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香港高才买房,十年前我月租1700,十年后我在香港买了700万的房子

香港的房子虽然看起来很贵,但是他的贷款利率很低,而且香港的租金回报高,即使之后哪天我离开香港了,也可以把房子租出去,年租金回报约2.5%,基本上可以以租养贷。

大家好,我叫Chris,和大家一样是一位港漂。

我出生在中国十八九线小城镇,2010年到香港读博随后留港工作至今。

刚到香港时候是师兄帮我租的房,我记得当初的房子是一个唐楼分割出来的不到5平米的房间博士,月租只要,是的。

这的房子怎么样呢在职研究生,爬三层楼梯,然后屋子内除了床和衣柜之外什么都没有,没有保安,也没有门禁,大家共用卫生间,隔音效果非常差,大晚上隔壁年轻小两口无论为爱吵架或者鼓掌,我都听得一清二楚,怎么说呢,作为当时20多岁的我来说,一方面的确为生活所迫,另外一方面的确有点刺激。

所谓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反正就这么一路努力学习及工作。随着博士毕业,以及工作发展,我从工程师,做到了高级工程师,之后做项目经理。

随着职位和收入的增加,我所住的房子的房租也从变成了(好像依旧很可怜)的唐楼套房,然后变成了的洋楼套房,之后变成了的酒店式公寓。相信各位可以感受得到一个来自十八九线小城市的人为了在香港拼搏所做的忍耐,以及随着事业发展对个人生活的提升。

在我33岁的时候,也就是去年,我通过个人投资,闲暇时间的副业,以及家人的支持下,攒了一些钱,想了一下手里攥着这么多现金看着贬值也没有意思,所以就开始了自己的买房之旅,我也想过房价会波动,但是长远来看不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香港这个所谓的国际化城市。

香港的房子虽然看起来很贵,但是他的贷款利率很低,而且香港的租金回报高,即使之后哪天我离开香港了,也可以把房子租出去,年租金回报约2.5%,基本上可以以租养贷。

01

随后我开始准备买房

我的买房思路:

1.因为是我自己一个人买及贷款,预算方面是由当时自己的现金及人工所决定的,理想总价是700w以下,最多到800w,请注意,该价格需要包含初次购房时的买卖合约印花税(3.75%)及中介费(1%)。

2.对房子的想法方面,思路是房子最好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即哪天我想卖房的时候会比较容易转手。所以必要条件是:两房,九龙区,有一定景观,位置周边有发展优势,面积最好在400呎左右,楼龄20年以下。加分项为:有学区,离工作地点通勤时间在40min以内。

3.看房思路:我把香港地图打印了出来,就那种带着交通路线、房屋、乃至地形图的那种地图,同时分析我的工作特点,以及香港本地产业分布。基本上锁定了几个区域:一个是启德概念,一个是北部都会区概念(火炭到上水),一个是老牌的生活区(马鞍山),还有一个是最强上车盘(港湾豪庭)。

香港地图,这一版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看到地貌和一些未开发的区域,哪些地方是稀缺资源一目了然。

02

贪新和便宜,我犯的第一个错误

我最先看的房子是马鞍山区域内比较新的盘,叫荟朗,离马鞍山站走路10分钟。

因为房子很新(3年多楼龄),马鞍山那个地方离科学园或者九龙都很方便,在利嘉阁app上看到了一个低价盘,价格比周边还低约15%香港高才买房,马上就在app上约了中介带去看了那边几个两房单位,说实话,当时看完之后有一点心动,只不过被告知这个单位同层有凶宅。

是的,在香港这个发达而迷信的地方,银行是不给凶宅批贷款的,和凶宅同层的单位,银行给的贷款额度也会降低15~20%。

这个银行的估价会影响我房屋之后的转手,所以当时就劝退了。一个比较新的盘短短几年几场命案,也是醉。另外一个劝退我的是相对新的房子的管理费(理解为内地的物业费)比较贵,一般5 HKD/呎每月,也就是每个月2000多物业费。

建议1: app上想看的房子都查一下银行估价,估不出来价的房子都留心下是不是凶宅附近。

然后有意思的事情来了,中介带我去看了马鞍山另外一个有20年楼龄(迎涛湾)的两房单位,也差不多400呎,但是实际感受这个400呎比荟朗的400呎面积大很多!

而且我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2008年以前的房子,飘窗是不计算在实用面积内的。一个有大飘窗的卧室可比一个没有飘窗的卧室视觉体验大多了。当时觉得这个房子超过了我的理想预算,所以也没有继续看下去,签了睇楼纸然后离开。

建议2: 调整下思路,也看一些2008年以前(15-20年楼龄)的房子,相同实用面积的房子,2008年以前的房子更大。

03

短暂暧昧的北部都会区

跟着我看房的思路,下一个看到了粉岭,主要看了联和墟这边的逸峰(比较新)和御庭轩、帝庭轩(20~25年楼龄)的两房,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靠近深圳的优势,导致粉岭部分楼盘跟九龙一些盘一个价。

这里是通过美联地产约到的中介,中介姐姐是另外一位超级资深的港漂,当时觉得很有缘分,所以之后其他区域的看房也都是一直麻烦她带我。

中介姐姐在粉岭和上水推的这几个楼盘其实都不错,讲真,只不过结合我当时的工作地点而言,这个位置的确有点偏。

个人主观想法方面:从我对投资的理解而言,我觉得新界不缺地,所以长期来看不算是稀缺资产,目前的这个呎价我认为不具有显著的投资换手意义。所以这里略过。

04

市区最强上车盘-港湾豪庭

说到市区最强上车盘就一定是港湾豪庭,20年楼龄,地点九龙大角咀,步行10分钟内有三个地铁站,呎价也很适合上车族,只不过……旁边有个大酒店(香港人称殡仪馆为大酒店)。

当时其实还是很喜欢的,毕竟红磡住了这么久,大酒店已经免疫。

随即约着看了好几个单位,最后锁定在1座几个高层的两个两房单位,虽然只有330呎左右,但是有海景!高层、临海、双卧室都看得到特别大的海景!报价780w,银行估价也足。就是下图,330呎加上飘窗,空间感足够,稍微装修下住一两个人是很爽的!

当时看完的心情是:就这了!然后我就交票让中介分别去谈了。我这里心里做了好久的建设把自己的预算从700万提高到了800万,结果人家看到我票后说:封盘不卖!而且是两间都不卖!

我内心os:丢~你不卖放咩盘~玩嘢~~!

好的,港湾豪庭1座高层的海景单位我都入票了,然后都没有谈成香港高才买房,十年前我月租1700,十年后我在香港买了700万的房子,之后就没有看港湾豪庭的其他房子了。

建议4: 人性就是这样,你看到了这个小区最好的两房单位,那么这个小区其他的单位就黯然失色了。

建议5: 如果有计算好的预算,就坚持住,价格高的房子肯定会更加吸引你,但也会增加你钱包的负担,我现在后悔的事情是买房时没有留足够的现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05

兴高采烈去买新盘,结果要抽签

然后中介当时问我要不要抽火炭的新盘,星凯堤岸,是内地开发商在香港的新盘,当时中介说该开发商很有可能会为了打响名声在香港以低一点的价格卖房,结果预约参观时候发现并不是,实际上符合我预算的房子只有这里个别低一点楼层的一房。

所以这个我略过,另外一方面是发现买新房看人品:我交了票,以为就可以选房了。结果发现这个入票后得抽签,然后按号码挨个选房子。

那么我的人品的确不好,给我的号码偏后,所以没到我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符合我预算的房子了。

建议6:大家看新盘的时候硕士,千万不要第一天上午去,人多且没有意义,第二天去看一样的,人少不用排队且随便拍照。

06

情定土瓜湾

最终看的是港湾豪庭的姐妹盘,叫做翔龙湾,15年楼龄(加分),这个房子虽然在土瓜湾,但是被化在了启德发展区,周边都在盖商业区(加分),有34名校网(加分),有海景(加分)。不过这个小区的房子也有一些缺点,就是很多单位的阳台比较大,388呎的50呎给了阳台,然后房间貌似不是很高,但是还行。

看了里面几个不同的单位,从1座到6座,在我的预算范围内还真没有很多选择,但是意外的遇到了一个中低层的临海单位,就这个单位的卧室呢,是临着海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会有车辆噪音的。

所以我也交了票,顺利的拿到了这个房子,768万,388呎,物业费一个月只要1300不到,那就它了。前后经历了3个月左右的看房和研究,在这画个句号。在这里只放一个户型图,因为原房间的装修我没法用,所以全拆了,不具有参考意义。

PS提一下:这个看房的时候呀,一定要看仔细,你看看这个洗手间,至少三处bug。(答案将在文章最后揭晓)

拿到手后,房屋做了小小的装修。

相信这不是我最后一套房子,所以全屋只做了墙面(铲掉重新刷漆)和地板(打蜡),然后全屋子的冷气机都换成了分体式变频冷暖的那种(比窗口机安静多了),淋浴设备也换了恒温的,灯和门锁也换了智能的,卧室把窗帘整个换了,绝对遮光,拉上帘就是黑夜,其他家私基本上就买了二手的,支持下环保,加上我抠……嗯……全屋简装花费8w港币!

好的,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走,祝各位找到自己心仪的房子,然后把那个房子变成你的家!

最后来揭晓谜底揭晓:

Bug1: 花洒的顶部实际并未接入,只是个装饰

Bug2: 洗手间没有门把手

Bug3: 也是隐藏最深的bug,地漏的那个塞子跟普通洗手池的塞子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当它塞上的时候,就……一点都不下水……(手动白眼)

香港高才中介费用,在香港匆忙买房,差点被中介坑上百万

短短几年,我从89呎劏房到住上属于自己的loft,整个过程简直跟坐过山车一样。而故事的最开始还要从我跟家人同住的公屋说起……

我家的公屋是在比较偏远的东涌,我不想每天花1个多小时车程往返,所以决定跟一个女生朋友合租劏房。当时租金3400港币平分,也就是每人1700港币,大小就是一个房间,有独立厕所,租了一年,我朋友受不了就搬走了,我独自再租了一年。

这是我之前住的房子很小,就是一个房间带卫生间

那时我的格言是“要做一个能屈能伸的人”,根本没想过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直到听到身边一些所谓闺蜜在背后议论,说不知道我还要住劏房到何年何月。

她们都是租在比较高级的地段,每月租金2万以上,听到那些话我当然会难过,但同时也唤起了心中那团火,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01

匆忙买房,差点损失几十万!

我买房是在2018年底,过程有些懵,也有些冲动,在这我奉劝大家买房一定要提前多做功课!

我买房有多冲动呢?一共只看了两个楼盘,一个就是我现在住的。

故事是这样的:我逛街时经过了一个楼盘示范单位,然后觉得户型方正实用好喜欢,楼底也很高,肯定能做成我喜欢的loft,所以就决定买了(不是“凡”,是真的没经验,所以也没考虑太多)。

我现在的家,俯视图

而看过的另一个楼盘,是南昌的汇玺,因为我只考虑市区,所以那时可以看的楼盘只有两个,我当时就说如果投资,肯定汇玺比较好,从2年多的今天来看,确实如此。

当时两个楼盘大概都是$21000/呎。汇玺是大屋苑、楼底大概3米1、有大型会所 、管理费会贵一点、好景观的呎价会更高。

汇玺

而我心仪的楼盘是单栋楼、人口密度低一点、有3.5米高,楼底可做loft、景观是山景(工作平台看市区楼景,还有点海景)、市区拥有永久观景(因为前面、旁边都是受保育建筑物)。

如果投资,我会选汇玺,现在都涨到$25000/呎,但当时我只想要自住,所以毫不犹豫选了现在这里!当然住进来后也没后悔过,虽然买房让我放弃了很多物质生活,但现在宅在家也是种享受。

我平时会在客厅里上海mba,和朋友一起吃下午茶

再说回买房的事情。

第一次看完后没几天,我就去看了第二次香港高才中介费用,在香港匆忙买房,差点被中介坑上百万,还在中介的游说下交了5%的订金。但后来我才发现我遇到了黑心地产经纪,导致后来差点无法按揭。

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我一个小白,也曾担心会不会过不了压力测试,无法申请按揭怎么办?而且我的入息不稳定,也没有事先向银行查询信贷评级,连信用卡都没有。基本上没有经营过信贷评级很难在银行按揭,这些我都跟地产经纪说了,他说没问题的,他有办法帮我,不会骗我,说的信誓旦旦!

所以我立即交了5%的订金和印花税,之后就从地产中介口里听到了那个天方夜谭的方法!他叫我自己去开公司,每个月出薪金9万给我自己做入息!提醒大家,这是犯法的!幸好我及时反应过来了,他就是在扯淡!

02

朋友帮忙,有惊无险

因为我已经交了5%的临订大概50万,还有印花税30多万,总共80多万,这么大笔钱,我当然不想挞订,只能不断找方法解决按揭问题,

好在我还有朋友帮我……

楼梯下面也可以用来储物

我买房的事身边知道的朋友不多,一些有买房经验的朋友得知我的情况,就尽力帮我解决。当中也有幸运的成份,因为我买的是楼花,成交期长,有360天,给了我时间缓冲。

我那位朋友有一些人脉,认识在银行专门做按揭的职员香港高才中介费用,他们就教我怎样在成交期内,准备齐全资料、做好自己的信贷纪录,具体怎么都交了哪些东西,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一直在补文件。

不过坦白说,因为人脉关系在,同样交3份文件,可能我过了,但别人却过不了……

整个程序就好像坊间按揭中介公司一样,但平常按揭公司收费不便宜,最少都要好几万吧,但看在朋友面上人家免费帮了我,最后我有惊无险成功申请到了贷款!

这是我的包包展示柜

那时候还没有新政策,首付是5成,所以我首付是付了400多万,月供1.9万,面积438呎,2房1厅,位置在深水埗。

为了凑首付我真的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变现,然后跟亲戚借了50万才有惊无险的上车了。顺便可以给大家讲一下,在没有充分的良好信贷纪录情况下,恒生、汇丰、渣打这些大银行按揭就不用想了,可以向小一点的银行(比如中信银行、大新银行)着手。

03

装修再遇黑店

解决完按揭,我就迫不及待开始考虑装修问题了,此时距离收货还有一年多时间,但我已经等不及了,毕竟因为买房,我整个生活质素都下降了,需要点什么去支撑,那个支撑点就是我未来家的3D设计图!

3D设计图

不同于买房,装修我是有做功课的,最后选了三家公司去咨询。

装修的基本流程就是:先去店里咨询,然后有设计师手画平面图(一般公司不要钱,个别可能会要)。满意的话付1成订金,之后装修公司会出新的3D图,不满意可以改,一直改到满意为止,剩下的交给装修公司处理就行了。

这是我装修好的房间

第一家在大埔,虽然有点远,但还是去了。在面谈之前,这家是我最中意的,我甚至以为会直接签这家。

没到想去了后发现,老板态度有点差。

我知道画3D图前要收订金,但没想到平面图也要先收1000港币,而且他的态度就是:不先付1000什么都看不到。这1000是最低消费,而他给的报价是3家里排中间的。

第二家在沙田,也是网上看了案例,有一个比较喜欢就去咨询了,还恰巧是我喜欢的案例设计师接待的。我一去他就准备了一堆平面图,感觉挺好的,而且他的报价最便宜,便宜到难以置信,我两房一厅他家报价13万!

然后他还请助手一直打电话跟我沟通,感觉是真的很想做我这单生意,很有诚意。我有些心动了,但幸好在网上装修群组里看到原来他们是黑店,而且还是黑店名单常客!

他报的价很便宜,但之后会不断加价,如果客户不肯加就会变成烂尾工程,而且合约有隐藏条款不能拒绝他们所有加价项目,不然客户还要赔钱。

最可怕的是这家店的专页会删评论,幸好我及时进了装修群组,不然可能因为他们的诚意已经付订金了!

FB上一些装修群组举例

最后我选了的那家在何文田,当初在电视上看到的,他们家也挺多loft案例,态度不错、设计风格我也喜欢,报价合乎心中范围,所以就定了这家!因为他们说农历年后会加价,我就在农历新年前付了订金3万。

刚开始,设计师给我的3D图跟我想要的相差很远,不过这个设计师没有嫌我烦,一遍遍地改,一直改到我满意为止。

最后的3D图

而且在实际装修中,成本涨了不少,但因为我已经付了订金,所以装修公司并没有再加价在职研究生,还挺良心的,所以我后来一直有向别人推荐这间公司。

而最终的效果我也很满意,淡淡的玫瑰金轻奢风,还有很多气氛灯,配上透明衣柜、展示柜、酒柜、饰物柜,还挺有感觉的。关键是储物空间很充足,让人感觉他们很贴心。

我的酒柜,就在楼梯下面

最后我的装修费用是26万多,包括大房和客厅,房间有两级地台,客厅就是loft。一些朋友来我家看到都以为装修费用要60-70万(毕竟香港装修真的很贵的,动不动就过百万),这更让我感觉物超所值了!

房间也装了可以储物的地台

平常我会在阁楼里看电影、唱k博士后,当初什么家具都没有时,我感觉客厅有点小,但没想到装修完后客厅反而“变大”了,容纳10个人都不觉得压迫,超级适合我这种喜欢招呼朋友来家坐坐的人。

我在上面装了投影仪,改成了一个放映室

回想这几年的买房经验,真的让我成长学习了不少,现在身边那些没买房的朋友都喜欢找我资询意见!希望大家不会像我那样走冤枉路,也很感恩上天眷顾我,给我的一点点幸运,感谢!

香港高才买房,普通人买不起房,富豪买房“优惠”3.7亿!堵漏洞,香港应学内地

众所周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买房成了普通居民一辈子头疼的大事。

根据彭博社统计资料,以市民中位数收入计算,在香港购买一套房产需要努力工作19.4年,这个时间是伦敦(8.5年)的两倍以上。

2016年11月,特区政府出手调控楼市,推出了提升印花税税率、增加首付比例等“辣招”,同时也在考虑增加住宅土地、房屋供给等长远举措。

根据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资料介绍,随着买家印花税(BSD)和额外印花税(SSD)的引入,非香港永久居民如果在香港置业,面临着30%的超高税率。这样的措施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调控效果,使得炒房投机活动降温。

不过,在高端豪宅市场,却有“聪明人”想到了一个避税的主意。虽然这个政策“漏洞”在内地许多城市已经被补上,但在香港还是有人因此省下了数亿元税费。

富豪省下3.7亿港元税款

2017年9月11日,据港媒报道,香港高银集团主席、亿万富翁潘苏通作价25亿港元入手香港南区深水湾道75号大屋。

据了解,该物业占地2.14万平方呎,现址建有一幢3层高洋房,大屋实用面积1.39万平方呎,以此计算,呎价高达18万港元(约合每平方米193.5万港元)。

每经小编注意到,潘苏通1963年出生于中国广东韶关,1976年移居美国。

1993年,潘苏通在香港成立松日集团,主要业务为生产家庭电器。松日电器后来因其生产的型号卡拉OK电视显示器获得成功,这款产品一度占据全国市场90%的份额,并且在甲A年代松日足球队一度成为广州的代表。

据彭博社报道,在买下这套豪宅时,潘苏通为自己节省了3.7亿港元税款。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

每经小编注意到,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的最新条例,对于香港永久居民,如果购买第一套以外的房产,适用的“从价印花税”标准统一划为15%;对于首次置业的永久居民来说,“从价印花税”则按过去标准,从1.5%到8.5%不等。

然而,潘苏通这座带游泳池的三层豪宅是通过一家空壳公司持有的。在香港,当公司持有房产时,其出售被视为股权转让,税率为0.2%,与日常股票交易相同。

根据香港公司注册处,去年8月这家持有该深水湾物业的公司发生了董事变动。潘苏通和一家离岸公司被列为该实体仅有的董事。

根据福布斯实时排行榜博士,潘苏通的个人资产净值约为51亿美元。高银金融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对于港媒报道的豪宅购置价格,潘苏通无法立即发表评论。

香港楼市“辣招”现避税漏洞

每经小编注意到,过去几年间,香港频频推出“辣招”,从资金层面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活动:

2010年11月,特区政府推出额外印花税,打击短期炒卖;

2012年10月,香港提高额外印花税税率,向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征收15%的买家印花税;

2013年2月,香港全面提高印花税税率,增加交易成本;

2016年11月5日,特区政府就宣布全面提高住宅交易的从价印花税,税率划一提高至15%,无论个人或者公司购买第二套住宅,均需交付15%印花税。

按照最近条例,如果一个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内地客去香港置业,需要缴纳的印花税率高达30%(基本印花税15%+买家印花税15%)。如果进行短期炒买活动,则还需缴纳额外印花税:

任何以个人或公司(不论在何地注册)名义,在2010年11月20日或以后取得住宅物业,并在取得后24个月内或36个月内将其转售,均须缴交“额外印花税”。

对外来炒房客重拳出手,对香港本地首次置业者给予税收优惠,这样的措施,也在推出之后立即起到了良好的调控效果。

据香港媒体报道,2016年12月,香港住宅买卖交易数为3550宗,2017年1月为3286宗,而2016年9-11月平均宗数为7055宗。来自香港税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香港住宅高额印花税交易数为376宗香港高才买房,普通人买不起房,富豪买房“优惠”3.7亿!堵漏洞,香港应学内地,2017年1月为406宗,而2016年9-11月平均为2350宗,跌幅超过八成。

不过令人担心的是,在香港楼市受“辣招”刺激出现成交量下跌的降温趋势时,通过公司购房避税的漏洞却在高端豪宅市场显现。

美联物业的数据显示香港高才买房,自2017年初以来,在山顶区和香港岛南区出售的大约145亿港元的豪宅涉及利用这种方法避税。进入2018年以后,在这两个地区通过公司股份转让的物业交易比例从2013年的13%跳升至27%。

值得说明的是,这两个地区是香港楼价最高的地区之一,豪宅价格动辄上亿港元。

首席执行官Koh Keng-shing指出,许多买家表示他们只会考虑通过空壳公司购买房产。

内地多个城市限制企业购房

每经小编注意到,内地多个城市已经推出措施,限制企业单位购房,堵住了香港楼市出现的这种调控政策漏洞。

第一个出手的是古城西安:

6月24日,西安提高限购门槛,要求在全市住房限购区域范围内,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紧接着在6月25日,长沙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暂停企业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已购买的商品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

6月26日,杭州住保房管官方发文《关于九龙仓珑玺项目公证摇号的情况》,文中要求:杭州限购区域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房)。

三天之内三座省会城市接连出手,让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政策漏洞的存在,也加快了其他地方“打补丁”的进程。

7月2日,上海出台规范企业购房的暂行规定,要求企业在上海市购买商品住房必须同时满足

(1)设立年限已满5年

(2)在上海市累计缴纳税款金额已达100万元人民币

(3)职工人数10名及以上且按照规定在该企业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满5年等条件(已缴纳税款金额满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除外)。

同时,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年限提高至5年。

7月31日博士后在职研究生,深圳政府在线网站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深圳商品住房。

8月3日,江阴市住建局出台《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文件提出:禁止企事业单位以单位名义或利用职工团购等方式炒卖商品住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隐瞒不报或为其提供便利的,暂停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权限。

8月13日,南京成为第7座发布类似规定的城市。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官方微信号“宜居南京”发文宣布,在全市范围内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商品住房。

高才 香港,纽约、伦敦、香港三大金融圈,薪水多高才能买得起房?

图中很直观的数据是纽约房价的中位数,为$395,900,比去年涨了3.56%。

以标准的28%的“前端”债务比率和20%的首付纽约房价为例,那么支付抵押贷款本金、利息、房产税和房主保险支付所需的年度税前收入为$95662.74。每月花费在房贷上$2232.13。

纽约那一系列税

前面也说了各种纽约买房税,也是让人心痛啊。下面小编就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税。

贷款买房产生的的额外费用

申请贷款买房产生的费用可不止单单的还贷利息,还有各种其他费用。

贷款手续费 ( Loan Fee) 为贷款额的0.5%-3%。

房屋评估费:500美元起

贷款申请费500美元起

申请人信用报告费:30-100美元

银行律师费大约为1,000-1,500美元

房产税

在纽约买房,你肯定是要支付房产税,如果买的是纽约的公寓,还要支付公共费用和维护费用,金额从每月几百美元到数千美元不等。

但是房地产税是可以从收入所得税中扣除。对投资者来说,大部分开销可以从当年的收入所得税中扣除。是不是省了一笔钱。

产权保险 (Title )

购买这个保险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产权权利。在纽约产权保险费用大致为每10万美元房产价格对应的是450美元的产权保险费。

英国伦敦地区

小编在找伦敦房价资料的时候,发现网上也有人提问了。

小编看完心中百感交集,应届生都开始讨论在伦敦买房子了,真“别人家的应届生”。扎心就扎心,该写的还是要写。现在小编要放大招了哦,2018年最新伦敦的房价了解一下。

伦敦的房价是伦敦平均工资的11倍

据英国房屋中介机构公开报告显示,2018年伦敦地区房价下跌4.3%,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下跌。

按照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伦敦住宅房产的平均价格是47.5万英镑,可以说是伦敦平均工资4.3万英镑的近十一倍之多。这样的房价让很多当地的伦敦人不堪重负,自觉搬到郊区去。

房价吓人,但是买房可是刚需!那么月薪多高能在伦敦买房呢?假如你将10万镑做为首付款购买房产高才 香港,贷款13万英镑(即是每月的还款也是800镑),每年贷款利息是4%,则20年利息大概是6万镑。

另外,除了房贷,还有伦敦买房所需的其他各种费用。

按照伦敦平均房价来算的话,光是税啊等等就需要约23.7万英镑左右,而日常维护成本一年需要花费23750英镑。

“极度负担不起”的香港房价

一年一度的《全球房地产泡沫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香港的房价在去年涨了10%以上,仅次于多伦多。

美国城市规划咨询机构发布“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香港已连续八年稳坐第一,成为全球最难负担楼价的城市。当地房价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

调查是以香港楼价中位数619.2万港元,除以香港年收入中位数31.9万港元博士,得出楼价对比收入中位数19.4倍。换句话说,一个普通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19.4年才能买得起住宅。

假设,现在如买一套房价1000万港币的房子,香港首付最低是20%上海mba,即200万港币。而贷款利率2.2%,同样贷款30年,香港月供约30674.5961港币,约为24908.32人民币。而对于非香港人士来说,更雪上加霜的是非香港永居身份买房要另付15%的税费哦。

当然,这对于在香港工作的金融人士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投行人士来说。在香港九大投行第一年年收入约64万港币高才 香港,纽约、伦敦、香港三大金融圈,薪水多高才能买得起房?硕士,刚进入投行有 bonus. bonus 按 pay和纽约一样$15,000,换算成港币就是近10万, bonus 在10万到37万之间的。在香港,收入、bonus都是需要缴纳12%左右的税。因此,税后薪资+bonus在739,200~976,800港币之间,月薪在6w~8w之间,每月3w的房贷还是能够负担~

其实不止是香港

纽约/伦敦的房价对于投行人士来说还是可以负担的

毕竟投行的高薪可是世界闻名呢~

不过百万年薪的高薪职位不止存在于投行

四大、咨询、对冲基金、私募等等都是薪资诱人的工作

高薪offer没这么好拿?

WST能帮助大家拿下

纽约、伦敦、香港三大金融区的高薪offer

2018申请季,WST已经斩获61张纽约offer

11张伦敦 offer、74张香港offer

涵盖投行、咨询、四大、对冲基金、资产管理、私募等高薪行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6513.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1月 31日
下一篇 2025年 2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