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祝贺!近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发布新增院士名单,多位华人入选。
2023年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本次共选举出106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目前工程院院士总人数达2420人,外籍院士319人。
美国国家工程院是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成立于1964年12月,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工程院之一,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也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
下面为大家介绍部分当选的华人院士,其中也包括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如微软黄学东的云计算、哥伦比亚大学张世富等。
新晋华人院士
张世富 Chang, Shih-Fu
当选理由:对多媒体搜索和检索的贡献
哥伦比亚大学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毕业于台湾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并随即加入哥大。在哥大任教近30年,广受师生尊敬。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博士,他聚焦于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陈沪东
当选理由:对格子玻尔兹曼湍流模拟的贡献以及在汽车和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陈沪东博士是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的先驱和主要贡献者。他是最早证明LBM能够求解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的人之一。此外,他还在推广LBM方面做出了许多里程碑式的贡献,其中包括在磁流体力学、多相流、边界条件和高阶格式方面的成果。
他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物理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哈佛大学,曾在不同时期分别受聘于爱荷华州立大学、波士顿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担任过兼职教授职位。除了在LBM方面的工作之外,他还在流体力学、湍流理论和动力学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Huang, David
当选理由:发展多维微米级光学成像技术,彻底改变了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黄教授以将激光和光学技术应用于眼科疾病方面的创新而闻名博士后,他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共同发明者,一种常用的眼科成像技术,每年全球进行3000万次相关手术。他1991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关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开创性文章被引用了14000多次。
分别于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联合项目博士和博士学位。
黄学东
当选理由:在语音和语言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技术贡献和领导,包括基于云的智能系统的开发。
黄学东是 IEEE/ACM ,微软首位华人「全球技术院士」、微软首席语音科学家、微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认知服务团队全球技术院士 / 全球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他先后获得湖南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后读几年,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
罗爱华(Luo, Alan)
当选理由:实现轻质铝,镁,钛材料和先进的汽车应用制造工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集成系统工程系教授,曾因在轻金属加工、合金研发及汽车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查尔默斯奖,也是第二个获此奖项的华人科学家,在2021年被爱思唯尔评为世界科学家前2% 。
Wang, Q. Jane
当选理由:因对计算摩擦学在工业应用方面的贡献而入选。
于 1982 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1989年获得北伊利诺伊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于 1993 年在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包括接触/界面力学,机械摩擦学,摩擦学界面材料和新型润滑剂,高能效表面/界面的设计和工程,包括固态电池力学,极端条件摩擦学和能效问题的新方法、接触和界面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摩擦传热和混合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的数值模拟、机械元件及其表面的热摩擦学设计,粗糙接触的多学科建模等。
当选理由:为航空航天和风力涡轮机的高性能电机和变速驱动作出贡献。
1969年7月从湖南工程学院毕业,1982年7月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研究,于1990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曾任俄亥俄州立大学高性能电力电子中心联合创始人兼董事,目前已退休。
徐隆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变速驱动器和变速发电系统在职研究生,及其在航空、汽车、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美国GE、GM、、Ford等各大公司承担科研项目三十余项,获得优秀科研启动奖、教授级杰出科研成就奖等5项荣誉奖励并拥有4项美国专利,发表近200篇IEEE学术论文。
薛捷
当选理由: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开发和制造方面的工程和领导贡献。
于 1985 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后读几年,2023美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出炉:微软黄学东等多位新晋华人院士,之后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思科系统公司(Cisco )任技术和质量副总裁。
Zhao, Ji-Cheng(JC)
当选理由:对计算合金设计、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工业产品中使用的高通量方法做出贡献。
Zhao, Ji-Cheng (JC) 现为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兼 Minta 工程教授。研究重点是先进合金和涂层的设计,合金和复合材料的三维打印(3 d 打印) ,高通量材料科学方法,相图和其他材料性能的测定,计算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氢/能量储存材料。除了诸多材料创新外,他还率先发展了扩散多重(-)方法和共同开发的几个材料性能显微镜工具,以加速材料发现和发展。
他于1995年博士毕业于理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于1985年和1988年获得中南大学理学士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冶金)硕士。
外籍院士
黄维
当选理由:致力于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的创新和领导。
黄维教授目前是中国科学院和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东盟工程技术院、巴基斯坦科学院国际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也是有机电子和柔性电子领域的领先科学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于199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4-2020.12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21年7月,连任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
曾凡钢
当选理由:工程上可以更好地治疗听力损失和耳鸣,促进了工程专业的包容性。
曾凡钢教授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听力研究中心主任、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认知科学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授。
他领导了 26电极人工耳蜗(2011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12年获得 CE 标志)和 耳鸣抑制器(2011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和 CE 标志)的开发。
参考资料:
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待遇,学界首位、大陆唯一!又一国际“最高”荣誉公布,河南女教授入选!
近日,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公布了新当选的会士()名单,郑州大学王梅云教授因在“开发和拓展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精准诊疗中的价值”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而当选,成为国内放射学界首位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的专家学者,也是今年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临床医学专家。据悉,此次全球共有153名专家学者入选,陈学思院士、马光辉院士等8位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入选其中。
王梅云,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学术副院长,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理事会理事,国际磁共振学会认证讲师,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精神成像学组主席,国际神经血管疾病学会(ISNVD)候任主席等。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无创治疗、功能与分子成像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研究领域专家,曾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帕金森病震颤的磁波刀治疗,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博士后,被引用9000余次,多篇论文入选全球TOP1% ESI高被引论文;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导发布全国团体标准、国际专家共识6个,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待遇,曾获得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梅云教授是我国知名放射专家,擅长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精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2008年,她主动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报效祖国。王梅云教授是国内首位国际磁共振学会认证培训师、国内首个国际神经血管疾病学会主席、首批入选爱思唯尔国际影像数据库的中国知名放射专家、首批入选攀登计划赴美国放射学院培训的中国影像学讲师。此前,她曾当选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理事会理事,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席位的中国大陆学者。在被河南省卫生厅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科工作后,王梅云教授除了完成临床工作外,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她的推动下,国际医学影像领域渐渐有了“河南声音”。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王梅云教授始终冲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影像学检查是筛查、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手段。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是河南省首批省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单位,作为医学影像科的负责人,王梅云教授坚守抗疫第一线,制定详细的防控措施,专设符合防护标准的CT影像检查室,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上海mba,随时做好就诊发热病人的检查准备,将各项防治措施有条不紊的逐一落实。不仅如此,为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抗击疫情当中,王梅云教授在临床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对一线诊治经验进行记录、总结、形成报告论文,发表在世界四大顶级综合医学期刊之一的JAMA杂志上,为全球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隶属于美国科学院,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汇聚了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其成员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20位美国总统奖得主以及294位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Top 2%)的学者组成,每年经过国际同行提名与严格评选产生,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李兰娟院士、郑树森院士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也曾入选其中。
拓展阅读:
郑州大学医学院创始于1928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待遇,学界首位、大陆唯一!又一国际“最高”荣誉公布,河南女教授入选!,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7月与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2018年10月学校成立医学院。
医学院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为国家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ESI排名全球前1%。近5年来,医学学科已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400余项博士,其中发明专利近50项。在、 、Gut、Jama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郑州大学官微、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大学招生网、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报、大象新闻都市报道
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最新申请条件 – 哔哩哔哩
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在中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最新申请条件 – 哔哩哔哩,取得博士学位是成为博士后的必要条件,但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学位,但却是以博士后身份开展工作的研究人员,所以博士后是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博士后时间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国外高校一般对博士后没有统一的安排,经费来源、时间长短均比较灵活。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是面对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级专业人员、高级管理人士与企业家而设计的,其基于传统学位教育,通过与名校名导师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完善个人的学术经历。在传统的学术发展历程中,博士后项目是博士研究生转型成为高级研究人员或者终身教授的必经阶段硕士,同时也是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获得海外前沿研究经历、获得权威专业认可的必须经历。培养目标为高级管理人士、企业家、商业领袖提供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资源。为专业的科研人士提供海外经历,完善职业发展环节。入学条件博士后申请人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访问学者申请人为获得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人员管理丰富的企业高管、企业家优秀学者、商业领袖、政府官员满足以上条件的美签持有人员优先录取每期招生15至20名学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CEO高管人才摇篮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院校之一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大学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建立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
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博士后,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 )”。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由十所学院以及一个高等研究所构成,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约为2万人。 截至2018年10月上海mba,哈佛大学共培养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而哈佛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走出了158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一)、1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一)、14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四),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世界各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经常名列全球大学第1位。“清培商领院”小编“小李老师”编辑发布若有侵权请告知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更多资讯在——“清培商领院”工重昊。
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5年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公告
为培养造就更多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设立博雅博士后项目,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院从事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
申请时间
本项目申请与评选分为两个批次。
第一批申请受理时间:2025年1月1日至2月28日
各学院初评推荐截止时间:2025年3月20日
资助名单公示:拟定2025年4月中旬
第二批申请受理时间:2025年9月1日至10月20日
各学院初评推荐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0日
资助名单公示:拟定2025年11月底
薪酬待遇
1.总体薪酬超50万元/年,资助期限为两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可视情况给予额外配套补助;
2.提供校内或学校周边人才住房;
3.符合条件者,推荐申报国家、地方博士后及各类人才专项计划;在站期间支持申报地方职称评定,符合条件者,可聘任为特聘副研究员;支持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并提供一定经费资助。
申请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的博士毕业生(以每个批次申请截止日期为准);
2.年龄不超过35岁的在校博士生(限2026年7月1日前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将于2025年内毕业的应届博士生可申请第一批次,将于2026年7月1日前毕业的应届博士生可申请第二批次;
3.年龄不超过35岁硕士,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的新近进站博士后(限合同聘期起始日至相应批次申请受理起始日不超过6个月)或即将出站博士后(限合同聘期截止日至相应批次申请受理起始日不超过6个月)。已在站博士后须通过所在学院申请博雅博士后项目。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能力、个人研究计划水平、研究项目与拟申请进站(或已在站)院系、合作导师科研方面的契合度、推荐人推荐力度等。
申请材料
(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书;
(2)拟申请博士后合作导师的确认函一封;
(3)两封推荐信(必含博士期间导师推荐信一封,并对申请人学术道德情况做出评价),推荐人将签字推荐信直接发送至对应学院联系人邮箱。
申请人将申请材料(第1、2项)存储为一个PDF格式的文件,并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发送至相应学院联系人工作邮箱(见以下表格),不完整的申请材料将不予受理。
学院
联系人
办公电话
邮箱
信息工程学院
张老师
0755-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孟老师
0755-
环境与能源学院
张老师
0755-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邱老师
0755-
新材料学院
王老师
0755-
汇丰商学院
王老师
0755-
国际法学院
王老师
0755-
特别说明
1.申请人若同时获得国家各类博士后项目资助(不包括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档次)和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博士,按国家的博士后项目资助标准和相关规定执行。符合申请条件的情况下,申获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者原则上需积极申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2.申请人每批次只能通过一个学院提交博雅博士后申请材料在职研究生,同时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提交申请材料的,申请无效。
3.每位申请人仅限申请一次。
学校概况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下简称:北大深研院)成立于2001年,由北京大学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作为北京大学唯一异地校区,北大深研院融合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与深圳“敢闯敢试”的进取精神,承载先行军与试验田使命,与中国乃至世界的知识增进与研究创新相融合,是北京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重要战略组成。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北大深研院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为目标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5年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公告,以“问题导向、南北联动、AI牵引、创新融合”为发展理念,旨在打造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区域产业耦合的北大深圳校地协同创新共赢体。北大深研院将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充分借助北大顶尖人才及基础研究优势,注重“在地”各方资源的高效融通,以“南北融合”模式使北大优势在深圳得到有效发挥,构建北大在深圳基于学科交叉、解决区域现实问题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枢纽,助力深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借助深圳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与鹏城国家实验室和深圳湾实验室的充分联动、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共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