xinyi(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请选出你最喜欢的照片
投票将于英国时间2019年7月21日17:00截止
(每人限投1票)
《华闻周刊》最新一期“欧洲好学校”专刊解读欧洲教育。华闻采编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欧洲顶尖私校,采访教育专家、学生及家长,为中国家庭提供参考和指南。购买或订阅杂志,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请戳以下关键词
| |
| |
电信韦神 |
邓迪阿伯泰大学,一边是崖面,一边是帆船,隈研吾新作“邓迪V&A”落成
一边是崖面,一边是帆船,就像是从另一个国度驶来的船——花费了两倍的预算,晚了四年时间,价值8000万英镑的邓迪V&A博物馆终于在近日落成。邓迪V&A是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在苏格兰邓迪市的分馆,也是苏格兰的首座设计博物馆。这座由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博物馆如同一艘降落在河边的太空飞船,又像搁浅在海滩上的鲸鱼的骨架。
如今,这座新诞生的博物馆或将成为苏格兰的新地标,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商业建筑环绕着新的文化中心快速崛起,似乎整个区域所有建筑设计的精力都被慷慨地给予了博物馆的建造,却鲜少有人在意剩下部分的整体规划。
“我喜欢用颗粒构造我的建筑。这样可以避免在建筑中出现大而无趣的墙面,并为空间营造私密感。”隈研吾说,“这样可以让我们看到建筑的深度、大小和阴影。而一个抽象的白盒子教不了我们任何事情。”
“像是搁浅在海滩上的鲸鱼骨架”…邓迪V&A博物馆,由隈研吾设计。摄影:Ross
一边是崖面,一边是帆船,新建成的邓迪V&A博物馆坐落于泰河(the Tay)岸边,就像是从另一个国度驶来的船。它兼具原始与未来的特点,巨大的船体被形状扭曲的混凝土厚片所覆盖,这些混凝土片向上分裂开,好像已经被毁坏。从某些角度看,这扭曲向上的庞然大物中显露出张开的洞穴入口;从另一些角度看在职研究生,又好像遇见了搁浅在海滩上的鲸鱼骨架,或者是沉船的残骸。
鉴于这个耗资8000万英镑的项目经受了过去十年的各种成本上升、建造延迟、管理不当等问题的冲击,如今的这个造型倒也十分应景。最初的预算计划只有2700万英镑,建造计划是整个建筑从泰河水中升起露出,而后来预算涨到4500万,建筑也从水中退回到岸边的土地上。最后,完成时的花费几乎达到预算的两倍,建造时间也延长了四年。
邓迪V&A扭曲的外立面。摄影:Murdo
“如果我们想做一些比普通建筑更贴近自然的东西,那它的花费总是无法预测的。”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说,这位广受追捧的建筑师负责把这个伟大的地质对象从河床上“召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
这个项目诞生的故事遵循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情节:一个没有经验的客户被一张震撼人心的比赛设计图吸引了,而之后才开始担心其实际可操作性。2015年的一项独立报道列出了一张目录,包含了在采购、监管控制、项目管理和开销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报道的结论是客户主体邓迪设计有限公司(和V&A、邓迪市议会、苏格兰企业协会、阿伯泰邓迪大学有合伙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几乎不可能在预算内完成该项目的建造。
但是,博物馆现在还是得以伫立在那里了。位于它身旁的邻居“发现号”(the RRS ),同样充满野心。这是一艘在20世纪初将探险家斯科特(Scott)和沙克尔顿()带到南极洲的船。它们俩都可以被称为“勇敢到近乎鲁莽”的代表了。
博物馆的造型是两个倒置的金字塔,两个金字塔在上方连到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拱形,河流之景从其中透出。隈研吾的建筑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吸引力,让你想要去那好似被凿开的裂缝中一探究竟。它虽然已不是完全立在泰河之中,但浅滩的水流仍能拍打它的底座,而一端的船首也笔直突出,朝向急速流动的河水里,确保大部分最初的设想仍然被保留了下来。东岸的风令人神清气爽,嗖嗖地吹过拱形的通道,强化了站在大地边缘的感觉——并且也催促着你该赶快进到室内了。
邓迪V&A和发现号。摄影:Iain
当你走进一个从头顶深邃的空间中倾斜着切出的三角形开阔地,你会看到粗糙的混凝土板被柔和的木板替代,木板一层层排列于墙壁内部,以一种奇怪的角度倾斜着,好像迎着微风而动。木板用和外表的混凝土板同样不规则的方式排列着,形成波浪的样子,营造出一种荒诞的感觉,好像你刚刚走进的是一个放大版的模型之中。
“我喜欢用颗粒构造我的建筑。”隈研吾说。他因喜欢用许多小碎片来覆盖建筑表面而出名,比如位于中国杭州的民俗艺术博物馆,还有法国的FRAC马赛艺术中心都有这样的特点。“这样可以避免在建筑中出现大而无趣的墙面,并为一个空间营造私密感。”他说,“这样可以让我们看到建筑的深度、大小和阴影。而一个抽象的白盒子教不了我们任何事情。”
“张开的洞穴入口” V&A的第一层。摄影: Crow
这些可能听起来像是一位日本神道教智者的话语,但是隈研吾最好的建筑物确实能够创造出丰富的层次空间,当光线穿透过不同的部分进入能产生令人惊艳的效果。邓迪V&A比起他在日本的一些使用轻便木材的建筑更显厚重,有一些细节也更繁琐,但是同样惊艳的光效依然存在。这个建筑倾斜的石层在白天可以适应变化的光照,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晚上,也可以借着可以反射光的水池来点亮整个建筑;更进一步来说,建筑粗灰泥的质地形成巨大的灰泥卵石崖面也呼应了苏格兰建筑的特点。
洞穴一样的入口连接到巨大的内部空间。在十分开阔的这一层中,有着浅黑色大理石的楼梯、咖啡馆、商店、售票处,还有一圈长长的木制板凳沿着边缘环绕房间。受到项目建筑师毛里齐奥·穆乔拉( )的影响,这层大而空旷,感觉就像为这座城市而建的一个真正的公共空间。他说:“作为意大利人,我对于公共空间的参照物就是一个漂亮而惬意的广场,就像在威尼斯博士上海mba,你可以就坐下喝着一杯鸡尾酒,看着这个世界从你旁边经过。”
然而已经没有机会去充分利用这个斜坡结构了:本来应该还有微微倾斜的墙面来配合这引人注目的阶梯式座位,但是由于实际上座席是要向上收缩到上层的一个盒子似的房间,墙面就无法再建了。
邓迪V&A内部空间。摄影:+Crow/PA
继续向上走到这个巨大的室内广场之上,就来到了建筑的主体:两个大型美术馆空间邓迪阿伯泰大学,一边是崖面,一边是帆船,隈研吾新作“邓迪V&A”落成,一个采用苏格兰式的设计,另一个是没有立柱、仓库般的房间,用作临时展览。其开幕展览是远洋轮船展。这个展今年早些时候在伦敦举办邓迪阿伯泰大学,但是到了这里才终于获得了足够的空间进行充分展示。1100平方米,相当于V&A在伦敦新建的地下部分,这是苏格兰最大的符合博物馆标准的展示空间。这里未来会用来做各种巡回展览,也会办博物馆自己策划的展。
由博物馆专家ZMMA公司设计策划,苏格兰设计美术馆是一个绝妙的参观地点。这里陈列着300多件足以令人目眩的展品,这些展品都是在苏格兰设计或者制作的,从著名的猎人靴到罗克斯堡公爵夫人镶满钻石的翅膀形王冠,以及来自由邓迪当地出版商DC 出版的Beano杂志最早的《淘气阿丹》( the )的艺术品。另外,一件“星球大战”系列最新电影里充满科幻风格的佩斯利花纹斗篷也是非常适合隈研吾这架石制太空飞船的展品。另一件明星展品就是查尔斯·马金托什( )的“橡树屋”了,房间从英格拉姆街( )的茶室搬来,这是它50年来第一次搬移和展出。
橡树屋 ©+Crow
整个展览将长久以来苏格兰设计的活力和原创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然而这也令人更加难以接受如今窗户外正发生的事情。当比赛图纸和公开镜头展示出的V&A博物馆都以完美的独立之姿立于河畔,现实却不是如此。从邓迪的格鲁吉亚市中心看过来,博物馆的景观已经被一家庞大的新酒店遮挡了部分,还与一个扎眼的新火车站并列着。这两者都隶属于一项10亿英镑的所谓“连接城市与河流”的河岸总体规划。就像世界上许多河岸革新计划一样,从英国索尔福德()到南非开普敦(Cape Town),都以“将生命带来此处”为旗帜,大量的商业建筑环绕着新的文化中心快速崛起。令人悲伤的是,似乎整个区域所有建筑设计的精力都被慷慨地给予了博物馆的建造,却鲜少有人在意剩下所有部分是如何被胡乱拼凑到一起的。
幸好,隈研吾的这艘混凝土文化巨轮还足够坚强,可以承受得住开发者们想扔给它的任何东西。
(本文编译自《卫报》,作者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