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与新局: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始末》,徐婉玲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变局与新局: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始末》一书以丰富的史料、严谨的叙事,梳理了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以下简称伦敦艺展)的整个历程。作为流散海外中国文物的首次集中展览,伦敦艺展不仅对于理解抗战时期中国人的文化抗战具有意义与启示,亦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览背后的文化暗线
1637年,英国约翰·威德尔船队到达广州硕士,开启中英直接贸易,带动欧洲的“中国热”。随后,英国派出卡特使团、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访华,其中马戛尔尼使团更是打破了英国人一直以来对清政府的迷思与追捧。鸦片战争后,中国舆地考察与文物掠夺在西方兴起。“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法采取绥靖政策,中国走向抗战。伦敦艺展就是在故宫文物南迁时期中国政府组织的一次东方文明远征英国的文化抗战。
从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到1935年英国伦敦艺展,从英使来华到中国文物访英参展,140多年间风物流转,但文化始终是两国交往交流的连线。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冠以贺寿之名,1935年伦敦艺展也曾以庆祝英王加冕25周年为由。来华前,马戛尔尼曾多方请教中国风尚与清帝品味,在使团礼品选择上迎合中国皇家品味,比如,多加黄色与银饰,放弃中国译员提议的华丽不实的八音匣与珍奇玩物博士后,选择最新改良的天文仪器与机械制品、新颖精巧的钟表、装饰华丽的皇家马车、外形精美的火器等。同时,还特别携带英王的肖像、华盖、餐具等用于展示。在礼品的择选和修饰上还多次获得英国皇家专属人员协助,比如皇家建筑师钱伯斯等。钱伯斯早年曾造访广东,将中国风建筑艺术带入英国。
同样的,1935年伦敦艺展筹备期间,英方专家在对中国参展文物的决选中增选的“元帝后画册”,以及展览时备受关注的中国皇帝“宝座屏风”与中式书斋,都体现出英方对于中国古代帝王及其皇室艺术趣味的偏爱与想象。这种审美的偏爱与想象从18世纪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
▲中国参展文物由英国“萨福克”号军舰押运赴英,图为中英双方工作人员在军舰上的合影
19世纪以来中英贸易不断,交往日深。大维德爵士就来自英国对华贸易的沙逊家族。大维德1912年开始对中国艺术感兴趣,之后多次来到中国,1924年结缘故宫,1934年2月3日正式提议伦敦艺展。1935年6月,1022件中国文物从上海出发,由英国海军巡洋舰护送至英国朴茨茅斯港口上岸英国萨福克学院,至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开箱设展。巧合的是,当年马戛尔尼使团也是从朴茨茅斯港出发由英国海军护送至中国。1793年,使团礼品带着英国王室对中国宫廷审美的想象来到中国;1935年,凝结着中华文明与清帝品味的文物到达伦敦,呈现于英国公众之前。百年沧海桑田,不变的是英国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与偏爱。
何以代表中国
无论是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还是伦敦艺展,都是在异文化环境中完成自身文明建构与表达的历程。中英双方在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互鉴融合中,自发或自觉地承担着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前苦恼于中国对其“红毛番”“暴民”的定位,曾有用来华礼品建构英国工业文明与先进文化形象的企图,为此特别注重礼品的四个方面:最新科技、流行商品、英国历史文化、清帝偏好。使团准备了44宗590余件礼品,最终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安设展示七种,带赴热河七种,回銮后展示九种,广州展销若干,中间杂有其他非正式演示或展示。这四次集中展示是英国工业文明在“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一次文化远航,它携带着政治、商业、文化与科技四重使命远道而来,宣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存在与地位。
▲《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 ,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
很显然,由上海预展、伦敦艺展、南京复展构成的伦敦艺展更是中华文化在国际政治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次文化远征与文明宣誓。相较于马戛尔尼使团礼品所带有的强烈商业色彩,伦敦艺展更彰显其文化目的。
▲1936年伦敦艺展海报,林徽因设计,取材自武梁祠双骑吏画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西来说”“文明等级论”甚嚣尘上,话语权掌握在以伯希和为代表的西方探险家与汉学家手中,再加上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伦敦艺展实际是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自身的一次勇敢尝试。诚如报刊所述“值此机械文明之日,国际对我国悠久而伟大之文化,殊少了解,加以国势不振,无知者,甚或以初民目我民族。兹得借此机会,使各国人士瞻赏我国历代文化艺术作品,一扫其过去错误之观念,于我国国际地位,亦不无增进之处”,“借重古昔无数的艺术天才,来把我们坠落到不堪的国际地位提高一下”,可见时人对于伦敦艺展所担负的文化使命之壮志。再有,伦敦是当时世界各种文化交汇争竞之所,各国艺术展览汇聚于此,“中国人不做而日本人在那里拼命的钻进”,伦敦艺展也是为中华文化宣告其世界地位、构建中华文化话语权的一次尝试。上海预展在国人面前建构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提振国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伦敦艺展虽在文物陈列方式上有异议,展览宣讲环节也未有中国人主讲,但中国政府的参展意味着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尝试。
如何呈现中国
伦敦艺展在民族抗战与中外文化交流中有其特殊意义与价值。此展之筹备、争议、组织与实践都是一次公开的大范围的形塑民族文化认同之旅。文物运英一事刚被提出,就引起中国社会各界讨论在职研究生,尤其是关于参展性质、文物安全、展品选择权、展品离国时间、出国展品质量等方面,体现出1925年故宫博物院开院后社会各界对文物藏品的关注与忧虑心情。筹委会组建后,由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初选、复选出文物,再经中英磋商后,最终定出1022件。其中,“国之重器”的青铜器几乎汇聚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藏品,瓷器和书画则是优中选优,基本勾勒了中国陶瓷史和中国艺术史脉络。可见,展品择选虽有英方的参与,但主动权与决定权掌握在中方手中,整个过程是中国文化界人士对中国文物的一次检视、对中华文化的一次梳理与重建。
▲英国报纸发表的关于展览的漫画
文化重建的成果在上海预展中得到了完整细致呈现,展览观者如潮,反响空前,甚至要限定日参观人数不得超过3000人,《申报》《大公报》等媒体连载宣传,艺术院校、学术团体、文化名流与大众交织如云。观众既欣赏到中国艺术体系之发展脉络,感慨于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又由帝王宝座书房联想到帝制王朝的结束与民主共和国体的建立。1936年6月南京复展的如期举办,既是向社会各界宣告国宝安全归来,又以海外流失文物照片警醒国人文脉赓续在民,在于国家强大。从1934年伦敦艺展的提出到1936年南京复展结束,战火逼近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经历了一场文化论战与洗礼,在论战中凝聚共识,在展览中形塑文化认同,唤起民族觉醒。
▲展厅现场照片
用今日之眼光来看,伦敦艺展也是一次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远征。1935年11月28日,伦敦艺展于皇家艺术学院伯灵顿宫隆重开展。中英双方政府高度支持,前后接待42万余人次,各国观众汇聚,日最高人次达到2万,受欢迎程度位居伯灵顿宫展览史上第二。首先,它以中国艺术为名,为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正名。中国以及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15国的3080件中国文物集体亮相于伦敦英国萨福克学院,从使团朝觐到伦敦艺展,“我国艺术文化之精华,在欧洲之大规模未见,此为首次”,开创性的展览海报与专家学者的系列讲座大大提升了展览的深度与影响,西方学术界兴起“书画热”,时尚界刮起“中国风”,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巴瑟·格雷撰文盛赞“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国文明一样,智慧可以如此掌控艺术”。这些组合在一起,共同建构起中国艺术体系的丰富、独特与辉煌,庄严地向西方宣告中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其次,它促进了中西文明交流与互鉴,增强中西文化理解,对国家外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如驻英大使郭泰祺在开幕祝词所言:伦敦艺展展示了“三千多年来中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目前这种力量推动着中国在前所未有的困难中进行多方面的民族复兴活动”,“中国艺术家的情感不是在战争和战斗的主题中得到表达,相反地,它来自于对人性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理解”。这与英国国内的反战思潮结合,再加上英国对于故宫文物南迁的报道,一批以伦敦艺展中国文物为原型的反对日本侵略的“反战漫画”开始出现传播,揭露了日本侵略的野蛮行径,引起了英国民众对于中国抗战之同情。再次,中国文物参展的历程也是一次文化自检和重审,更是一次中华文化从自在、自卑走向自觉的历程。从参展文物的选择到上海预展的自我表达与文化重构,从伦敦艺展的热烈反响到展览叙事和讲座阐释的话语缺失,再到南京复展的流失海外文物的伤痛记忆,中国人在不断地反思觉醒,不停地反抗斗争,逐步重拾文化自信与自觉。
▲伦敦艺展上海预展会前门
伦敦艺展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作更多的关注和借鉴。未来,中国文物与中华文化必将在中外交流中承担更多的桥梁使命,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挑起重担?值得深思。
英国萨福克学院,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汉桥学
萨福克大学( of ,简称UOS)是一所英国公立大学,位于英国萨福克郡。萨福克郡在伦敦以东120公里,东临北海海滨,西邻剑桥郡,南与埃塞克斯郡相邻。
萨福克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都铎王朝时期,为解决英国东南部地区的贵族人群的教育问题英国萨福克学院,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汉桥学,红衣主教 在十六世纪中叶于伊普斯维奇创立了 。由于萨福克郡一直没有自己的大学,2007年,两所排名英国Top 20的高校东英吉利大学和埃塞克斯大学联合在 的基础上建立了萨福克大学学院( ),作为这两所大学在萨福克郡的共同分校区。所有师资及教学系统都来自这两所大学,学生在毕业时可选择获颁萨福克大学学院或是东英吉利/埃塞克斯大学的学位。
萨福克大学是一所以创新闻名于英国高等教育界的公立大学。该大学先后被《》誉为“具有骄傲历史的英国最现代大学 ”,《》2022全国大学综合排名第67位。该大学与全球各地的学院开设联合培养课程,萨福克大学MBA课程即是与新加坡汉桥学院联合培养,已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可,可以完成学历认证。
萨福克商学院是一所具有创新精神的商学院,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的才能和创业效率。在萨福克商学院注册的学生受益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旨在“为职业做好准备”,为你想要的未来做好准备。我们培养的能力将增强您的信心上海mba,并将帮助您驾驭不断变化的世界。
新加坡汉桥学院简介新加坡汉桥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新加坡四年认证的知名学府。自学校成立以来承接、培养了近3万名国际留学、游学学生。
ARK商学院是新加坡汉桥学院的高端商学院。学院汇集了一群具备商业实战经验的管理型学者作为导师,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系统的商业思维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思维。学院与英国萨福克大学联合培养的MBA课程英国萨福克学院,已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可,可以完成学历认证。
MBA课程介绍
专业:工商管理硕士(MBA)
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毕业生、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及院校管理人员。课程设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商业管理知识和项目实践案例,并组织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知名企业与企业管理者交流。
学制:课程学制为 12 个月,每个学期周期 3 个月完成 2 个学科模块;前 2 个月完成课程,第 3 个月完成学科作业,最后一周按时提交作业。
授课语言:英语
毕业考核办法:完成所有作业及论文
开学时间:每年 1 月、5月、9月
教学管理:
学制:1年
开学时间:每年1月、5月、9月(报名截止日期在开学前 1.5个月)
授课地点:新加坡
项目优势
一、学习时间短、不受专业限制
学制一年,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硕士学位,入学不受专业限制。
二、资源共享、提升个人能力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生活能力。
三、充分的教育保障在新加坡汉桥学院获得的英国萨福克大学的研究生文凭,与大学本部完全相同,受到国际及中国教育部认可。
四、安全的教学环境新加坡被列为全亚洲政治稳定性最高的国家,国家安定、安全,是求学的理想地点。
五、取证后有机会享有国内政策待遇文凭证书在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有机会享有国内符合条件的政策待遇,如积分落户。
权威证书 全球认可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由英国萨福克大学颁发硕士,学历受全球认可,可以登录中国留学网或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网查询。
入学条件
一、年龄要求申请时年满23周岁
二、学术要求(1)大学本科毕业(专业不限),或大学专科文凭并至少有五年以上管理层经验; (2)具有本科文凭或硕士文凭,或提供 HNC/HND 文凭且需具备 3 年管理层工作经验; (3)提供三年制大专文凭且需具备3年管理工作经验。 (3)经过评估符合 MBA 入学的资格证书或文凭。
三、语言要求雅思成绩 6.5 分博士,单科成绩不少于 5.5 分,或新加坡剑桥“O”水准获得C6,或PTE英语获得级别,或无成绩者可参加大学英语内测评估。
申请材料清单
一、公证材料
(1)申请人出生公证 (2)申请人最高学历和成绩单公证(若成绩单为中英文双语,则无需公证)
二、其他材料 (1)学生报名表、ICA报名表 (2)申请人护照型白底彩色照片电子档 (3)中英文双语16万人民币或以上半年定期存款证明 (4)申请人护照或身份证复印件 (5)申请人及父母、兄弟姐妹户口本内页复印件 (6)申请人父母的工作证明 (7)申请人工作简历(若有请提供)
申请流程
一、报名申请:
学生填写报名表、提交有关申请资料、缴纳报名费(报名费不退还)。
二、大学录取: 报名材料合格且通过入学测试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三、签证申请: 工作人员通过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在线系统为学生申请学生准证。申请周期将需要4-6周。
四、学费缴纳: 学生准证成功申请(SP)后,需缴纳学费。待款项确认收到后校方将批准函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学生。
五、入境报到: 学生持入境签证进入新加坡且到学校报到后,办理学生准证的相关准备手续。
六、接受体检: 根据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的要求,15岁及以上的学生必须接受医疗检查。
七、领取准证: 校方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到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领取学生准证。
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校区,英国萨福克大学留服认证MBA(新加坡)
英国萨福克大学
(新加坡校区)
工商管理硕士
学校介绍
英国萨福克大学是以创新闻名于英国高等教育界,由中国教育部认可的英国重要公立大学。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萨福克大学得到学术发展研究及事业局支持博士后,坚持创新和高影响力的研究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校区,英国萨福克大学留服认证MBA(新加坡),已成为英国高校革新派的代表。
该大学先后被《The 》誉为“具有骄傲历史的英国最现代大学”、2022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67位、因优秀的教学水平荣获 铜奖。
新加坡汉桥学院
英国萨福克大学在新加坡的分校区位于汉桥学院。这里汇集了一群具备商业实战经验的管理型学者作为导师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校区,专注于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商科课程,传播最及时有效的商业管理知识,深入分析行业和企业的运营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系统的商业思维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思维。
汉桥学院是新加坡私立教育委员会(CPE)注册博士,新加坡四年认证的知名学府在职研究生,新加坡汉桥学院颁发的英国萨福克大学学历,通过了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第三国海外学历的认证。
英国萨福克大学
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的备案大学
相关信息可在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查询: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新加坡汉桥学院VS英国萨福克大学联合颁发的硕士学位经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CPE)注册,并获得4年期信托认证()已被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核查列入认证范围。
项目优势
师资介绍
课程设置
1. 项目管理
2. 企业财务管理
3. 企业策略变化管理
4. 调查方法
5. 组织行为管理
6. 营销策略
7. 企业咨询管理
8.毕业论文
合计:12个月,分4个学期,每个学期为3个月。
入学申请
入学时间:1月/5月/9月;
语言要求:参加英语内测;
总费用:18.8万(学费、申请服务费、教务辅导费)
学历要求:
本科学历:23岁以上/两年工作经验;
大专学历:30岁以上/八年工作经验。
注:如大专学历申请者不满足30岁需参加预科学习。
签证申请:
最高学历及成绩单;
英语成绩(如果没有,可参加大学英文测试);
工作证明;
出生公证;
银行存款证明(定期6个月不少于16万人民币);
父母工作证明(如退休可不提供)。
英国萨福克大学中国承认吗,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校区中国承认吗?
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校区中国承认英国萨福克大学中国承认吗博士后,其MBA课程,已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可,可以完成学历认证。
学校认证:
(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网认证该校是否正规,是国内唯一认证学校的机构)学校认证:英国萨福克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海外大学。
学历认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是认证该校所发文凭是否正规的唯一认证机构)文凭认证:英国萨福克大学汉桥学院 MBA 项目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可,毕业文凭可认证。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毕业生、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及院校管理人员。课程设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商业管理知识和项目实践案例,并组织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知名企业与企业管理者交流。我们的教学团队及专家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授及商界、金融界的专家和学者。可以扩展您的商业视野及商业网络。毕业后学生依然可以获得大学及商学院的专业指导。
留学优势
一、学习时间短、不受专业限制
学制一年,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硕士学位英国萨福克大学中国承认吗,英国萨福克大学新加坡校区中国承认吗?在职研究生,入学不受专业限制。
二、资源共享、提升个人能力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生活能力。
三、充分的教育保障
在新加坡汉桥学院获得的英国萨福克大学的研究生文凭,与大学本部完全相同,受到国际及中国教育部认可。
四、安全的教学环境
新加坡被列为全亚洲政治稳定性高的国家,国家安定、安全,是求学的理想地点。
五、取证后有机会享有国内政策待遇
文凭证书在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有机会享有国内符合条件的政策待遇上海mba,如积分落户。
MBA
英国萨福克学院,由于养老金大幅缩水 英国61所大学或将举行罢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怡蓁】法国媒体“欧洲时报”1月25日报道称英国萨福克学院,近日,代表英国各高校讲师的“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The and Union)宣布计划举行罢工,主要原因是他们原本的养老金突然大幅缩水。
据报道,当地时间22日,“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宣布了上述罢工计划,该计划涉及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爱丁堡大学、约克大学等在内的61所大学。罢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原本的养老金突然大幅缩水!英国高校退休金计划( )这个组织不顾这些大学讲师们的反对英国萨福克学院,由于养老金大幅缩水 英国61所大学或将举行罢工硕士,决定改变他们的退休金政策。
根据变动前的条款,大学老师们退休金的收入是固定、有保障的,变动后具体金额则会受到股市情况的影响。报道引述BBC消息称,新的养老金政策可以让他们平均每人减少2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79.45万元)的养老金收入。
报道称在职研究生,罢工的决定宣布后,代表英国大学校方的“ UK”紧急同“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展开了谈判,结果双方关系越谈越紧张,到24日谈判结束时已经彻底陷入僵局。
由于此项政策变动早有风声,“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组织了旗下所有大学的公会成员投票。19日最终的结果显示,除了斯旺西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萨福克大学、牛津大学下属的拉斯金学院灯7所高等教育机构,由于投票率未达到50的要求之外博士后,其他61所大学老师全都高票通过了罢工的决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233.html